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心 发表于 20-8-2020 23:31:04

八月斯坦思罗普野营(IV)- 心的旅行

2020-08-20
大分水岭国家公园
周日早晨,早饭过后,大家开始收拾帐篷行李。每次野营,最兴奋的是搭帐篷的时候,而每次收帐篷都有几分伤感。期盼的好时光就这么快流逝了。

在回程中,我们在大分水岭国家公园(Main range national park)停车。这附件有著名的思派瑟斯口(Spicers Gap),几个世纪前土人就是通过这个缺口连接内陆和海岸线。而公路主干道穿过的则是卡宁汉姆口(Cunningham Gap),这条公路从内陆连接悉尼。

因为是周末,人非常多,公路两旁停满了车。天气非常好,本来以为离开了斯坦思罗普会暖和一些,没想到峡口处温度很低。这里有许多不同难度长度的步道,最后大家选择了一个相对容易的棕榈园环线(Palm Grove circuit),全程4.4公里,两小时左右可以完成。其中半程是三级难度,半程是四级难度,不过比昨天城堡岩的四级要容易太多。虽然这条线路不长,风景还不错,而且一但爬上山,离开峡口,温度明显提升。

我是第一次走大分水岭国家公园,这里距离布里斯班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徒步线路很多。短的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完成,而最困难的需要六个小时,计划将来可以多来几次。


心的旅行
两夜三天的野营一晃就结束了。这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的旅行。身体的旅行在我们回到家就结束了,但心的旅行则可以持续很久,每当我们回忆起这几天的经历,我们的心就等于又再现了一次历程。

十二个人,十二双眼睛,十二个不同的视角,十二颗不同的心的历程。

回到家中,静下心来,打开电脑,开始回放心中的镜头。这次野营到底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是美景美食吗?是新奇体验吗?是星空篝火吗?是友情或者快乐时光吗?是,但也不仅于此。



如同野营过程中的天气并不总是称心如意,有风和日丽,也有阴雨风寒,人的心情也不总是快乐和谐,野营中也会有冲突矛盾。然而,无论是美好还是缺憾,是快乐还是伤感,过去的就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是回忆。

也许可以把一次野营看成一次浓缩的生命,把人一生的几十年缩短到几天中度过。很快三天的时光就过去了,同样几十年的生命当我们回首翘望时,不也是和这三天的经历一样短暂。而且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无论是昨天前天,亦或三十年前,五十年前,又有什么区别,都同样遥远,同样可望而不可即。

岁月在我们身体上留下痕迹,而经历的作用则在于心。我开始冥想,生命有意义吗?旅行有意义吗?一切都如风逝去,能够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窗外是一片黑暗,而屋中则充满光明。人们渴望美好的生活,寻求新鲜刺激,而一切过去了就过去了,留下的只是空寂。

这份空寂中包含着对体验的回忆。其实无论什么体验,它的意义都在于对心的作用。这份体验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觉醒还是让我们陷入更深的迷惑。



(全文完)

snapdragon 发表于 21-8-2020 00:42:29

翻过 wall评分的,那个设备没有中文输入哈哈。


另外 ,这里的分水岭,是否能看到两条水线的走向?岭南北还是岭东西?

譬如秦岭分水岭,北边是黄河水系,南边是长江水系。可以想象如果下雨这个分水岭使近在咫尺的降水一个入了渭河进入黄河,一个入了嘉陵江进入了长江。

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您有一篇游记里讲到山对于气候的影响作用。每隔一段就想去重读一遍。



十二个人,总令人联想到十二门徒的感脚 。最后的星空图中,白衣美人黑色的夜明亮的星,令人在美中思索。

btw,我前不久也买了一件类似款的白裙纸,耶:congra

您的游记总是知识、趣味、思考性,情境感并存,又怎能怪我只有花式赞美呢?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1-8-2020 15:52:53

贴一下维基的解释

大分水岭(英语:Great Dividing Range),亦音译作大狄维亭山脉,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士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位于澳洲东岸,自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北起约克角半岛,南至维多利亚州,长3,500公里,宽约200至300公里,海拔一般约800至1,000米。最高峰科修斯科山为澳大利亚本土最高点,海拔2,228米,山地东坡较陡,西部缓斜。
大分水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山脉,而是一个由山脉,高原,丘陵共同组成的古老而复杂的地貌总称。这一地理形态实质上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就因此而得名。
形成过程
大分水岭形成于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由当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所发生的挤压、碰撞致使这一区域的地面隆起而形成。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将这一带许多高大的山脉变成了一个个岛屿,也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许多物种彼此被隔离开来,这种“隔离”意味物种的进化变得独立,导致许多物种出现了奇特的变化。
人文历史
在白人到达澳洲大陆之前,大分水岭地区曾存在着许多澳大利亚原住民部落,证据就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如绘有装饰图案的洞穴和贯通于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古便道。
从1788年开始,陆续有欧洲移民到达澳洲,大分水岭崎岖的地形就成为了他们深入澳大利亚的一大障碍。直到1813年,一条通往内陆的捷径终于被发现,人们首次到达了现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并开始在当地发展农业生产。随着更多更便捷的路线被发现,大分水岭逐渐失去了其“天然屏障”的作用,白人从此开始主宰澳大利亚。
周边气候
大分水岭山脉东坡为迎风坡,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影响,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西坡则为背风坡,气候干旱。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北部处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处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地处温带气候区。大分水岭独特的构造使其像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使山地东西两坡的降水量差别很大,生长的植物也迥然不同。
资源利用
大分水岭一带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当地政府在这里建造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诸如Upper Nepean Scheme、Warragamba大坝等。在大雪山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内共有16座大小水坝,7所水利发电厂,开创了人类变荒漠为绿洲的奇迹。
大分水岭南段的蓝山是一处著名的观光胜地。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1-8-2020 15:54:57

annahw 发表于 20-8-2020 23:42
翻过 wall评分的,那个设备没有中文输入哈哈。




谢谢。大分水岭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见我上面的维基解释{:9_595:}

snapdragon 发表于 21-8-2020 17:01:09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1-8-2020 14:52
贴一下维基的解释

大分水岭(英语:Great Dividing Range),亦音译作大狄维亭山脉,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 ...

哇,这个厉害。看来是分岭东西的哦?这样就分阴阳了,也就是阳坡和背坡。这分的两个大水系直接是阳哎。格局好大。

蓝山,听K妈讲过,是个可以徒步的好地方。看来是岭南有南山,为了徒步,不妨长做岭南人: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月斯坦思罗普野营(IV)- 心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