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隆生先生简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因不满清政府的统治,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 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民主共和的要求。次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山先生流亡到日本,并于1900年在日本建立同盟会,以武力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经过多番努力,终于1911年10月10日(即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八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起义的胜利使清朝逐步走向灭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灭亡和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深入人心。共和政体大大提高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杨隆生先生原籍广东省大埔县,于1916年生于官宦之家,早在杨隆生未出生的时候,其父母家人曾多次在经济上支持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曾亲自赞扬杨隆生的家长,以赞扬其对革命的支持! 杨隆生幼年随家人侨居新加坡,家庭熏陶和自己的刻苦读书,深深地激发了小隆生的爱国热忱。1932年,年仅16岁的小隆生从新加坡回国参军,以孙中山的思想为人生宗旨,杀敌抗日,保家卫国。
1951年作为外交官员驻日并与日本画坛名家大石哲三玲、紫原雪等人举办了十多次联会和个人画展,期间历任日本画府委负,直到1987年定居洛杉矶,抵美后曾任美国书画联合会会长,现为北美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会长、洛杉矶中国书画研究会会长。在洛杉矶的柏沙典娜市内建有杨隆生艺术馆。
杨隆生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木刻版画艺术家。杨先生曾说:“刚从军时,枪杆子比我都高。”,但凭着一腔爱国热忱,使他站在抵抗日本外侮、保国卫民的最前线。杨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在军营中仍持续创作不缀。因军营物资缺乏,当时作品多为刻版画,他用小刀一笔笔勾勒出战争情景、杀敌场面。孙中山、列宁、蒋介石、毛泽东都是年轻的杨隆生的偶像,当时还未拜师的他,以偶像为创作版画的源泉,木刻四人像惟妙惟肖。尽管最终他选择了跟随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但列宁和毛泽东两幅版画他一直冒着生命危险而随身携带,带去台湾,周转日本到美国保存,直至今日。
1936年,杨隆生跟随著名画家罗清桢先生学习木刻版画。1938年参加中华木刻版画抗敌协会。当时会员有李桦、郑野夫、黄新波、谢亚柳、吴清霞、周练霞、李秋君、陈佩秋等著名书画大家,志同道合,大力宣传抗日。杨隆生创作了不少战地版画,版画,多在地方和军中发表并展出,并被誉为“东南半壁”。 杨隆生曾参与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多场战役。他的作品,描绘了三大战役、抗日战争、军民团结与当时人民的生活景象,以及沙场上各式军种的英勇表现。长期的军旅生涯和亲临战场杀敌的经历,使其所表现的版画内容真实、形象栩栩如生,感人肺腑。例如,1934年创作的“妈妈,我们的家呢?”,将杨隆生先生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木刻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唏嘘战争带给老百姓的灾难。1937年的“杀杀杀”、“火炬”、“骑马冲锋”,更体现出了将士们英勇神武,不怕牺牲的精神。1938年创作的“炸, 以血来偿债”、“不要虚打一颗子弹”;1939年的“夜行军”、“炸毁之后”、“ 瞭望”, 这些杨隆生先生木刻作品中的冰山一角,足以显现他的木刻才华与高超技艺。1938年,杨隆生先生参加中华木刻板画抗敌协会,艺术家们同仇敌忾,鼓励创作,以刻刀为武器,以版画宣传抗日,鼓动全民共同抗日。他在这一时期作品数不胜数,还有一批被选送英、美、法、苏、印度等国展出并获奖。例如,“ 截击”(1936年)参加苏联展览、“生力军开赴前线”(1937年)参加了美英苏展览。抗日战争胜利的1947年,杨隆生在江西庐山举办木刻版画个人展,蒋介石带领其政府要员参观,并接见了杨隆生。
杨隆生的木刻版画作品,反映了当时全国全民抗日的精神面貌,其中有坎坷艰难,更有胜利辉煌,为中国历史记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填补了一个空白。
杨隆生先生自小与家中收藏的书画、古董为伴,进而爱画、惜画、学画、藏画。他对艺术的爱好不仅只是木刻、版画,他的一生,踏遍中国大陆、日本、南洋乃至美洲,石雕、木雕、历代佛像、 文房四宝、名人字画、花瓶器皿无一不是他倾囊收藏的宝貝。
杨隆生先生早年在胡文虎家中受张善孖(张大千的哥哥)老虎画的影响,打开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大门。经数年历练而终于步入了中国水墨画艺术殿堂。后拜师齐白石,为齐白石的最后一个入室弟子,颇受赏识。齐白石看到杨隆生收藏的许多扇面、小品,还特别为之题:“书画扇集”签。齐白石見到杨隆生的木刻版画后,激动地在上面签名和题诗。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幅作品,都有齐白石的珍贵签署。其后的杨隆生以艺会友,在北京期间家中结识了徐悲鸿、傅抱石、启功、傅心畲、刘奎龄、李可染、李苦禅、刘继卣父子等一大批中国画坛的杰出人物,经常与他们游山玩水、吟诗作画。并相继与张大千、黄君壁结下了长达50多年的深厚友谊。
杨隆生的中国画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的笔法,又吸收了西方绘画色彩的长处,融东西方艺术于一体,使其笔下的河山更加壮丽,花鸟水虫、山水和动物更加生动,特别是杨隆生先生尤为擅长在作品中题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极具欣赏价值。
今天,已过九十六高龄的杨先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更加炽热。在过去的六十年间,杨老曾在台北举行文姬归汉及虎展,个人作品展,更在法国、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地举办了数十次个人作品展。2009年,95岁的耆老画家杨隆生在洛杉矶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举办「庆祝中华民国建国99年新春画展」。展出的50幅作品,主题多为「爱国」、「战争」,现场也展示杨隆生珍藏的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名作「22匹骏马图」。杨隆生说,这次展览,主要想「以书画展示历史」,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史,留下珍贵的一页。
为了纪念一些画坛泰斗的艺术成就和贡献,杨隆生分别撰著了《王一亭先生书画集》,此书有精选画作三百五十多幅,由张大千题词,由王一亭自画像作书面;《黄君璧的艺术生涯》,于1991年由台北艺术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多达十万字(原稿实则有二十万字);还有《于右任书法集》书内包括《文天祥正气歌》全文。另外,一部由杨隆生口述并记录了当代三十位著名画家的《画坛趣事》全文的纪录片和书籍,正在积极的策划和整理中。
杨隆生虽身居异乡数十载(50多年),但时间空间都阻隔不了杨隆生先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奉献精神。他忠于艺术,坚信艺术无国界无党派之分。他多次作为艺术的和平使者,奔走于大陆、台湾两地。杨先生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祖国的和平统一,两岸人民共享科学与艺术的成就,并能在有生之年,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一股国宝回归祖国的浪潮。杨隆生先生说“多年来,我见到不少中华国宝流散海外,极为痛心。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为促进国宝回归祖国,尽自己的一点绵力!”于是,一场名为“将中国国家珍宝带回母国- 杨隆生先生2010年虎年决心”的活动在大西洋彼岸展开,此举尽显杨隆生先生的一片爱国赤子热情。
历史和作品,忠实地记载了杨隆生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艺术文化的功绩。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海外赤子的拳拳之心。杨隆生先生的画作,画风独特,寓画於教,凸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力与中国人民的坚毅精神,是中国美术史辉煌成就的真实写照。
我们想以此本为引,著写一个系列丛书《杨隆生传》:包括《杨隆生虎年决议》、《杨隆生抗日木刻版画集》、《杨隆生作品集》、《杨隆生收藏集》、《杨隆生的艺术人生》等等,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杨老,弘扬爱国热情,宣传历史艺术。让杨老本人与其收藏的作品能够永存世人心中,让这些璀璨的艺术瑰宝能够永放光芒。
恭祝杨隆生先生身体健康,高寿百岁。
——杨隆生基金管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