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arsena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券外汇] 澳股实盘分析

[复制链接]
4231#
发表于 26-8-2011 23:52:17 | 只看该作者
欧洲信贷市场似乎已经全面冻结,
看看自以为是的德国人能否逃过这一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2#
发表于 27-8-2011 00:06:43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啊,歪了。新闻预计最近几周股市会大幅下跌,不知是不是真的。Tigerr已经清仓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3#
发表于 27-8-2011 01:07: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zy0058 于 26-8-2011 23:06 发表
不好意思啊,歪了。新闻预计最近几周股市会大幅下跌,不知是不是真的。Tigerr已经清仓了吗?

没有,但我回补了对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czy0058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4#
发表于 27-8-2011 23: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18 excite 的帖子

VOR 应该还有两波行情, 第一波是含量检测结果, 但这只是前奏. 第二波应该在宣布另外取得30%股权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5#
发表于 28-8-2011 19:44:01 | 只看该作者

谢国忠: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 就不该赚贸易盈余

谢国忠: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 就不该赚贸易盈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8日 09:52  财新网
  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氏骗局。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那么它首先就不应该赚取贸易盈余

  要使全球经济运行正常,一个不知道如何对贸易盈余进行明智投资的国家就不该有贸易盈余;一个不知道如何处理利润的企业就不该有高额利润;一个不知道如何理财的人就不该存钱。除非能够明智投资,否则赚钱的能力对世界就是一种伤害。

  由于通胀、资产通缩或违约,资金囤积者在这个十年将会遭受困难。这是过去20年资金积累的必然终点。

  庞氏骗局

  德国人抱怨希腊人是骗子,窜改账本来借钱。中国抱怨美国欠债成瘾。但是,孤掌难鸣。若非有人响应,希腊人和美国人是无法维持这些坏习惯的。

  人类为了以后的安全或是不时之需而攒钱。但从整体来看,钱还是要花的。如果每个人都想攒钱,那么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了。通过假设工作的人攒钱,退休的人花费积蓄,经济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率让这两者达到了很好的平衡。这种模式正常运行的条件是人是理性经济人,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然而假设与现实大相径庭。一些人攒钱的欲望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这种人通常会集中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这些钱必须从这些民族或国家流动到其他民族或国家。否则,全球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然而,如果资金从前者到后者的流动效率低下,也就是说后者没有建立赚钱的能力,那么危机就不可避免。因为人总是本性难移,所以危机总是在所难免。

  从2000年到2010年,德国积累了1.64万亿欧元的贸易盈余,中国为1.35万亿美元,日本为5120亿美元。79%的德国贸易盈余直接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由于中国对德国有贸易赤字,而对其他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有贸易盈余,因此,所有德国贸易盈余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现在情况仍然如此。

  德国累积的盈余跟其他欧盟国家主权债务规模差不多。对于问题重重的欧盟各国,其来自国外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德国的累积盈余。

  欧元的发行在欧元区创立了一个新的货币环境。资本市场假设成员国经济体不会违背1997年《稳定与增长条约》。市场在条约签订之前便做出如此假设,并使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国家的利率降低到德国的水平。由于存在其货币贬值的预期,这些国家的利率原先都很高。进入欧元区以后,这种风险似乎已经消失了,因此降低利率是合理的。

  尽管《稳定和增长条约》限制了财政赤字额,这些国家的私有部门还是可以继续以高利率借钱。高利率使得借钱给它们的人就像消费者看到了大减价一样。当欧元区经济低迷之际,几乎所有人都会违背赤字限制。借贷热潮所引发的高需求,导致从德国进口商品。德国则通过银行体系将盈余转移到借钱的国家。

  这是一场庞氏骗局。只要德国相信其他国家最终会还钱,骗局就可以维持。而一旦市场信任感消失,骗局就无法再继续。如果没有欧元,这些国家不可能会借到这么多钱,德国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贸易盈余。

  德国最好的出路就是由欧洲央行发行货币将损失货币化。这样至少会将损失蔓延给欧元区的所有人。如果德国拒绝这么做,那么欠款所造成的大部分损失都将由德国承担。德国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会挽救欧元,他们也希望欧元能像德国马克一样坚挺,债务人最终也会还钱,但是最终,德国可能还是会选择牺牲欧元。

  到目前为止,德国一直是最大的贸易盈余国。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也相当可观。德国的贸易盈余主要通过循环回到其他欧盟成员国,而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却进入美国的国债市场,因为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而不是欧元。这些国家贸易盈余主要来自美国,所以其贸易盈余要投回美国,以支持本国的汇率政策。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对美国国债市场来说是有利的。市场不会像以前那样向欧元区国家提供贷款。这些资金转移到了国债市场。尽管美国的财政赤字比所有遭受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要高,国债收益率却有所下降。因此,上述这些国家似乎比德国拥有更多财富。但是,这些国家和美国的动态关系,恰如德国和其他饱受债务危机所累的欧元区经济体的关系。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氏骗局。德国现在的命运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写照。

  盈余困境

  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那么它首先就不应该赚取贸易盈余,否则就会伤及自己和其他国家。首先,很可能在国内产生泡沫,因为贸易盈余对货币供应会造成影响。其次,这会让人们获得傻钱,造成其他国家的泡沫。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做出过明智的投资。

  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那么储蓄率高的国家最后会拥有另一个国家。但事实上,一个主权国家不可能由另一个主权国所拥有。主权国家总是可以通过将外企国有化和拖欠外债来解决问题。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永远赚取较大贸易盈余,那么它并不聪明。所有为获取贸易盈余付出的努力最后都会化为乌有。

  对外投资要取得很好的收益,前提是其所投资的国家经济增长,并且不介意与外国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但是这两种条件很少同时满足。这也是长期贸易失衡会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

  如果中国要维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的投资必须要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但是投资于国债不会达到这一目的,因为政府支出效率没有那么高。中国应该进入美国股票市场,以获得更多机会,维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股市资金可以为公司所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否则,美国经济萧条不可避免地导致美联储印钞量越来越大。尽管美国政府可以还清债务,投资者却只会获得贬值严重的美元。

  货币不会停滞,需要流通。一群人或一个国家积攒下很多资金时,这些资金将通过再循环转移到愿意消费这些钱的人手中。积累的资金就成了白纸一张,只不过证明了前者是股东或者债权人。长期贸易盈余会导致失败的投资,通过泡沫来创造需求。

  因此,如果有谁想储存资金,前提是其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就有资格囤积大量的资金,因为其投资富有成果,通过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远超过其投资回报。同理,如果一个国家一直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贸易盈余,那就必须扪心自问,是否能像巴菲特一样优秀。

  患在不均

  世界经济正经历二次探底。金融市场一片恐慌,造成2011年8月的市值减少了10万亿美元。许多权威人士必将提出许多方法,恢复世界经济。但这些办法肯定不会奏效,因其都在刺激需求的临时增加。世界经济的问题在于有钱人不想花钱,想花钱的人却没有钱,比如,贸易顺差国和贸易逆差国,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现金充足的公司和无业工人。

  世界上有很多钱,低利率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资金分配过于不均,世界经济因此而无法正常运行。增加货币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在大部分经济体中,企业现金充足,但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如果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不愿投资,其预期就将自我实现,因为高失业率会让经济持续衰弱。全球化加剧了收入不均。仅凭刺激政策是无法解决的。

  陷入困境的全球经济终将通过摧毁账面财富并重新分配给大众的方式来实现再平衡。这些方式主要包括违约、资产亏损、通货膨胀或税收。全球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经历相似的挑战。各国都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再平衡。德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美国则经历了资产亏损和债务违约。

  当前债务危机的后果是通胀和在未来几年内出现负利率,同时资产价格将会保持不变或下降。随着时间流逝,通胀会缓解债务人的压力。在某个时间点上,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钱来消费。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可能需要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6#
发表于 28-8-2011 19:48:3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谢国忠的一篇文章。
里面对于德国处境的描述我很赞同。
目前看来,德国内政治舆论倾向于会牺牲欧元,欧元区解体的概率相当不小。
而这么做的后果,最终将会是德国人自己承受。
对于中国,如果不改革,后果也不太乐观。
虽然那不会是短期内会发生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czy0058 + 20 谢谢分享!
Stanwell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7#
发表于 28-8-2011 19:51:5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对美联储印钞通胀有意见,但这是目前情况化解债务的痛楚最小的方法。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验看,其他几个选项的痛苦将是我们不愿承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8#
发表于 28-8-2011 20:15:17 | 只看该作者
tiger: 是不是有钱赶快花?没钱借钱花?

czy: 今天去湿了会线,连个鱼毛都没有。不过旁边两个钓blackfish倒是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9#
发表于 28-8-2011 20:23:03 | 只看该作者

今晚替你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0#
发表于 28-8-2011 21:04: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anwell 于 28-8-2011 19:15 发表
tiger: 是不是有钱赶快花?没钱借钱花?

我的意思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是死定了

对了,看了外汇版后有个疑问

是不是外汇技术好的人都钓鱼?

[ 本帖最后由 tigerr123 于 28-8-2011 20: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发表于 28-8-2011 21:46: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anwell 于 28-8-2011 19:15 发表
tiger: 是不是有钱赶快花?没钱借钱花?

czy: 今天去湿了会线,连个鱼毛都没有。不过旁边两个钓blackfish倒是上了。

看样子方便的钓点基本都没什么鱼,那么多人轮番轰炸,也基本清光了。浪小的时候,上次去的地方还可以去搞搞。万人点基本都晒太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2#
发表于 28-8-2011 21:5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gerr123 于 28-8-2011 20:04 发表

我的意思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是死定了

对了,看了外汇版后有个疑问

是不是外汇技术好的人都钓鱼?

我什么技术都不懂,亏着,只是业余爱好。澳洲最popular的运动
感觉钓鱼和炒股差不多,上鱼了,高兴,相当于股市赚了。跑鱼或打龟,就是亏钱了。钓鱼就是和鱼慢慢磨,看最终人钓了鱼,还是鱼把人磨死。这点和炒股股炒汇差不多,慢慢等机会。自从钓鱼,我炒股形态平了,不急,慢慢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3#
发表于 28-8-2011 21:54: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gerr123 于 28-8-2011 18:51 发表
很多人对美联储印钞通胀有意见,但这是目前情况化解债务的痛楚最小的方法。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验看,其他几个选项的痛苦将是我们不愿承受的。

最终中国人的血汗钱,都被政府康他人之慨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一塌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4#
发表于 29-8-2011 09:06:0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一个图,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0 收起 理由
czy0058 + 20 谢谢分享!
tigerr123 + 20 谢谢分享!
Stanwell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5#
发表于 29-8-2011 09: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6#
发表于 29-8-2011 09:53: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gerr123 于 28-8-2011 20:04 发表

我的意思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是死定了

对了,看了外汇版后有个疑问

是不是外汇技术好的人都钓鱼?

我外汇技术还在入门,其他人不清楚了,至少猎梦人不会,呵呵。

钓鱼是一项有趣的运动,许多人都喜欢,包括Livermore。我跟着学习pitchfork的老师也是钓鱼爱好者。你打算也加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7#
发表于 29-8-2011 09:5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cite 于 29-8-2011 08:06 发表
转贴一个图,仅供参考

192157

真的像这图这样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1年后大家一起抄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8#
发表于 29-8-2011 10:38: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zy0058 于 29-8-2011 08:58 发表

真的像这图这样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1年后大家一起抄底吧


呵呵,现在的市场不比以前,变化快,波动大,所以个人认为需要警醒和保持灵活,做好准备调整自己的策略,当然这个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9#
发表于 29-8-2011 11:5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cite 于 29-8-2011 09:38 发表


呵呵,现在的市场不比以前,变化快,波动大,所以个人认为需要警醒和保持灵活,做好准备调整自己的策略,当然这个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不容易



同意,

让子弹飞一会, 这一会是多久得自己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0#
发表于 29-8-2011 12:4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anwell 于 28-8-2011 19:23 发表

今晚替你加油....


哎 .......

[ 本帖最后由 eguan88 于 29-8-2011 11: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1#
发表于 29-8-2011 13:04:1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大盘图形涨成那样,量少的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2#
发表于 29-8-2011 20:5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anwell 于 29-8-2011 08:53 发表

我外汇技术还在入门,其他人不清楚了,至少猎梦人不会,呵呵。

钓鱼是一项有趣的运动,许多人都喜欢,包括Livermore。我跟着学习pitchfork的老师也是钓鱼爱好者。你打算也加入了

钓鱼这种坐几个小时毫无动静的运动,我真的很难适应。
就好象我炒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3#
发表于 29-8-2011 21:0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zy0058 于 29-8-2011 08:58 发表

真的像这图这样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1年后大家一起抄底吧

我觉得这次可能不会是08年的简单重复。
从基本面的角度看,现在和08年有一个重大区别。
现在流动性泛滥,市场里的钱多的数不清。
08年是信贷冻结,市场里没钱。
钱多必然要找出路,流动性支撑和糟糕经济互相作用,市场的波动性会远强于平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czy0058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4#
发表于 29-8-2011 21:1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gerr123 于 29-8-2011 19:56 发表

钓鱼这种坐几个小时毫无动静的运动,我真的很难适应。
就好象我炒汇。

呵呵,坐着钓鱼太爽了,估计大多是电视里看的。实际要钓到鱼,出去一次,要走不少路,满辛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5#
 楼主| 发表于 29-8-2011 21:2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anwell 于 28-8-2011 19:23 发表

今晚替你加油....


小法走了就是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6#
发表于 30-8-2011 10:49:50 | 只看该作者
VOR看来不走运,上周没被trading halt拦住,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7#
发表于 30-8-2011 10:5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cite 于 30-8-2011 09:49 发表
VOR看来不走运,上周没被trading halt拦住,呵呵


我冒险在7.9c加仓,看来运气不错
你做的是短线,就不用后悔啦。机会有的是。
短线如果什么都赚了,那我们这样做中长线的就没得玩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czy0058 + 20 恭喜你!
excite + 20 恭喜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8#
发表于 30-8-2011 11:2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igerr123 于 30-8-2011 09:57 发表


我冒险在7.9c加仓,看来运气不错
你做的是短线,就不用后悔啦。机会有的是。
短线如果什么都赚了,那我们这样做中长线的就没得玩了


恭喜恭喜,不过根据现在市场的状况,我最近开始买入一些准备中线操作,目前手上拿了些MLM和TVN。昨天买了些BLT,这个是准备短线。你的中长线可以介绍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9#
发表于 30-8-2011 11:38: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cite 于 30-8-2011 10:22 发表


恭喜恭喜,不过根据现在市场的状况,我最近开始买入一些准备中线操作,目前手上拿了些MLM和TVN。昨天买了些BLT,这个是准备短线。你的中长线可以介绍一下吗

刚出了加仓的vor。
除了vor,我还有auk,whn,nae,trh,rfe

DY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0#
发表于 30-8-2011 11:4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1-2-2025 19:22 , Processed in 0.112799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