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浅 发表于 28-8-2019 14:14:51

墨尔本书会8月活动小记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28-8-2019 13:16 编辑



    按例,每月活动后要简单记录一下内容的。很多时候,事情就那么轻易滑过,无人记得,所以,还是做些笨功夫,安慰自己说:兴许没来参加的朋友也想了解呢。

    活动是早两周就已定好地方的,因为不知道大家的空闲时间,我在8月18日,25日定了连续两个周日的下午。那时人少,小伙伴们各自忙碌,或回国,或忙于家事。18日阴郁的天气,我一个人在宽敞的二楼室内对着窗外的树,把书会历年活动的照片又整理了一遍,五味杂陈,尚未成篇。回忆文字其实两年多以前已经写过,去年底其实也写过总结的。没想到如今提笔,心境如此不同。

    25日,晴,前一夜的风雨交加,在清晨日出时已经止息。我又提前一小时到达,翻看近来读的几本书,为将开始的分享做些梳理。少顷,博雅同学就到了。聊聊近况,关于回国继续音乐深造的企望,想把民乐用英语介绍给更多国外的朋友、那些每次她参加演奏会之后和她交流的外国人。我记得当年学英语的动力之一,便是想把自己对古建的热爱告之来桂林旅游的外国老头老太太们。

    因对诗歌的偏爱,依旧从诗阅读开场,我读的是杨牧的《秋祭杜甫》。一千二百年以前,杜公飘荡的生涯令我有泪暗垂。因书会近期意料之中又忽如其来的变动,迁徙,这首诗颇应景,且当纪念曾经的时光。主题是“身份认同”,参考视频是2017年香港书展梁文道的讲座,题目叫《一支笔的认同与效忠——我的身份省察报告》。我开场并没有介绍讲座内容,而是又把年初在Vency送别会上分享过的书——《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拿出来,简单说了陈智德和哈金的部分:一个埋在旧书刊里整理香港诗歌历史的诗人,一个30岁去美国半路出家却以写简约准确的英文小说闻名的东北人。此书出版时曾有读者认为不会出简体版,因其中有几个人物大概都属于“异见分子”。如今果然要不被封杀,要不已流亡海外。简体版网上也几乎绝迹,需花高于原价的钱方可买到(我很怀疑有国内书商专卖禁书)。

    June许久未见,一如既往的迟到,当然请她先谈。带的书是《简爱》,书会曾有数人分享过的。大意是简爱的“身份认同”在于找到对平等(物质,精神)的认同。在和其他书友的讨论中,比较柏莎的结局,提到简爱的不同是其生活环境、成长背景下“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她生命力”。

    Lambda紧接着分享最近读的《身份认同的困境》,据其说去掉封皮不到100页而已。整理了三点内容,我大概只记下其二。一是身份认同“随时间而变化”,在不同年龄时对身份的认知不同,举例1841年法国的劳动时间等等;二是集体记忆,举例对东西德国的调查而得出的迥异结果。最后,顺便还简介了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其他人的发言和讨论我记得不清,只在当时写下只字片语。博雅的《中国文化的重建》,小马的《The Stranger》,Donna的补充,以及Jenifer分享的一本很厚的英文书(书名完全忘记)......印象深刻的两点:丹丹提出女性在不同身份(母亲,妻子,职场人士...)之外对自我的认同,以及哪些才是人恒久的特质?Kevin则以开放的态度认知自我对不同事物的反应,说到也许以后的墓志铭会是“unidetified”......


    在没有间歇的分享和讨论中,我们枯燥而略显沉闷地结束了这一期活动。我只期望新来的书友,不会因为这次的风格望而却步。常说的,慢慢来......我状态欠佳,也许我确然是无趣刻板的人,也许是因为议题的宽泛和敏感,也许是因为许久没做主持人,也许因为近期的事还没有尘埃落定......从始至终,我都忘了问June一个问题——那三个不同译者的《简爱》,哪个版本最好?


PS:

1.活动后和博雅,Stella&Xun,Molly&宇嘉吃晚饭,讨论下个月的活动却没有结论。

2.又一年中秋将至,几个重要的书友已经分别,书会也经历变动,应了去年写的活动纪念里说的——“不知下一次的团圆,会是何时”。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1-9-2019 00:38:03

博雅的《中国文化的重建》

这本书名好有气势,“文化重建”。

yearshappy 发表于 22-9-2019 13:21:13

本帖最后由 yearshappy 于 22-9-2019 12:29 编辑

赞想把民乐介绍给西方的博雅👍,如何有效地介绍,如何让完全不同文化的人去理解可能是个大课题
我近些年深层研究西方人文时,感觉中国古老的智慧翻译品有,但是太少了,显得无足轻重, 真是遗憾

春浅 发表于 25-9-2019 14:16:24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0-9-2019 23:38
博雅的《中国文化的重建》

这本书名好有气势,“文化重建”。

难得黑手先生来
表述有误,应是“博雅分享的是余英时写的《中国文化的重建》”......
身在海外,研究中国文化/文化史的学者中,黑手先生可有熟悉的?

春浅 发表于 25-9-2019 14:19:43

yearshappy 发表于 22-9-2019 12:21
赞想把民乐介绍给西方的博雅👍,如何有效地介绍,如何让完全不同文化的人去理解可能是个大课题
我 ...

这个月初去听了博雅的演奏会,结束后果然有外国老头问她问题......
我一直觉得翻译很难,身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中,隔着门一样互相进不去......
是我自己学力不够,唉...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5-9-2019 23:15:37

春浅 发表于 25-9-2019 13:16
难得黑手先生来
表述有误,应是“博雅分享的是余英时写的《中国文化的重建》”......
身在海外,研究中 ...

春版叫小黑手就好,亲切。

《中国文化的重建》没有听过,只看名字觉得很有气势,是我唐突了。余英时的书只看过一部《朱熹的历史世界 》,勉强读完。

春版抬爱,小黑手平日爱捡些破烂,与文化史、文化史学者相距较远,毫无交集,一无所知,抱歉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墨尔本书会8月活动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