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论文] 【ZT】冉云飞——厦门签售会演讲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8-9-2013 10:1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厦门签售会演讲选 - 冉云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冉按:这是今年五月份在厦门不在书店的签售演讲节选,现新鲜整理出来并公布于此,请各位朋友欣赏批评。2013年9月17日于成都  

我今天随便举几课(见《厦门演讲节选:我课小孩的部分古文),你们想一想古文有不有趣?古人是不是活物?古人有没有七情六欲?古人有没有日常生活乃至困厄之下的快乐?绝对有。但是我们的古人,被今天很多人给搞死了,很多人不喜欢这些,不欣赏。那是因为教材选的太差,教的人不行。我教我孩子古诗的时候,比如我教《大林寺桃花》,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三月初我会带她到成都平原的龙泉驿看桃花,看桃花的时候我会顺便跟她说这首诗。四月份我会带她到成都花水湾的西岭雪山再去看桃花。龙泉驿的桃花凋谢已尽,但是花水湾这个地方的桃花正在开放。我带到这两个地方给她讲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人间指平原低海拔地区,花都已经开谢了。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寺庙里,庐山大林寺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我们常常很遗憾春天到哪儿去了,原来你倒在这儿啊。讲的过程中,跟她讲桃花,可能讲一般的生物学知识,要讲海拔和气侯的原因。我的学问不足以像生物学教师一样讲桃花,但是我可以打开她的一扇视野。我顺便还讲到竺可桢,用诗经,用古诗十九首,用唐诗等古诗文,写了三千年气侯之变迁。这里有科学,那就把她的科学精神也顺便培养起来了。这样一个过程,古文非常有趣,关键你怎么讲,你配不配讲?说白了什么叫配不配讲呢?我绝对不在一般的情形下讲《过秦论》,如果你学古文学很久了,讲《过秦论》肯定会讲到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讲到与国家兴衰的制度原因等政治哲学。不讲这些,仅仅是工具意义上认识几个古文古字其意义有限。要当好老师,在我看来得具备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应该是融会贯通的,必须具备这样的才能方始可讲。

今天我跟厦大的一帮年轻朋友在一起,他们问我在古诗语文讲解中,以后会讲到典章制度、天文历法吗?我说会啊,而且会讲的有趣。天文历法、职官称谓、典章制度算是古典诗文中比较难的,但不弄懂无法真正读懂古诗文。比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星和商星是怎么回事儿?这两颗星为什么互相不相见呢?这就涉及到天文问题。我老家是重庆酉阳,这就涉及到子午圈和卯酉圈相交之事,那也涉及到天文历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很多东西。我觉得教的过程中,就像我今天说的,教古文要教得有情趣、教爱好、教人学会爱。尽管我认为古诗文在中国人情感共同情体的认知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好处,但是我从不高看中国传统文化,这点我跟中国很多讲古典文化的人不一样,我跟秋风先生也不大一样。我在制度上并不看好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贡献,不是想象的那么多。但是对中国人情感的安慰、审美培养,各位要注意,我讲古文的目的是这个,不是说西方的东西不要学了,你看我们中国传统多好!NO!冉云飞绝不是这样,这是很不一样的一点。

第二,这过程中一定要有良好的白话文表达能力。一方面要教古典的这个词这个字怎么讲,另一方面最好能够用比较有意思的白话文翻译出来,这样孩子也觉得有趣。我曾经说过张岱写过《西湖梦忆》、《琅嬛文集》,编纂过《夜航船》,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还有《快园道古》、《石匮书》等等,二周先生两个人都非常欣赏,是鲁迅和周作人都非常欣赏的明代著名作家。这个作家说过两句话,这两句话我经常拿来赠送给年轻的朋友们。他的古文表达的非常牛,我也不客气地说我的翻译也非常牛。他的古文是说:“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疵就是毛病。我翻译的是:人没有毛病,不能跟他交往,因为他是个死人。没真气当然是死人,而且只有死人才没有缺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没有爱好和兴趣,不能跟他交往,因为他是个冷血动物。没深情嘛,当然会冷漠以至冷血嘛。我开玩笑说我这两句大白话也是非常牛的。要把古文讲好,绝对是要很多功夫的,不仅仅是工具意义上能认字,能理解内容意义,你广阔的视野和各方面知识结构的均衡程度,缺一不可。

我曾说讲古诗文需具备其它社会科学的常识。1999我那本《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就提到《隋书.地理志》里说成都人“小人薄于情理,父子率多异居。”小人薄于情礼,就是说成都人不那么讲究儒家的五世同堂、张公百忍成精,硬要分家析产。别财异居什么意思呢?就是分家析产,由大家分成小家,把财产分了过自己的小日子。在中国古代是讲究大家庭的,这里面自然有很现实的经济成本和抗御自然与人为风险的考量。也就是说,古代家族聚集,多以大家庭的形式来体现,也不全是统治者为了维稳,建成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也有具体经济成本和风险上的诸多考量。比如古代人抗风险能力,他要通过家族,通过大家庭的互相帮助。还有降低成本,比如碗筷,只要一套共用就可以了。分家过后,小到碗筷、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必然增加,这个成本在古代不会像今天这样忽略不计。一般意义上的不分家,正好说明两点,其一说明彼地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也不堪分家析产的负担,再加上儒家文化因素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成都人就开始“别财异居”,第一说明成都经济的发展足够分家析产,否则绝对不会诞生这种行为与现实观念,说明成都在隋代以前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了。第二,说明家庭的小化。各位应该知道,家庭小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过程。西方也曾经有过大家庭,中国更不用说,现在家庭小化了。如果读过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贝克尔的《家庭论经济学分析》(一名《家庭论》),就知道别财异居这一条绝对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史料之一。

事实上阻止家庭小化,一直与中国统治者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和儒家文化有关,当然也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家庭小化成本较高所致。但成都乃至四川民众家庭小化的努力,并非只此一条独证,如清人张澍的《蜀典》就曾记载了宋朝禁止分家析产的材料“太祖开宝元年癸亥,昭荆蜀民,祖父母在者,祖孙不得别财异居。二年八月丁亥昭川陕诸州蜀民,有父母者而别籍异财者,治死。”这说明不只是成都、四川人乃至与四川人接壤的楚人、陕人都正正走在别财异居、家庭小化的“邪路上”,所以使得宋太祖不得不对此实行严刑峻法。我认为讲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能懂些经济学常识,懂得资源怎么有效配置,就会知道家庭小化是改进社会文明的一环。如果你不懂,“别财异居”你就只会硬生生地说分家析产。如果懂社会学,懂经济学,讲起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可以写一篇大文章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写一篇长文章《关于孝的经济学分析》的原因。如果视野很开阔,讲古文,教书,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门道。今天虽然只是随便讲两条经济史料,但是可以告诉他学古典文化与许多学科都有关,到处都有门,要善于去发现。你可以告知学生可以往哪个地方走,至于往哪个地方走、沿途会经历些什么?你得自己认真去实践与探讨。但是如果你会告诉学生哪个地方怎么去连接,怎么去发现,这样学生的内心就全部被打开了。这样的教材,这样的教育难道没有意思?

我写了《给你爱的人自由》后,还重版了一本《像唐诗一样生活》。很多人最近几年看我的微博、博客,看多了就认为我这个人只是个批评社会的人,读到我《像唐诗一样生活》这本书他很惊讶。你在网络上去查,我1996年给《夜航船》做了一个校点,写了一个长篇文章叫《挽救江湖》作为该书的序言。有人看后在网上说这是冉云飞写的吗?不像吧。因为以前他不知道我古典文化还不算坏,说可能是两个人。有一天他问是不是我所写,我说是,他说他很惊讶,你古典根底那么好。我说说不上好,可能比一般人要好一点。我说这件事的意思是什么?第一,我们看人不容易看到人的丰富性,人是很丰富的,绝不是单面的。我早年是写新诗的,写散文的,唐诗更不用说,因为唐诗很多我都能背。这个过程中我写了一些唐诗的解读,我的解读在考据上绝对是讲究科学的,但是在趣味上我是讲究自我欣赏的,这点我甚至不大同意胡适先生的一些做法。

胡适先生把选诗文也当成一个公共议题来做了,他选的诗词有的我并不喜欢,认为选得不好。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要分开,当我谈公共话题的时候,我认为要理智平和,当我谈诗歌欣赏的时候,我一定要有我的情趣和激情,这个就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说的“趣味无争辩”。这道菜我喜欢吃,这首诗我喜欢,不管你喜不喜欢,并不影响我的喜欢,我并不寻求你的认同,当然我可以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唐诗解读完全是“趣味无争辩”,某种意义上就是我自己喜欢,我自己欣赏,让别人看到原来唐诗还可以这么好玩儿,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非常敏锐和细致的审美感受能力。如果有一所大学请我去讲课,我完全可以一点都不谈民主自由,但我教出来的学生绝对是不喜欢主流意识形态的。你想想,有趣,讲究爱美,懂生活,他会喜欢那些假大空的意识形态吗?他不会。我讲唐诗讲古典文学讲出来,都会让你觉得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这样的“装逼犯”完全没有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讲民主自由,你的公民心你的公民意识都被培养出来了。我非常有信心,就讲这个,都可以完全达到育人之目的,完全没问题。

怎么样欣赏唐诗?我举个简单例子,我们拿三个伟大的诗人讲三首诗。这三首诗我们只讲一两句,其中有个是王维的。一般人都觉得王维擅写“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是,非常牛,但王维这个人也写过非常雄壮的诗篇。我这个唐诗解读说白了,某种意义上是颠覆大家以前在教科书中学唐诗宋词所形成的固有思路,我要把丰富性的一面体现出来。王维写过:“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万壑就是沟壑纵横,树参天就是树木苍郁、百柯蔽日。千山响杜鹃,千山中杜鹃在那儿叫鸣,很有生机。山中一夜雨,山里下了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杪就是树梢,百重泉就是像小瀑布一样往下掉。非常有气势,写得非常好。有乡下经历的人,有林区生活经历的人,觉得写得真是太妙了。下面我举王维所写的《江汉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中我只讲两句。下面讲李白和杜甫同样写一个地区,他们是怎么写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家记住这两句。下面是杜甫的《旅夜书怀》,夜晚杜甫在夔州地区,那个是江汉地区,差不多是一个大地区。他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你们记住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下面是李白的,李白写《渡远荆门》:“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请大家记住他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同样的地区,从奉节到宜昌,三峡完后,到荆州地区。王维是从汉江下来,也是要到荆州地区,他写的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很飘逸。江流天地外,好像远到流往天地之外似的,远山看不着全貌,山色若有若无,可谓举重若轻,壮阔自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杜甫写瞿塘峡一代,“星垂平野阔,就是星空低垂,原野很辽阔而寂寞,月涌大江流,月亮和波涛一样共同涌动,一种浩浩荡荡那种感觉,大处着笔,但细腻真切。李白就走得更远一点,快要出三峡了,“山随平野尽”,重重山岭在平阔的原野这儿突然收尽了,江入大荒流,长江流过去,浩渺无际的感觉。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地方,不同的视角和用语,三个伟大的诗人,太牛了。当然李白也写了一些很糟糕的诗,比如“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当时嘲笑我低贱的人,现在来巴结我了。李白也写过这些诗的,李白也有三俗的时候,如“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千万不要认为自称酒中仙才是李白,这也是李白。

杜甫也是,我们读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为他苦大仇深到不切日常情理。但你看他写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他的家庭。他写李白的,比李白写他写得更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写得非常棒!杜甫也有很多诗篇非常豪放,14岁的时候就写过两句诗,这两句诗我如果不说是杜甫写的,你肯定说是李白写的。饮酣视八极,俗物何茫然。我喝高了,看得很远,其实也不只是看得很远,是说我喝高了,眼中无人。饮酣视八极,俗物何茫然,那些平庸的人哪能入我的法眼!以一般人对杜甫的线性化理解,单向性思维,是很难理解还有这样的杜甫的,可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材最糟糕的就是培养人们的单向思维。说到白居易就是《长恨歌》、《琵琶行》,好像白居易天天很人民。其实白居易这个人很小资,非常小资,唐代著名的小资。“琴书酒友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翻成大白话就会非常拥挤而词费。琴书酒友,弹琴的朋友你抛弃了我,喝酒的朋友你抛弃了我,读书的朋友你抛弃了我。雪月花时最忆君,下雪的时候,有月亮的时候,花开的时候,我都回忆起你们。非常有趣!他请别人来喝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非常小资而有趣!我们欣赏一个诗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他还有B面。这是我今天想介绍一下自己的两本书,不好意思讲得太多了。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欢语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30-11-2024 05:11 , Processed in 0.0320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