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常识中的误解!
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说不同的话,发表不同的论点。下面这些话站在一个普通脑力劳动者或者不需要高强度体力劳动者的基础山,运动只是为了健康,增强免疫力,抵御普通的疾病,使心灵得到充实,增进社会的交往。
我称这个角度为A角度。
1、运动贵在坚持。这是错的。
很多人坚持运动,并列有计划,一星期运动多少时间,运动多少次,达到什么强度。站在A角度的立场这是错误的。任何一件事物如果强迫自己去长时间坚持,长时间的积累都会导致厌恶情绪的增长。那这样最后的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所以运动要根据自身的状态去做调整。其包括外部环境,工作环境,身体内部状态,包括心理状态。
就我个人现在而言,家有14月的儿子需要照顾,白天要工作,早上6点出门,晚上6点到家,周末还要陪老婆“增进感情”,往往一逛街一出游就不能保证准时回家。可以说列个运动计划几乎不可能。
但运动是我的生命一部分。于是上下班成了我最佳的运动时间,每天30公里骑车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当然下雨天我是不会骑,身体受伤或生病我不会骑,当然骑久了人有时候也会心身疲惫,感觉早上起来哪天“累”了,我也不会骑。有时候偷懒,我也不会骑!
对于最后一个偷懒这个状态,我也不是刻意去坚持,而是700元买了个sony运动mp3,有点像蓝牙耳机,但实际上只是一个mp3,很多人误以为我装酷带个蓝牙满街跑。的确蛮酷的,听着音乐非常爽。金黄色的骑行头盔(又是砸了1000元),骑行墨镜,现在天冷一般全身黑色劲装,看去就非常酷。骑着车高速的在马路上奔驰,一种潜意识的自我催眠,一种愉悦,把偷懒的劲就给抵消了。
我从不坚持,但是我更多是自我引导。中间无论什么时候想停止,我随时都会停下。当然要保证上下班不迟到。有时候上了单车,就算为了赶时间上班,你都会去抛弃偷懒的想法。不断地去骑车。
如果可以的话,运动做到随心所欲就可以了。重点的摆正对运动态度,一个心态问题,只要状态有,就继续运动。
现在去吃中饭,后面继续!
[ 本帖最后由 龙笛 于 14-12-2010 19:10 编辑 ] 骑车最好不要听音乐,一容易分心,二是对一些意外状况可能会反应延迟。 原帖由 cxz009 于 14-12-2010 14:39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骑车最好不要听音乐,一容易分心,二是对一些意外状况可能会反应延迟。
的确是这样
骑车听音乐不建议,而且反对。
音乐的魔力的确很大。我平时基本不用mp3,而只是需要骑车时候调节状态才用。
如果要听音乐,可以采用入耳式的耳塞,这样避免了在耳道中产生强力风声,从而必须开大音量才能听,最后导致严重打扰对周边的听觉效果。耳塞一定要能紧固在耳朵上,避免分心导致出现事故。耳塞必须是防汗水的。mp3最好是被紧固的,是不用眼睛看就能凭两个手指间简单操作进行基本调解的。这些只是心得。但不希望大家模仿或认同。
[ 本帖最后由 龙笛 于 14-12-2010 16:13 编辑 ] 2、运动注重效果。这是错的。
主要的表现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为了某一种效果,加强运动的量度和强度。在运动一段周期后后,注重自己的变化,比如体重、比如生理组织的强化、比如腰围尺寸、比如能做更高强度的事。等等!
最好能知道什么叫运动。
运动简而言之就是对身体的破坏。这是一种在一定范畴内的破坏,不是用刀割自己。
如果你去跑个马拉松,跑完后,再把你腿部的肌肉组织进行多层次的切面扫描,很直观的发现,你的肌肉纤维很多是断的。通过科学的修复后,你的肌肉将会比以前更健壮,将会跑得比以前更快。这就是竞技性的运动为什么需要强化运动量和强度的道理。它伴随的是专业性的身体恢复。
转回来,这些如果放在大家身上,一个普通人身上,你能否接受?
也许你有能力将自己的肌肉纤维弄断,但是很难有人能科学的将其修复。
因为这不仅仅是吃饱饭睡饱觉,多休息一天就能解决的。就连竞技型的运动员在大赛前一天都不会再去强化运动量,而是注重身体的修复,让身体有一个更好的状态效果。
切入正题,作为从A角度去看运动,我们更应该注重强化自身的心肺机能,这是身体健康的核心。
只有心肺机能的健壮,那才可能做到“百病不侵”。当然那是夸张。心肺机能的健壮能使我们延年益寿,能使我们活的更有质量,能使我们更有耐力,强化自己的抗疲劳能力,对工作和家庭的热情更加旺盛。
有些人自认为身材苗条,但是一旦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其抵御病魔的能力不如一个身上多那么几斤肥肉的人。病倒的时候,人吃得少,吸收力差,这时候肥肉就会变成能量,就起到了支撑体能的作用。
有些人自认为肌肉健壮,但其实一旦肌肉不再去磨练,那么它将变成数倍于重量和体积的肥肉。变得更加臃肿难看。
选择哪条路,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需求去选择。
后面继续。
[ 本帖最后由 龙笛 于 14-12-2010 17:11 编辑 ] 心肺机能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所以运动的时候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
有针对性强健心肺机能的运动,到目前为止,就我个人所看到和理解的只有3种运动。
游泳、骑车、跑步
首先推荐游泳,其次骑车,最后是跑步,这是按照对身体的损害程度来进行推荐的。
其他的运动不能说没有起到强健心肺机能的作用,而是这三项运动更有针对性。
强化心肺机能的运动,主要特征是,有氧运动,是一种匀速、不断持续30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当然如果有人强调原地跳30分钟也是的话,我也没办法辩驳。
[ 本帖最后由 龙笛 于 14-12-2010 16:04 编辑 ] 3、早锻炼是错误的。最起码不应该推荐。
早上醒来,人身体内的血液还没有通畅,还处于粘稠状态,这时候你散步去买买菜,或者逛逛街还可以,如果去运动的话,那就免了,会引发脑溢血等病。
经过一晚的沉淀,污浊的空气更多是沉积在最底层,虽然并不那么明显,这时候没有空气对流的话,运动所呼吸的就不是新鲜空气。更多是含有二氧化碳的以及尘埃废气的空气。
最好是太阳出来2小时候后去运动,或者干脆下午三点去运动。
作为上班族,现在也提倡晚上餐后2小时再去运动。我更喜欢晚上去跑步。 4、运动有益健康并不正确。
只有正确的运动方式,才有益健康。
像我,只顾骑车,结果现在左膝关节半月板硬化,膝盖积水,还有右脚掌韧带严重拉伤。这就是错误的运动方式导致的结果。
甚至还包括几次骑车时候生命危险等。
无论是任何运动,积累一定量后,都会对身体带来一定伤害,所以要注意这点。喝凉水都能塞牙是不是!!!
另外运动的人,要注意补钙的合理性。注意多休息,身上有一丝不协调和疼痛都要警惕,以免后患无穷。我就是大意的结果。
少年的时候人恢复得快,不明显,到了30岁以后,人的恢复力急剧下降,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千万别看别人能上,你也强咬牙上,结果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一个人一星期运动3次,作为普通人足够多了!!
千万别学我这么变态。 新手刚到,一些心得,算是一份报道贴,一份见面礼吧!
准备移民澳大利亚的漫长过程中!
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 本帖最后由 龙笛 于 14-12-2010 17:19 编辑 ] :support: 反正我就是讨厌锻炼!讨厌坚持!!讨厌晨炼!!! 支持这位朋友,还有就是营养的补充,一是补充体内的能量,同时不同的营养素对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恢复和增长有帮助。一边锻炼,还有一边学营养学。同时和一同运动的朋友多交流。 最基本的原则: 安全, 正确, 有效 楼主辛苦啦:good
欢迎加入大军 有点意思~~~~~~~~~ 原帖由 龙笛 于 14-12-2010 17:05 发表 http://www.free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4、运动有益健康并不正确。
只有正确的运动方式,才有益健康。
像我,只顾骑车,结果现在左膝关节半月板硬化,膝盖积水,还有右脚掌韧带严重拉伤。这就是错误的运动方式导致的结果。
甚至还包括几次骑车时候 ...
您这叫养生。。不是健身。。。。。。。。。我的一点理解。。健身特别是肌肉锻炼。。没有毅力是没可能完成的。。
我推荐一个网站吧。。我正在跟着做。。push up/sit up/squate。我现在到第4周的day1 set1了~
http://hundredpushups.com/
有兴趣的一起来吧~ 原帖由 kyu 于 21-12-2010 15:1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您这叫养生。。不是健身。。。。。。。。。我的一点理解。。健身特别是肌肉锻炼。。没有毅力是没可能完成的。。
我推荐一个网站吧。。我正在跟着做。。push up/sit up/squate。我现在到第4周的day1 set1了 ...
同意楼上的观点,这是叫养生!也同意锻炼肌肉需要毅力。举双手同意。
这因该叫做运动养生。生活中有很多种养生方式,比如食疗养身,比如打太极拳养生,比如公园散步也能养生,就连合理睡觉也是养生的方式,方式花样太多了。什么修身养性,以静养生,调和生理等等,我不能说有错,但是大城市间,繁忙的工作家事,繁华的世界,哪有那么多给你去修身养性的?真有几人能静得下这个心,耐得住这个性?
而对于运动很多人分不清各个层面区别的,而各层面之间往往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导致很多误解和混乱,对于自己的定位不清楚,总觉得大家一说运动两个词,就有一点点“畏惧”的感觉。
其实很多以“健”为目的的运动,也是从“养”从“修”开始的,逐渐深入后,不自觉的就投入到“健”的队伍来。在“养”的同时,也有“健”的效果,在“健”的同时,也注意“养”的重要性。
如果一开始抱着“健”的目的,压力反而更大。而从底往上的循序渐进反而更有“欺骗”“诱惑”性。
我以前组建的自行车社团,不就是先“骗”大家去骑游,去玩,去所谓的骑行运动。凝聚起社团所谓的大众基石。然后逐渐从中选出有意向的人往竞技性靠拢,由于这些竞技性的是从社团里选出来的,往往被社团的“基石”所关注和追捧,于是竞技性的这类人更加努力。一切都是这么顺其自然的发展。
我个人理解对于运动方式来说,“养”是身体的基础工作,“健”是身体的强化工作,“竞”是身体的拓展工作。 “诱骗”了很多人,但是看到太多人忽视运动的危害性,只顾一时的愉悦和满足,很郁闷。而更多人只看到了运动光彩的一面,真正让他们投入的时候,一个个缺乏毅力和动力,所以我也就此作罢。
自己管好自己,照顾好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运动是件很简单很随意的事情,欢迎所有人参与进来,只要感觉来了,就去动动,你所谓的小动动绝不是盲目的,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你所有这些小动动积聚到一定量,会对身体起到决定性作用。相信科学,相信自己。
最前面所说的四点,标题看上去有点牵强,但实际上也是让人们认识到运动的科学性,目的性,有了依据后,更好的投入运动的行列。能明确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原帖由 kyu 于 21-12-2010 15:1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您这叫养生。。不是健身。。。。。。。。。我的一点理解。。健身特别是肌肉锻炼。。没有毅力是没可能完成的。。
我推荐一个网站吧。。我正在跟着做。。push up/sit up/squate。我现在到第4周的day1 set1了 ...
这个真的很有效
我以前还不知道这么个专门的叫法
但我以前减肥的时候, 是强迫自己每天100个俯卧撑和100个仰卧起坐的
做到一个月以后, 基本一次就可以做完了
第二个月,基本一次可以做完200个
网站收藏了 原帖由 亚洲健身姐夫 于 24-12-2010 11:0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真的很有效
我以前还不知道这么个专门的叫法
但我以前减肥的时候, 是强迫自己每天100个俯卧撑和100个仰卧起坐的
做到一个月以后, 基本一次就可以做完了
第二个月,基本一次可以做完200个
网站 ...
我两年前发现这网站的。。。只是我身上的肥肉太多了。。无法减少。。至少放弃。。开始增加肌肉强度。。。。。反正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对了。。请教。。是不是肌肉越壮。。对关节的压力就越大 原帖由 龙笛 于 22-12-2010 13:02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楼上的观点,这是叫养生!也同意锻炼肌肉需要毅力。举双手同意。
这因该叫做运动养生。生活中有很多种养生方式,比如食疗养身,比如打太极拳养生,比如公园散步也能养生,就连合理睡觉也是养生的方式, ...
您真能写。。。:congra :congra 原帖由 kyu 于 24-12-2010 11:30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您真能写。。。:congra :congra
呵呵,当时给车队拉赞助,熬了三个通宵(白天要工作),写了两三万字,从一个台湾人开的运动品制造厂那里争取到了第一份赞助,那个激动啊!要知道当时全上海有几个有实力的人在争取。我还只是一个没见过一面的小毛孩。:loveliness: :loveliness:
为了扩大组织的规模,跨省市合作,一大套鬼话又编出来,那才叫爽。也是没见过一面,只是开过几次网络会议。
扩大组织的影响和各“鬼”单位合作,又是一套一套鬼话。哈哈!老实说,到最后自己也厌倦了。懂的人不用说,不懂得说了也白说。
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撂摊子走人。呵呵。一份激情就此被埋没。
话不用说得好,只要拉得出道理,使人信,踏实,那就点到了。最起码给看不懂的人觉得,这套道理是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心力,那么就够了。忽悠人也就是这样。:lol :lol 我自己也经常被人忽悠:Q :Q 就一个自行车圈,我就可以编出几套鬼话。
车圈的边用料横方向宽了,那买车的时候就会说,此车的抗力高,车轮不容易扭曲。
车圈的边用料纵方向宽了,那我就说此车惯性强,平地骑起来巡航的时候省力。
车圈用料单薄了,我就说此车轻,爬坡效果非常明显,骑起来加速度非常的快,骑起来省力。
车圈用料粗糙了,我就说车圈用料足,对于综合路面的通过性强悍,对车子的整体稳定性高。
车圈看上去不平整,那我会说,山地环境么,车圈骑得时候每时每刻都在扭曲的,只有把钢丝的张力拉到一个最高标准,那才能避免,问题是那是用机器配上精密测量仪拉出来的,手工根本拉不出来。所以现在有些不平整不要经的,没什么至关重要的,到时候我调钢丝的时候就可以平衡这些问题。包你满意。
我还在学习这方面鬼话和技能,因为自己喜欢骑车,考虑到了澳大利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lol :lol
这就是信用缺失,只讲好的,回避缺陷。蒙更多的新手。
这就是这里周围的环境。 我说的环境是说上海这里。不要误会哦!
所以在老婆的怂恿下考虑去澳大利亚,虽然抱着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思想去的,但多少也想改变一些环境。
做人简单点。开心点。 下班,骑车回家了!又是15公里
屋里温度显示10度,比前几天暖和多了,生命在于运动!!:lol :lol :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