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美国人有先见之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四艘航空母舰(列克星顿号,大黄蜂号,约克镇号,和企业号)都在外海训练,全部幸免于难。珍珠港事件当天,从日本帝国舰队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和各种轰炸机对珍珠港进行了两轮狂轰滥炸,炸沉炸伤港内的19艘战舰,使2403名美国官兵死于非命,引起美国大众和朝野上下普遍愤怒,决意复仇,很多年轻人纷纷参军要为打败日本而战。日本人的行动整出了那么大的动静,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目的,却招致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罗斯福总统次日在国会的讲话振聋发聩:"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 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昨天,1941年12月7日,将永远是声名狼籍的一天......)。 指挥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事后说,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此时,由于珍珠港遇袭,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及太平洋战区的指挥权交到了五星上将切斯特 尼米兹手上 (Chester William Nimitz, Sr.,1885-1966)。时间回到1942年6月,几个月前,监听和情报分析部门就知道,日本人要再次进入太平洋纵深打击美国,也确定目标是一个代号叫AF的地方。珍珠港基地的情报官罗切福尔认定AF就是西北方向上的中途岛,但华盛顿的上级部门则不认同和持怀疑态度。罗切福尔想出了一绝妙的方法证明了AF是中途岛:他让部下发一通非绝密密码的无线电呼叫,向大本营说中途岛的海水淡化装置故障,请求支援。然后,静等敌人"回音"。果不其然,日本人不知有诈,截获了该电报以后向总部发报说AF的淡水出了问题,华盛顿的情报部门同时也监听到了这份电报,遂即确认AF就是中途岛。罗切福尔进一步预测了敌人攻击的时间和他们打击舰队的进攻方位,以及进攻位置,事后证明这些都相当精确。尼米兹原先并不想强守中途岛,要以保存舰队实力保卫美国西海岸为重,但他在得到这些确切情报后,觉得战机出现,选择将进攻作为最好的防守。虽然在实力上,此时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弱于敌人,但尼米兹综合考虑了高涨的士气,中途岛本身和它上面的陆基轰炸机打击力量等因素,认为自己与来犯之敌不差上下。于是,他命令约克镇号在三天之内修复(技术人员告诉他需要三个星期),三艘仅存的航母先敌出发,在中途岛东北方向约300海里的位置设伏,并有点儿开玩笑地把该伏击点称为 Point Luck (幸运地)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天主教会在16世纪就提出并实行的 Devil's Advocate (魔鬼代言人)制度。你不禁会问,这和打仗有什么关系?也许人们有所不知,这和重大行动前制订计划的正确与否大有关系。魔鬼代言人说穿了就是在讨论通过重大事情时找人当"恶人"的制度。从16世纪开始,天主教会在某个有贡献的信徒去世后,例如大主教甚至教皇,为了追认其"丰功伟迹",决定封其为受万众景仰的"圣人"。这个评议过程非常地严格,如果评审通过后,受封了的人被发现有缺点甚至污点,那对教会的声誉来说是不可挽回甚至是灾难性的巨大错误。为了尽量或完全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建立了专门找人对候选人挑刺儿的制度,这些挑刺儿者被称为"魔鬼代言人",他/他们的任务就是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所以有"魔鬼在细节中"的说法(Devil is in th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