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心 发表于 12-4-2020 21:07:53

关于意识和存在的思考

温联 2020-04-08
意识,或者说自我意识也许是最让人迷惑的现象之一。作为一个人,我们有自己的意识,而这个意识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大概是世界上最令人着迷,也最令人遗憾的事情。

我是否存在?是的,我存在。我可以感知到我自己,所以可以作为我存在的见证,而周围的人也可以感知我,所以他们加强我认为我存在的判断。一个杯子是不是存在?我可以看到它,摸到它,所以我认为它存在。同样,周围的人也可以摸到它,看到它,证明这个杯子确实存在,因而我坚信一个杯子的存在是真实的,而不是出于我的错觉或幻想。

但我的存在和一个杯子的存在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因为我知道我的存在,而一个杯子知道它自己的存在吗?也许杯子不知道它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一个杯子的存在依赖一个可以见证它存在的外在物体,而且这个外在物体还必须是有意识的。这一点深深让人怀疑。

一个杯子或许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但它依然可以和其他事物发生关联,比如,它可以装满水,这些被装的水是否可以见证它的存在?杯子作用于水,但这些水既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更无法感知杯子的存在,因为水和杯子一样都没有意识。意识是一个深深的谜。

出于本能,人类惧怕死亡。死亡意味着一个人由存在变成不存在,但究竟是什么东西的存在是人所真正关心的呢?显然不是人的这个身体。人对于自己的身体虽然很执着,但根本的原因是健康的身体支持大脑的运转从而可以保持这个可以自我感知的意识。如果给人一个选择,可以把脆弱的身体换成更为结实耐劳的机器,只要这个意识还可以完整保留,人或许就不那么在意这个终究要衰老死亡的身体。同时人的死亡并不在于身体的破坏,而是大脑意识的终止。

从生理角度来看,意识是大脑的一个功能,只是这个功能非常在意它自己能不能持续,担心自己的终止。这或许如同一个旋转的陀螺,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它会无限制的转下去,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陀螺旋转的持续性和大脑功能的求生欲望同属于一种普世的自然现象。也就是牛顿力学力所描述的惯性。

无论是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形态,都遵循惯性原则,就是它们都有一种保持自己状态的特质。物质不会凭空消失,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也许要外力的作用,所有这种形式的连续性成为存在的一个基础。然而,如同普世的惯性一样,还有一种普世的特性就是任何物质都无法避免地相互作用,因而没有任何物质或者运动状态可以保持永久不变,这就是惯性和变化的相互依存。

现在我们来思索意识,意识如同河流,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形态,另一方面又时刻在流动。人的意识也是如此,意识可以感受到一个持久的我的概念,同时又可以意识到意识本身的不断变化。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意识是否就无法存在?如同旋转的陀螺,停止旋转也就意味着不得不跌倒。意识离不开感知,而感知本身就是感知体和被感知物之间的作用,有相互作用就意味着变化,所以离开变化就无法有意识。

虽然可以理解意识的一点点特性,但我们还是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意识,甚至无法区分意识和幻觉,也无法区分存在和妄想。

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有的存在最终都依赖于他个人意识的裁决,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人,所有的存在都是他意识的产物,如果他的意识消失了,一切存在也都消失。这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如果摒弃这种基于意识,或者说基于感官的存在,那或许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它不依赖于个体的感官和意识,比如“神”或者“1”,它们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以我们无法用习惯的方法见证它们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又有其合理性,也许这是一种真正的存在。

当人们对佛教禅宗的真如自性迷惑不解时,这里的分析给出一点线索。人的迷惑来自于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自己的感觉器官,比如看得见,摸得着。而这种感觉器官给人的意识增加了一曾束缚,能够思考的意识本身也是一种束缚,只有当我们摆脱对感觉器官和思维的依赖,我们或许才可以真正“见”到“自性”而“自性”正是一切存在和意识的根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意识和存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