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印象
我们作为父母付费类移民,于十一月初从福建福州启程,经上海转机经过近九小时的飞行,当时间约为凌晨四点,飞机进入澳洲领空。从舷窗往外望,东方远处一道鱼肚白的亮光,我看到明亮的启明星挂在空中。澳洲……,我来了。第一缕阳光透进舷窗,我看到机翼下方广袤的土地,除了星星散散的绿色植物,不见建筑物和人影。这就是澳洲内陆地区的景象,广阔和荒凉,似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一小时后飞机抵临悉尼上空,或许是空气质量好透视度高的原因,地面上一排排别墅、一口口碧蓝色泳池和茂密森林、草地清晰可见。从空中俯瞰悉尼,这个城市真大,绿化率高,楼房格局错落有致,远处海港大桥和歌剧院在阳光中显得伟岸与壮观,整体似一幅画卷。悉尼……,早安!
初来乍到,除了游览歌剧院、海港大桥、达令港、唐人街,漫步曼利海滩。更多的时间我注重于观察居住的环境和人文状况,虽是浮光掠影但也算了解一二,颇有感受。
住宅:各个区域不同,有的以别墅为主,有的以三层建筑的公寓为主,只有在市中心(这里称为city)才有高层的建筑。每座房屋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前院绿地栽满鲜花,有的铺设地转,也有的前院杂草丛生显得落败。每座别墅都只有象征性的小门,似乎告诉我们这里不需担心盗贼入室。我不知道事实真的是否如此,但有盗窃之事见报端的新闻。这里的住宅区与商业区划分的很明确,住宅区绝没有任何商店,生活用品都必须到商业区购买,商业区内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从我们家到商业区大约走十五分钟路程,生活还算是十分的便利。
市场与商品: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的商品极为丰富,可能因为是移民国家,人种不同生活习惯各异使之各国商品一并涌入,以供各取所需。我所见的调味品就有上百种,面包的品种繁杂,奶制品更是N多。不同的区有的以西人为主要群体,有的以中东,印度人居多,有的区华人,亚裔人种聚居。可能是人以群分的结果,所以每个区经营商品的内容都以人数众多的种族作为提供商品的主要依据。这里的海产品很多其价格便宜,三文鱼、龙虾、贵妃蟹、生蚝是人们餐桌上的家常菜。肉类尤其猪肉便宜的很,酮骨每公斤不到二元钱让我深感意外。时令水果,品种十分丰富,人们购买水果的习惯是以箱计。
交通:小车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辅以火车和轮船。路上的车辆有序行驶,不见随意抢道、变道现象,行人在有红绿灯的横行过道边总是耐心等待通行信号才过街。没有红绿灯的横行道口,车辆总是会停下,驾驶员会出手示意请路人先走,虽然车辆很多但秩序井然留给我深刻的印象。的士很少,只有在大的商业区才见着,且大多停在的士站内,可能是在等待电话招租吧。不像国内的士总是在大街小巷上穿梭。公交车较少,车站没有路途停靠站的提示牌只有时刻表,这让英语白丁的我,连揣摩的机会都没有,顿感悻悻然。好在周日可以购买一张2.5元的火车票,坐火车,轮船不计次数一整天,充分享受四处逛荡之闲趣。
人文环境:悉尼的语言环境较为宽松,商店内的售货员常见华人或留学生在担当,华人聚居的区更是满街中文的广告牌,恍如置身在国内,因此身在异乡的陌生感不是那么强烈。这里空气好,阳光充足,天空是那样清澈蔚蓝以致可以看到三十公里外city的高楼。商业区街道清洁而住宅区的道路上偶见饮料瓶、汉堡包纸壳、枯叶等生活垃圾,与香港相比卫生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后发现商业区每个路段相隔几十米都有垃圾桶而住宅区的道路上则不见摆放垃圾桶,可能人工费用高又不能每天都有清洁工人来保洁,只能定期清扫的原因罢了。虽然人们肤色不同,但和谐相处的意识深入人心,偶遇陌生人对方都会主动打招呼,尤其西人更是如此,“morning”,“How are you”等问候语突然响起,让我一惊一咋却感到很温暖。
不适之处:这里各家的生活垃圾,每周指定日由环卫单位运走,平日垃圾桶只能放在自家的院子内。与西人生活习惯不同,华人食海鲜多所以其垃圾极易腐臭,虽然垃圾桶很大且有密封盖,但搁上一周可以想象是多么地令人作呕,这实在让我纠结!
朋友小聚到餐馆,点好几道菜,叫店小三来几瓶酒。却被告知却酒只能在专营店才有出售,餐馆不卖酒。好菜不配酒,那是怎样的心情,菜吃来味同嚼蜡。
烟,更是如此。这里只有持有政府许可证的商店才可出售香烟,这种店很少,更要命的是卷烟不得摆上柜台,只能隐蔽式藏放。只是在外张贴一张英语格式的价格表。我这老外寻找有证的店已是心力交瘁,再看不到卷烟的实物展示,叫我如何选择呢?唉……!我由衷地从心底呼喊,还是中国好。
到澳洲悉尼已十余天。每天,自己仍然沿袭清晨外出行走一小时的习惯。时常穿过几条街道却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街道、公园、草地、飞鸟是那样寂静与祥和,鸟语花香和清新的空气使人顿感心旷神怡。悉尼的空气,海滩,让我内心注满美好的想象,在这个浪漫怡人,白帆逐浪海港城市,我感受到澳洲式生命赞歌。或许悉尼没有香港或世界著名大城市的那般繁华,但却尽显低调的奢华。这色彩斑斓,包罗万象,充满着异域风情的悉尼,我感受到多元文化的融合,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感受到法制社会的秩序,感受到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感受到真正地自由。对于这个城市我了解的很肤浅,但对这里的生活氛围有说不出的喜欢,没有懊悔的叹息,故而写下这些的文字。 我们的作法是吃完海鲜后,主要还是虾壳,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冷冻箱等到了清垃圾的时候再丢进垃圾桶,这样就没有味道,还减少苍蝇的繁殖。另外澳大利亚卖酒是要酒牌的,一般的cafe只卖简单的食品还有咖啡饮料,所以没有酒牌,也没酒卖。大多数的restaraunt会有酒卖。
回复 #2 amanda_cyf 的帖子
受教了,这个垃圾处理的方法很实用。 作为父辈移民有这样的感受,技术移民们值得深思。 您抽煙的時候,有別人在麽,特別周圍又沒不是你家人的人?我問這個問題是因爲,你能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權利,卻又同時在買煙不順的時候感慨還是“國内”好。請問,你在自己逍遙抽煙的同時,如何照顧別人的基本權利? 當然,如果你都是在一個小屋子裏,自己跟家人共享煙霧的話,就絕對是你的自由了。所以我才發問。
祝你在澳洲過得順心。 海鲜的味道最大, 我们家也是要不立刻扔到垃圾箱, 要不就得冷冻上。。。
的确生活在这里, 是很惬意的, 心态平和, 寻求一份平静安宁的生活 五楼提的意见一定认真执行,不能让烟雾影响他人健康。 住宅区的道路上偶见饮料瓶、汉堡包纸壳、枯叶等生活垃圾
LZ到一个好点的区看看,除了枯叶外应该看不到其他垃圾。 老年人对澳洲的生活也是喜欢的,但出于不给子女带来压力的心愿往往不轻易表达,或借寂寞想家为托辞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