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407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爸爸,谢谢你的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5-12-2010 12:2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很早就耳闻过该书名,在我十来年前零星阅读过周国平的少量文章与书籍,随后不久,便得知这位哲思文人写就过这么一本催人泪下,感人深思的散文/自传体书籍。只是相隔挺晚之后,直到今年的早些时候,偶然机会,在澳洲的图书馆找到这本素字静面的书籍,略带激动之下立马借阅。当晚,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数月之后,再次在图书馆的底层书架上,见其静卧书丛中,还是毫不犹豫再次带回家。当女儿安睡身旁,于静夜凡思中,让我再多一次,深切感受那种徘徊于摇篮与坟墓之间的期翼与痛苦,无奈与揪心。

大概是有这么一种说法,相信男人最纯粹、无私,最没有杂念、最毫无保留的爱就是父爱,尤其是给予女儿的父爱,这种爱在对其他人的爱面前比较起来,是第一位的。基于这点,似乎可以这么想象,妞妞于所有不幸之中却又是相当有幸,于她短暂而痛楚的小生命周期里,那么充沛得拥有过一份,常人难以复制,难以企及的炽热父爱。

有父若此。我想,在天国的妞妞,一定会会心会意地,无比自豪满足地说出----爸爸,谢谢你的爱!

我尊重,敬佩这样一份父亲对孩子的无私之爱。如今的我,同样身份也是一位母亲,一位健康可爱小女孩心目中最亲爱的人。将心比心之下,更加能够体味到周国平对待至亲骨肉,却又饱受病痛折磨的妞妞那份细腻深重的父爱;而更多时候,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掩卷之后的思绪翻飞中,扪心自问,假若同等悲惨的灾难,在不可预告之下不幸降临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如何面对?我会坚持多久?我亦会作何选择?

也许我会义无反顾,责无旁贷承担起这算是命运的安排,其间也有无奈,无助到想要逃避,甚至放弃,可最终的骨肉亲情阻止了这种可能的发生;再或许,终有那么一天,本非高尚与无私的小我,实在承受不了这份生命重担之沉重,好想要长长地,永久地舒缓一口气,重新活回自己。于是在中年,在暮年还未到来之际的某一天里,横心之下狠心撒手。。。

我们不可否认这一点,生活中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你目睹着整个悲剧的发生,你知道这个悲剧已经开始了,你无法阻挡,还要目睹着悲剧一步步发展下去。。。最终,妞妞的远去,我情愿相信,于她是个解脱。18个月大的孩子于懵懂之中带着对痛苦的无知印象离去,总好过在可以预见的,所有成长岁月旅途中布满病痛的苦楚与肉体的折磨;于周国平又何尝不是种解脱。我甚至大胆地假想设问,如果妞妞这十来年间,一直在病痛的尾随之下生存至今,是否还会有这本书的诞生存在,这份定格的炽热父爱是否足够延续燃烧?

更为深重的是,生活中同样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至悲痛苦,至深不幸。有人必须面对于承担,那就是目睹不幸的发生,发展,你只有唯诺配合,却无法主动更改,你只有认命尾随,而无法主宰超越。回忆起自己在孕期里,每天,时刻,若想到,便祈祷,老天能够赐予我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便是今生最大的幸运。但是,往往总有些父母得承担不幸,孩子尚在天生或者半途遭遇残疾,尤其是无法康复,回归正常生活的残疾。这种父母无论于亲情伦理,还是法律道义都无法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只要自己健在,无论自己是正值风华正茂,身强体健之日;还是他日步履蹒跚,筋松骨弱之际。只要孩子生存着,都必须也认命,更坚持一辈子照顾陪伴相随在自己的病孩身旁。这不是短暂的18个月,也许是18年,也许是2个,或者3个18年义无反顾承担起这份责任。所以,我更加由衷尊重与敬佩的,就是这样一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赤诚坦然,不逃避不放弃地承担。

来到澳洲之后,细心的我们,总是很容易在人来人往的购物中心,周末海边公园里,看见已不再年轻体壮的父母,用轮椅推着残疾的成年儿女逛世界。这样的父母不如周国平般,有着细腻如丝的笔触感受,能够将高山大海般深重的父母之爱写就文字,感动世人。可他们却一样踏实坚定履行着父母的责任。就像在公共海滩边,我所看到的这位父亲那样,一直搀搂着自胸部以下残疾的女儿,矗立近海浅水区域,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和他其他健康的孩子那样,享受嬉水的快乐。我想在这位父亲眼里心里,一定坚信每个生命虽都孕育于偶然,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有些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都是独一无二。

从残疾小女孩笑容昂然的脸庞上,从小姑娘尚未完全残疾的双臂兴奋却无甚乏力的拍打水面中,从这些肢体传达出来的喜悦之情,我仿佛已经体会到她发自内心感恩----爸爸,谢谢你的爱!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个人忙忙碌碌为了谁,才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生活中的波折与坎坷,但愿如周国平所说,一切苦难终究过去,一切生命或早或晚终究要结束。那么,就让幸运的我们,珍惜这短暂的生命,热爱生活吧。

[ 本帖最后由 罗卜扛大包 于 10-2-2011 17: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265 收起 理由
annyfs + 25 你太有才了!
冰翡翠 + 50 精品文章
嘟嘟宝贝 + 50 你太有才了!
北极光 + 20 谢谢分享!
crystal08418 + 1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5-12-2010 12:29:52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一爸爸,从昆士兰大学的职位上退下来,专门教育其轻度智障的儿子。
10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专门描写他儿子行为和进程的数部书了,
阅读过的人说书是非常感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5-12-2010 12:49:10 | 只看该作者
养儿方知父母恩----

此言一点不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正是如此。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5-12-2010 17:21:41 | 只看该作者
来了澳洲一年多没见到父母了。想念+内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5-12-2010 18:33: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earshappy 于 5-12-2010 12:29 发表
我知道一爸爸,从昆士兰大学的职位上退下来,专门教育其轻度智障的儿子。
10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专门描写他儿子行为和进程的数部书了,
阅读过的人说书是非常感人的


俗话都说是那久病成医,照顾身心残疾患儿的父母,都是相当不容易。

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父母始终都是在康复或者延缓残疾儿童病情方面,扮演着医生无法取代,也无法做到的最重要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5-12-2010 19:01:3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5-12-2010 21:1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罗卜扛大包 于 5-12-2010 18:33 发表


俗话都说是那久病成医,照顾身心残疾患儿的父母,都是相当不容易。

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父母始终都是在康复或者延缓残疾儿童病情方面,扮演着医生无法取代,也无法做到的最重要角色



我阅读过一些资料,
这个领域,澳大利亚研究和 care 系统的先进是世界各国中数一数二的。
政府财政上的支持,教育系统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支持
小孩子很小, 如果发现那些方面有认知上的困难,与同学关系难的, 都会被测定一下,
之后建立档案,特殊发展培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5-12-2010 22:4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yearshappy 的帖子

你提到的那个轻度自闭症,倒令我想起老公前同事的孩子。

去年我们回去途经新加坡,顺道去拜访看望。和孩子妈妈聊天中,虽看似轻描淡写告诉我,她等儿子开口叫第一声妈妈,等了差不多四年时间。

可以想见,这位年轻的妈妈这一路走过来,承受了多么重的压力与人生从未经历过的挑战与挫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6-12-2010 01:18:12 | 只看该作者
想到了巩利演的一部片子,说的就是一个母亲和听力有障碍的儿子之间的艰难故事。看完后心里很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6-12-2010 08:0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罗卜扛大包 于 5-12-2010 22:45 发表
你提到的那个轻度自闭症,倒令我想起老公前同事的孩子。

去年我们回去途经新加坡,顺道去拜访看望。和孩子妈妈聊天中,虽看似轻描淡写告诉我,她等儿子开口叫第一声妈妈,等了差不多四年时间。

可以想见,这位 ...



这个孩子是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吧?
这边这个程度的孩子们, 全是跟正常孩子上学,通常同学们都不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6-12-2010 21:06:0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就很喜欢你的文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谢谢喜欢!久未见冒泡,近来还好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7-12-2010 09:3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earshappy 于 6-12-2010 08:08 发表



这个孩子是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吧?
这边这个程度的孩子们, 全是跟正常孩子上学,通常同学们都不知道的


早些时候,送去普通幼稚园,但是有些轻微暴力倾向,估计校方还是建议父母送专门辅导康复学校,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不愿意继续接收。

后来,妈妈一周两次送孩子去特殊学校进行一对一,同时妈妈也伴随学习如何辅导这类孩子。听妈妈说进展不错呢。

为了给孩子的后续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孩子爸爸接受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外派工作,全家目前暂居河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yearshappy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7-12-2010 09:35:1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老外,中文比我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7-12-2010 11:21:31 | 只看该作者
我因为有着特殊经历,看到此文泪流满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冰翡翠 + 50 亲亲!
罗卜扛大包 + 50 抱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7-12-2010 12:5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嘟嘟宝贝 的帖子

拥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7-12-2010 13:02:45 | 只看该作者
感动,父爱无边!父爱无国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7-12-2010 19:24: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罗卜扛大包 于 5-12-2010 22:45 发表
你提到的那个轻度自闭症,倒令我想起老公前同事的孩子。

去年我们回去途经新加坡,顺道去拜访看望。和孩子妈妈聊天中,虽看似轻描淡写告诉我,她等儿子开口叫第一声妈妈,等了差不多四年时间。

可以想见,这位 ...

我身边就有一好朋友,单亲妈妈带着三岁多有轻度自闭症的儿子,在他还没有上特殊幼儿园的时候,一闹就能不停地闹两个小时,常常看见我朋友的手臂上一片一片青紫被儿子咬的痕迹,那种苦真是当他妈妈的才能体味,特别当一个人没有人帮助的时候可想有多难了。她就曾经说过宁愿同时带三个WILLIAM(我儿子)也不愿意带一个她儿子
现在上了自闭症孩子的幼儿园之后情况已经有所好转,闹的时间缩短很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7-12-2010 20:14:31 | 只看该作者
热爱生活.......thx l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7-12-2010 21:06: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nyfs 于 7-12-2010 19:24 发表

我身边就有一好朋友,单亲妈妈带着三岁多有轻度自闭症的儿子,在他还没有上特殊幼儿园的时候,一闹就能不停地闹两个小时,常常看见我朋友的手臂上一片一片青紫被儿子咬的痕迹,那种苦真是当他妈妈的才能体味,特别 ...


可怜的,真可怜啊,这个妈妈该多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7-12-2010 21:58:26 | 只看该作者
当命运选择了你的时候,你不得不承担,不得不坚强。
我曾经在广东省残联呆过一年左右,认识了无数伟大的母亲,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把心酸泪。胜胜当时三岁左右,重度脑瘫,妈妈风雨无阻的坚持治疗已经两年多了,我出于钦佩跟她说:你真是不容易,她淡淡地回了句:有什么办法呢。作为母亲,身体上的累其实是次要的,最难过的还是家人的不支持。小虎的妈妈从江西农村来,在广州租房子康复,家里还有一个和小虎同胞生的健全儿在农村由婆婆看管,奶奶一直骂她个蠢婆娘为了个傻儿子花钱花精力,威胁她如果再不回来就将另一个孙子扔了,她无奈的说虽然康复有效果,但她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还有一位妈妈某天抽空去逛了次街,结果小姑愤愤地说:孩子都这样了,你还有心思逛街!
尽管在旁人看来她们的生活举步维艰,但她们的脸上从来不会将笑容忘却,大家边治疗边聊着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孩子的进步,治疗室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笑声有时候甚至是夸张的,开心不但是为孩子,也为了她们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8-12-2010 14:25: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nyfs 于 7-12-2010 19:24 发表

我身边就有一好朋友,单亲妈妈带着三岁多有轻度自闭症的儿子,在他还没有上特殊幼儿园的时候,一闹就能不停地闹两个小时,常常看见我朋友的手臂上一片一片青紫被儿子咬的痕迹,那种苦真是当他妈妈的才能体味,特别 ...


那种体力精力方面的疲于应付,相对心理方面的负担与压力,估计都还是次要的。

问起那位同事的太太,整天需要面对有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孩子,她是如何调整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她的回答就是看书阅读,只有这个方法能够令她自己冷静下来。

所以,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这份重担,就势必要丧失某些自我。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8-12-2010 14:2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嘟嘟宝贝 于 7-12-2010 21:58 发表
当命运选择了你的时候,你不得不承担,不得不坚强。
我曾经在广东省残联呆过一年左右,认识了无数伟大的母亲,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把心酸泪。胜胜当时三岁左右,重度脑瘫,妈妈风雨无阻的坚持治疗已经两年多了,我出于 ...


嘟嘟还有这么一段工作经历,难怪会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这些坚强乐观的妈妈以及家长们,都是孩子们今生最大的庇护者。但是,如果家长们有一天终将先于孩子离去的话,那么孩子接下来的路又该如何走?

这个时候,社会的福利系统应该就是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吧,比如在澳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8-12-2010 16:31:11 | 只看该作者
好伤感~~~~~~~~~~~~~

默默的祝福那些妈妈和孩子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6-2-2025 01:35 , Processed in 0.035956 second(s), 4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