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2322|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材交流] 扫盲-几种主要相机类型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9-2011 00: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旁轴/RF相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严格的说旁轴和RF(Range Finder)相机不是一回事。旁轴是指取景和成像的光线通过不同的光轴,如图,取景的光线是从view finder里进来的,成像的光线是从镜头进去的。RF相机正确的翻译是测距式相机,有测距仪和(旁轴)取景器联动,从取景器里能看到一个黄斑,当焦距正确的时候黄斑里没有重影,没有合焦(焦距不正确)的时候黄斑里有重影。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名字都混用了。
这类相机其实很多人都用过,数码普及之前,绝大多数傻瓜胶片相机都是旁轴相机,有些有测距仪有些则没有。
图中是著名的莱卡m3相机,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半个多世纪前的产品,直到现在二手市场上价格还相当高,保养得当的话完全可以正常拍照。
旁轴相机在主流摄影领域已经完全被单反相机取代,这是因为旁轴这种取景方式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因为成像的光线和取景的光线不在一个同一个轴线上,所以不能实现所见即所得,看到的和拍到的的画面有偏差(视差)。在中等焦距上这个偏差可以接受,但近(拍摄)距离和长焦距上,这个偏差就大的无法接受,所以旁轴相机无法拍摄微距照片,也没法使用长焦镜头。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希特勒为了在1936年(当时还没有单反相机)柏林奥运会上展示德国的技术力量,命令蔡司公司设计制造了著名的180mm f2.8镜头用于奥运会摄影任务,结果蔡司公司造出这枚镜头后发现这么长的焦距上由于视差太大,根本无法使用(看到的和拍到的不一样),只得又设计了一个反光镜腔,使之实际上成为一个单反相机。现在在产的旁轴镜头焦距最长的只有90mm
旁轴相机的优势是体积比较小巧(相对于单反),广角镜头光学素质好,拍照时动静小,所以仍然用于需要安静环境的会议拍摄等场合。
目前在产的旁轴相机似乎只有莱卡和福伦达。由于莱卡这个大腕,旁轴相机现在几乎成为了相机领域昂贵的奢侈消费品的代名词。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290 收起 理由
KYLIE2008 + 50 精品文章
newozer + 50 谢谢分享!
melguy + 50 谢谢分享!
vega + 20 谢谢分享!
ubuntuhk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8-9-2011 00:53:01 | 只看该作者
单反/SLR相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示是单反相机的结构图
单反/SLR是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 reflect的缩写,指的是如图所示的取景方式,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由反光板折射到五棱镜,在五棱镜中折射后到达取景器(光线从镜头进来以后成像是倒过来的,五棱镜的作用是吧倒像再倒一遍变成正像)。在按下快门的时候,反光板抬起,快门打开,光线达到底片完成曝光,然后快门关闭,反光板落下。在曝光期间,因为反光板抬起,光线到达底片而没有被折射到取景器,所以取景器在曝光时是黑的。
在单反相机刚诞生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反光板的存在,镜头后端离底片需要有一段较长的距离(法兰距),因此无法使用(焦距小于法兰距的)广角镜头,直到法国光学公司爱展能(angenieux)发明了反望远结构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相比旁轴相机的广角镜头,结构复杂,光学素质也较差,不过由于这几十年单反相机作为主要机种,几乎所有厂商都对单反镜头设计进行不断的设计改进,实际上光学素质的差距已经比较小了。
单反相机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问题,于是迅速在几乎所有领域取代了旁轴相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单反相机结构比较复杂,都用于较为昂贵的专业/准专业相机,而廉价的傻瓜机都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旁轴取景方式,所以单反相机在普罗大众里一度成为专业相机的代名词。

[ 本帖最后由 zzoz 于 17-4-2013 22: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tDreamer + 50 有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8-9-2011 00:53:25 | 只看该作者
单电相机
近些年兴起的新类型,名字也比较混乱,单电/微单/无板/evil/mirrorless 不一而足,实际都指的是同一类型:使用单反级别(m4/3,aps-c)的大传感器,卡片机的液晶屏取景方式,体积小巧,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是松下的g/gf系列,奥林巴斯的ep系列,索尼的nex系列,此外还有三星的nx系列(玩家普遍对三星不感冒)。尼康和宾得也新发布了可换镜头的小相机由于使用的传感器实在太小,不列入了。
前面说过,单反相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所见即所得的问题,引进了反光板和五棱镜(据说五棱镜成本非常高)等,造成体积庞大复杂,由于按下快门的时候除了快门的闭合还有反光板的升降,拍照时动静也比较大(这个比较受人文摄影师的痛恨)
但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光线直接照射到感光器件(ccd/cmos)上,感光器件直接吧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这是最最直接的“所见即所得”,不光是图像场景,连曝光都是“所见即所得”,反光板和五棱镜这一大套东西就变的没必要了。
家用卡片机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这种取景方式,之所以迟迟没有用在专业相机上,除了市场问题(大量的单反相机/镜头市场保有量,成熟设计,成产线等),主要技术问题一是专业相机采用较大的感光器件(专业相机成像好的主要原因,面积是卡片机感光器件的10倍以上),由于卡片机取景时感光器件是在通电工作状态的,大传感器长时间通电工作有耗电和发热的问题(数码单反取景时感光器件不工作,按下快门的时候才工作),二是从自动对焦技术来说卡片机的取景方式只能使用反差对焦,单反则采用相位对焦。具体原理就不说了,只说结论:相位对焦比反差对焦速度快很多。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两个问题逐渐解决了,于是出现了单电。从传感器长时间工作来说,都能拍高清视频了取景这点时间自然没问题,从对焦速度来说,虽然仍然比单反慢,但如果你能接受卡片机的对焦速度,那对单电的对焦速度就不会有什么不满了。
单电使用和单反一样的传感器,理论上来说如果使用同样的镜头则可达到同样的成像质量。而且由于不存在单反相机的长法兰距问题,广角镜头理论上可以像旁轴镜头那样不采用反望远结构而达到比单反镜头更简单的结构和更高的光学素质, 同时体积重量要小很多。不过现在由于是新类型和市场定位的问题,高素质镜头还比较欠缺,而且镜头价格比较不合理。对于普通用户,我认为完全可以取代入门单反。

[ 本帖最后由 zzoz 于 28-9-2011 00: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tDreamer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8-9-2011 00:54:29 | 只看该作者
半反/SLT相机
这个是索尼搞出来的,很多人对索尼的印象是家用电器制造商,似乎有点不够专业。实际索尼的相机部门是收购美能达(MINOLTA)来的,而在胶片时代,美能达相机的声誉超过佳能和尼康,而且索尼也持有德国光学巨头蔡司的股份,有相当紧密的合作。另外索尼在摄像机领域,是全球老大。
索尼现产的样子看着像单反的相机,都是这种SLT相机。SLT是Single Lens Translucent的缩写。顾名思义,Reflect变成Translucent,反光板变成了半反光板。从镜头进来的光线大多数通过半反光板到达感光器件,而少部分被折射到自动对焦组件上用于相位对焦,并取消了五棱镜等光学取景组件,使用lcd取景(大部分光线通过半反光板到达传感器,因此可以使用lcd取景)。索尼不愧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大拿,这么一整,迎合了从卡片机升级上来的低端单反市场用户习惯lcd取景的需求,又保持了快速的相位对焦,还取消了光学取景器件降低成本,相当受低端用户的欢迎。不过对吹毛求疵的发烧友来说,这个半反光板实际降低了通光量,可以想见不管索尼怎么粉饰,损失的通光量只能靠提高iso来补偿,提高iso意味着增加噪点,尽管实际影响可能小的几乎感觉不到,但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发烧友就是欠^_^),所以比较不受发烧友待见。对入门用户来说,如果不在乎比体积(跟单反一样,比单电大),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zzoz 于 28-9-2011 00: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marzi + 50 谢谢分享!
MtDreamer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8-10-2011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强大的帖子

带给给我这个井底之蛙巨大的震撼

我一直以为手机相机就是很好的相机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tDreamer + 5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8-10-2011 11:07:3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科普扫盲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9-10-2011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TLR/双反
cello给弄倒顶上了就索性再完善一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中这个相机应该很多80前的朋友都熟悉吧,当年要是手上有一台海鸥4a/4b那可就nb了,我用过的第一部相机就是台海鸥4b,那时候小屁孩啥也不懂,也跟着老爸目测曝光(相机不能测光,也买不起测光表),跟厕所里自己冲黑白胶卷(没钱上照相馆冲)。
如图所示,双反相机有两个镜头,上面的用于取景,有个反光板吧光线反射到取景器,下面的用于成像,光线直接到达底片。取景窗是朝上的那个,典型的取景方式是平端在腰部位置(或者三脚架在这个高度),朝下看取景窗取景(看到的像左右是颠倒的),对焦,设定光圈,上弦(设定快门速度),按快门拍照。这么个结构大家一看就明白,集旁轴和单反缺点之大成。结构复杂成本高(俩镜头),又跟旁轴一样有视差。最要命的是万一你需要换镜头(如果相机可换镜头的话)那一下的换俩,取景的成像的(想想的要多少钱啊)。当然也有怀旧的人总结一堆优点,什么取景方式不惹人注意快门声音小适合街拍之类的。反正这类相机现在也只有用来怀旧的份了。
海鸥4a是仿制双反相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级产品,禄来(rollei)双反。4b则是4a的简化版。有趣的是,现在海鸥4a和禄来2.8F作为经典怀旧型产品都仍然在产,并且仍然保持几十年前早期型号的镜头设计,而同样这两家在产的机型都被发烧友和收藏者骂的狗血淋头,原因同样是偷工减料(厂家的说法是改进工艺材料之类的屁话)以及做工品质下降。我在店里见过新出的海鸥4a,精美的木头匣子做包装,据买过的朋友说,打开来看对比80年代留下的老海鸥有立马砸掉的冲动(令我想到漂亮盒子上写“送礼佳品”的劣质月饼)。

[ 本帖最后由 zzoz 于 9-10-2011 10:4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收起 理由
funnybird + 20 你太搞笑了!
MtDreamer + 50 玩过,亲切。
ubuntuhk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9-10-2011 17:44:03 | 只看该作者
机背取景相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一个木盒子里前面开个小孔,后面放个底片,拿盖子遮挡小孔控制曝光时间(早期底片感光度很低,往往一张照片要曝光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这就是最早的的照相机了。后来为了改善成像,吧前面的小孔换成光学玻璃组成的镜头,为了控制曝光时间加上了快门,为了取景方便,吧盒子后面换成毛玻璃,取好景再插上底片。这就是机背取景式相机。这种最早期的相机结构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大画幅相机上。这种相机操作复杂(我没玩过,网上看别人说手脚快操作熟练的话10分钟可以拍一张照片)成本高(底片是单页式的,冲洗放大什么的也昂贵),但由于底片大,成像效果,尤其是放的比较大的时候,远远不是普及型的35mm胶卷那种邮票大小的底片可以比拟的。在追求画面质量的风光摄影领域仍然不少人在使用。此外,大型的会议记录(例如俗一点的,人大闭幕式留念照)等,例如画面上有200人,要拍的放大后照片里每个人鼻子眼睛还都清楚,那么除大画幅相机没第二个选择。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收起 理由
vega + 20 赞一个
MtDreamer + 50 照相馆里见过。
ubuntuhk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9-10-2011 18:49:37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说说国内业余摄影圈子里的几个忽悠:
1. 越高级的相机成像越好。
除去拍摄技术的成分,决定成像的是镜头和底片(数码时代是感光器件ccd/cmos)。一台3万块钱的莱卡相机和一台300块钱的海鸥相机,如果使用同样的镜头和同样的胶卷,那么拍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数码时代感光器件的发展比较快,但就同一代产品而言,高中低端产品线一般总是使用同样技术甚至是同一块感光器件。除非是高端产品线上的全副相机由于传感器面积大,才会比低端相机(一般采用apsc规格的传感器)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更甚一步,如果你不懂也懒的去学photoshop,你会发现昂贵的高级相机的照片比便宜的入门相机的照片更差,这是因为高级相机针对的客户群是深度发烧友和专业用户,这些人肯定是会去做ps的,照片设置的比较‘灰’是为了给ps留有更大的余地。
那么高端相机贵在什么地方呢?一是机身坚固结实,防水防尘。如果你不经常去极限环境拍照,那你用不着。再者是强大的对焦功能。如果你没有景深非常小需要对焦极其精准的超大光圈镜头,不经常拍近距离的快速飞鸟,百米冲刺,赛车等需要快速追焦的题材(同时需要相应的高档镜头搭配),那你也不需要。还有就是高速连拍功能。这是为记者尤其是体育记者准备的,你是否需要每秒10张的拍摄速度然后从一大堆照片里进行挑选以避免错过某个非常非常短暂的瞬间,自己决定吧。

2. 大师都是只用标头的,给你的入门单反配个50mm f1.8镜头就行,一机一头足够
这话的来源是法国人文摄影大师布列松一辈子只用50mm标头。入单反门时被这话忽悠的朋友见过不少,无一例外的自我感觉很布列松的得意洋洋了几个月后又因为实在太过不方便去再次购进一只普通变焦镜头。
首先摄影大师有无数,只用标头的只有一个布列松。布列松拍摄的题材很单一,即不拍风光,也不拍体育,也不拍花草,更不拍虚化背景的美女,布列松的题材是人文摄影。普通用户拍什么呢?在网上的询问帖子里,往往是“风光和人像,再加一点微距”, 你也是这样吧?而即使人文摄影领域,除了布列松也还有很多用其他焦段的大师。用什么,完全是个人习惯。如果你一定要学布列松,那么还是搞错了。标头的定义是视角接近人眼的镜头,而不是焦距50mm的镜头。50mm镜头只不过是135相机的标头(120相机的标头是80mm,4x5大画幅相机的标头是150mm)。135相机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全副”数码相机的规格,你的入门单反是apsc的,标头是35mm。50mm镜头相当于135相机上75mm-80mm焦距镜头的视角,比较狭窄,对绝大多数人的日常使用来说相当不便

3,有了ps,摄影器材都无所谓了,ps了以后都一样。
说这话的人要么是能从空白画面生生“画”出一张’照片‘的ps超级高手(成为这样的高手不比成为摄影大师容易),要么从来没碰过ps。锐化只能提高线条边缘对比度,不能提高照片分辨率。后期调整色相反差等时,同时都在损害原本的画面质量。高级器材nb的一个方面就是给你更多的ps“宽容度”,卡片机和单反拍同样一张照片,曲线拉同样的幅度,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这句话的一个反面是“ps的照片都是假的,我要效果真实的直出照片,拒绝ps”。完全不客气的说,照片没有效果真实这回事。后期工作本身就是摄影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摄影大师亚当斯在暗房里的时间远比拍照的时间多。胶片时代各种胶片用各种冲洗工艺冲印到各种相纸上效果都不同,哪种是原汁原味的?数码时代更不用说了,jpg直出的照片本身就是经过机内处理的。同一块cmos,在不同厂家的机身上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机身上jpg直出效果都不同,用raw的话,不同软件直接转换出的jpg效果都不同,哪种是真实的?所以直出的照片不是真实的照片,只是简单方便不用费神后期的照片。

4. 知道风光摄影大师组成的f64小组吗,拍风光要用f64的光圈。
说这话的人只是听说过f64之名,根本就不知道f64小组。
首先人家都是使用大画幅器材的风光摄影师,人家使用的是可使用的最大画幅的相机,而不是邮票大小的135胶卷,更不用说apsc数码了。大画幅相机的中长焦镜头是有f64光圈的,135相机的镜头么,我还没听说过有这么小光圈的。其次f64的意思是尽可能使用小光圈以获得足够的景深,在大画幅相机上,由于焦距很长,例如8x10相机的标准镜头是300mm,视角相当于135相机的50mm,所以景深是个问题,而135相机这么短的焦距拍摄风光99%的情况下并不存在景深问题。并且在实际拍摄中,f64小组的成员们也并非总是使用最小光圈,而是尽可能的使用较小的光圈。最后,最糟糕的是,135镜头本身孔径就很小,在小光圈时孔径小的受到衍射的严重干扰,在任何一个评测中,几乎任何一支135镜头的最小光圈都是成像最差的光圈。

[ 本帖最后由 zzoz 于 9-10-2011 19:2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20 收起 理由
funnybird + 20 精品文章
armstrong_xie + 50 谢谢分享!收藏了,慢慢看
MtDreamer + 50 谢谢分享!
ubuntuhk + 50 谢谢分享!
91联队帅克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9-10-2011 19:26: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zzoz的扫盲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4-11-2011 12:49:48 | 只看该作者
耐克的新出1系列单电哪个是什么技术?我对那个的对焦很感兴趣。如果出一款不换镜头的DC用那个对焦技术,体积能控制在口袋机范围,画质只要不差得太过分我就一定买,高感完全无所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大杨树 + 20 我也在等同样的东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4-11-2011 13:30:0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个贴子我决定不带相机去意大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11-2011 18:5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zoz 于 9-10-2011 18:49 发表
最后说说国内业余摄影圈子里的几个忽悠:
1. 越高级的相机成像越好。
除去拍摄技术的成分,决定成像的是镜头和底片(数码时代是感光器件ccd/cmos)。一台3万块钱的莱卡相机和一台300块钱的海鸥相机,如果使用同样的 ...


非全副的是不是就该配个35mm1.8的标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4-11-2011 19:04: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2kgo 于 14-11-2011 13:30 发表
看了这个贴子我决定不带相机去意大利了


为啥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1 09:44:36 | 只看该作者
耐克1系偶看到这个小尺寸的cmos也就懒的继续了,不过对焦性能确实是亮点,每秒10张连续对焦赶上顶级体育机的性能了。据说是某种混合对焦模式?没仔细关注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15-11-2011 10:0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zoz 于 15-11-2011 08:14 发表
耐克1系偶看到这个小尺寸的cmos也就懒的继续了,不过对焦性能确实是亮点,每秒10张连续对焦赶上顶级体育机的性能了。据说是某种混合对焦模式?没仔细关注过


我恰恰最不在乎的就是高感,最在乎的就是对焦和体积。不过我希望要不换镜头的,体积再小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1 10:06:0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怎么在乎高感,d80的高感就比较差。不过我玩转接老镜头,所以什么对焦性能连拍速度通通无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5-11-2011 23:32:49 | 只看该作者
nex-5n 18-55套机到货,柯达25/1.9电影头同期到达,还有福伦达12/5.6和一堆转接环在路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到处流浪 + 50 恭喜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MtDreamer + 50 恭喜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6-11-2011 08:3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zoz 于 15-11-2011 23:32 发表
nex-5n 18-55套机到货,柯达25/1.9电影头同期到达,还有福伦达12/5.6和一堆转接环在路上


翻开新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6-11-2011 09:43:59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新一轮折腾,老家伙们就剩下d80套机了和尼康105定焦了,开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9-11-2011 10:3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zoz 于 16-11-2011 09:43 发表
开始新一轮折腾,老家伙们就剩下d80套机了和尼康105定焦了,开卖!


俺最近瞅见40D、50D、D60、D70都在服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12-2011 15:29:5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ebay拍到传说中的莱卡第一代m口大头九(90mm f/2)。这个头盯了不少时候了,成交价很少低于900,成色好的往往拍到1100,1200去
不到700拍到手
papal的汇率真tmd坑人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Fee-OH-Na + 20 谢谢分享!申请个28degrees的卡, link到pay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12-2011 15:4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zoz 于 2-12-2011 15:29 发表
今天在ebay拍到传说中的莱卡第一代m口大头九(90mm f/2)。这个头盯了不少时候了,成交价很少低于900,成色好的往往拍到1100,1200去
不到700拍到手
papal的汇率真tmd坑人啊


汇率那点钱毛毛毛毛雨,等你新机上片呢。
俺的D7k快门数至今<50,太不像话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RobinQ + 20 是挺不像话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6-12-2011 07:2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MtDreamer 的帖子

非全副的是不是就该配个35mm1.8的标头了?

单反从广角到长焦都有各的用场,镜头标注的焦距都是相对全副来说的,APS-C你只要乘以1.6
我一直把50mmF1.4的当80mm来拍人像,17-40mmF4L的当标准变焦头来用
还有一个误区是定焦为上论,现在变焦头也越做越好了,我感觉用变焦头和定焦头同一环境下拍同一场景,感觉不出什么差别,但对我们这些业余摄影者来说,变焦头方便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tDreamer + 5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1-12-2011 23:25:01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the 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2-12-2011 13:1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1-2011 12:49 发表
耐克的新出1系列单电哪个是什么技术?我对那个的对焦很感兴趣。如果出一款不换镜头的DC用那个对焦技术,体积能控制在口袋机范围,画质只要不差得太过分我就一定买,高感完全无所谓。


耐克1系列的对焦和连拍是不错。但是有两个大缺点。其一是传感器有些小,虽然和dc相比是大了一些,但是和市面上现有的单点相比,比宾得Q之外的都小,画质多少会有些影响吧。其二是虽然传感器小,但是体积却并不比当前主流的单电小,传感器小的感觉有些不值得。

现有的不换镜头的dc有不少对焦要比早期的单电好的。只是不及现在那些用新对焦技术的。不过这些新技术移植到小dc上,应该技术上也问题不大,只是厂家是否愿意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2-12-2011 13:17: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穷云起 于 14-11-2011 12:46 发表
看来sony的半透镜技术是单反的杀手?


半透技术早就有了,以前胶片时代就有,并非索尼独创。只不过现在索尼将其捧起来了,算是在数码时代首先用此技术的。
长远考虑,这未必是发展的主流。单电可能发展潜力更大。现在之所以捧半透技术,主要是因为单电尚有有些未解决的缺点。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12-12-2011 13: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cello + 20 welcome back!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2-12-2011 13:1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12-12-2011 11:43 发表


耐克1系列的对焦和连拍是不错。但是有两个大缺点。其一是传感器有些小,虽然和dc相比是大了一些,但是和市面上现有的单点相比,比宾得Q之外的都小,画质多少会有些影响吧。其二是虽然传感器小,但是体积却并不比 ...


我也不想耐克了,我就想不换镜头的,如果能配搭耐克这个对焦技术就完美了。高感很无所谓,100~200画质好就行。不换镜头的话,那个镜头别太抱歉就可以。

另一角度,话说其实我已经陷入奥巴的泥潭了。前一阵子在巴厘岛防水壳进水了,害我不得不在当地高价又买一台完全一样的epl1。后来以后觉得这样不妥,又在ebay上以1/3左右的价格多入一台同样的机身备用。说不是奥巴的粉丝,我现在拥有过的奥巴机器比什么机器都多了,还都是同一个型号了,真是超级铁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2-12-2011 13:26:0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上同样的机身呢?奥巴的新机身不能用旧的套吗?今年新出的新的三款奥巴都用了新的对焦方法,和过去的相比改进很大。而这个新的对焦方法,应该是你很看重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2-12-2011 13:3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12-12-2011 11:56 发表
为什么要上同样的机身呢?奥巴的新机身不能用旧的套吗?今年新出的新的三款奥巴都用了新的对焦方法,和过去的相比改进很大。而这个新的对焦方法,应该是你很看重的吧?

套套是不能乱换的,反正我是被套牢了。

希望过个3/5年,我能顺利降级到高质小DC,那才是我想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6-11-2024 03:35 , Processed in 0.065111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