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工智能》简评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9-7-2020 14:18 编辑人一旦狂妄起来,灾难就不远了。
创造超人哲学的尼采宣称上帝已死,结果失心而疯。
曾经满是自信的人类要建通天之塔,结果神让各个民族语言不通,从此路人四散万众殊途。
西方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所有知识。
东方也有类似的格物致知朱程理学----“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精度的设备和足够的时间,一切都可以被掌握。
所以,狂妄之余人便要效法上帝来造人。而以人造人的命运为主线的《人工智能》便是一部这样让人深思、让人感动得可以泪流满面的电影。
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前先工作了5天,当一切完备之后,才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让人享受生命。神通过阳光、雨露、五谷、六畜这些养育人的东西来爱人。
如果你信奉进化论,以为人之进化成功是造化神功的偶然或者必然。例如,如果不是6000万年前彗星撞击地球,导致霸占地球的大块头恐龙的灭绝,人的进化之途基本无望。
大自然以冥冥天定的因果,将人类出现的道路一一扫清,且把万物具备,只等人类开始直立行走、走出森林来打渔狩猎、农耕采摘。天生万物以养人。所以,西方之神和东方之天其实殊途同归。
而当人要依照自己的模样来造人,结果会如何?
电影中的质问很恰当:“人造人来爱人,可是谁来爱他们?”人不是神,神造了人是为了彰显神,但是却无私地爱着人。大多数人不爱神不爱“天”,但是神或者“天”,却无时无刻不用大爱来爱着一切人。
科学主义者认为当科学发达到一定程度时,人造神经元系统得到完善,人就可以像神一样,依照人的模样造出会思考、会做梦、会爱得死心塌地的人。
当电影中莫妮卡用特殊字符序列,激活大卫的爱心程序,将大卫从一个木纳的、不懂世态炎凉的机器人,变成一个满是渴望爱的眼神、且始终如一地爱着妈咪的乖儿子,人的狂妄几乎可以自比上帝了。
可是,唯一的不同是,神或者说'天‘创造了人,却没有把人创造成一个死心塌地地爱着神或者“天”的木偶,而是赋予他完全的自由意志,哪怕他作恶行凶。因为神或“天”是完全无私的,他的爱不需要机械的程序化回报,而是体现在用被创造之物的本身的智慧和灵性来创造、思考、改变世界,从而反映神或者“天”高不可测的伟大。
对于人而言,哪怕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貌似无私,其实也不过是满足自己内心最深处情感的需要,以爱儿女的方式,来得到一种独特的满足。更不用提夫妻之间的爱,多少掺杂了性本能的因素;朋友之间的爱,无非满足人的社交需求和社会认同感而已。
人创造机器人,和中国古代“养儿防老”的传统一样,动机就是无比自私的,因为人性本自私。因此,当人造人付出的无条件的爱无法得到回报,反而是被遗弃和被迫害,这种窘境,只有人自己才能理解----与神不同,人从来没有把机器人当人来看待。
“身上没有芯片的人,可以投出第一块石头”,“机器人”毁灭秀舞台中央,主持人模仿耶稣的口气“凡是没有犯过罪的人,可以投出第一块石头”。大卫只是在人的怜悯的保护下才逃离了死地。
反讽的是,电影最后,大卫到底是机器还是人,已经模糊不清。当冰川时代再次降临,人类灭绝之后,唯一保存下来的却是人的创造之物---大卫---这个保存了人的形象、人的思维、人的记忆、人的爱的机器人。
大卫的爱也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是无私的。这无私的爱,在茫茫宇宙中,到底能够保存在何处?到底是否可以通过再次的创造来延续?
显然导演斯皮尔伯格是悲观的,当大卫把妈妈从DNA复制回来,让他得到生命中唯一的幸福快乐的一天,本来不死的大卫却和妈妈一同永远睡去。
爱的程序虽然从不出现bug,却从此灰飞烟灭。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9-7-2020 14:20 编辑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却无一德可以报天。我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嫌贫爱富、虚伪做作、贪财好色,实在罪不可赦。而人的吃喝享受,追名逐利这些极其自私的举动,就竟然就是对天最大的报答。神或者说“天”之爱人,其深如何,我们不能测其万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