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育] 习琴者之间的交流--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5-10-2011 13:29:0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最近好吗?好久没见您来.祝您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6-12-2011 01:0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1 caterpillar599 的帖子

谢谢你了,圣诞快乐!
我一直在努力练琴准备音乐会呢,所以比较忙。看到你的留言很开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KYLIE2008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6-12-2011 16:3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2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您在哪儿开音乐会呢?是在阿德吗?会不会到悉尼开?如果到悉尼记得一定给我留短信吧.我每天都会查看.谢谢您!!祝您新年快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31-12-2011 02:27:3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祝楼主音乐会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31-12-2011 03:26:28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笔真好,如果不是因为在Sydney,真想拜师好好学一番!继续关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19-7-2012 10:52:4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最近好吗?好久没有看到您写文章. 祝您健康,望保持联系!!!

[ 本帖最后由 caterpillar599 于 25-9-2012 09: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8-11-2012 13:10:11 | 只看该作者

LZ还在AD吗?

我们明年3、4月会搬去AD,想给我的女儿(5岁+,学钢琴快1年)找钢琴老师。如果你还在AD,我们想让孩子跟着你学。如果还在AD,不知道你教琴在哪个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8-11-2012 14:1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19-12-2012 15:47:44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一下老师,国内的钢琴级别与澳洲的钢琴级别有区别吗?

老师,您好!我们在国内过钢琴六级,与澳洲的钢琴六级有差距吗?孩子十岁,我们刚开始上车尔尼749,学完了车尔尼5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2-2012 23:54:3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中!好久没有看到您写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1-2-2013 16:50:22 | 只看该作者

我有音乐相伴的2012和2013

[localimg=468,468]1[/localimg][localimg=468,468]1[/localimg]我有音乐相伴的2012和2013

很久以来,这几天总算闲下来,我回国了,给自己一个break,过段时间再回到澳洲呼吸新鲜的空气和展开自己下阶段的工作。2012年整个都很忙,练琴教琴依然是principle theme,喝茶、插花是secondary theme.

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和大家分享的。概述一下。首先,我的个人音乐会是还算不错的,我天天泡琴房是很有成效的。有些天天看我新浪微博的朋友就知道我天天是怎么练琴到深夜的那时候。音乐会后,那两个一向超级挑剔的教授们上去握着我的手一直说:wonderful! Perfect!..我那时就觉得满足了。

教学也让我好忙,学生太多了,有些学生的兄弟姐妹要学,还要等我音乐会结束稍有空闲时。因为我教学都是比较passionate,所以就很累。但是我想如果我失去passion,怎么可以要求学生有passion呢?老师一定要把对音乐的热情传递给学生。我后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教学的话,我尽量不要过多学生,对于保持自己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热情都很重要。

因为下阶断生活变化的原因,我不得不辞掉阿德莱德大学和另一家piano school的工作,跟我在阿德莱德所有学生告别。这个让我很伤感,毕竟不管专业业余,初级高级还是小孩成人学生,我们都共同努力过,有过很愉快的时光。常常是我还没开口,学生察觉了什么,已经两眼红红。为了家庭我不得不做出让步,2013年,我自己开始会有自己的teaching studio, 我会开始有新的学生们, 继续把对音乐的热情传递下去。

2012年,因为我演奏当代钢琴音乐的关系,和很多当代作曲家保持联络,刚好谭盾来阿德莱德了,我就认识了这个nice man, 曾有段时间我就是个tan dun researcher. 我的新浪微博名叫:弹钢琴的小桥。谭盾说:小桥,大路!我想是的,我一直在到处,身边人、工作中传递我对音乐的热情。在阿德莱德时,会有悉尼或墨尔本的家长们问我音乐会信息,我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信息,有个家长感谢我,我说:作为一个钢琴老师,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学生,我自己觉得自己有这个兴趣和责任帮助大家享受音乐文化,我愿意充当这个小桥,让大家更多地走进音乐、享受音乐。

2012年,我还参加了dalcroze的workshop, 跟一群老大不小的人学习研讨更有趣的教学方法。蹦蹦跳跳,跳节奏、走节奏、说节奏,感受就是身体整个都建立起节奏感,那么弹琴时的节奏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机械数拍子。以后有机会我慢慢告诉这方面感受。

我暂时在国内一个我没有钢琴的城市,除了很想练琴,我丝毫不觉得无趣,因为有音乐陪伴。我还是看着节目单听各种古典音乐台:abc classic fm,  bbc radio 3, ndr klassik stream live等等,建议爱好音乐的人也和我一样听听这些,因为听广播会让你每天都有不期而遇的惊喜,这个是听CD没有的。还有正好趁这个时间读一下我一直想读的书: 一本是ryhtnm from inside, 一本是rhythm one to one: dalcroze activities in the private music lesson. 这些还是我参加dalzroze教学法的延续,我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身体里面的节奏感, 很多学习节奏的小点子都从这里面来。 另一本好书:mozart at the gateway to his fortune, serving the emperor. 前面两本书,有兴趣的钢琴老师可以看看。后面这本书,只要是音乐爱好者,有兴趣都可以看看。我还是那句话:把学乐器当作是学习文化的一部分。我还记得很清晰:小时候我爸爸都是和我一起学习,他本身文化底蕴很深厚,绘画和文学很强, 很多书都是爸爸先读然后再推荐给我读,我还记得他在那本《莫扎特之魂》上面圈圈点点的批注。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1-2-2013 16: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40 收起 理由
ilovecoffee + 50 谢谢分享!
shanzee + 50 你太有才了!
Greenhouse + 20 谢谢分享!
KYLIE2008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1-2-2013 17:33:56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四手联弹欣赏

莫扎特四手联弹欣赏

我一直在提倡多听好的演奏,以促进耳朵对音色以及风格的辨别能力。我知道论坛里有很多家长还是很下功夫的,直到怎么利用资源。当然,我们常年钢琴专业的人知道的总是多一些,所以我还是会把我喜欢的音乐和大家分享。我偶尔发现一些华人家长对于弹琴的张口闭口都是朗朗,我不是说朗朗不好,而是好的演绎很多,不去享受一下多样性太可惜了。

今天,我推荐在youtube的录音:.Argerich and Kissin piano 4 hands - Mozart Sonata KV 521 (就直接copy这个名字在youtue就看到了)。

听这两个钢琴家精致的触键与音色,莫扎特对agility的要求非常高。这个vedio对那些弹琴从大脑状态到姿态到手指再到发出声音都懒洋洋、软塌塌、松散散的同学们一定会很有启发。

这是1878年在莫扎特31岁时,也就是他晚年时写的。在同年,贝多芬去到维也纳拜访并请教他。莫扎特在这一年去布拉格上演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Evgeny Kissin是我的偶像,生于1971年。我喜欢他的Prokofiev,喜欢他的Liszt...。我常听他的录音,从他十几岁的到现在的。
Martha Argerich是我偶像更久了,在女钢琴家中,我喜欢她和内田光子,因为我能从她们两个的性格中找到共鸣,就是和我的共同之处。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1-2-2013 17:3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1-2-2013 19:43:1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专业的帖子应该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1-2-2013 19:52:23 | 只看该作者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a KV 521

Martha Argerich
Eugene Kiss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1-2-2013 20:41:21 | 只看该作者

讲讲我的成人钢琴学生的故事

我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我的成人学生的故事,尤其是Mary跟我学琴的故事。无奈一直忙于音乐会和教琴而无法静下来理出头绪,因为Mary跟我学琴两年多,我们两个之间的故事太多了。这几天,我在break期间,听着bbc radio 3的古典音乐,边上摆着必不可少的茶(今天喝的大吉岭),我准备把Mary学琴的故事娓娓道来。

Mary, 68岁,苏格兰裔澳洲人。 她来跟我学琴的时候是2010年圣诞节过后,她很爱说话,跟我说她儿子送了她一个keyboard作为圣诞礼物。 她非常兴奋,觉得是时机完成自己小时候为完成的梦想了,于是过完圣诞节马上来报名学琴了。 Mary就这么一学,就这么坚持到我上周离开阿德莱德,学琴困难当然是有的,但她从来都是兴致勃勃, 充满毅力。

在Mary学了几个月之后,她自己买了个digital  piano.我去过她家几次做客,非常nice的House,看到过她那个小小的digital piano. 看到谱子摆在上面, 附近还有插花, 就能想象她有着多么有趣的日常生活。

Mary非常爱说话, 在课前课余,她都会抓紧一切机会给我讲她生活中的趣事。会绘声绘色的讲她有做了什么蛋糕或者什么salad, 边说边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地给我描绘什么base,什么top, 这个recipe哪里来的,她又怎么改良的。她还会常常给我带一些从自己花园采摘的蔬菜和鲜花。 她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她每次走的时候还一边走,一边继续着尚未过瘾的聊天,还说她小时候就被老师说太爱说话。

Mary留给我的印象太丰富了,我还要慢慢整理以便各位逐步了解我想要讲述的这个可爱的老太太。她和她先生常常一起来,老先生非常内敛,总是一言不发地坐在外面等。时而见我时会抱怨下Mary没练够琴,Mary会很大反应地说:you are joking, I practiced every day!我会笑笑地做个和事老说:是的,我能看得出来,她练习了。

他们都是当年战后10 pounds ticket来到澳洲的,当时Mary 8 岁, 十七八岁时认识现在的老公,一个意大利人。当时Mary的爸爸坚决不同意他们交往,因为战争期间,苏格兰人曾与意大利人为敌。这段初恋最终甜蜜地走过了50年,上个月他们的亲戚才从世界各地来参加他们的结婚50周年纪念。他们在一起,总是非常和谐、甜蜜,并且在Mary的诗集里,我看到一篇她甜蜜的描写他们婚姻生活的小诗。

Mary写诗、写儿童故事, 出版过300多本儿童故事书, 我还在她家里看到她的油画作品、手工作品, 她为了去意大利探亲,几年前去学习意大利语; 现在为了计划未来在中国的旅行, 已经开始学习中文。


可能很多人认为,有钱有闲的人才会做这么多有兴致的事情, 那么我来讲讲Mary的另外几面。表面看,她是个很nice很relaxed的housewife, 这只是表面,真的只是表面。有次她邀请我去家里做客,同时还有几个中国人一起。因为Mary曾经把自己的一家饭店卖给了中国人经营。那些继续经营那家饭店的中国人告诉我,他们的大厨现在还要经常请教Mary,因为Mary就曾经是那饭店的大厨。知道现在Mary夫妻俩也会经常义务帮他们店里出谋划策并指导技术。
有次,Mary说我天天练琴太闷了,决议要带我出去玩玩。那天她驾车上Mt.Lofty,在曲曲弯弯的山路上,她车开得飞快,还一手握着咖啡,另一只手比比划划 给我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并且告诉我她开的车非常安全。在路过一片片农场时,她告诉我他们以前在某个小town做过农场,种土豆、洋葱…。 我知道她丈夫是曾经做过救护车之类的生意,再加上他们几十年辛苦劳作,所以他们的经济状况很好。但从不见她买什么奢侈的东西,也从不见她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她的诗集里有一篇写到:有一年她们去旅行,住在饭店顶楼,舒适的套房,想着还有一些衣不蔽体的穷苦人,由衷地在感恩的同时,又对他人的担忧。

通过Mary学琴,就能看出她轻松愉悦的生活下,那disciplined 和organized 的生活习惯。她学琴两年多从不请假,除了中间他们去欧洲旅行几个月。去前都会告诉我,几号回来,几号开始上课。(这点上来说,我的Local学生大都是这样,上课非常规律)。老年人身体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钢琴课就经常夹杂着关于健康问题的讨论。她在得知我不抽烟不喝酒后很开心,因为她说自己的妈妈和姐姐都是抽烟死于肺癌。有次,她来上课说:她的胃有问题,明天要去医院检查,所以今天整天不能吃东西,哈哈,刚好可以练琴。听她说的无比轻松,并且马上投入集中的练琴。 还有一次,我错过了她丈夫打得电话,她来后说:抱歉上周不能来,因为上周心脏突然有问题,被救护车拉走了,前天刚出来。 去年,她还得过肾结石、做过手术,每次都告诉我,去医院住多少天,然后几号可以开始练琴、上课。而后,她又说,自己好了,可是丈夫患了皮肤癌, 医生要切掉哪里补到哪里,自己有些担心。后来见他们生活还是照常忙碌进行,定期治疗、准备节日礼物、做各种手工来布置家里(下图是她用蛋壳做的圣诞吊饰)、练琴….我深深地被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坚毅所感染,与其说是我教了她,不如说她是来我生命中教育我的。

其实,Mary学琴不容易,不用我说大家也想象得到。这个年龄自然是慢一些的。在音乐理解上,她是不错的,毕竟很多曲子的背景文化是她熟知的,我们上课常常讨论这些, 我觉得这也是成人学琴的乐趣的一方面,学习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欣赏音乐,而不是一味地做手指练习。在协调能力和记忆方面,她明显慢于年龄小的学生,可是我教她从来都是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知道有些东西是很难,我要给她时间。所以她每次都很感激地说:她自己做的不好,可是老师怎么可以那么有耐心? 其实,我知道还不完美,但是老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完美,我们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对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两年多以来,Mary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曲目,有时甚至我还没教的,她感兴趣就去练了。 她自己通过学琴也得到了满足感、成就感。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1-2-2013 20:4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ubuntuhk + 50 谢谢分享!
KYLIE2008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1-2-2013 20:4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4 KYLIE2008 的帖子

太谢谢了,我怕论坛不能放链接,所以只能告诉大家怎么搜,你这样让大家轻松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1-2-2013 23: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照片后面的那个pipe organ好大,好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2-2013 14:00:32 | 只看该作者
我回国一个多月,国内空气质量不好,水中水垢很多,好处就是吃得很丰盛,亲朋好友多,哈哈,我基本没做过饭 ,喜欢热闹是国内好,喜欢安静还是澳村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3-2-2013 23:55:3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Brahms的大提和小提双协奏曲.op.102

Brahms在1853年20岁时认识一生挚友,22岁的优秀小提琴家Joseph Joachim,大提琴家Robert Hausman(他是Joachim四重奏的其中一员)。Brahms 和Joachim三十多年无话不谈,从在专业的合作、到生计的探讨再到私人生活的交流,两人非常亲近。并且是Joachim把Brahms介绍给他的伯乐Robert Schumann的, 从而Brahms又认识了大他17岁的Shumann的太太Clara Schumann,并把她作为一生知己。然而因为1880年发生的一段小插曲导致两人长达七年没有互相说话。Joachim在私人感情方面比较无助与妒嫉,他怀疑自己那女低音妻子Amalie

Spies与Brahms的出版商有私情,而Brahms做了一个clumsy attempt笨拙的尝试,他写了一封长信来从中调停,并帮朋友妻子辩解,结果这个笨拙的举动加速了他们离婚,并且使得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也终止。


直到1887年,Brahms在瑞士安居,他写给昔日好友Joachim一封信,说到:“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写一首曲子给你和Hausman, 如果你不感兴趣就只用在明信片上说:I decline我拒绝。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的问题就来了:你要看一下样品吗?我现在复制几分独奏部分给你,你不觉得有必要和Hausman聚在一起讨论一下这首曲子的可演奏性?你能试想一下你们两个加上我钢琴演奏一起排练,然后我们再和乐队排练,而后再去一些城市演出这首曲子?我不想大声说出,只是安静地期待…”

最终Joachim当然不能拒绝Brahms的示好,于是三人在Clara Schumann(舒曼夫人)的家里重聚一堂,在Clara的钢琴上三人排练,而后和当地交响乐团排练,最后成为经典曲目,而这两个音乐家男人也比以前更加友好。



协奏曲一般指一件独奏乐器以及乐队的协奏,大型多乐章曲目。而这首位两件独奏乐器写的协奏曲是罕见的、创造性的,所以名字为double concerto.

这首曲子里大提琴一直占主要地位,和我一样喜欢大提琴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或许因为大提琴家在充当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之间的调解人。Brahms写这首曲子的目的是想把昔日好友带回自己生活中来,最终达到目的,曲子最后情绪坚决、义无反顾。
he idea of writing a concerto for more than one soloist was

unfamiliar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even Brahms, who knew music history better than any composer of the day, probably could not think of any distinguished models other than
the double violin concerto by Bach; Mozart’s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viola; and Beethoven’s Triple Concerto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Brahms’s pairing of
violin and cello was particularly unexpected. “Surely this wonderful combination has never been tried before,” Clara wrote at the time, and it is truly without precedent.
Brahms himself described the score simply as a “strange flight of fancy,”although it is the logical culmination of his longtime interest in the baroque concerto grosso form,
with its team of soloists. (Brahms,incidentally, was a great champion of Handel’s music, and in 1874 he conducted a performance of Solomon in Vienna).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o in A Minor, Op. 102 (Doubl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KpSDBvn9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6-2-2013 17:46:32 | 只看该作者

印象派--德彪西

5th, Feb, 2013, 下雨,看着桌上快要凋谢的茶花。没有听人为的音乐,而在听大自然的音乐。刚一下飞机就发现国内的声音和国外很不一样。国外的声音像国外的景象。我第一次到澳大利亚时,在悉尼一下飞机,坐在朋友接机的车上,看着路旁就觉得:咦,这颜色怎么不一样?看起来好像特别透明,透明的像Pissaro油画中的法国乡村,或者他油画中的玻璃花瓶。透明中的物体好像特别清晰,天是蓝的,花是红的、紫的。感觉像自己的眼镜片终于被洗干净了。再说声音,住在suburb的话,早上晚上几乎达到绝对静寂,所以昆虫的声音就特别清晰,蛐蛐声鸟叫声,甚至有时静得要听到蜘蛛爬的声音了。早上五六点钟各种鸟叫,真是唱腔各异啊,他们会叽叽喳喳全飞过我窗口的书上唱一阵子,哗啦一声全飞跑了,看来他们组织性是非常强的。曾住过一个房子院子里有大树,常常半夜possum在树上打架,打得死去活来的。在夜晚的寂静中那些声音格外显眼,就像我刚开始描述的在透明的花瓶衬托下,画的颜色格外鲜艳一样。曾经住在阿德莱德的city的apartment,当然没有suburb那么安静了。晚上我常无意地听着最后的tram什么时候开过,楼下king William street车辆是正常行驶还是偶尔相撞、急刹车,楼下卖艺的人什么时候离开,半夜隔壁的人半夜看球发出的激动声音:run,run,run brilliant! 然后早上四点钟左右,那个巨响让人不得不从睡梦中醒来,一直纳闷什么声音,每次还隆隆作响地驶过同一路线,有一次赶早班机才看到,是三个壮汉一路走一路把人行道上的树叶吹到马路上,紧接着一辆刷马路的大卡车再把树叶收起来,把路刷干净。很奇怪的是,我问别人,大部分人都听不到这样那样的声音,他们总能安稳入睡,也不会被打扰。

国内的声音又是一番情景。分层更丰富,texture更复杂,更像交响乐。远景或者说是天上一直有种隆隆的响声作为大背景,然后里面传来或远或进的汽车喇叭声,各种喇叭。远处的背景隆隆声会时强时弱,像呜呜的圆号加上隆隆的闷闷的鼓声。这跟那时在阿德莱德city听到的城市声音不一样,那时的声音虽然也是有车有人,但没有这样隆隆作响的背景,所以中国的声音更像交响乐,阿德莱德市中心的声音顶多几重奏。那天老公带我去京杭大运河河边散步,我忽然听到远处桥上有个人边走边打电话,隔着几百米,可是他的尖锐的沙哑的嗓音就这样划过来了,有如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中的单簧管簧那扁扁的穿透力,而没有那种不羁的美。我说:你听,那个人的声音。我老公使劲听愣是没听到。没有例外的,声音和景象总是很搭配的,中国的声音很像Monet画的伦敦,朦胧、多层次、多色彩,并且层次和色彩都在朦胧中。没有那么鲜艳,但有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之美。像德彪西的交响乐《牧神午后》。

我没有固定音高,对音高的敏感就是一般学钢琴的敏感程度,弱于学弦乐的。但对音色、节奏和层次的敏感很强。常年被各个大师级老师耳提面命:listen! Listen!, listen to yourself! 然后自己又天天支着耳朵听学生弹琴,耳朵就这样了,只要睡醒,各种声音就涌进耳朵里来。比如今天早上睁眼听到的是雨声。有时候学生在楼上练琴、我去楼下喝水,听到各种问题,回来迫不及待告诉她:你第几页第几行哪只手弹错音,你的踏板太多了。。。学生刚开始会惊讶,后来就习惯了,慢慢她就知道了:我们是musicians.

两幅插图:Pissaro的乡村风格和Monet的伦敦国会大厦,今天,让我们来听的Debussy德彪西吧。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afternoon of a Faun), 牧神午后:http://www.youtube.com/watch?v=9_7loz-HWUM
大海:La Mer( the se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O9PqE82STc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6-2-2013 17: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holly2010 + 20 pissaro和Monet都是我喜欢的画家,怀念5年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19-3-2013 16: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0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看你的文章除了学习到音乐知识,教育理念还看到你对学生的细腻地爱!

作为家长是多么希望能够遇到像你一样不仅有才识更要有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

如果在悉尼教学就好了,一定带孩子去求学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3-2013 12:33:55 | 只看该作者
学琴真是个大问题,我周围的朋友孩子都学习钢琴,但是他们都不喜欢钢琴,比如我女儿,她从4岁开始学,到9岁,因为是学校的钢琴课,每年都是有考试的,而且每天都是需要练习的,而且她们是住校学习。我偶尔在家听到她弹,都是因为要考试了,她糊弄2下,好去学校考试。这几年下来,发现她谈没有问题,但是我也不知道她水平如何,她也从不在我面前弹,当然外人面前更不弹了。

我朋友的孩子,也是学了6年,幼儿园上的北京八一幼儿园,是住校的钢琴幼儿园,但是结果和我女儿一样,都是会,但是不喜欢,更不会自己练习。

我想就这个现象问楼主,如何让孩子有兴趣自己练习,而且为什么她根本不愿意在外人面前表现?

我想可能是那么多年,她也从未好好学过,学琴对她来说是痛苦的回忆。

判答疑解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1-3-2013 11:27:2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谢谢

要离开阿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4-3-2013 21:46:50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跟老师练钢琴

在家用电子琴练习

他学这个干什么?

目的是去街头卖艺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么么公主 + 20 你太搞笑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4-3-2013 22:03:4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德彪西和莫奈,梵高太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9-4-2013 21:05:48 | 只看该作者

Being a confident performer

看到二十世纪伟大作曲家Stravinsky说的一句话:“I have learned throughout my life as a composer chiefly through my mistakes and pursuits of false assumptions, not by my exposure to the fonts of wisdom and knowledge.”感触很深。我曾经的一位老师每次都鼓励我去各种forum或者concerts表演。我以前总觉得对于表演来说,有一种永远没有练够的感觉。她平常极其严厉,但对于表演她每次鼓励我说如果表演不好,至今记得她的那句so what? 舞台经验就来自于当众多出错。事实就是这样,几乎所有音乐家都会在表演时紧张, 由于各种原因,但是经过训练,所有这些心理的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回忆我自己的漫长的各种的经历,从在green room(back stage供表演者出场准备的房间)里面颤抖着出来,到观众评论说看起来我在舞台上很自信,到后来音乐会之前自己可以控制的淡定,还有一段时间没有公开演奏后需要新一轮的适应和调整, 我一直觉得给我的学生们机会去公开表演非常有必要。要不怎么说,老师和学生会共同进步呢?如果老师没开过音乐会就无法想象在公众之前弹琴的心理状况,如果老师自己不练琴就不能真正和学生分享练琴的技巧和心得(怎样练琴也是一门艺术啊)。

在我以前给学生组织的大大小小音乐会里,也是各种状况频出,但是学生们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其实公开锻炼的目的不是想培养演奏家,而是作为学习音乐的人一个share的过程。把这些机会用好,有利于小孩自信的培养。我们是常年磨出来的,我有时即使自己在舞台上颤抖,但是下面的人基本没人能发现问题的。但是学生们就不一样了,在我给他们组织的音乐会里,临阵脱逃的和弹得忘谱下不来的各种情况都有。我作为老师,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表演习惯和自信是必须的。我有时会组织小范围的小组观摩,气氛相对轻松。那也需要给他们见过一些大阵仗啊,所以我也会组织较大型的学生音乐会(其实也不算很大,通常是我的四十几个学生加上家长亲友团),一切都尽量正式,包括邀请信、节目单等等,在这种音乐会里临阵肚子疼的、曲子练好了可是来了藏在妈妈身后流眼泪的、悄然溜走的个别情况就出现了。

这个不能强求,一定要等他们真正的ready. 没有ready的就观摩别的同学表演。不管是考试还是表演,之前的训练都是要面面俱到,从舞台走路、微笑、服装到page turner的培训,从上台怎样introduce和announce自己的节目,再到如果表演中出错了怎么做的叮咛。学生们就在这一次次交流和share的过程中进步和enjoy。

一般来说,紧张来自三个方面:个性方面的,表演准备情况和表演性质与当时状况。一般我的学生不管是去考试还是上台表演,我都确认我觉得他们ready了,可以去了,才会让他们去,而不是草率去比个赛或考个试。虽说,多出错会锻炼人,但是无备而战只会挫伤学生的自信。我曾经在一个韩国人学校教琴,校长说让你的某某学生下星期去比赛吧,他弹得很好了。我一听就懵了,下星期?鉴于那个学生当时曲子练得青黄不接的并且没有充足时间准备,我坚决不同意。我告诉学生,等你准备好了,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你。所以准备好是解决紧张很关键的一条,准备好,自信就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了,比我们说无数遍:别紧张,就当下面都是玉米…这样的话有用得多。另一个像废话但又管用且必要的办法是:表演时focus在你的音乐上,focus在你的expression上。这个养成习惯后,我个人很神奇地发现,我在舞台上时通常比自己练琴时弹得更加expressive。

我会在学生准备考试或表演前要求很多,确认他们ready, 但考试表演到来之际就enjoy他们的弹奏,从而让他们自己enjoy自己的音乐。考完或表演完我的comments通常都是positive的。我就是要告诉他们,弹错音?每个钢琴家都会,你们进步就好。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9-4-2013 20: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么么公主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9-4-2013 21:1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9-4-2013 21:25: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么么公主 于 20-3-2013 11:33 发表
学琴真是个大问题,我周围的朋友孩子都学习钢琴,但是他们都不喜欢钢琴,比如我女儿,她从4岁开始学,到9岁,因为是学校的钢琴课,每年都是有考试的,而且每天都是需要练习的,而且她们是住校学习。我偶尔在家听到她 ...


让学生开心地有效地学钢琴对于老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学问和很高超的技术,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一直在研究music teaching和piano pedagogy, 有时也需要家长很好的心态配合,对孩子学什么完全不知情不怎么好,但如果干涉太多帮倒忙也不可取。
孩子不爱弹琴有很多原因,我听说过太多因为老师的机械教学和家长的放任或强加压力而造成的学琴中断。这个一下子太难说清楚,但是当你见到有趣地有效地教学的时候你或许就明白了原来音乐可以学得这么有趣的。泛泛说,我还是那句话,把学习乐器当成文化学习的一部分,像一门语言的学习一样,如果你死学语法就很枯燥,但如果你把学习这门语言融入到学习这种文化的大环境,那么学习就有趣多了。但是具体的操作有太多的小技巧,要看老师是不是一个很thoughtful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10-4-2013 12:03: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给我的答复,我昨天买的钢琴到家了,女儿还是一副非常不情愿但是又对钢琴满是期待的样子,不敢去碰琴,儿子已经非常高兴的开始弹了,约得老师是周6开始上课,学什么内容,还得看女儿是否能把以前的知识捡起来,等老师来了才能定学习计划。。。

又是新的一轮钢琴学习,不知道结果如何,不知道是否应该给孩子做点儿规划,比如3个月要求达到某种目标?还是顺其自然,最近看了一个人谈钢琴教育,他的理论是,钢琴就是学习知识,没有孩子会对钢琴有兴趣,或者有天赋,所以,一旦选择学琴,就是像学数学一样,需要家长不断鞭策,才能学得好,听起来真是不太一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12-4-2013 22:3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么么公主 于 10-4-2013 11:03 发表
谢谢给我的答复,我昨天买的钢琴到家了,女儿还是一副非常不情愿但是又对钢琴满是期待的样子,不敢去碰琴,儿子已经非常高兴的开始弹了,约得老师是周6开始上课,学什么内容,还得看女儿是否能把以前的知识捡起来,等 ...


我只能部分同意您上面所看到的理论。学音乐,里面是有很多理性的逻辑性的学习,比如节奏、和声,我们当年做练习也是常常掰着手指算。任何一门学科,学习方法都有相通之处。 学习非常organized, disciplined是很好的,我对我的学生都很亲切,但是都是有policy的。每个阶段的目标,这个主要是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一定要三令五申让家长和学生明白,但是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进度、阶段目标都要心中有数。

这只是表面的policy,是为了让学习effective.但是如果整学琴过程完全像学数学一样冷静、逻辑,学生很容易学得很机械,把弹琴当成某种机械练习,弹得都对,但是没有音乐在里面。说到底,弹钢琴是音乐学习、艺术学习。

说到没有小孩是天生喜欢音乐的,我不能同意,抱着这种观点开始教学,一开始老师的思想就把所有的学生都“被”不爱弹琴了,教起来不免有点“灌输”的意思。我就几次遇到过天生爱弹琴的学生,那种天生闪烁着音乐灵性的小孩,即使他们程度很浅,但还是看得出来。所以,那种想法的老师不像是学习过music teaching或者piano pedagogy的人,特别是不像在西方教育体系学习过教学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么么公主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4-11-2024 22:42 , Processed in 0.083349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