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dragon 发表于 12-9-2021 19:18:12

西藏行(二十三)--离开西藏



离开西藏时,西藏旅行已经转旺。朋友托我们订我们住的酒店,已经涨了2倍的价不说,还告售罄了!

送机师傅的车上也能听得出来。司机是湖北人,一听都听出来了,“你让客人打个的士吧,多少钱我转你!”原来是送火车站的客人,说好了要他去送,却又接了我们这单子。所以那单子赶不过去了,只好托同事帮忙打车送车站,多少钱他来出。

待他电话打完,发现可能闯了个黄灯。他马上停下来。又对微信那头语音,“好的啊,我们十月北京见!” 末了他仓惶地问我们,不知道摄像头有没有拍到自己,自己有没有违章。

我们安慰他不要紧,太忙了,左近也没有车。攀谈起来,他才说,北京是他们战友聚会。他曾在这藏区最重要的地方当过十九年兵。说他们所在的地方离印国首都只有二百多公里,地势上也是U字形口,非常险要。前半年高反令他非常难受。后来就适应了。现在体检,身体一堆毛病。

我说象他这样的人真是国家功臣,即使闯个红灯,人脸识别也要免除罚款。何况一个黄灯,不算闯,不必那样紧张。

他却非常平常的语气:“那是两回事。不能什么都依靠国家。要依靠自己生活。”这时候想起了导游阿力的话,“西藏为什么这么多路名都是用其他省份命名的?因为都是他省援建的。但是我们西藏也要自己造血!西藏的寺院也要以寺养寺!”

我们坐上车,与司机攀谈着就离开了。反复再看到布达拉宫,孩子们开玩笑说,”How old are u ?" 怎么老是你?原来在这圣城里,基本每个方向都能看到圣宫。从第一次看到的WOW, 到最后离开时的HOW, 我们走马观花的来过了。
然而,阿力讲过的最传奇的一个故事还没有讲。揣在我的怀里。



这是关于格鲁派(黄派)创始人宗喀巴上师的故事。宗喀巴上师: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有第二佛陀之称。
当宗大师在拉萨学经期间,大师的母亲极为思念,便拔下一缕如白海螺般的白发,托一位名叫仓环·诺日桑布的商人带给宗喀巴大师,并在口信中说母亲已经年迈,非常想念儿子,能否回来一见。
宗喀巴大师接到母亲的口信和信物后,勾起了对家乡和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但这时大师一时不能离开拉萨返回故乡,于是用自已的鼻血掺合其他颜料绘制了一幅自画像让诺日桑布带回给母亲。并捎口信说:“见到此画如见到我本人。”

阿力版本: 母亲见了气愤啊,我想让你回来见上我一见,你却托人带我一卷唐卡,唐卡的意思就是画卷。随手放在地上。有一天,阿妈无意中看到转着那唐卡周围有一圈蚂蚁转着转。阿妈觉得很奇怪,打开一看,宗喀巴竟然真的栩栩如生,传说甚至是后来阿妈去世前宗喀巴甚至出图与阿妈讲了三天三夜的话,直接阿妈圆寂。

从此,唐卡绘制就成了修行的至好方式。从此有宗喧巴像的唐卡就是移动的寺院。人们带着唐卡,展开挂在树上,就开始膜拜。这里就是他的寺院。
有人这样评价宗喀巴:宗喀巴集前人学说与各宗派观点之大成,结束了几百年以来的学术争论,解决了止与观,或观与行之间的矛盾,建立了藏传佛教的思想理论体系。

当然也有人说,第二佛陀当归莲花生大士,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派)的创始人。

他被后世视为法力神通第一。也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身、口、意三密的化身。他是藏传佛教实际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莲花生大师的出身在多种经典、史书中都有记载,但也因此留下了一个个千古之谜。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名叫乌金的小国,有位富有而慈悲的国王名叫印第菩提,他为了子民的福祉,不但将自己的财富,甚至自己的双目都慷慨地布施。当他的独子不幸去世后,他感到十分悲痛。而祸不单行,国家又遭逢连年旱灾和饥荒,其时国库空虚,人民只有吃那些未成熟的稻析花卉为生。国王除了倾囊布施外,只能向神圣的佛陀祷告。
佛心化现,莲花降生

观音菩萨在极乐世界看见此种情景,便恳请阿弥陀佛救度此等众生。阿弥陀佛的舌头立时射出一道红光,射往丹那湖中的一颗莲花,莲花立时绽开,从弥陀心中再射出一支直立金刚杵,内有一个施(HRI)字,立于莲花上,在彩虹光芒中化为一个八岁小童端坐于莲花上,四周绕着空行母。如是,由最具慈悲的佛心所化生之莲花生大士,便降临这世间救度众生。印度菩提国王当时非常颓丧,于绝望的边缘他决定冒险前往深海,向海龙王祈求一颗愿望宝石,几经艰苦,他终于成功地到达龙宫,海龙王送了他很多宝石,阿述他女神更赠他一颗夺目的“愿望宝石”。

国王小心翼翼地端着这吉祥宝石,用布包起来,放进怀里。归途中,他许了一个善愿,一刹那间,他瞎了的左眼便重见光明。当国王经过丹那湖的时候,看见一道五色彩虹高悬天际,更见一巨莲上端坐着一个散发金光的小孩。他还以为自己在造梦,便问那小孩究竟是何人,来自何处。

小孩答道:“我无父无母,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化身。我的使命是来普渡众生、弘扬金刚乘教义的。”国王听后,视力完全恢复,他很高兴地封他为“太子”及王位继承人,取名为莲花生。此后,乌金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带着这些神奇的故事,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藏行(二十三)--离开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