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价
九月,春天来了。在办公室里,看着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西边是青黑的荡徳农山、墨尔本最驰名的板球竞技场、建于1888年的王子大桥;南边是澳大利亚第一高建筑尤利卡塔和车水马龙的王冠赌场;眼底下,女王大桥和国王大桥跨过波光粼粼的雅拉河,汇入澳大利亚第一号公路----连接悉尼和阿德莱德全长两千公里的的王子高速;再不远处就是大海、波澜不惊的菲利普湾......
偶尔,有直升机从窗外掠过,停泊在雅拉河的中,轰隆的引擎声音,隐隐可闻;开往墨尔本最古老火车站弗林德斯的火车,与雅拉河上成群的海鸥一样,静悄悄地滑翔而过。两岸高楼中的上班族们,纷纷趁着午间休息,从密封的工作间流出,洒满在阳光下的草地上。
午餐后在雅拉河两岸的风景中漫步,已经成了我多年的习惯。穿过弗林德斯大街,迈上女王大桥,走南岸临水人行便道,经过赌场、国王大桥、造船厂遗址咖啡店、墨尔本展览馆、直到南码头、再从韦伯桥折回多克兰,最后沿河北岸返回国王大桥。
雅拉河中,成群结队的野鸭子,潜水捕鱼;偶尔也有慵懒的黑天鹅,从它们的栖息地皇家植物园出来远足闲逛。除此之外,在雅拉河的浑浊的柔波里,我看不到一条水草。
展览馆外面的草地在开满雪片似的白花的小树林下,显得格外的绿。(可惜问了几个路人,没有一个人知道树的名字。)停泊在造船厂坞的高桅船珀丽.伍德赛的几根挺拔的桅杆,也把蓝天衬托的十分高远。
。
暖风拂面,阳光凌乱,没有丝毫秋高气爽的景象。可墨尔本的皇冠赌场外面却挂起了中秋佳节的红灯笼。
对于皇冠赌场而言,在中秋和春节挂上大红灯笼,迎接来自中国出手不凡的赌客,这是惯例了。事实上,在澳大利亚,最受认同的中国节日,也就是春节和中秋。(因为这两个节,都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而家庭这个词,在澳大利亚是比任何东西都神圣的字眼。)
今年年初,我在多克兰看到了100多米长的巨龙,没有吃惊;墨尔本实际意义上的中国城----盒子山,每年的的舞狮龙灯会,也已经提不起我的兴趣;满街的饺子馆、中餐厅、黑眼睛黄皮肤的路人,我也习以为常;中国小年轻在大妈的陪伴下在房屋拍卖场上毫不犹豫的举手劲头,已经全澳皆知;一个个中国地方商会、协会雨后春笋般涌现;澳大利亚人早期从香港人那里学来的粤语“恭喜发财””多借““扎根”已经过时,“满大人”普通话发音(Mandarin)的“你好””谢谢“”再见“成了老外的标准问候语;中国经济打喷嚏,澳大利亚就感冒的说法,在报刊上已经是成语。。。
讲得一口中文的陆克文当了澳大利亚总理;开鱼署店出身、主张白澳的女种族主义议员泡琳.韩生的政治生命早就结束;针对亚洲甚至中国人种族歧视还存在着,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去年,在火车上用种族歧视语言咒骂华人的澳洲大妈,受到了法庭的判罚;一些烂区路上,也偶尔会听到F××king Chinese的粗话,但是那都是些毫无教养的社会底层;网络上的传言甚多的,无非是这里华人受到了冷遇或者白眼,那里亚裔受到了排挤和无礼对待,等等,但是公众场合、职场等地方,种族歧视是明令禁止的,反种族歧视法还在宪法里毫不动摇......
那一年,一个名叫Renea的美丽香港女孩,早起上班路上,在墨尔本南”国王领地“里,被一个流浪汉奸杀。虽然事关刑事犯罪,与种族主义无关,但是兔死狐悲,墨尔本人,特别是亚裔,还是非常伤感。事发后几天,我还特地在午餐后绕路去现场缅怀一回,看到了满地的鲜花和悼念卡片,无比难过。
今年,盒子山华人区,一对未成年的的白人男女少年冲进一个宠物店对女店员粗话连篇、大打出手。警察到场,因法律规定不能对未成年人进行逮捕,问了几句话后,便将他们释放。此事引起了不懂澳洲法律的中国人的强烈愤慨,认为是警察种族歧视,从而引发了一个湖南人领导的盒子山“中心”的静坐示威活动。
显然,身处国外作为少数裔的华人,都有一根敏感的神经,那就是怕受到种族歧视。
怕歧视,为什么还要出国?这恐怕是海外华人最难以回答的问题了。如果谁要用这个问题来问我,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说实话,我本人和大多数人经历的那样,在澳多年,并未受到过歧视对待,但是有人说,虽然如此,那种隐藏在心里的“冷”歧视,还是感受得到的。
“隐藏在心里”的歧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对自己的印度同事表面上彬彬有礼,心里却无声地丢出“阿三”两个字?你有没有在街头听到越南或者香港大妈粗大的嗓门里蹦出的拗口扭舌的呜呜呀呀而流露出无法抑制的反感?或者,你有没有一看到裹着黑衣的穆斯林,就自动联想到恐怖袭击、女性歧视、人肉炸弹?。。。
隐藏在心里的歧视,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但是,这里并有任何人可以象在国内那样,把一些荒谬的东西合法地付诸行动,例如户籍制度导致的民工潮、地区性高考分数差异、香港是中国的大陆人却不能自由通行、农村人进城子女却无法就学,等等......
在这里,当你看到麦当劳的服务员对白人满脸笑容、对中国人虽然服务周到但却拉长驴脸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就是“隐藏在心里的歧视”。当你在工作上非常努力,但是在这个由白人把持管理层的公司却总是无法得到升职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这就是“隐藏在心里的歧视”!
我想,这种“隐藏在心里的歧视”恐怕困扰了很多人。可实际上,世界往往不是你心里想象的那个样子。那天路上,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忘记了向迎面而过的印度人友好地回复招呼,过后我想,也许那个印度人会觉得我无礼。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白人同事在犯下一些设计错误被我纠正后,尽管我百般挽留,还是最后辞职而去,也许他觉得我认为他不够称职。。。
我们常引用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说如果你心里有佛,看什么都是佛,如果你心里有鬼,看什么都是鬼。你心里挂念,就是你的负担,你的不自由。
如果别人的观点,例如赞美、批评、同意、反对会让你不自在,那么你的幸福就是有条件的,自由就不过是虚荣。
前些天,一个朋友在微信发文抱怨,说“如果一个朋友圈不能谈政治,就是一个虚伪、单调和封闭的空间。”显然,作为一个自由人,在朋友圈想谈什么,当然是你的自由。如果有人不喜欢你谈政治,你就不敢谈,或者非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谈以取得同情或者理解,这就是让他人的观点左右自己的行动了,离自由十万八千里。当然你可以说,如果你周围很多朋友都不喜欢谈政治,而你却觉得有必要谈,而且热衷于谈,你就有失去朋友的可能。那么这只能证明两点,要么,你的朋友圈,没有几个是你真正的朋友;要么,比起自由来,你更在乎朋友圈。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没有朋友是可怕的。艾米莉迪金生说,朋友是我的产业。然而,没有自由,比没有产业更可怕。
就我而言,如果要我在失去朋友和失去自由之间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前者。朋友带来的是陪伴和交流,但是朋友也带来依赖和负担,因为完全的心气相通是不可能的。隐藏在心里的,不光有陌生人之间的歧视,还有朋友和熟人之间的顾虑。
只要你有所在乎,你就是不自由的。这也许又间接回答了为什么即想出国,又担心受到歧视,这一个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
从政治经济上来讲,在国外的华人是自由的。例如,我们可以开车几千公里的而不用交一分钱过路费;我们可以送子女到任何公校就读,而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我们可以任意批评任何党派而不用担心受到迫害;我们可以搬到任何地方居住,而不用担心医疗养老。如此等等。
但是,这样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你有真正的自由。例如,你也许常常为“隐藏在心里的歧视”而顾虑重重;你也许会常常因为国外冷清而热衷参加华人团体的热闹活动;你也许会因为国外朋友稀少而感觉寂寞......这些负担,慢慢成了你心灵的枷锁。你在朋友圈发帖,你在qq群里群聊,你要摆脱孤独,你要成功的前拥后护,你喜欢别人的赞赏和吹捧,而惧怕别人贬低和议论......
总之,慢慢地,你成了别人态度的温度计,为了欲望,你不得不迎合别人,最后难免完全失去了自我。所以,你停下来仔细地思考,最终发现,只有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你的心灵的时候,你才是完全自由的。这种时候,往往意味着孤独。
孤独,是自由的代价。
墨尔本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4-12-2020 15:04 编辑
自从我在澳大利亚交往十年了的一个朋友、微信第一个联系人翻脸之后,我就删除了微信,从此不再用,也不再轻易交友。
这正是自由的代价。 很喜欢欧阳兄的文章,前半部分的场景描写,虽然只是描写景物,但情绪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许多体验和欧阳兄相同。在澳洲生活二十多年,基本没有体验到歧视,偶尔有些冲突,但未必和歧视相关,而且每次冲突我自己也都有毛病,所以还是自己的错。总之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公德,不要做让人感觉不守规矩或无礼的事是减少冲突的最重要一点。其实我在澳洲体验到的歧视远不如在中国体验的多,中国地域间歧视,城乡间歧视,贫富间歧视更加明显。也许在澳洲,对西人的理解远不如对祖国同胞的理解深入,所以无法体会到难以言表的微妙心理,从而也是对这里的所谓冷歧视不敏感的原因吧。
其实与其去在意别人的歧视,不如去发现并消除自己内心中的歧视。无论佛陀还是耶稣,都教导我们以平等心待人。。。{:9_611:}{:9_611:} 欧阳京 发表于 29-11-2020 21:28
自从我在澳大利亚交往十年了的一个朋友、微信第一个联系人,在我无私付出无数帮他的忙之后断然翻脸,我就删 ...
帮人要量力而行,没有谁值得你单方面无私付出,付出以后就当是丢了个钱包不要期望能找回来。 本帖最后由 阿弥 于 30-11-2020 13:38 编辑
和蓝鱼的感觉类似,在澳洲没怎么感觉到歧视,或许是别人不会表露的那么明显,感觉很尊重人。但是在中国却是时时能感觉到歧视,不仅是说看到所谓的底层人民被歧视,而是自己其实时时被歧视。不说政府部门了,就是买个菜,都会被小贩歧视。。。因为不接受他们的缺斤少两。社会风气,教育宣传就是在划分人的三六九等,输出这些价值观。我觉得自己其实也是被熏染其中而有些不知的。
来了澳洲以后,才有所反思;小说也帮助我重新看待他人;最终让我能看清世界真相的自然是佛法。 种族歧视和对各个种族的观念是两回事,比如亚洲人比较刻板严肃,印度人做事散漫,都是从日常生活接触中总结下来的经验,和歧视没关系。自身负面情绪严重的人的确会执着于察言观色然后疑心被种族歧视了。我有个好朋友的妈妈,因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不如意,一直抱怨被歧视,老是给自己小孩灌输会被本地人欺负的观念,搞的我朋友年轻的时候非常的尖锐和暴躁。 欧阳京 发表于 29-11-2020 21:28
自从我在澳大利亚交往十年了的一个朋友、微信第一个联系人,在我无私付出无数帮他的忙之后断然翻脸,我就删 ...
我觉得当人付出时,要当心不要付出自己需要回报才能释怀的付出。万一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最后付出的已经付出,但是却没有带来施舍的福报,反而让自己处于痛苦后悔之中,带来了不好的果报。
你因为害怕而选择孤独,那不能说是自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自由是自由自在,无所羁的意思。你已经羁绊在你的付出上,你的过往上,怎么能说是自由呢:lol 阿弥 发表于 30-11-2020 13:36
我觉得当人付出时,要当心不要付出自己需要回报才能释怀的付出。万一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最后付出的已经 ...
我能理解这样的感受,当你真诚付出而得到无情甚至伤害的结果,在现实中并不好受的。
我只好劝告自己说,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拿前人的伤害转嫁给后来的人。
保持热诚的初心很难,我有几次就想放弃了。不过还是拍了拍灰尘,起来继续往前,或者回头看依然还在的人与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友情历久而弥新。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1-12-2020 11:14 编辑
偏题了,感觉大家都喜欢买椟还珠?
以前我喜欢说: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现在呢,写出来的每一个字,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我都希望是有建造意义。
说白了,就是向某人解释一下我不用微信的原因,在被误解过很多次以后,以免再被误解。(不是我看不起你不加你,而是因为实在没有微信。) 本帖最后由 阿弥 于 1-12-2020 11:34 编辑
春浅 发表于 1-12-2020 10:04
我能理解这样的感受,当你真诚付出而得到无情甚至伤害的结果,在现实中并不好受的。
我只好劝告自己说, ...
我当然能理解,我也曾痛苦,困惑过。你劝告自己的理由,我会问,为什么我惩罚自己都不可以吗?而且特别讨厌那些高高在上劝说他人宽容的人。做错事的都不能讨厌,那对做好事的公平公正何在?
比如给一个乞丐钱,那是自己的怜悯,但是这个乞丐如果比你还富有,你会觉得自己受骗上当,
受到帮助过的朋友的背叛,
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保持一个安静的心,这不是靠一般的道理就做到,强制或者无奈以及勉强接受自我安慰是做不到真正的宽容和自由的心情的。
只有真正明白前因后果,最起码完全从逻辑上被说服才可能有自由的心境。
一句话,因果自负。所谓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阿弥 发表于 1-12-2020 11:33
我当然能理解,我也曾痛苦,困惑过。你劝告自己的理由,我会问,为什么我惩罚自己都不可以吗?而且特别 ...
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富裕的乞丐向穷苦的施舍者乞讨,更多的是富裕的强盗和骗子直接抢夺或骗取贫穷人的一点可怜财富{:9_595:} 本帖最后由 阿弥 于 2-12-2020 00:36 编辑
行者之心 发表于 1-12-2020 12:38
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富裕的乞丐向穷苦的施舍者乞讨,更多的是富裕的强盗和骗子直接抢夺或骗取贫穷人的一点可 ...
是有啊,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原谅他们。其实对这些人的痛恨伤害的是自己的心情,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痛痒啊。
我觉得原谅还是可以原谅的,惩罚还是可以照做的,总之做什么都可以,不过自己的心情不要不好。问题就是只有做善事,心情才会愉悦。。
若是反过来,不原谅,想做却做不了惩罚,那就是像春浅说的那样,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了。
心情自由,不等于什么都不做,若是心情平静等于什么都不允许做,那岂不是禁锢?只是做了后不需要后悔痛苦。所谓放下。 阿弥 发表于 1-12-2020 13:27
是有啊,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原谅他们。其实对这些人的痛恨伤害的是自己的心情,对于他们来说无关 ...
惩罚还是奖励留给上帝,我只是笑笑,生活待我不薄,从很多意义上,我也是大自然的寄生虫。。。{:9_580:} 还有一句话,可能是大家无法接受的,那就是可能是我们自己曾经的错或者欠的债,所以今生在偿还。 阿弥 发表于 1-12-2020 15:54
还有一句话,可能是大家无法接受的,那就是可能是我们自己曾经的错或者欠的债,所以今生在偿还。
我对此深信不疑{:9_595:} 行者之心 发表于 30-11-2020 12:54
很喜欢欧阳兄的文章,前半部分的场景描写,虽然只是描写景物,但情绪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许多体验和欧 ...
平等待人的口号谁都会喊,但做不到,所以让人觉得虚伪, 春浅 发表于 1-12-2020 10:04
我能理解这样的感受,当你真诚付出而得到无情甚至伤害的结果,在现实中并不好受的。
我只好劝告自己说, ...
其实我觉得挺好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美意。我哪有这么容易受伤害啊,只是借机把很久以来就做的事情做了而已。 阿弥 发表于 1-12-2020 15:54
还有一句话,可能是大家无法接受的,那就是可能是我们自己曾经的错或者欠的债,所以今生在偿还。
这种说法很浪漫,可惜我们已经过了浪漫的年代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