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之心 发表于 3-10-2019 21:49:39

整合冥想

温联 2019-10-03
《整合冥想》(Integral Meditation)是著名心理学家肯.威尔伯(Ken Wilber)的一部介绍整合心理学(Integral Psychology)和冥想的书。我前年受同学孙静春的推荐,读了他的《一味》后来又陆续读过他的好几本书比如《勇气与恩宠》,《万物简史》等。

根据孙静春的意见,威尔伯是一位已经真正开悟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日记体著作《一味》就可以看的很清楚,而这个人本身又受过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训练,因而我对他的作品充满了期待。

不能说《整合冥想》是一部没有什么太高价值的书,只是这部书似乎带给人许多类似畅销作者喜欢多出书从而稀释一部书精华的感觉。最典型的例子拽耶尔写的《气跑法》,这是一本关于跑姿的书,作者对跑姿研究是有独到之处,然而作者为了扩大影响力,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赚钱,一气出版了三部曲《气跑法》《气马拉松》《气走法》。我当时出于对这种跑姿的热爱,就把这一套全买了,结果发现真正的干货不足一本书,其他竟然是被作者东拉西扯,水了好几本,这样的例子在畅销作家那里是数不胜数。比如淘米那的《游泳速度秘密》系列,本来一本书可以讲清楚的内容,硬生生地拆开塞到三本书里。想想真正有良心的还是丹尼尔的《跑步方程式》只出了一本书,但却包括了他长跑训练的全部精华,从理论到实践一样不少。

不好意思,扯得太远,我们还是言归正传。《整合冥想》对冥想介绍的非常少,如果读者想通过这部书来学习掌握冥想,估计要失望。这部书共有五章,但值得一读的大概就是头两章,后面的内容感觉像是自我推销的广告。而前两章中最有价值的大概是第一章“成长-发展的秘密地图”,第二章的“觉醒-开悟的几个步骤”虽然也有些内容,但过于简单空泛,没有把实质性的东西讲透。

这部书中最有价值的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心灵成长两个独立维度:结构和状态。另一个是他的四象限理论。

威尔伯认为,通常的灵修比如佛教的禅修,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提升他的心灵状态。而一个人的心灵状态大概可以粗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不同层次,分别是:粗糙(Gross),细微(Subtle),因缘(Causal),和觉醒(Turiya)。当一个禅修者达到觉醒这个状态,就是达到灵命状态的最高层次。当然,并不只是佛教的禅修才可以让人达到这一状态,许多不同宗教的灵修方法都可以让修行者达到这一状态,虽然在不同宗教或灵修方法中所使用的名称可能完全不一样。

威尔伯发现许多灵命状态已经非常高甚至达到最高级的修行者他们的心智在另一方面却可能非常低下,从而他提出人的心灵发展有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除了上面提到的状态维度,另一个则是结构维度。

结构维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等级划分,一个最简单的划分是从最低级的个人中心,不断发展到家庭中心,部落中心,国家中心,全球化和最后的大同世界。处于最低级的个人中心的人,自私自利,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如同被溺爱坏的儿童。灵命结构等级高一些的人则是以家庭为中心,家庭的利益高于一切。再高一层是以部落为中心。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灵命结构发展阶段大概处于部落中心和国家中心之间。当然以特别党派,或者思想为最高主旨的人也属于这一层次。灵命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全球化的观点,吃这种观念的人不以特定人群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更关心整个人类。至于发展到大同架构,则是心灵结构发展的最高点(在思索问题时,应该会把所有生命包括外星人的利益也考虑在内)。

一个人在心灵结构维度的进步被威尔伯称之为成长(Growing up),而在心灵状态维度的进步则被称之为醒来(Waking up)。威尔伯认为现代人应该追求两个维度上都努力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具有大同观念的觉者。

至于四象限理论,在威尔伯的《万物简史》里面介绍的非常详尽,这里就不再多谈。

威尔伯心灵结构和状态两个维度可以独立发展的理论虽然有些道理,但我个人感觉这两个维度似乎并非完全独立。因为一个在状态维度发展很高的人,会有更敏锐的觉察力,应该对结构维度的发展大有裨益,反过来也是如此。一个在结构维度发展高的人,其对自我的执着执念会降低,这本身也是帮助觉醒的一个正念。因而断定这两个发展维度彼此独立的模型有些过于简化。

虽然如此,将这两个发展维度分开还是很新颖,相信会对一个人心灵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我对威尔伯的这部书的推荐指数为3,意思是值得一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整合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