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人的动物性和神性 [打印本页]

作者: 行者之心    时间: 11-2-2019 18:23
标题: 人的动物性和神性
通常人们会说人性中包括善的一面,也包括恶的一面。这种善恶之分带有刻意的道德评判,所以我认为人性中包括动物性和神性这个说法更为妥当。
所谓动物性,就是来自于动物求生存的一种本能,其本身并非善也非恶。动物为了生存,自然就是要争抢食物,地盘,并且要传宗接代,当然会弱肉强食,遵循丛林法则,也必然是自私的。当然这个自私并不一定只包括自己,也可能包括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群族等等。许多动物都可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牺牲自己,这就是动物性中的自我扩充到自我的后代的一个表现。动物性的几个特点是恐惧死亡,利己自私,充满对抗和争斗。
人首先是一个动物,当然拥有动物的本能。只是人类的动物性,比起动物的动物性要复杂一些,争斗的目标也更抽象,更远大一些。比如职业、财富、地位、权势等等。但其自私性和以保护自己生存为目的并恐惧死亡等特点则和动物完全一样的。
神性则完全不同。首先它不畏惧死亡,也不以自我私利为根本,同时它也没有争斗和对抗。它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认知和追求。在人类中神性可以表现出对真、美和善三种类型的追求。
科学研究属于对真理的追求。但那些纯以实用为目的探求则是人类动物性的表现。不带有功利心的对自然真理的追求才属于人类神性的表现。在数学上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应用数学,另一个是基础数学。通常这两派数学家彼此看不起,应用数学家会嘲笑基础数学家,你的研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证明没有最大的一对相邻素数等等。但基础数学家则可能鄙视应用数学家,称他们不严谨,并没有对数学真正的洞察力。
发现数学天才拉玛努金的英国数学家哈迪就是一位基础数学家。当人们告诉他,他的一项数论方面的研究在生物学中得到了应用。别人以为他会为此感到荣幸和骄傲。不曾想他却似乎受到了侮辱。他宣称自己的那项研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居然简单到可以实用的地步。
对美的追求以至于艺术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神性的表现。因为它让人体验到超越个人存在的一种和谐,是一种不带功利色彩的内心体验。善的定义比较复杂,这里的善不是狭隘道德中善恶的善,而是主题与客体相互协调的一种状态。简单说来,真是表达对客体的理解,美则是对主体的理解,而善则是对主客体合一的一种理解。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神性,但所谓的天才则是那些得到特别恩赐,在某些方面表现远超常人的伟大人物。这些人可能成为科学家,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或修行者。他们所展现出的智慧远远超出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必然朽坏的动物性世界。他们如同普罗修斯把火带给人类一般给人类传讲来自永恒的光明。这样我们这些天赋平庸的人则可以沿着那些先驱者指引的方向寻找到那脱离动物性世界的大门。
每个人都有动物性和神性,但在功利世界中,人的动物性发展到了极致,以至神性会萎缩。下面介绍一些典型的动物性思维。
中国传统的《老子》具有极高的神性。它所推崇的无为、无争和无用是对以争斗为特点的动物性社会的一个完全否定。然而道教的思想在中国并未真正流行,相反那些明哲保身,养家糊口,求学升官,光宗耀祖,以及对福禄寿的贪求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这些非常现实的态度目前依然主导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比如对孩子的教育,其基本方针就是将来能找到一个挣钱的体面职业,似乎挣钱养家就是一个人主要的生命价值。
支持人类动物性最重要的学说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按照这一理论,适者生存是动物界乃至人类社会唯一至高真理。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下,必然会出现许多极端的思想,比如尼采的超人理论,以及随后纳粹的所谓优秀人种的学说。所有这些理论的根本点都是把在这个世界的生存当做最高的目标,而对超越这个物质世界的精神领域完全予以忽视。
自我的生存以及群体的生存是这么地重要,以至于许多富余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都无法摆脱这一点。最近比较流行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及非常有想象力的《三体》都主要还是在人性的动物性这个层面打转。无论科学多么发达,无论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似乎都只在意自己如何继续生存,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动物性思维的局限是他们所恐惧的死亡必然降临,而期盼的永生并不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中。
然而,人不只是一个动物。他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那一份永恒的神性。在这里很难把神性描写的清晰简明,因为它不是来自于这个世界,但它却作用于这个世界。它并不只存在人的心灵里,或是宗教经典之中,而是在每一线阳光,每一缕清风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无处不在,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当你感受到这无限的神性时,会不由自主地对人类因动物性的驱使而做的种种愚蠢而又荒唐的争斗感到哑然失笑。

作者: betsy520    时间: 13-2-2019 17:01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