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读《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ilierong    时间: 27-6-2014 16:29
标题: 读《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感——
近日收到老同学发来的转载文章《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的外孙女融融13岁,在澳洲首都堪培拉的Kaleen中学读书,今年八年级(初二)。我有一些真实的感受,借此一吐为快吧。

融融称她的学校是“哈利波特式的”学校,我一听乐了,这是一所什么学校呢?孩子非常喜欢上学,在这里,她从没有在国内读书时的那种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完全相反,她轻松,快乐,新奇,投入,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在吸收人文的科学的知识之外,增强了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和参与劳动实践的能力,她热爱劳动,热爱公益,在学校自我选择她感兴趣的活动,去独立思考与探索,她并未由于学校教育环境的轻松快乐而变得懈怠慵懒,而是正在健康地长大。

每天下午三点放学之后,她会跑到学校的农场(学校农场对学生开放),脚穿一双高腰雨靴,帮助生物老师饲养绵羊、鸭子和鸡,她一会儿抱着青草放在羊圈里,羊儿对她咩咩地叫,一会儿端起装满谷料的食盆,鸡儿咯咯叫个不停地围着她团团转,小鸭刚刚从孵化器里破壳而出,放在保温箱里跌跌撞撞地学着站立,她笑着给我们说她给小鸭一一起的名字。除了饲养,还要对羊群进行训练,她手拿饲料倒退着行走,羊儿扬起脖子,追着她,她塞给羊儿一把饲料,继续倒退,如此这般地引诱着羊群紧跟着她前行,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等到出售羊的那一天,羊就会乖乖地被买者带走。每天她要在农场劳动一小时,一直到把羊群关进羊圈,把鸡群赶进鸡舍,才离开农场,诺大个农场,只见她一个人东奔西跑地忙碌着,像是个熟练的农工,她完全沉浸在她喜爱的劳动中,享受着她的快乐。在草丛中觅食的母鸡下了蛋,积攒起来3.5澳元/500g出售,幼鸭15澳元/只可以买走,融融可以找到买家帮着学校出售。她说,老师要求每个同学给一只鸡或鸭起名字,然后一直跟踪这只认养的鸡鸭,细心观察它,并作成长记录。

融融已经在学校农场坚持劳动了两年,并没有老师分配,完全是自觉的。有时也有她的同学们来这里劳动,但都没有融融有坚持性。去年生物老师为了表彰她为学校农场做的贡献,给她颁发了一张奖状。她说,在农场干活儿有三点收获:一,学到了许多农业和生物知识;二,只要来到农场,见到这些动物就特别快乐,能缓解心情;三,还能锻炼身体。这是她自己总结的。

这种 “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生的收益岂止这三条!学生甘心情愿接受的这种教育形式,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之作用是深远的,全方位的:第一,孩子在生物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得到了延伸,再回到课堂上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本身就是在完成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哲学理论所讲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第二,在饲养、出售动物的过程中,学生亲自体会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体验生活,懂得珍惜;第三,孩子从劳动中所获得的宝贵的生存技能和人生体验,将为她今后的生活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澳洲教育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是较宽松的,没有什么作业,但人家必学课程的设置、安排以及选修课程的选择,都是建立在严格缜密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只是从表面上感觉人家的教育是轻松的,其实在轻松的教育过程中,一定是充分体现人家的教育理念的。我的女儿读了一些西方育儿的英文原版书籍,她说,西方教育理论深厚、扎实,一本书的出版,从探索、研究、实验到观点的最终形成,要经过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验数据可靠,研究方式科学,观点令人信服,书中仅参考引用的相关文章之名目就有100页,最主要的是按照西方育儿观念去实践,真的很有收获,所以他们的书籍实用性很强。而中国的一些教育书籍,行文仓促理论空泛,缺乏缜密的思索探究,太过于主观性,缺乏充分的实验证据,观点有些牵强附会。

当《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文的读者发现德国教育的许多意外的东西,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深感震惊。其实,我们许多国人只是看到了人家与我们国家的教育之表象不同,更深层次的东西——人家深厚的教育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跟我们国家究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我们说不出来,我们根本不知道,因为我们未曾深入学习研究人家的教育理论,我们只是见到了结果:“德国国民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 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我们只剩下感慨了,感慨了半天我们仍是一无所获,我们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我们当然还是无所适从,不知怎样修正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自身的问题。没办法,在国人对中国的教育深感失望之后,只好将后代投放到西方国家去受教育了。十三亿人中又有多少人能退避三舍逃向国外呢?绝大多数国人还得遭受我们十分落伍的坑害孩子的中国式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现实怎么改变呢?我们何时才能更新陈旧观念追赶上世界的先进民族呢?身居国内的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依赖谁来改变旧状呢?谁来拯救我们的孩子呢?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者?家长?……

澳洲教育令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因学得不好而受到任何歧视,这类孩子并没有压力和焦灼感,在学校他们依然很快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在他的某些特长方面得到发展,他的身心得到了人道的保护。一般的,这种轻松感延长到初中阶段。澳洲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两极分化”了:一部分爱学习的成绩好的学生踌躇满志准备考大学;一部分文化成绩差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进一步的人生定向:比如高中毕业年满18岁的他们,父母已经完成了对他们的抚育义务,他们必须走出家门自食其力,18岁以后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参加职业培训两三年并考一个培训证,就可以直接到社会就业了。建筑工,清洁工,电工,水暖工,园林工等等,社会需求很大,都要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才能上岗的,有的技术工种挣的钱并不少,甚至高于公务员。他们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娴熟的技术工作,生活得很快乐,他们照样成家立业,他们的劳动不存在社会歧视,他们在良好社会制度下形成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的是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有的工人一辈子干着自己喜欢的技术活儿,甚至长达30年。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自我选择并有着符合自身需求的就业生活出路,大概这是孩子们在学习阶段未感到太大压力的重要原因。其实这是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给予孩子们的奖赏。

我有机会亲自接触观察到澳洲工人的劳动(另见我的两篇文章《感受澳洲工人的为人做事2010,6,4》《又一次接触到了澳洲工人——安装马桶的工人2014,6,20》),亲眼所见没有学历文凭的普通技术工人是怎样用心的愉快的工作并体现了他们的职业道德的。

西方的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它的问题。比如在澳洲,过于轻松的学习生活,使得一些孩子懒惰没有责任感,失去了最佳年龄段吸允知识的时机;学校的质量良莠不齐,贵族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公立学校,也是三六九等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学生也是参差不齐的,而澳洲的教师可能比不上国内教师那么的负责任;当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开始“两极分化”了之后,由于一些孩子学习不好并不是因为脑子的问题而是缺乏努力的原因,这类孩子的家庭管教也发生了失误,致使他们混到了18岁,当他们面对着必须走出家门独立的那个时刻,他们只好去做一些工薪很低的劳动,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懈怠、慵懒、缺乏责任心,日常的他们酗酒、滥交、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成了问题青年。全世界,真善美假丑恶的人性是一样的,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教育,即使发达的西方国家其教育的败笔也是存在的。但是从全局、从整体考察分析,人家在许多方面是先进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特别是对孩子能给予足够的理解、尊重、关爱,充分提供给孩子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空间,不靠武断命令,不拔苗助长,不搞超前教育,而是坚决地遵循孩子心智发展的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是我们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呢?就像《令人震惊的德国教育: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位读者发自肺腑的反诘:“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引人深思。我们要说的是,遵循孩子学习和成长规律的教育至今我们仍然很难做到,但它是正确的。

附文两篇——

第一篇:感受澳洲工人的为人做事(写于2010,6, 4)

       在我们宽大的庭院里再做一个带甲板的棚子,是一家人的设想。庭院棚子与客厅推拉门所在的一面墙相衔接,占地面积约为15平米,棚子内安放上配套的圆桌椅。这样一家老小的活动空间会增大很多,既遮阳又挡雨,幼儿可以在户外的甲板上坐卧、爬行、玩耍,大人们在棚子下乘凉啦,喝茶啦,养神啦,看书啦,下棋啦,打扑啦,玩麻将啦,室外聚餐啦......越想越美。做棚子喽!
     
      一家人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做棚子的方案可以有3个:
     1,找老外做。价钱肯定高,人家的手工费金贵;
     2,找华人做。价钱相对便宜,如果找不到可靠的技术人,质量就可能打折扣了;
     3,自己做。女儿女婿每天上班,双休日做的话会很累,而且也不懂,要跟别人请教学习,还要请朋友帮忙,况且工具也没有。老伴倒是有力气,但计算长短、测量尺寸等等精准细活儿又干不了。
     
       究竟用哪种方案好呢?
     
       还是找老外吧。在网上查找到一家做棚子的老外广告,联系上以后,他来家里看了看,说全部做下来包工包料要$6200。呵,真贵!
   
       还是找华人吧。通过网上电话与一位华人联系上了,他很想做但又口口声声说他很忙,几次约他来家里看一看,都失约了,问了问价钱,才$3500。真便宜!所以,尽管对方总往后推时间,还是耐着性子等他的到来。嗨,可来了,个子不高的中年人,南方口音,正给一家华人酒店干活抽空赶过来的。一席交谈,才知道他是个木匠,谈起怎么做我们的棚子及买料等等,话里话外感觉他有点不靠谱,因为女儿女婿在这之前已经问过朋友和同事相关的常识,心里有一些底。谈着谈着他又加了$500,说包工包料需要$4000。
   
        我们对这个南方华人能否做好棚子将信将疑了,因为本来只需要一根立柱,棚顶的木檩应该和檐口固定,他却说需要做4根立柱来支撑棚顶,我们从他的谈话推断他可能没有做过类似的活儿。
     
       怎么办?自己搞真够呛。还是找老外吧,虽然贵一些,但能保证质量啊。为了省些钱,最后决定把1和3两个方案结合起来,请老外做棚顶和甲板的底托,这两道工序,技术难度较大;第三道工序铺甲板,我们自己买料、自己铺,这个活儿的技术难度小,虽很费功夫和时间,但相对要好做一些,算下来可节省$700多。
        
       又一次与老外联系,他答应来做棚顶和甲板底托,包工包料$3400。老外说周二(6,1)到周四(6,3)来。
     
       周二早8点,老外准时到。他叫麦克,50岁左右,1米9的瘦高个,红红的脸庞,深深皱纹的额头,一头黄发,T恤上衣牛仔裤,一看就是个能干的技术工人。
     
       他开来的小汽车顶棚有两根固定铁杠,捆绑着木条,小车后面牵着一个挂斗车,装满了各种工具:小推车、三角梯子、金属高凳、铁支架、铁锹、钢锯、铆钉机、钻眼机、切割机、水平仪、垂直尺、卷尺等等。只见他迅速地把木料、工具搬进院内,打开他随身携带的半导体,洋声音乐顿时回荡在小院的上空,他开始干活了。
       麦克曾对女儿女婿说过,他干搭建棚子的工作已经30年了。看他干活,果然如是。他动作敏捷,技术娴熟,操作有序,注重细节,无论是测量尺寸,截取木条,涂抹黏胶,还是浇铸水泥,钻眼铆钉,都有条不紊认真细致,活儿干得真是干净利落。
     
       老伴一直围着麦克身旁转,看他干活都入了神,口口声声说:“活儿做得真地道!一丝不苟啊!”一个从小就没少干体力活的人,农村活工厂活家务活干了一辈子的老伴,动手能力也不差,可对麦克还真服气。我戏他是麦克的“追星族”。
   
       麦克干了3天,第一天4.5小时,第二天4.5小时,第三天1小时,共10.5小时,就圆满地完成了他应承的前两道工序。
     
       每天,他默默不语低头干活儿,因为他无法与我们交谈,陪伴他的是他的半导体,一阵阵歌声在他耳边萦绕,他“工作并快乐着”。我拿起相机冲他拍照,他笑了,还摆出姿势快乐地让我拍了一张近距离的特写。我们给他冲咖啡,他连声说:“thank you!”笑着一饮而尽。他工作到中午,就开车出去吃饭,而且干活很有节制,早早就收工了。老外挣钱真不贪心,干活就像个干活的样,休息就放松的休息,心态真好。
     
       我拉着他到电脑前看一看我拍的他的工作照,他笑得好开心。我还拿出U盘比划着,意思是你要不要拿来你的U盘,我给你复制一下,忽然我想起了“copy”一词,就拿着U盘,蹩脚地对他说着“Copy!Copy!”我也不知道他听懂了吗?嘿,第二天他还真拿来了U盘,我挺高兴。
     
        终于完工了,他收拾工具,清扫现场。我又把老伴与他拉在一起,照了个中澳跨国劳动者合影。他又把U盘再次递给我,要我Copy刚刚照的这张合影,麦克真有意思。麦克举起他的手机,对着他做的棚子照了又照。我想,他都干了30年了,还干得这么有趣有味,麦克“挣钱并快乐着”。
     
       麦克的活计做得这么好,我们也曾想索性让他把甲板面铺上得了,一问,包工包料$1600,哎,还是自己铺吧,能省点就省点吧。
     
       周四晚上5点多,麦克开车来了,他是来向女儿女婿收工钱的。麦克一进门,就径直向院子走去,对两个孩子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他在讲解接下来的第三道工序应如何如何,一会儿蹲下指着甲板底托,一会儿手拿钉子在木条上做着动作,一会儿双手在空中挥舞着,足足说了十几分钟。他详尽地向孩子们传授着如何铺甲板的点滴经验,如何选甲板木料,如何钻眼钉钉子,何时上漆,他当场计量,说起码要买39根木条,每根木条钉20个钉子总共要近800个钉子,甚至告诉我们哪里现在卖一种质量好的木条正搞促销呢,能便宜不少钱云云。
     
       麦克如果为我们继续做下去完成第三道工序——铺甲板,能再挣$700,但我们没让他挣这笔钱,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要告诉我们的以上的这些。望着面前这位个子高大的澳洲工人,领受着他对素未平生的一家中国人的友善和真诚,领受着他的那份发自内心的、自自然然的真情,我们好感动啊。
   
       女儿双手递给他工钱,并说:“请你数一数。”麦克接过来就装进了口袋。记得3天前,女儿曾交给他买木料的钱的时候,也是接过来就放进口袋了,没数一数。这次特意提醒他“数一数”,他还是不数。澳洲人真相信人哪。可能麦克没有被欺骗过,他生活在一个简单的诚信的社会,所以没有防范意识。
     
       哦,忘了说了,周三那天,我们曾经找的那个南方华人过来了,他看了看老外做的活儿,不能不承认做得好。老伴告诉他有几处老外的做法和他对我们说过的一些做法是不一样的,他若有所思。老伴说;“老外就用了一根立柱,你说要用4根,你没做过吧,好好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戳穿了他曾对我们夸口自吹他做过不少)。他点了点头,一边拿出手机拍了一些棚子实景,一边承认:“老外干活就是认真。”
     
       我们没有多少机会与澳洲人直接打交道,这次直面相对,感觉与澳洲人交往真好,不必费脑筋,不必弯弯绕,而且你还收获了那么多的快乐、单纯、诚实、真心、友爱、美好!
[attach]312464[/attach]
[attach]312465[/attach]
[attach]312466[/attach]
第二篇:又一次接触到了澳洲工人——安装马桶的工人(写于2014,6,20)

       女儿家的马桶有问题,决定换一个新的。超市花400澳元买来了促销价的马桶,安装马桶是个技术活儿,自己安不了,要请工人还得300澳元,好家伙,一个马桶要花700澳元,安装费几乎是一半价。
早8点,安装工人按时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高个子澳洲工人,他与女婿交谈了一番,就开始干活儿,他说需要2个小时,我看了一下表,8:30,可能10:30就能干完了。

       女儿女婿都上班去了,家里虽留下了我们,但一句话也没法跟工人交流。只见他从工程车上搬下来两个工具箱,还有一块很长的布单子从门口沿着走廊一直铺向卫生间。他把双腿套上了工作套,一边拆卸了旧马桶,一边测量着尺寸,只听见卫生间传来了音乐声,他的播放器正播放着欢快的乐曲。这使我想起了那年我们住在艾玛如家的时候,曾请过一位澳洲工人来家里做甲板,也是一边干活儿一边开着半导体听音乐。澳洲人把劳动视为一件愉快的事,边工作边享受着工作的快乐,这真是澳洲劳动者的独特风格。

       工人将旧马桶敲碎,把所有的碎片装进了他自备的垃圾袋子,放进了他的工程车里。然后,把卫生间清洗干净,特意把马桶背面的墙壁喷上消毒剂,擦洗干净,才开始安装新马桶。2个小时过去了,10:30他准点安装完毕。他开始收工:工具箱、塑料桶都利利索索地收回他的工程车内,然后他蹲下身子向后倒退着,快速地卷着那块布单子,一边卷一边随手捡起洒落在地板上的小碎渣子,最后全部裹卷起来放进了工程车内,整个劳动过程没有给家里留下一点点残渣。我很想给他拍照,可是不经人家允许是不能拍的,我拿出相机,对他比划着,他明白了,示意可以。我们交给他300澳元,对他说:“thank you!”。他哇啦哇啦说着什么,我只好说:“No  English”,他笑了,可是还是哇啦哇啦说着。我们俩只能傻笑,没一点办法。我们目送着这位再普通不过的澳洲工人开着工程车走了。挣钱干活儿,干的是负责任的规范的技术娴熟的一板一眼的活儿,这就是我一次次亲眼见到的澳洲技术工人,你不能不对高职业素质的澳洲工人肃然起敬。
[attach]312467[/attach]
[attach]312468[/attach]
[attach]312469[/attach]


作者: 指纹    时间: 27-6-2014 16:38
LZ原创啊,写的不错!
作者: 愚夫    时间: 27-6-2014 16:39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27-6-2014 16:41
好久不见了,阿姨。
作者: lilierong    时间: 27-6-2014 16:45
牧马人 发表于 27-6-2014 15:41
好久不见了,阿姨。

你好!我这是第三次重返可爱的澳洲。与FreeOZ论坛一别有两年了吧?挺想念大家的。还记得我,谢谢!祝你快乐!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27-6-2014 17:03
lilierong 发表于 27-6-2014 15:45
你好!我这是第三次重返可爱的澳洲。与FreeOZ论坛一别有两年了吧?挺想念大家的。还记得我,谢谢!祝你快 ...

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还没到澳洲呢。您会打太极拳,老爷子是钓鱼高手,种菜也很牛。
作者: 金鱼和农夫    时间: 27-6-2014 20:58
写的很好,澳洲生活的实际写照。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7-6-2014 22:12
lilierong 发表于 27-6-2014 15:45
你好!我这是第三次重返可爱的澳洲。与FreeOZ论坛一别有两年了吧?挺想念大家的。还记得我,谢谢!祝你快 ...

看过您和您女儿的帖子~印象很深哦~
作者: amanda_cyf    时间: 27-6-2014 22:51
坛子里很多人都在谈澳洲的教育,我也说说吧,澳洲的教育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私立学校比较严格,但学费很贵,也等于拼爹,一般的私立一年万把澳元很正常,公立学校的话,费用很低,但教育质量就很难说,吸毒,性行为以及15岁的妈妈在公立学校多有发生,这就看学生自己的自制力。
澳洲高考没有国内那么紧张,毕竟这边工作机会很多,这点有点像我高中毕业那时候,上世纪80,90年代,上大学不过只是小部分人热衷而已,大部分人职高,中专或者初中毕业就能轻松找到工作,谁还会在意去读一个大学。澳洲的大学平均入学率在30%左右,即如西澳最好的公立高中2012年能读大学的也不过在38%左右,一方面大学不好读,另一方面,读大学很费钱。
作者: keepdancing    时间: 28-6-2014 00:21
50来岁的人,70来岁的面相,这OZ的太阳太毒了吧?
作者: 浮云云艾米莉    时间: 28-6-2014 14:32
赞啊,写的真好
作者: mie2002    时间: 29-6-2014 17:26

作者: ashanadsl    时间: 30-6-2014 03: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作者: ivan9707    时间: 14-7-2014 17:48
写的挺好的
作者: QWERTYASDFG    时间: 14-7-2014 19:20
文章写的很好。不过国情不同。很难照搬西方的教育体系到中国去。特别是澳洲的教育体系。澳洲的教育资源不但可以满足澳洲人的需要,还可以支持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需求。中国的教育资源太少,人口太多,竞争过大。如果在中国真有学校和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真的输了。除非这些孩子有条件出国重新再跑。其实中国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在澳洲的学校里基本都是尖子。这点上可以说,中国的教育质量是非常高的。有得也有失,孩子不再有快乐无忧的童年,失去了自我发挥的机会。但如果无法改变中国的高考和就业环境,就很难改变目前的教育系统。
作者: 指纹    时间: 18-7-2014 13:59
挣钱并快乐着,说得好
作者: bluehenry    时间: 19-7-2014 00:14
写的不错!
作者: sharon11    时间: 22-7-2014 22:12
老外做事认真,不马虎,专业
作者: lilierong    时间: 24-7-2014 19:23
sharon11 发表于 22-7-2014 21:12
老外做事认真,不马虎,专业

要取得澳洲的职业培训证,需经过程序化的学习,作业和考核,才能在该工作领域就业。他们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为客户负责意识,已经融化在了他们的工作行为当中。这些职业品行的形成,也许在他们小的时候,读书的时候,跟家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与传承。在人家看来,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习惯成自然嘛。可在我们看来,却难免感觉很新奇。因为我们的国度,这些都是十分缺乏的。
作者: sssddw    时间: 17-9-2016 23:58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