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看河童''之讀書心得及有關日本文化等之閒聊06.04.13
''窺看河童''之讀書心得及有關日本文化等之閒聊06.04.13''窺看河童''這本書內容豐富,有作者妹尾河童在日本及歐洲和印度的遊覽經歷及其他種種。他對旅行的看法我很認同,旅行是要去了解不同地方的人以及這些人的生活方式。我覺得去認識不同地方的人,去了解人我的差異及其原因是人與人之間或者說國與國之間展開溝通的第一步,非常重要;而這種活生生的學習方式充滿知識及趣味性,更是我這種退休人士一個很好的打發時間(passtime)的方法,尤其是小孩漸大或晚或早數年內會離家,我的生活重心需要重新調整自己預先安排培養一些嗜好以免空巢期難以度日。
書中講到幾點體驗旅遊的要點,例如旅遊當地的交通工具,食物,市集,地圖,充滿回憶的寶物(即購買紀念品)等。可是這些要點對於在澳洲境內旅遊就有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澳洲內陸小城鎮的公共交通工具不發達,大部份人都自己開車,所以不易從交通工具的特色去了解當地。而市集方面或大或小的超市風格都類似,尚未見過像東方國家的每日例行的傳統市場,若要看有特色的市集需去每週或每月一次的傳統市集或跳蚤市場。至於會讓人充滿回憶的寶物的各地都會有一些紀念品或古董店,但是我不太敢買,主要是這些東西的後續保存整理工夫很大。這不是我興趣所在,所以對於有趣的物品原則上以照相方式保存記憶。
澳洲立國時間短沒有甚麼古文物供遊覽,大都市的風貌則與世界各地的大都市類似也缺乏古建築,值得遊歷的地方應該是自然景觀及大城市以外的小地方,例如內陸的城鎮等.這些地方大致去過以後我的旅遊重心應該就會轉向澳洲以外的地方,屆時河童先生關於旅行的建議就應該大部份都用的上了.
註:六年过去了,不但海外就连澳洲境内的旅游都还没有怎么去, 嘿嘿。06.04.2019
書中有關在日本的旅遊回顧豐富了我對日本的認識,既有趣又充滿人文知識還附插圖,很是深入。可是相較之下馮馮遊歷日本後所作有關平氏源氏合戰的潭之浦一役及對京都鶴崗舞魂和三十三間堂等的描述似要更勝一籌,不過缺乏圖像這點又不及河童先生.
關於日本人我最大的印象是拘泥壓抑注重形式及細節,可是妹尾河童及其書中提到的藤原義江則完全不是這樣的人,這兩位仁兄非常率性我想他們應該不是典型的日本人吧?河童在書中說因為別人說一個人不可能吞下打火機就真的去試試看,雖然吞下去了卻惹的老婆第一次大發脾氣,要他注意一下不要小孩因為老爸吞打火機而死感到難看。他說作為一個神戶仔,一個明治以降急速發展而形成的新都市的自由氣氛影響了他,因此他比較不受古老戒律的束縛。跟神戶相似的城市西邊有長崎東邊有橫濱,都是向海外打開大門的港都。看來日本人的性格也會因為地域而有不同,似乎不可以一以概之的認定日本人的民族性都是那麼拘泥壓抑注重形式和細節吧?在中國沿海城市不也一向比內陸城市向外發展的早,人的性格自然也就比較開放外向,這是因為地理因素使然。
河童夫人自知無法改變河童先生衝動率性的性格,最多只能勸導他:''做之前先想五秒鐘'',以此方法讓河童先生多使用主管理性的大腦半球一點。此外他還有一種病,而這種病為其夫人包容這使我深深佩服她。夫人形容河童像是生活在魚店的貓,言下之意偷腥是不可避免的。這點與我所了解的日本女性菊花與劍的性格相左,日本女人要麼像菊花一樣的溫柔,可是如果丈夫背叛了她那麼她就會像劍一樣的鋒利決絕。曾看過黑澤明的電影''亂(?)'',裡面對日本女人這種極端性格的描寫至今印象深刻。可是河童夫人表現與此相異,到底是她與眾不同還是我對日本女性的理解有誤?請大家指教。
書中簡介說河童先生是自學而成,藤原義江先生也是從小就是另大家頭痛的人物,例如去做學徒第一天就被開除。可是他們兩人的溫柔敦厚恐怕在世界各地都少有,河童先生說他小時養寵物其實不是在''養''而是和他們做朋友,與寵物說話都是用牠們的語言,像貓呀狗呀鳥呀豬呀一樣的發聲與牠們對話。義江先生處處顧慮他人的感受和面子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不過這兩位仁兄散慢之處,例如義江先生不付設計費给他的舞台設計師,有時會讓實際與他們想處的人不太好過。
我的性格有一點像他們,小時曾經憤而離家出走過,可是在大環境的約束限制下基本上是屈服了,不知不覺的在體制內求出人頭地,例如為大學聯考拼命爭取唸一個所謂的好學校。至今在老婆和女兒的眼中,我還是一個有時候瘋瘋癲癲會亂講話的人物。感覺上日本這個國家上對下的威權和壓抑恐怕更甚於台灣,他們兩位能夠突破現狀另我敬佩。
說到這裡想起另一點,坊間似有一種說法日本性文化的發達其實就是日本人對於過度壓抑的生活氛圍的一種反抗方式,女兒在高中修了兩年日文,也就是學習日本文化之後,她也覺得日本人很變態。兩年前的海嘯地震及衍生的福島核電廠災變,如依佛法而言是反映了人心的不平,這似乎也佐證了日本人在威權氣氛下人心之壓抑及衍生出來的不平。
我遇到過的日本人不多,不過給我的印象都非常好,報章雜誌網路上對日本人好印象的資訊也看過許多。可是這個國家的集體性格又反映出很不道德的一面,例如對於其二戰侵略行為的否認,對慰安婦存在之否認等。無論如何其實最值得重視的我覺得應該是日本人的整體道德感,這才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真正前途.
這本書有點半自傳的味道,,書中多篇文章是介紹他自己,所以用''窺看''做為書名也說的過去。另外書的封面是他在沙漠坐著大便的蠟像草圖,書中也有專文談及製作這蠟像的始末,這似乎也有點河童先生歡迎大家窺看他這個人的意思。 ''窥看河童''之读书心得及有关日本文化等之闲聊06.04.13
''窥看河童''这本书内容丰富,有作者妹尾河童在日本及欧洲和印度的游览经历及其他种种。他对旅行的看法我很认同,旅行是要去了解不同地方的人以及这些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去认识不同地方的人,去了解人我的差异及其原因是人与人之间或者说国与国之间展开沟通的第一步,非常重要;而这种活生生的学习方式充满知识及趣味性,更是我这种退休人士一个很好的打发时间(passtime)的方法,尤其是小孩渐大或晚或早数年内会离家,我的生活重心需要重新调整自己预先安排培养一些嗜好以免空巢期难以度日。
书中讲到几点体验旅游的要点,例如旅游当地的交通工具,食物,市集,地图,充满回忆的宝物(即购买纪念品)等。可是这些要点对于在澳洲境内旅游就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澳洲内陆小城镇的公共交通工具不发达,大部份人都自己开车,所以不易从交通工具的特色去了解当地。而市集方面或大或小的超市风格都类似,尚未见过像东方国家的每日例行的传统市场,若要看有特色的市集需去每周或每月一次的传统市集或跳蚤市场。至于会让人充满回忆的宝物的各地都会有一些纪念品或古董店,但是我不太敢买,主要是这些东西的后续保存整理工夫很大。这不是我兴趣所在,所以对于有趣的物品原则上以照相方式保存记忆。
澳洲立国时间短没有甚么古文物供游览,大都市的风貌则与世界各地的大都市类似也缺乏古建筑,值得游历的地方应该是自然景观及大城市以外的小地方,例如内陆的城镇等.这些地方大致去过以后我的旅游重心应该就会转向澳洲以外的地方,届时河童先生关于旅行的建议就应该大部份都用的上了.
注:六年过去了,不但海外就连澳洲境内的旅游都还没有怎么去, 嘿嘿。06.04.2019
书中有关在日本的旅游回顾丰富了我对日本的认识,既有趣又充满人文知识还附插图,很是深入。可是相较之下冯冯游历日本后所作有关平氏源氏合战的潭之浦一役及对京都鹤岗舞魂和三十三间堂等的描述似要更胜一筹,不过缺乏图像这点又不及河童先生.
关于日本人我最大的印象是拘泥压抑注重形式及细节,可是妹尾河童及其书中提到的藤原义江则完全不是这样的人,这两位仁兄非常率性我想他们应该不是典型的日本人吧?河童在书中说因为别人说一个人不可能吞下打火机就真的去试试看,虽然吞下去了却惹的老婆第一次大发脾气,要他注意一下不要小孩因为老爸吞打火机而死感到难看。他说作为一个神户仔,一个明治以降急速发展而形成的新都市的自由气氛影响了他,因此他比较不受古老戒律的束缚。跟神户相似的城市西边有长崎东边有横滨,都是向海外打开大门的港都。看来日本人的性格也会因为地域而有不同,似乎不可以一以概之的认定日本人的民族性都是那么拘泥压抑注重形式和细节吧?在中国沿海城市不也一向比内陆城市向外发展的早,人的性格自然也就比较开放外向,这是因为地理因素使然。
河童夫人自知无法改变河童先生冲动率性的性格,最多只能劝导他:''做之前先想五秒钟'',以此方法让河童先生多使用主管理性的大脑半球一点。此外他还有一种病,而这种病为其夫人包容这使我深深佩服她。夫人形容河童像是生活在鱼店的猫,言下之意偷腥是不可避免的。这点与我所了解的日本女性菊花与剑的性格相左,日本女人要么像菊花一样的温柔,可是如果丈夫背叛了她那么她就会像剑一样的锋利决绝。曾看过黑泽明的电影''乱(?)'',里面对日本女人这种极端性格的描写至今印象深刻。可是河童夫人表现与此相异,到底是她与众不同还是我对日本女性的理解有误?请大家指教。
书中简介说河童先生是自学而成,藤原义江先生也是从小就是另大家头痛的人物,例如去做学徒第一天就被开除。可是他们两人的温柔敦厚恐怕在世界各地都少有,河童先生说他小时养宠物其实不是在''养''而是和他们做朋友,与宠物说话都是用牠们的语言,像猫呀狗呀鸟呀猪呀一样的发声与牠们对话。义江先生处处顾虑他人的感受和面子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不过这两位仁兄散慢之处,例如义江先生不付设计费给他的舞台设计师,有时会让实际与他们想处的人不太好过。
我的性格有一点像他们,小时曾经愤而离家出走过,可是在大环境的约束限制下基本上是屈服了,不知不觉的在体制内求出人头地,例如为大学联考拼命争取念一个所谓的好学校。至今在老婆和女儿的眼中,我还是一个有时候疯疯癫癫会乱讲话的人物。感觉上日本这个国家上对下的威权和压抑恐怕更甚于台湾,他们两位能够突破现状另我敬佩。
说到这里想起另一点,坊间似有一种说法日本性文化的发达其实就是日本人对于过度压抑的生活氛围的一种反抗方式,女儿在高中修了两年日文,也就是学习日本文化之后,她也觉得日本人很变态。两年前的海啸地震及衍生的福岛核电厂灾变,如依佛法而言是反映了人心的不平,这似乎也左证了日本人在威权气氛下人心之压抑及衍生出来的不平。
我遇到过的日本人不多,不过给我的印象都非常好,报章杂志网络上对日本人好印象的信息也看过许多。可是这个国家的集体性格又反映出很不道德的一面,例如对于其二战侵略行为的否认,对慰安妇存在之否认等。无论如何其实最值得重视的我觉得应该是日本人的整体道德感,这才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前途.
这本书有点半自传的味道,,书中多篇文章是介绍他自己,所以用''窥看''做为书名也说的过去。另外书的封面是他在沙漠坐着大便的蜡像草图,书中也有专文谈及制作这蜡像的始末,这似乎也有点河童先生欢迎大家窥看他这个人的意思。
是的,日本人也许生活压力很大。我有一个亲戚去日本留学最后神经受刺激,有些不太正常了。所以这个国家还是很复杂的{:9_55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