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心 发表于 21-9-2020 22:25:49

朝圣之旅(IV) – 走进教会

本帖最后由 行者之心 于 22-9-2020 14:49 编辑

2020-09-21
1997年,我和太太还有三岁左右的大儿子正式移居澳大利亚。刚好有一个亲戚住在布里斯班,我们就全家搬到了这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美丽城市。

在我移居澳大利亚前,我大姐一家先移民到新西兰。我父母在我姐他们全家移居新西兰不久就去探望了他们一次。他们回来后大讲基督教会如何好,基督徒如何帮助照顾我姐他们全家。也对我们讲到澳大利亚开始人生地不熟,可以寻找教会帮忙。

受到我父母的宣传,加上以前和基督教的两次接触培养的好感,我们对基督教会都抱有期望。虽然并不真正理解基督教,但感觉寻找他们是到澳洲后最自然不过的事。

碰巧,我们的房东安妮,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女士就是个基督徒。她先问我们对基督教是否感兴趣,我们说感兴趣。她非常高兴,晚上就拉我们去参加一个基督教的家庭聚会。就这样,我们第一次正式参加基督教的家庭聚会。

家庭聚会是在梁长老家举行,聚会的大都是马来西亚华人,另外还有一个从香港来的孟执事。

梁长老也有个儿子,比我们儿子大一岁,本来希望他们能在一起玩,但在不同环境长大的两个孩子还是有很大区别,似乎两人并不能玩到一起。我们问梁长老的儿子,你是不是中国人,他回答不是,我是澳洲人。这个回答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我们的教育都是以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而张敏明的《我的中国心》更让我们认为海外华人都会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而这个长得中国人面孔的小男孩居然声称他不是中国人。这时梁长老解释说他儿子是香蕉人,也就是皮肤是黄的,但芯是白的。

聚会由梁长老和孟执事带领。由唱颂歌,读经,个人分享,小游戏,各种祷告,以及聚会后茶点组成。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基督教家庭聚会,感觉凡事都很新鲜。聚会主要是英语,夹杂着一些中文和客家话。参加聚会的教众虽然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对我们都非常友好热情。而且我们刚到澳洲,还对住家的大房子和家里的许多小玩具感到新奇。

聚会的许多细节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个小游戏,就是每个人给一张纸条,在上面写上自己最渴望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交给游戏主持人。我当时希望写永生,但不知道英语中永生正确说法是(eternal life),所以写了一个endless life。最后游戏主持人逐一念收上来的条子,当念到我的条子时,愣了一下说,这个是什么?endless life?哈哈哈。感觉这个语言错误好可笑。我当时有些脸红,不过大家也不知道那个条子是谁写的,所幸也没人察觉到我脸红。也许有人察觉到,但都很有礼貌地不去看我罢了。

聚会的虽然都是华人,但他们的气质和在国内的中国人有很大差别。他们显得很美,衣着得体,说话柔和并带有一种脱俗的感觉,聚会中祷告和唱诗的所营造的气氛又给他们蒙上一层圣洁的关环。聚会回来后我问太太感觉怎么样,她说她感觉那些人就如同一群仙人一般。

因为聚会主要是讲英语,我太太英语不太好,所以这个家庭聚会我们就只参加了一回。不过房东安妮却开始每周日接送我们去教堂。

这是一间信义会教堂,信义会属于新教中最大的宗派之一。它信仰的核心教条是因信称义,意思是一个人得救得永生是出自于神所赐予的对耶稣基督救恩的信心,完全是神的恩典,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好行为。这一点和传统的天主教不同,天主教认为人得救除了救恩外还需要配合个人的善行。但在新教中,信义会属于较为传统的福音派,注重理性思维。而新教中新兴的灵恩派则更注重感性和体验,尤其看重超自然的属灵奇迹。

教堂由一半西人和一半华人组成,分两堂不同时间崇拜。英文堂只说英语,基本由西人组成。华人堂则由英语,国语和粤语混杂组成。我开始还抱着学习英语的目的想尝试参加英语堂崇拜,但太太完全听不懂,最后只好在虽然混杂,但却相对舒心的中文堂扎根了。

这一扎根就是十多年,虽然中间有过一些短暂的反复,但基本上十五年的时间都在这间教会中度过。这段时间我熟悉了圣经,理解了救恩,体验到依靠上帝所带来的喜乐和安宁,见证了生命的转变,担任过教会中的多种事工,但也同时看到许多教会中的阴暗面,体验到教徒甚至牧师的自私和伪善。

我到底从教会中学到什么,我为什么后来又离开了教会,这期间到底都经历过什么特别的经历,我会在后面慢慢讲述。

(人名都是化名)

snapdragon 发表于 21-9-2020 23:04:49

@阿弥 今天我抢到沙发。先占楼;P

春浅 发表于 21-9-2020 23:11:33

似曾相识,对我来说也是很熟悉的感受
行者试着拍一些影像资料吧,作为一种历史记录
我也在尝试做类似的记录,尤其今年疫情,时间忽然紧迫起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圣之旅(IV) – 走进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