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Milford Track四日徒步-作者:飞哥
这个游记和照片是我的一个好朋友飞哥写的,当初一起去爬大姑娘山,在海拔5000米的山顶,我高原反应严重,是他和另外一个兄弟把我一路从山顶搀扶到大本营的,可谓是患难之交了。这是他2008年去新西兰Milford Track徒步时候写的,征得他的同意,我在这里代他贴出。
Milford Track是新西兰唯一的一条世界闻名的徒步线路,全世界的Backpacker都知道这个地方,也正因为要去的人太多,所以一般要提前几个月预订才可以。
他们前面几天是从基督城开车到皇后镇,这段旅途去过的人太多了,我就不贴出来了。下面是从他们第8天的旅程开始Milford Track徒步。
以下文章和照片,如无特殊注明,原作者均为:飞哥。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49 编辑 ] 以下文章和照片,原作者均为:飞哥。
惊艳新西兰第八天——世界上最纯净的天空
25/4/2008
世界上最纯净的天空
今天,新西兰之旅才开始进入高潮,我们即将进行为期四天的米尔福德徒步(Milford Track)。如果说之前自驾看到的更多是美丽的风景,那么此段53.5公里的米尔福德徒步却让我们更多地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以及新西兰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
尽管米尔福德徒步线路是新西兰也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徒步线路之一,但是有关这条线路的中文攻略在网上却很难找到,以至于我们与其他国家的驴子相比,装备,食品都准备的不足。因此,我尽量将这段过程写得详细,以便有意徒步此线路的国内驴子参考。
由于约好早上6:50大巴来YHA接我们,所以今早6点我们都起床了。把徒步四天不需要的东西全部存在YHA,这里的自助保管箱还比较大,可以装下两个大背包,2纽元不限时间。
大巴很准时,接完我们又到别的酒店接几个人,7:10正式开往蒂阿瑙(Te-anau)。司机是个白胡子老头,很友善,一路上不停地给游客解说路过的一个个村庄或景点。皇后镇去米尔福德必须经过蒂阿瑙,我们徒步也需要在这里确认。大约两个多小时,到了蒂阿瑙。这又是一个很小的湖边小镇。
今天正好是新西兰的“澳新军团日”,是为了纪念二战牺牲的士兵而设立的节日。当地人正在一个广场前举行仪式,这里聚满了男女老幼各年龄段的人,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去烈士陵园扫墓(好像只有小学做过这种事),不过他们不送花圈,而是每人将手中的一支鲜花放在一块石碑上。
下午1:20,大家在DOC游客中心门前集体出发,40名驴子来自世界各地,我知道的就有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以色列人、新西兰人,只有我们5个是亚洲面孔。从他们的装备看得出,多数都很专业,而且历尽沧桑。坐40分钟车到蒂阿瑙湖的一个码头,这里有船在等,再坐船沿蒂阿瑙湖深入,一个多小时,到了湖尽头的码头,也就是徒步的起点。
不得不佩服新西兰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为了保持本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不把其他物种带上岛,每位驴子下船前都要将鞋蘸在塑料桶里消毒。而且出发前每人发几个垃圾袋,未来几天在岛上产生的垃圾全部要带出来。这里的徒步线路与尼泊尔有些类似,但后者的环保意识明显不如前者,两年前在尼泊尔安纳普尔娜小环线徒步的时候,除了游击队收买路钱之外,就没人管理了。还好大多数驴子环保意识比较强,否则喜马拉雅山很快会变成垃圾场。扯远了,言归正传。
今天的距离是3.5公里,也是最轻松的一天。这里的陆地基本被浓密的低温雨林覆盖,徒步线路修整得很好,而且重要地点都有指示牌,显示方向和距离等,想走丢都很难。想到未来四天将在这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中度过,大家都异常兴奋,尤其是一对来自新西兰北岛的父母带来的三个孩子,每人背着一个与他们身高不成比例的大包,却健步如飞。
出发后不久,便渡过架设在克林顿河上长长的吊桥,一路沿着静静的克林顿河,穿梭在低温雨林中。这里有太多奇特的植物是我们没见过的,尤其是一种野果,有点像北方的樱桃,晶莹剔透,让人看了垂涎欲滴,而且一路上看到这种野果有红、蓝、紫不同颜色。不过出于本能的谨慎,也不允许自己对这里有丝毫的破坏,我们只能用相机记录下它们。
还有一只黑色的小鸟(后来知道叫知更鸟),一点都不怕人,我们跟它的距离触手可及,可是它依然在那里蹦跶,对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停下来看它,给它拍照,它就好奇的看着我们,好像认为我们这种陌生的“动物”不会伤害它,会与它和谐相处。事实的确如此。
一直沿着河边宁静的森林小路行走,约1.5小时后,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克林顿小木屋(Clinton Hut)。
为了避免破坏小木屋的木地板,户外鞋都要放在外面。这一点我们之前不知道,拖鞋都寄存在皇后镇了,只好穿袜子在里面走了。4月底已是新西兰的深秋,尤其是山里更凉,走在地板上还是很冰脚,尤其是晚上最低温度接近0度,Linda和宝花她们的睡袋太薄,一夜没睡好。
卧室边上的小木屋是厨房,里面只有液化气,锅和食品都是自己带。我们晚餐吃的是典型的中餐,速熟米饭,炒了俩鸡蛋,煮一锅汤。“洋驴子”的吃法五花八门,不过多数是“食肉动物”。
晚上七点多,大家晚餐吃得差不多了,小木屋管理员出现了。用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讲这里的注意事项,如防火,垃圾带出山,以及其他环保事项。这个管理员看上去四五十岁,留着马克思式的胡子,说话非常风趣,时常引来驴子们善意的笑声。
不过,当他带我们去外面看星空的时候,却变得非常深情且富有诗意。尤其是介绍银河系,介绍一个个星座的时候,像是朗诵一首抒情诗,娓娓道来。可惜我英文水平有限,加上他介绍的很多是专业名词,我大多数都听不懂,而我却被这世界上肉眼能看到的最纯净的天空所吸引。银河系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流星更是随时可见。据他介绍:“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片天空,跟人类产生时所能看到的一样。” 这里的天空纯净到每20分钟可以看到5颗人造卫星划过,依稀记得这种场面只在儿时见到过,或许80后的年轻人很少能在国内用肉眼看到如此纯净的天空了。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14 编辑 ] 以下文章和照片,原作者均为:飞哥。
惊艳新西兰第九天——仙境
26/4/2008
仙境
早上起床,来到室外,小木屋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外面没有想象的那么冷,昨晚管理员说,今天早上气温可能会达到零下1度。
早餐吃面包、气司、麦片粥,典型的西式吃法,不过飞嫂说那麦片特难吃。我不管,只要能吃饱,就尽量多吃。
9点整开始出发。今天的距离是18公里,大约走了6小时。今天大部分时间仍在低温雨林中穿行。太阳直到11点多才照进雨林。雨林之上常有淡蓝的云雾缭绕,由远及近,由淡至浓,有的横缠在山腰,有的直接深入雨林,宛如仙境。前进的路上偶尔有几只蓝鸭作伴,这是新西兰著名的禽类,很远就能听到他们“嘎嘎”的叫声。飞嫂和宝花都说不虚此行,安梁和Linda也认为,这段徒步的经历是整个新西兰之旅最经典的。
1点多,我们到了蓬波罗纳小屋(Ponporona hut),这是带导游线路专用的小屋。原以为这里能有水,我们打算用自己带的气罐在这煮面吃,没想到,由于今天没有旅行团在这里住,管理员就把门全锁上了,水管总闸也关了。我和安梁拿着锅子循着山沟里的水声去找水,走出去很远,林子越来越密,根本就无法接近水源。早知道就在下游河边做饭了,现在大家只能在这里啃干面包。还好,昨晚每人多煮的一个土豆现在派上用场了,迅速补充能量。
接下来一路爬坡,又走了1个多小时,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民塔罗小屋(Mintaro Hut)。民塔罗小屋位置的选择非常科学,位于马金农山腰,大约海拔700米。小屋躲在参天大树之间,虽然比昨天海拔高,但没有一点风,温度也比昨天高。另外,今天上升了一部分,就为明天减轻点负担,否则明天翻越马金农山垭口的难度就太大了。
民塔罗小屋的卧室和厨房都在一个小木屋里,明显比昨天暖和了许多。唯一遗憾的是,我们房间里8个人中,有3个人打呼噜,害得我只能数着绵羊入睡。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14 编辑 ] 插队! 飞哥是男的? 以下文章和照片,原作者均为:飞哥。
惊艳新西兰第十天——最艰难的一天
27/4/2008 最艰难的一天
徒步进入第三天,也是最艰难的一天,今天要走14公里,要越过路线最高的马金农山垭口。中午开始下雨,更增加了难度,正常速度大约用6小时,不过我们走走停停,再加上看瀑布的时间,一共用了9个多小时。
早上起来又有一件趣事,这还要从昨晚说起。民塔罗小屋与克林顿小屋有一点不同,这里的屋檐下有一排鞋挂,大家都将鞋挂在上面。我以为是怕下露水打湿鞋,也跟着挂在上面。晚上听管理员介绍才知道,这里生活着一种食肉鹦鹉,长得像老鹰,不怕人,还喜欢叨驴子的登山鞋。今早出门,果然看到两只食肉鹦鹉在院子里闲逛,只可惜没给它们留下什么下嘴的机会。正觉得无聊的时候,安梁出来去卫生间,这只食肉鹦鹉好像特别“钟情”于安梁,虎视眈眈地跟在安梁后面。据说食肉鹦鹉会咬人,没听说过还会欺负人的,把安梁吓得一步三回头,还好没被它“亲”到。
出发不久,开始高强度爬升,无穷无尽的“之”字形上升简直要让人崩溃。老婆今早突然肚子疼,再这么负重登山,豆大的汗珠马上出来了。我赶紧抢过她的包,顶在自己的大包上。快到山顶的时候,那对以色列情侣在路边休息,那个帅哥疑惑地问我:“Two bags?”
“My wife’s.” 我回答。
“O,My Heroes!”她女朋友惊讶地说。
我想说“中国男人都是疼老婆的”,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英语表达,只好作罢,给她一个微笑,继续往前走。
用了大约2小时,上升的垂直距离是554米。海拔1073米的垭口风很大,气温骤降。雪山近在眼前。远处峡谷中雨林密布,云雾缭绕,那就是我们前两天走过的线路。垭口上立了一座纪念碑,纪念1888年这条徒步线路首次被发现。
这里气温太低,不宜久留。拍过几张照片后,我们沿着山脊继续前行,20分钟后,遇到的一个小避难所,这里可以做午饭。
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天,我们还没吃完,雨就下来了。虽然不大,但雨滴很硬,可能是温度太低的原因吧?我倒是领教过山中冻雨的威力,就像今年年初,让全国大面积受灾的冻雨,在这种高山上是常见的。记得几年前在四姑娘山和神农架徒步的时候都曾遇到过。我催大家匆匆吃完,赶紧赶路,接下来都是下坡,如果路面结冰就麻烦了。
下坡一样是无穷无尽,不久,大家的膝盖就有反应了,只好边走边歇。今天要下降900多米,一路上小雨时断时续。应该说老天还是很眷顾我们的,因为这一地区75%的时间都在下雨,而前两天我们都赶上了大晴天。
到了昆丁小屋(Quintin hut),又是带导游线路专用的小屋。把大包放下,向左拐再走30分钟,可以看到新西兰最大、世界第四大的萨瑟兰德瀑布(Sutherland Falls)。瀑布落差达580米,很远就能听到隆隆作响。从瀑布附近向上看非常有震憾力,瀑布激起的水雾飞出几十米,离老远就能感觉到瀑布带来的能量。也许这条瀑布更符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出来后继续前行,1个小时左右,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倾倒小屋(Dumping Hut )。到了这里天已经暗了,雨还是不停,大家都累坏了,简单吃点就匆匆睡了。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15 编辑 ] 以下文章和照片,原作者均为:飞哥。
惊艳新西兰第十一天——胜利大逃亡
第十一天(28/4/2008)
胜利大逃亡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起床后来到室外,发现小木屋前后的山上挂了无数条“银带”,都是雨后形成的瀑布。
今天的路程有18公里,大约要6小时,主要是平缓的下坡路。需要3:00之前必须到达终点桑德弗莱(Sandfly),有船来接。晚上住蒂阿瑙。如果认为平缓的下坡路很容易走,那就错了,经过前三天的跋涉,尤其是昨天9个多小时的漫长征途,今天大家早已疲惫不堪了。尤其是一路上雨就没停。
安梁和Linda要赶2:00的船,去游览米尔福德峡湾,早上不到8:00就走了。我、飞嫂和宝花觉得坐船能够经过米尔福德峡湾一段,就不用深入游览了。我们8:10左右出发。可能是都累了,今天大家的话都比较少,只顾闷头走路。尤其是宝花,这两天身体不舒服,胃口也很差。既然没有回头路,今天又能到达终点,她就一路走在前面,希望早一点到达终点。
今天这一路,除了两边山上无数的瀑布之外,几乎没什么风景可言。前半段是沿着阿萨河河谷行进,然后沿着艾达湖畔的道路前进。这座湖畔看起来更像一条宽宽的河。中午大家把最后的食品压缩饼干吃掉,一鼓作气,到达终点的时候刚好2:00。可惜我们只差一步,我们到的时候,上一班船刚刚离开码头。
桑德弗莱的特产就是沙蝇,不计其数、密密麻麻的沙蝇。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苍蝇的小动物,可它比苍蝇更令人讨厌,因为它毒性很大,叮在身上奇痒,回国半个多月,手上还有它留下的记号。更无法忍受的是它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追着你飞,挥都挥不走。幸好码头有一间供游客等船的小屋,屋里撒了特制的药水,专制沙蝇,才让我们少受点皮肉之苦。
3:00,船准时来接,这时才发现,此行只剩下我们三个和另外一对母女了。
正如我们所料,摆渡船要经过米尔福德峡湾,才能到对岸,我们也算看到了米尔福德峡湾的主要风景。这里的一座座山峰从海里突然冒出直插云端,果然是名不虚传。更神奇的是,山里一直不停的雨,刚到终点就不见了。
4:30左右,安梁他们也回来了。大家坐5:00的巴士回蒂阿瑙,这趟车是包含在整个米尔福德徒步费用中的。一个半小时,到了蒂阿瑙的YHA。
回想这4天的徒步经历,宛如人生。第一天进入雨林,轻轻松松,路边的野果、小鸟都能留住我们的脚步,就像儿童时期看什么都新鲜;第二天的风景渐入佳境。云雾缭绕下的雨林,湖中的蓝鸭,让人感觉生机勃勃,就像青年时期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第三天经历艰难的爬坡,到达顶峰一览众山小,如壮年时期,只有经历一番拼搏,事业才能达到顶峰;第四天虽然是一路下坡,但是经历完慢慢人生,自然是有些疲惫的低达终点。只不过在到达终点之前,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回忆。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15 编辑 ] 新西兰米尔福德徒步攻略
米尔福德徒步线路的人气非常旺,每年的10月至4月,入山会受到限制,需要提前预约。这次要感谢宝花,之前就用信用卡为大家预订了,否则肯定没有名额。我们是提前近两个月预订的,在徒步之前一个月的时候想提前一天,就已经没有位子了。旺季中,分为个人线路和带导游线路。个人线路是3夜4天,是名副其实的自助徒步,导游线路虽然和个人线路相同,但是需要4夜5 天,行程中旅行社提供食物和寝具。当然费用也不一样,包含交通和住宿,前者269纽元/人,后者要达到约1800纽元/人。出于环保的考虑,个人线路和带导游线路每天进山人数限制在40人以内。个人线路的预约申请处:
电话:0064-3-2498514FAX:0064-3-2498515Email:greatwalksbooking@doc.govt.nz
DOC(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的网址:www.doc.govt.nz 以下文章和照片,原作者均为:飞哥。
后面还有一天冰川徒步也挺有意思的,顺大便贴一下:
惊艳新西兰第十三天——福克斯冰川徒步
第十三天 30/4/2008 福克斯冰川徒步
经过昨晚的惊吓,一夜无梦,醒来天已大亮。
之所以要来福克斯,就是为了领略这里的世界罕见的低海拔冰川。今天的任务就是冰川徒步。也许是南阿尔卑斯山将塔斯曼海海风带来的湿气全部挡住了,西海岸的天气始终不太好,今天的雨仍然时断时续。
我们9点钟来到福克斯游客中心,换上这里提供的鞋子和雨衣,由他们用1976年出厂的老巴士送我们到冰川脚下。我们的向导是位新西兰美女,她先带着我们沿着左侧的小路爬山。
这里要提醒一下自助游的驴友,沿着山下的大路可以直接走到冰舌的尽头,但那里的沉积物比较多,比较脏,而且无法深入冰川。一般的自助游客不知道有小路,以为到了冰舌的尽头就算真正了解了冰川,其实不然,我们视野所及的这段冰川,看起来很短,其实全长十七公里,只有深入到冰川内部,才能看到泛着悠悠蓝色的冰川。不过,如果没有专业的装备,如绑在鞋上的冰爪,冰锥、冰镐等,建议还是别深入到冰川内部,否则很危险,很容易迷路或掉进冰洞里。我们的专业导游,去年都差点迷路。
沿着山路来到冰川的中部,这里的冰川边缘有游客中心准备好的冰锥,每人拿一个,绑好鞋上的冰爪,由向导在前面用冰镐开路,我们紧随其后。冰川上的温度明显比陆地上低很多,虽然不是零下十几度,但是一股寒气远远的就开始震慑着我们。我们把抓绒衣和冲锋衣都穿上才感觉好些。美女向导跟我们说,由于这里海拔低,温度不足以让冰川完全凝固,因此冰川在不断变化中,早上凿出的路,晚上就看不清了,所以大家绝不能单独行动。雨还是时断时续的下着,更容易把冰路掩盖。
深入到冰川内部,冰川的颜色开始渐渐变成淡蓝色的,一个个冰缝深不见底,偶尔还能听到冰裂的声音。来到一个冰洞前,大家轮流拍照。飞嫂说,如果穿着婚纱在这里拍照,简直是太赞了。
大约在冰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开始返回,由那辆老巴士把我们送回游客中心。时间不早了,我们买点方便面,简单吃点继续赶路。今天晚上要赶到格雷茅斯,据说那里是盛产龙虾的地方,我们的馋虫早就被勾出来了。
出了福克斯,还要开一段山路,然后一路沿着塔斯曼海的西海岸向北疾驰。沿着海岸线开车很爽,笔直的公路上车很少,夕阳透过几片乌云撒下余晖,乌云像镶了一道金边。一路上大家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龙虾的标志,可惜,一直到格雷茅斯,都没有如愿以“尝”。
到了格雷茅斯,天已黑了,先找到预先订好的YHA,安顿好之后,准备出去吃晚餐。大家还是对龙虾念念不忘,记得在新西兰航空上看过的宣传片曾介绍过西海岸的龙虾,怎么一路上都没看到呢?格雷茅斯是西海岸最大的城市,至少应该有吃龙虾的地方吧?YHA值班的阿姨告诉我们,格雷茅斯有四家餐馆可以吃龙虾,有中餐馆、西餐馆、泰国餐馆和日本餐馆,并把每个餐馆的位置在地图上标出来。相比之下,我们还是认为中餐馆的龙虾更有味道,便直接开车去中餐馆。新西兰的商店、餐馆关门早是我们早就见识的了,没想到西海岸最大的城市也这样,还没到八点,商店、餐馆几乎都关门了,路上也没什么人,冷冷清清。来到那个中餐馆,人家灯都关了,不过门没关,我们敲敲门,屋里灯亮了,店面很小,一位50多岁的老板娘在柜台里面嘟囔了几句,我们都没听懂。看柜台上的菜单,感觉像是做中式快餐的,屋里的摆设也很陈旧,很难想象能在这里吃到正宗的龙虾,我们二话没说,撤。
第一站失利,我们按图索骥,去找泰国餐馆,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这一家比前一家更惨,竟然停业了,屋子里空空荡荡的。大家都已不耐烦了,随便在路边找个餐馆吃点东西,早早回去睡了。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16 编辑 ] 后面还有一些自助游的,就不贴了。 不错
我每次看到蓝冰都会心动:loveliness:
可是我并不想把它踩在脚下 我想,人家飞越大半个地球,专门从中国去新西兰走这条线路,我们就在旁边的,无论如何也要去的。 没有龙虾吃... 算了,不去了 感谢!好文!
回复 #10 136mydream 的帖子
在攀冰者眼里,冰的颜色是有特殊含义的: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和墨冰。粒雪、蓝冰和绿冰是最佳攀登状态。
所以,冰的颜色,意味着它的形成时间,是否适合攀登。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3:22 编辑 ] 新西兰。。。
好。 原帖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2:48 发表 http://www.freeoz.org/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人家飞越大半个地球,专门从中国去新西兰走这条线路,我们就在旁边的,无论如何也要去的。
其实我更愿意飞跃大半个地球到中国西部走别的路。这条路风景不错,但是被人管制的感觉太强了,虽然可以理解保护环境和安全的需要,但是感觉距离自然太远。在中国,自己认真做到小心负责,也能做到爱护环境,只是具体的线路一定不能在网上公布:( 原帖由 extreme 于 11-8-2009 22:1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游记和照片是我的一个好朋友飞哥写的,当初一起去爬大姑娘山,在海拔5000米的山顶,我高原反应严重,是他和另外一个兄弟把我一路从山顶搀扶到大本营的,可谓是患难之交了。
这是他2008年去新西兰Milford Trac ...
那一路也挺远的。。我记得我下来的时候有种很舒服的高反,就是眼睛看东西像透镜,边缘变形,很有梦幻效果。我现在都经常很怀念那个高原反应 我在转冈仁波齐的时候也高反了,第一天走了十多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眼前好多小星星 一口气看完!谢谢分享!:good
回复 #16 cello 的帖子
中国漂亮的线路太多了,只不过都是资料不全,设施不全,没有开发过的。新西兰那种是在高度发达、高度开发下的一种保护模式,是一种有所保留的开发,这点很值得中国借鉴。中国要么没人去,要么就过度开发。回复 #17 cello 的帖子
你们那是轻微的高反,我那时候挺严重的,头疼、呕吐、想睡觉,据这个时候在高海拔是千万不能睡的,一定要转移到低海拔的地方去睡。 其实“知更鸟”是个不确切的翻译。知更鸟Robin原本指的是欧亚鸲,分布于欧亚大陆从英国到新疆之间的广大地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核心地区,所以既有一些和中国东部相同的动物,也有一些和欧洲相同的动物)是英国国鸟,英国人最喜欢这个鸟。后来英国到了世界各地,看到什么鸟有点像欧亚鸲,就都用Robin命名了。在美国,英国人把这个名字给了旅鸫,而在澳新,英国人又把这个名字给了鸲鹟。新西兰鸲鹟New Zealand Robin(Petroica australis)是在新西兰分布的主要鸲鹟,在新西兰是观鸟人心中地位很高的鸟。在新西兰的查塔姆岛还有一种黑鸲鹟(小时候看不严谨的科普读物上被称为了“新西兰黑色知更鸟”),曾经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可谓是新西兰的“朱鹮”,在1980年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了5只,经过挽救,数量得到恢复,现在有大约250只。在英国,还有一种鸲的名气仅次于欧亚鸲,就是Nightingale,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夜莺”,其分布范围也是从英国到新疆,在中国被称为新疆歌鸲。光看英文或者通俗的中文名,看不出来二者都是鸲。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17-8-2009 10:18 编辑 ] 原帖由 ozbird 于 17-8-2009 09:37 发表 http://www.freeoz.org/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知更鸟”是个不确切的翻译。知更鸟Robin原本指的是欧亚鸲,分布于欧亚大陆从英国到新疆之间的广大地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核心地区,所以既有一些和中国东部相同的动物,也有一些和欧洲相同的动物)是英国国鸟, ...
嗯,那个看样子好像和其他robin是不太一样。这个鸟确实不怕人,我用标准镜头55mm去拍,居然爆框 原帖由 cello 于 17-8-2009 10:3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嗯,那个看样子好像和其他robin是不太一样。这个鸟确实不怕人,我用标准镜头55mm去拍,居然爆框
新西兰和澳洲的Robin都是鸲鹟,不过具体种类不同,新西兰的是当地特有的种类,澳洲的大多也是澳洲特有的,不过澳洲的种类要多很多。 原帖由 ozbird 于 17-8-2009 10:47 发表 http://www.freeoz.org/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新西兰和澳洲的Robin都是鸲鹟,不过具体种类不同,新西兰的是当地特有的种类,澳洲的大多也是澳洲特有的,不过澳洲的种类要多很多。
我觉得新西兰这个比澳洲的yellow, scarlet robin这些好像稍微大一点点。另外澳洲的这两种我感觉领地性很强,同一个地方不会见到很多只,可是新西兰的感觉密度还挺大的。 好像这个飞哥在08年走的,看到的景色比我的06之行好很多,但比我和圆月的09之行......
Milford track 是很值得去的,说不定我在几年之内要3踏这个非常好的路线。它旁边的另外两条希望12年底13年初和圆月、好利一起完成。
[ 本帖最后由 bushwalker 于 22-5-2012 16:40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