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 发表于 28-5-2013 16:49:52

基础课三练习一:测光模式

这个作业搞得我焦头烂额,我相信邮差老师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要我们理解照相机在自动曝光不同模式下是怎样判断画面的光线强弱的,用讲义的话来说,是如何计算画面中的光线强弱并使摄影者需要的部分达到18%的平均灰度。

按照我的理解,四种自动曝光模式下,照相机用来计算这个平均灰度的参考部分是不同的,具体来说:

平均测光(评价测光)evaluative metering:考虑全画面的光线强弱
部分测光(局部测光)partial metering: 考虑取景器中央8%的面积
点测光spot metering: 考虑取景器中央3.5%的面积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center-weighted average: 考虑取景器中央60%的面积

照相机的目的(程式)是将被考虑的范围曝光成18%灰度,而忽略不被考虑的部分光线强弱。

在我分析每张图片的时候发现,我的照相机(canon EOS50D),我的电脑(win7【用右键点击图片选择属性property,看细节detail】),和光影魔术手对每种模式的译法是有出入的,这个是最头晕的地方:L。下面这个表格显示了三者对不同曝光模式的定义:



我估计最大的可能是光影的叫法有误,八成儿不是个摄影人士干的。:lol

下面看几个我拍摄的例子,为了比较各种模式的差别,我觉得排序应该是按照照相机参考面积,由大到小为: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部分测光,点测光。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邮差老师的讲义真深刻,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相机LCD屏上的INFO按钮不仅仅是摆设啊,原来直方图有这么大信息量啊:lol

(以下所有图片未做色彩调整,以便保持曝光原貌;由于室外光线在拍摄过程中可能有变化,请忽略EV值,仅参考直方图)

这个场景背景为天空,属于背景亮主体暗的情况

评价测光




中央测光




局部测光




点测光




可以看到直方图中的曲线向右移动,原因是曝光时较暗的主体在参考范围内所占的面积增大,相机计算后增加了曝光值,最终效果是整个画面中高光的像素增加了

不过这个例子看到的直方图变化不明显,我想主要原因在于高光部分占了画面绝大部分面积,下面看一个反差小一些的情况:

这个场景背景为水面,由于反射光较强,也属于背景亮主体较暗的情况

评价测光



中央测光



局部测光



点测光



这个例子曲线移动相对明显一点儿,而且在忽略室外光线变化的前提下,可以看出曝光是逐渐增强的(EV值增加)。

下面这个场景比较了在背景较暗主体相对明亮的情况,由于拍摄时阴天,光线对比不是那么强烈,不过这个作业目的不在图片质量哈,大家凑合看吧:lol

评价测光



中央测光



局部测光



点测光



可以看出在背景暗主体亮的情况下,直方图曲线左移,原因是参考范围中较亮的主体占得面积增加,相机因此减少了曝光值所致

后面还有两组图片比较了主体不明显(不集中在画面中央)的情况,现在头很晕,稍后再发:Q【后面这两组不发了,对于学习意义不大,纯粹是为了比较直方图的移动方向,而且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不符合老师的要求:lol】

今天我本来是work from home的,结果没干啥工作,花了两个小时翘班儿去拍照,又花了三个小时分析作业,不过知识还是长了不少滴,谢谢邮差老师的讲义:lol

[ 本帖最后由 指纹 于 28-5-2013 21:10 编辑 ]

candywang 发表于 28-5-2013 19:08:05

按这么发作业,估计我的就0分。:ppb_60

我没有仔细的看直方图。虽然讲的我看明白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弯弯绕。

另外,你几种模式下的照片,到底那个是合格的。正常情况下我们怎么选择?

指纹 发表于 28-5-2013 20:40:19

原帖由 candywang 于 28/5/2013 06:08 PM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按这么发作业,估计我的就0分。:ppb_60

我没有仔细的看直方图。虽然讲的我看明白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弯弯绕。

另外,你几种模式下的照片,到底那个是合格的。正常情况下我们怎么选择?
没有,我觉得看起来你都理解了,就是没像我这么啰嗦描述自己的理解过程。:lol

老师说单纯从直方图来看,越是均匀的就表示图片对明暗像素表达的越充分,不过为了突出主题,有时候会刻意过曝或欠曝,这样直方图看来就会倾向于右边或左边。

这是我的理解:lol

candywang 发表于 28-5-2013 22:19:26

我家一休说“你看看人家交的作业,你哪也是人做的?

你说他是不是欠揍啦:ppb_73

你不啰嗦一点都不。。。

我慢慢练吧哦哈哈~~~~~~~~·:ppb_53

指纹 发表于 28-5-2013 22:24:32

原帖由 candywang 于 28/5/2013 09:19 PM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他是不是欠揍啦:ppb_73

你不啰嗦一点都不。。。

我慢慢练吧哦哈哈~~~~~~~~·:ppb_53
别这么说,其实我费了这么大劲,样片儿不如你的看起来效果好,那几个瓶子以白墙做背景作为作业太恰当了:zan

指纹 发表于 28-5-2013 22:34:00

忍不住还要啰嗦几句……

看看这几张片子的差别:













能判断出分别是哪种测光方式么?反正我是分不出来,当然我自己知道怎么拍的,可是单纯这样比较的话似乎没啥区别啊,

或许是因为白色浪花是动态的,导致画面中高光和暗部比例不断变化?

看得出每个直方图都对应着不同的高光和暗部在图片中所占的面积,可是无从判断相机是根据哪部分测光的。

求解:Q

[ 本帖最后由 指纹 于 28-5-2013 21:46 编辑 ]

candywang 发表于 28-5-2013 23:10:21

原帖由 指纹 于 28-5-2013 21:24 发表 http://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别这么说,其实我费了这么大劲,样片儿不如你的看起来效果好,那几个瓶子以白墙做背景作为作业太恰当了:zan


:ppb_56 不会吧~~~~~~~


可能就是效果明显些。不过你的直方图灰常的不错。

candywang 发表于 28-5-2013 23:11:37

原帖由 指纹 于 28-5-2013 21:34 发表 http://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看这几张片子的差别:

266804266805266806266807


266808266809266810266811



266812266813266814266815


266816266817266818266819

能判断出分别是哪种测光方式么?反正我是分不出来,当然我 ...


我也看不出差别。拍的时候知道。图出来后啥也看不懂。

指纹 发表于 29-5-2013 11:51:39

我好像明白一点儿啥了……

其实何种测光方式和最后图片的直方图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测光方式可能会影响相机采用的曝光值,是迁就全画面还是迁就画面中心

而直方图只是反映了最终图片中高光和暗部所占的面积,

对于不完全相同的画面,譬如海浪的例子,不同的测光方式并不能决定最后的直方图是何种规律的,因为高光和暗部的比例并不相同

设想一个相对静止,光比相对大的场景,譬如白天城市天际线,天空是高光部分,楼房是相对暗的部分,获得正确曝光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评价测光,但是由于相机是迁就全画面的,对于我们要表达的主体未必准确曝光,所以需要凭经验做曝光补偿,这时就用到了老师所教的白加黑减,遇强光减的办法

另一种是采用点测光,先对天空测光,再对楼房测光,如果另有主体,可以再对主体测光,曝光值会有差别,然后根据三次的曝光值估计出既能以主体为主,又能兼顾全画面的曝光值,其实这个无非是把相机要做的事情人为做了

至于包围曝光,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达到一张画面兼顾两端的时候,就只好采用后期制作的方式了

嘿嘿,我好像准备好做后面的三个练习了:lol

果仁1212 发表于 29-5-2013 22:14:52

回复 #6 指纹 的帖子

:lol :lol :lol 浪花高度不同:P

newozer 发表于 31-5-2013 00:51:59

按照这个作业量,俺最近亚历山大啊。。。。。。

zhangyuanzhi 发表于 13-10-2013 21:04:55

liugezhuayi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础课三练习一:测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