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channel10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洪水无情人有情~鄙视国内的“和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13-1-2011 14:29:23 | 只看该作者
NND 这媒体狠 。


原帖由 2k4k 于 13-1-2011 14:22 发表


不是,新闻上把动物分开写了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13/081921809165.shtml

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变成泽国,榄球场变身“巨型泳池”,单车路成为“狂野之河”,牲畜、家具、汽车、房屋和一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13-1-2011 14:40:50 | 只看该作者
这2天看总理和州长,感觉anna比julie更像领导级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13-1-2011 16:29:35 | 只看该作者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洪水目击:尸体随水漂流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变成泽国,一个榄球场变身“巨型泳池”(见图),单车路成为“狂野之河”,牲畜、家具、汽车、房屋和一具具的尸体随水漂流。

  在翻起8米高“内陆海啸”的重灾区洛克耶谷,灾民沃伯顿说:“你看到一些手脚和灰色的头发(浮在水面),蹲下去看时,发现他们并非在游泳,他们都死了。”

  沃伯顿在屋顶呆等了12小时,仍等不到救援,前晚决定冒险游到邻近一间屋,发现屋内有2名伤者被困。沃伯顿说:“他们很害怕。”一名灾民说:“看到一个现代城市被蹂躏成这样,实在难以置信。”

PS: Can't find it from 《文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13-1-2011 17:0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io 于 13-1-2011 16:29 发表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变成泽国,一个榄球场变身“巨型泳池”(见图),单车路成为“狂野之河”,牲畜、家具、汽车、房屋和一具具的尸体随水漂流。

  在翻起8米高“内 ...

这个报道倒是真的。这个我在AM1377的广播采访中听到过,当时是采访一个在加油站房顶上被解救的人。他说他看到一个人在水中,在远处的时候看上去好像在游泳,等冲进了才看清楚是死尸。国内的各种报导可能是有一些夸张。但这场灾难的确是非常残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13-1-2011 17:29:39 | 只看该作者
换成国内就是灾民情绪稳定,领导热情慰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18-1-2011 23:07: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eric2010 于 12-1-2011 11:38 发表
国内的媒体怎么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大肆报道资本主义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和民主制度的低效率。LZ没事也不用在国内发什么帖子了,没有什么意思。中国的人谁关心澳洲发洪水啊。但反过来中国地震的时候这里人可是都在捐款 ...


你说笑吧,都在捐款,你怎么知道,通过媒体吧。这年头媒体能信多少啊。
你光见中国瞎报道澳洲水灾,请问中国地震时澳洲报道得都很准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18-1-2011 23:21: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bio 于 13-1-2011 16:29 发表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澳洲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变成泽国,一个榄球场变身“巨型泳池”(见图),单车路成为“狂野之河”,牲畜、家具、汽车、房屋和一具具的尸体随水漂流。

  在翻起8米高“内 ...


多听广播,有些事情澳洲只通过广播说的,不会有画面的,比如死人之类的。媒体都一样,有时候会考虑后果,不然会引起群众恐慌地。那些现在还失踪的人,99%是死了,只是稍后再公布,考虑到民众的 承受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18-1-2011 23:29: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这论坛有群人,就喜欢把国内往死里批,说得比墨还黑,能说明什么呢,不就是说明自己的远见,逃离了火炕;
真的很偏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18-1-2011 23:36: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从小就被GD洗脑,宣传资本主义都是反动派什么的,所以大多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敌对态度,资本主义国家有什么灾难他们都很高兴,美国911时据说中国好多地方放炮庆祝,反正我周围的人都很兴奋,巴不得美国多死几个人。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19-1-2011 00:51: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和谐”,我倒是对于中宣部的工作很有感触。

我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生活出路和选择,当时很多人对美国印象好,向往自由,社会的主要不满情绪都是针对政府的,那时候人们连选择自己的工作、居住地的自由都没有,更别说能移民出国了。那时候出国的常见途径是公派出国后不回来了,当时叫“叛逃”。后来社会矛盾聚集起来的一次大爆发就是89年那次,险些让政府垮台。
后来政府学聪明了,从经济上放开,给人们充分的经济自由,但是政治上严格控制。历史上有过这种成功经验,30年代的德国就是这样,家家都有大众车,不知道政府是不是借鉴的德国老希的经验。
但是在政治方面,政府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89年那次事件显示人们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充满向往,把美国看成人权卫士。当时自己的政府也是太笨,用让人们汇报思想的老的政治工作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这个方法不但不灵验,还起反作用,让人们觉得没有自由。当时我读了乔治 奥威尔的“1984”年,非常震惊,觉得这简直就是在描述中国社会不久之前的样子。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国内情绪激昂,很多人还要参加志愿军去帮助科威特。美国解放科威特的行动又引起国民的一片叫好。在人权的舌战战场,美国步步进逼,我国政府节节败阵。政府一看,这样哪行啊?

幸好德国老希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的经验,还提供了政治统治的经验:依靠民族主义。

于是政府开始转变以往的以阶级来划分世界的方式,从以往的“天下无产者是一家”、“世界革命”转变为把世界分成我国和外国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讲八国联军,不讲义和团,赋予抗美援朝与时具进的新时代意义(抹掉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走卒去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那个意识形态层次上的意义,而注入我国与世界霸道强国对阵的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需要的意义),讲南京大屠杀,讲南京大屠杀可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要知道,我考的是文科,历史是必考的科目,可是对于我这样的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的人来说,我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南京大屠杀,因为当时中学历史课本上还是在以阶级来划分敌我,而不是像后来那样以民族来划分,所以当时的课本只写国民党不抗日,和日本勾结来打我党,哪里能写国民党首都被占,国军军民被杀的事啊?

在国际新闻报道上也开始严加控制。记者们可以随便报道国外的八卦新闻,但是涉及国外政府和时事的报道一律经中宣部发布,不得自己写。

机会来了。南斯拉夫爆发了内战,美国和北约开始干预。
当时在国内看媒体报道,只能看到美国和北约飞机又炸死了多少平民妇女儿童,南斯拉夫人民如何奋勇抵抗,电视上播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顺便说一下,这两部电影我挺喜欢的),就是不全面报道。国人根本听不到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这样的事件,所以根本不理解北约和美国为什么不得不干涉。
诸位,如果给大家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从后半部分播起,只播放苏联红军攻入德国(还强奸德国妇女),美国等众多国家从另一边同时打德国,德国人民奋勇抵抗,那么,观众也会义愤填膺地要帮助德国了。这就是剪辑的妙用。

对南斯拉夫的报道成功地将美国等西方国家描绘成人权恶棍,从那以后,政府获得了一大批愤青的支持,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权嘴仗上声音响多了。在本坛上这样的愤青也有很多,愤世嫉俗者也很多,每看到国外的报道,他们就下结论:“天下的媒体都一样,都说谎。”岂不知:西方媒体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每个个体的媒体是否讲话客观,而在于持各种不同观点的人都有机会发言辩论,这样才能给读者一个判别的机会,媒体也因此而受到约束,不得不努力去求真。而在一个不许出现不同声音的媒体环境里,即使有最正直的记者,也无法发出真实的声音。

我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这样一段话:“Do not make judgement until you have done your researching and thinking.”在下判断之前,要先调查和思考。
但是调查和思考必须是在掌握全部资讯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国内众多读者也不做这种调查和思考。我记得在北约炸使馆之后在国内报纸上读到的读者来信,从中可以窥见国内读者做判断的依据:“我从来不关心政治,但是这次美国的炸弹把我炸醒了!”  让我无语。

现在的国内已经和89年前迥然不同了,连政府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么成功。现在愤青遍地都是,大有逼宫之势头,连政府自己都对自己当初放出瓶子的这个妖魔感到控制不住有些害怕。
我曾经以为在国外的中国人能了解足够的真相,但是错了。我发现来海外的学生大多数仍然从新浪搜狐上获取资讯。由于语言问题,他们仍然是依靠中文获取资讯。而中国政府控制中文资讯的能力让人钦佩。所有中文里的国际新闻报道都来自中宣部,包括海外的中文媒体也不得不自律,因为如果自己去寻找资讯来源,网站就会被中国封锁,就会失去读者和广告收入。

我认为,由于中文的这种状态,它已经注定无法与英文竞争未来了。所以如果你只能够学习一种语言,我建议要学英文。因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众多的遍布全世界的思想最自由的学者在不受钳制地为这个语言贡献词汇和思想,在自然科学领域,每天都有瑞典的科学家,巴西的研究员,意大利的实验室,在为这个语言贡献新成果、新词汇。
人类在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需要全人类一起努力才能解决,而只有英语能够承担这个工作的重担。汉语还在被政府劫持着,(另一半被愤青劫持着),已经沦为和中国做买卖的语言和吵架骂街的语言了。

[ 本帖最后由 hedgehog 于 19-1-2011 15: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25 收起 理由
sliuhao + 25 get point!
bio + 20 谢谢分享!
boskey + 15 说得非常到位。
channel1016 + 50 很精辟,谢谢分享~码了这么多字辛苦啦~
liberaloz + 15 Execellent point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31-1-2011 14:13: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说的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31-1-2011 16:37:3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捐款了~ 支持大家也出一份力! 赚钱就应该是为了让自己跟身边的人日子过得更好, 看到别人有难就算不能拔刀相助, 也应该尽一份小小的心意  捐点钱或做点小义工 帮助有困难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31-1-2011 17:12: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prilpoon 于 12-1-2011 20:37 发表


大哥啊,救灾需要策略,不是靠人肉的呀。说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不如说是最可怜的


If there was no strategy, they would lose more than they saved.

You might feel pity for them, jus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ome people may feel pity for 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31-1-2011 17:2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edgehog 于 19-1-2011 00:51 发表
关于“和谐”,我倒是对于中宣部的工作很有感触。

我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生活出路和选择,当时很多人对美国印象好,向往自由,社会的主要不满情绪都是针对政府的,那时候人们连选择自己 ...


"汉语还在被政府劫持着,(另一半被愤青劫持着)"

So who wrote this article? 政府 or 愤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1-2-2011 21:14:02 | 只看该作者
只有真正开放的新闻体系,真正民主的国家,自然灾害的损失才会降到最小。

祝各位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1-2-2011 21:32:13 | 只看该作者
LZ何苦呢。。我那天在新浪微博上发了 “我的口袋有77块,我没钱吃饭,但是有钱租房”不到5分钟就被删除了。。后来改成了“76+1”块。。才发出去。。


这些都是敏感信息。。国内忙着维稳。。。。忙着镇压大家的情绪。。

你在新浪上发这些国外灾害是很不合时宜的。。现在大家对国外有不少了解了。。。不会向以前一样。。央视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1-2-2011 21:32:52 | 只看该作者
不过这次昆州确实受灾严重。。希望他们能挺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8-2-2025 15:21 , Processed in 0.06054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