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移民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7-9-2018 12:20 编辑直到1994年,父亲在家乡做代课教师已近十载,先后在本村和乡里三个小学任教。那时我已念书,跟着父亲辗转各处,他在哪里教,我就去哪里读。以此,二伯母曾说父亲“猫衔崽”似的。一年级下学期,从村小学转去乡“中心校”,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村子,离开我出生的家。
“中心校”步行不到半小时可达,那时家里有辆旧的二十八寸凤凰牌单车,依稀记得周一的时候,父亲就载我去学校。等弟弟也到学龄,窄窄的后座上就多了一个小小人。有时,弟弟坐后座,我就盘在车头与车座间的横杠上。农村泥土路颠簸,屁股咯得生疼,好在不需忍受太久就到了。
第一次离家时还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莫说权利,连意识也没有。也无所谓悲伤和不舍,倒有些新鲜与期待。即使周一到周五离开,周末总会回来的。出校门向右,沿着不到两百米的水渠,经过一个晒谷场,再走过两个水塘,过了隔壁良水村的老榕树,就能一路走到家了。
走不回来的离开,是1996年。父亲四处借钱,买来那个年代的摩托车——一台黑色的二手嘉陵,驮着我和弟弟两个,在20年前的夏天热气腾腾地向柳州奔去。排气管“嘟嘟嘟”冒着烟,飘过这个村,那个乡。渐行渐远,直到我完全不知道会去向何处,会在哪里停留。离开县城以后便是我从未见过的地方了,风和沙尘呼呼扑面而过。前面是弟弟歪小的身躯挤着,后头是小钢架上捆的一包衣服杂物顶着,我闷在头盔里有些眩晕,好像一路不停,一直在路上。
那次的离开同样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意识倒是有的,因为离开之前家里已经和我说过,虽然仍然不懂城市到底长什么样。隐隐知道这次不能走路回来了罢,对远方和未来有一无所知的木然。只是忽然意识到,转学以后,那些熟悉的伙伴们都将不在,不知何时再见,心里暗暗宽慰自己:总能再见的。
柳州距县城大概一百公里,县城离村约三十公里。此后多年,在国道209线上的两点间,不知有过我多少次来来回回的身影。客车经停站点自不必说,沿途所有乡镇早已倒背如流,哪里会有桥,哪里路边有个学校,一路指引我回家的方向。尤其在数次自行车和双脚的丈量之后,心里面回家的地图愈见清晰。
为什么要离开家呢?在这一个人来回的路上肯定也问过自己。记不得当时的答案了,或许并没有结论。只是知道柳州的“家”并不是家,老家的“家”才是。起初,就读于城郊为打工子弟所设的私立小学时,还有些陌生感,初中也有挥之不去怯怯自卑的时候。而接纳自己的同伴,命中注定慢慢就来相识了。等到高中毕业,虽然心里知道那儿没有家,但是那些和朋友成长的记忆永远留在了“柳州”这座城市。
再一次远离故乡是大学毕业之后,整整十二年的轮回。那时同学四散,北方的同学多回原籍,而南方的同学下广东居多。早我两年毕业的兄弟先后在深圳落脚,我也顺势而行。从此,这个毗邻香港的移民城市又多了一个应届毕业讨生活的单身汉。
为什么要离开家呢?毕业的时候除了书籍,剩余的物品简单得可谓一无所有。倒是四年读书贷款提醒着自己必须尽快找到工作,和大多初中毕业就下广东打工的同乡人并无不同。我已忘记,一个人背着包,提着行李,从村口走去镇上搭车的一路心情。我也不知道,那天离开以后,何时会再回来。故乡山水依旧,我在夕阳余晖里无声告别,就和以前很多次的离开一样。像把一本旧书装入行囊,带在身上,不时翻看,行走江湖时内心便多了一点温暖。
……
风雨江湖近十年,我是一只小船,被风浪拍打着飘远,远到大洋彼岸。
当朋友问我为什么要移民时,我常常不知该如何回答。那些可以自我选择的原因,比如因为环境、教育、医疗、子女等等,无法触动我心里的声音。在我,所有的“在异乡”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距离的差别。“移民”也只是“离家”的一个延伸罢了。与其说因为种种原因,我选择移民墨尔本,不如说,墨尔本接纳了我。想我父母二十多年在外打工,至今没有在一个城市“移民”成功。当初他们离开老家,出外谋食,大概只是想供我和弟弟两个人读书罢,身不由己,生活所迫而已。
当我在被这个问题问过很多次以后,关于离家的记忆,就像多年前回家的地图一样渐渐浮现,清晰起来。在城市遇见形形色色的异乡人,我常问:你的家乡是哪里?每次回老家,当我坐车倚窗而望,见到在路上三两成群向学校去的学生,便默问那些与我相遇的眼神:在这条三千四百三十五公里的国道上,和我一样,曾有多少孩子,从一个个村庄,走向一个个城市,去往他们阴晴未定的后来?
回想2011年初,我孑然一身,持一年一签的工作签证来到墨尔本。第一个周末,来自海峡对岸的同事带我去市区游玩。在雅拉河上,他给我拍照,我穿着公司粉红色的T恤,左手拿一杯Hungryjacks的饮料,背后不远是百年弗林德斯火车站。看着桥上拍照的人们,我记得曾心中自问,“在这个城市,你是归人,还是过客”?
春浅 11月2日夜又深
多余的话:
1. 今年7月朋友写了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家》。8月,我与June主持书会活动,即以此为主题。本是无心之举,未想坐中书友谈起离家移民的感受,纷纷眼泪盈眶。
2. 我一直都很喜欢引述电影《阿甘正传》的开场:风随意吹起轻轻的羽毛,摇荡着飘落在脚边,阿甘把它拾起,夹在日记本里。我常常觉得个人命运就是那样的羽毛,被人世的风吹着,不知会落在哪里。命途短暂,片羽微光,且行且惜。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7-9-2018 13:10 编辑
题后:
旧文一篇,勉强给K妈交作业了。论坛在做整理,M版提了许多好主意,包括视频制作那些。其实“口述历史”这个话题里面,至少两个专题可以长期做起来。
那就是:
1.“我为什么要移民”;
2.“我和FreeOZ”的二三事。(例子:参看毒兄热帖)
几年前做过几个社会精英的老移民口述史,而我一直想做普通人的。哪位朋友在墨村,可以一起来做呀。 家乡风景不错啊! 春浅 发表于 7-9-2018 12:25
题后:
旧文一篇,勉强给K妈叫作业了。论坛在做整理,M版提了许多好主意,包括视频制作那些。其实“口 ...
非常感谢!下周二推你这篇:congra
对了,你可以帮我写一下作者简介么?就像这两天推文结尾那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读完了,很有看《读者文摘》的感觉,喜欢。:good 真的好文采 羡慕:good huanged 发表于 7-9-2018 12:40
家乡风景不错啊!
村前有河,村后有山。
土山连绵,石山笋立,有泉甘甜,有涧清凉。
单说风景,土澳恐怕不及~:P kevin妈妈 发表于 7-9-2018 13:00
对了,你可以帮我写一下作者简介么?就像这两天推文结尾那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没问题。四个字:一介书生。:P 春浅 发表于 7-9-2018 13:22
没问题。四个字:一介书生。
好吧,够简洁:lol 教科书式散文。。
原来口述历史这么玩。视频计划10月动工,11月3日论坛15周年前交差。目前还一头雾水。主要是没有故事框架和素材。制作软件刚刚摸到基本思路。
谢谢春浅大力援助。感动,不胜言表
墨尔本的明星帮我们抓几个,做成采访记录片,可能么
UB说可以在聚会上录些视频。你们到时候见面可以商量。
我先四处收集材料,看到时候能不能找到专业人士来编辑
唉
雨好大 MICHELLE07 发表于 7-9-2018 17:37
教科书式散文。。
原来口述历史这么玩。视频计划10月动工,11月3日论坛15周年前交差。目前还一头雾水。 ...
公众号可以加入视频里宣传 家乡山清水秀好风光 春浅 发表于 7-9-2018 12:25
题后:
旧文一篇,勉强给K妈交作业了。论坛在做整理,M版提了许多好主意,包括视频制作那些。其实“口 ...
哎,支持!普通人的口述历史,也很值得做。 那山,那水,那春浅 kevin妈妈 发表于 7-9-2018 13:12
读完了,很有看《读者文摘》的感觉,喜欢。
读者文摘是好早以前的名字了吧
后来看的都是读者了 把一本旧书装入行囊,带在身上,不时翻看,行走江湖时内心便多了一点温暖。
象电影 都是有故事的人
一级致癌物在墙角瑟瑟发抖
你的家乡景色和我的家乡很像,村子坐落在层层叠叠的山脚下。
我从小就向往外面的世界,不过直到上大学前,我最远只去过一次省会,还是学校组织的旅行。
报考大学的时候,我报的都是离福建最远的学校,哈尔滨、成都,最后如愿以偿去了哈尔滨上了4年大学,大学毕业后再去香港,然后再来墨尔本,一路折腾,给人生添加一些不同的经历,这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7-9-2018 23:05 编辑
MICHELLE07 发表于 7-9-2018 17:37
教科书式散文。。
原来口述历史这么玩。视频计划10月动工,11月3日论坛15周年前交差。目前还一头雾水。 ...
编辑是个大活。文案你我都可以操刀。
采访需要多方行动,理想情况,各州各行业都有代表最好。
墨尔本需要一个老同学牵头联系,口述史小分队和受访者约好时间,这就轻车熟路了。
文稿可以发在书版,部分视频发其他版,完整视频存档,论坛收藏。
做好了工程量很大,如果以11月为限,我们只能先做个概述
后期可以细节化,没有时间压力,只是作为一个类似存档的项目长期做,很有意义 老毒物 发表于 7-9-2018 21:40
把一本旧书装入行囊,带在身上,不时翻看,行走江湖时内心便多了一点温暖。
象电影
那山,那水,多熟悉,都在记忆里,像电影,常常回放 妮南 发表于 7-9-2018 19:45
家乡山清水秀好风光
他乡风景千般美,不及家乡水:lol ubuntuhk 发表于 7-9-2018 22:56
你的家乡景色和我的家乡很像,村子坐落在层层叠叠的山脚下。
我从小就向往外面的世界,不过直到上大学 ...
U大后来的故事我大略读过/听过
前面的没想到呀,正是极好的口述史访谈对象
哪位来帮我按住啊:lol
毒兄来做墨尔本联系人想必是极好的,只是听说他目下很忙,唉~ 春浅 发表于 7-9-2018 22:58
那山,那水,多熟悉,都在记忆里,像电影,常常回放
春浅兄的照片,故事,基本就是我三岁前的记忆,
也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
也有表哥把我放在水牛的背上,一起回家
年纪太小了,我想小时候,我大概也是这样吧 看得心里湿漉漉的 老毒物 发表于 7-9-2018 21:36
读者文摘是好早以前的名字了吧
后来看的都是读者了
是很早以前的名字,我从读者文摘看到读者,最爱的杂志 kevin妈妈 发表于 8-9-2018 06:13
是很早以前的名字,我从读者文摘看到读者,最爱的杂志
初中看到大学,最喜爱的杂志 老毒物 发表于 8-9-2018 06:22
初中看到大学,最喜爱的杂志
耶!和老毒物最爱的是同一本杂志:handshake 《读者》我一直追到90年代,集集必看。后来家里有了电脑,我就迷上了电脑,基本上不看书了。 妮南 发表于 8-9-2018 07:34
《读者》我一直追到90年代,集集必看。后来家里有了电脑,我就迷上了电脑,基本上不看书了。
我现在还会看读者,不过都是网上下载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