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过江龙 于 30-3-2011 20:14 发表
我的亲身经历
我儿子在玩玩具,有一位比他小的女孩抢他玩具,每抢一次我儿子只喊一声NO,眼看着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人抢走,儿子用求助的眼光看着他爸爸,当时我的心情就象针刺一样,我也用眼看那女孩的妈妈,可女孩的妈 ...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景.我女儿4岁多一点,目前在悉尼preschool.
当时,女儿手里有个娃娃,被比她小的小朋友抢走了.那个小朋友也是女生,小鬼佬,非常凶,为了拿到娃娃不惜用手抓,还要用嘴咬.我女儿为了避开她凑上来的嘴巴就放手了,回头看见我,小眼神非常之委屈.手臂上还有扭嗓中红了的痕迹,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明明是我先玩的.她老是抢我的玩具.我没让孩子抢回来.只是搂过她抱起来,对她说:算了,你抢不过她的嘛.如果抢得过,就去吧.女儿说,妈妈你帮我去拿.我说,no,那是你要的娃娃嘛,又不是我想要.算了,下次再玩吧.
后来,一次我去接她的时候,又看见这一幕场景.我女儿正跟同一个女孩抢娃娃,这一次我女儿非常大力,一边推一边大叫:It's mine. It's mine.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女儿在我面前说英语.当然,她没看到我.那个小女孩可能是被我女儿的气场吓倒了,也忘记用嘴了,于是放手.我女儿拿到娃娃了,非常高兴.回头看见我,笑起来.
其实,我说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孩子有自己的处世方式.慢慢会在争吵打闹中学会跟不同人相处.拿我女儿来说,她是非常之胆小的孩子.在上海的时候,去过1年的托班.那时候我对她的教育跟现在其实没什么差别,那就是:打不过就跑.我自己生的女儿最清楚,她不是那种敢于反抗的孩子.但凡有孩子想要染指她手里的玩具,无论入侵者比她年纪大还是小,个头强壮还是弱小,她一律是放手的.每每孩子的爸爸总会气闷,为啥生了个如此懦弱的孩子.可是那有什么办法.孩子也有自己的个性.女儿从来就是逃跑主义者.她不跟人家正面冲突的.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告诉过她,不可以让自己受伤.如果受伤妈妈会心疼会难过的.所以,小家伙在人家抢她的时候就放弃玩具逃跑.但只是暂时的,她会一直关注那个玩具,等人家不玩了,她就第一时间跑去拿起来继续玩.有人再来,她就再跑.这就是她玩的方式,是她自己找到的适合她的一种方式.
当然也有她非常非常中意的东西,被染指了,那么就会发生之前的那一幕,她会拼尽全力尝试.往往会一击成功.也许这也是她善于察言观色的结果嘛.因为她很少那么做,或者是因为她很少遇到能让她不愿相让的东西,也或许她很少遇到她有把握搞定的那种人,呵呵,谁知道呢.
这样的行为是在国内就养成习惯了的.所以到这里也没遇到太大的影响或者改变,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倒是这里的老师会教孩子大声说No.说stopping.刚开始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女儿也会遇到被打被咬的情况.她就会大声说:No.Stopping.I dont like that.而且一边叫一边跑.后来熟悉点了,女儿就能认清形势,会主动地有意识地避开那些"危险"人物.所以我女儿记性很好,对哪个小朋友喜欢什么玩具,什么时候玩都非常清楚.也许有赖于她的经常性观察.跟前面某位同学说的很像.女儿告诉我,遇到不喜欢的行为,一定要大声说No.我想,大声地用语言明确表达不满,对制止对方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吧.呵呵.
我说的只是个案,而且我是女孩的妈妈,对男孩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处理没经验,也不敢乱发表意见.我只是想说:对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听之任之"就好,当然我指的是那些无伤大雅,不构成严重伤害的,很多时候真的不必睚眦必报的,因为让孩子自己学会相处之道才是根本.而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有足够的体验和经历,他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是么?当然,需要补充的是,这里所谓的听之任之并不代表对孩子完全的漠视,因为在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在他/她的身边,爱他/她,让他/她不要害怕就好,而他/她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处理的.那样就足够了.
[ 本帖最后由 maaja 于 12-4-2011 20:4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