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39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历史] 二战后 日本十多位“天皇”争夺皇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1-2010 10: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二战后 日本十多位“天皇”争夺皇位
  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但在历史上,关于天皇的正统问题曾出现多次激烈的纷争。二战结束后,在刚刚占领日本的美军眼皮底下,就上演了一幕多位“天皇”争夺皇位的大戏。

  十几位“天皇”群起争宝座

  1946年1月18日,美军的机关报《星条报》在头版头条赫然刊登了题为《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的爆炸性图片新闻。照片中的人身着印有十六瓣菊花徽章的和服,站在印有同样大型菊花徽章的帷幕前,宣称自己才是“正统的天皇”。他就是56岁的熊泽宽道,当时是名古屋市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熊泽在报纸上声称:“我是真正应该继承皇位的南朝直系,北朝血统的裕仁天皇应该退位,我应该继承皇位”。三天后,美国《生活》杂志再次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使日本天皇的皇位之争成为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

  早在1945年9月,熊泽宽道就给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递交了一份陈情书,信中称:“我是南朝后龟山天皇第18代子孙,是正统的天皇,现在的天皇是篡位的北朝天皇的子孙,他必须将皇位返还给我”。这件事引起了麦克阿瑟的注意,他专门派军官赴名古屋探访熊泽。此事曝光后,日本报纸争相报道,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皇室极为紧张,人们纷纷猜测美军是否会用熊泽替换当时的天皇裕仁。



  无独有偶,在熊泽之后,熊泽的3个亲戚也不甘落后,加入了争夺皇位的行列。除了熊泽系“天皇”外,日本各地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十几位“天皇”,如爱知县的“外村天皇”和“三浦天皇”、鹿儿岛县的“长滨天皇”、新澙县的“佐渡天皇”、高知县的“横仓天皇”……他们均称自己才是正统天皇,将这场争夺皇位的大戏推向了高潮。

  天皇之争缘起历史恩怨

  日本此时为何会出现天皇的正统之争,这还得追溯到日本的南北朝时代。

  公元13世纪末期,日本天皇统治已是徒有虚名,国家实权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此时,皇室内部又因为争夺皇位分裂成两大派别,即以后深草天皇为首的持明院派和以龟山天皇为首的大觉寺派。当时,执掌大权的镰仓幕府对两派采取不偏不倚政策,明确表示:皇位应由两派交替轮流即位。

  1318年,大觉寺派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并于1333年灭亡镰仓幕府,一度恢复了天皇亲政。然而不久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谋反,拥立持明院派的丰仁亲王为天皇,史称光明天皇。身陷囹圄的后醍醐天皇于1336年男扮女装逃出京都,潜入京都以南的吉野山,重开朝政。从此,京都光明天皇的朝廷称北朝,吉野山后醍醐天皇的朝廷称南朝,双方均自称正统,称对方是“伪朝”,开始了南北朝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立。

  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致函南朝后龟山天皇,要求南北朝统一,条件是将象征皇权的三神器(镜、玉、剑)和皇位让给北朝,今后皇位由皇室两派交替继承。同年,后龟山天皇答应了足利义满的条件,返回京都将神器交给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至此,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对峙基本结束。

  南北朝统一后,足利义满却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后龟山天皇大呼上当。1410年,后龟山天皇逃出京都重建南朝,史称后南朝。为重夺皇位,南朝天皇的子孙不断进行斗争,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无奈大势已去,于事无补。此后,日本天皇均出自北朝天皇后裔。

  麦克阿瑟改主意,裕仁保住皇位

  虽然天皇正统之争夹杂着诸多历史恩怨,但战后一下子跳出熊泽等十几位“天皇”,这背后也有美国人的“一臂之力”。

  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在美军的强大压力下发布《人格宣言》,第一次向全国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给一向视天皇为“现人神”的日本国民以巨大冲击。两周后,美国《星条报》便紧接着抬出“熊泽天皇”,此举无疑是趁热打铁,推动“化神为人”的运动,也是利用南朝后裔向裕仁施压,迫使其俯首帖耳,顺从地贯彻执行美国的占领政策。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以报在菲律宾战败的“一箭之仇”,履行他“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死不瞑目!”的誓言。可是,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

  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然而,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并不领情,澳大利亚等国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让美国政府大为恼火。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接到国内指示后,麦克阿瑟思忖再三,精心策划了一项日本天皇巡游全国的活动。麦克阿瑟想借此了解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以决定是否保留天皇和是否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天皇。1946年2月,也就是诸位“天皇”冒出后不久,裕仁天皇开始巡视全国,所到之处受到日本国民热烈欢迎。

  这次变相的民意测验,更加坚定了美国庇护裕仁、保留天皇制的决心。于是,“熊泽天皇”很快被美国人抛弃。

  争权失败,“熊泽天皇”在抑郁中死去

  “熊泽天皇”不甘心失败,他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裕仁是伪天子”,“发动侵略战争、篡夺南朝皇位是北朝的残暴本性”。“熊泽天皇”吸引了很多支持者,他们有的出资,有的提供官邸。一个叫吉田长藏的人还组织了“南朝奉戴会”,发誓要效忠“熊泽天皇”。

  1946年秋,裕仁天皇巡视名古屋时,“熊泽天皇”和他的吉田“侍从长”尾随其后,要与裕仁理论,结果无人理睬。备受美军和国人冷落的熊泽,一气之下于1951年1月将裕仁告上东京地方法院,提出“确认现任天皇不够资格”的诉讼,但被法院以“天皇不受司法约束”为由驳回。

  1957年“熊泽天皇”让位于“尊信天皇”。1966年5月11日,熊泽宽道在东京板桥医院因胰腺癌悄然病逝,终年76岁。日本天皇正统之争最终尘埃落定。(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0:10:30 | 只看该作者

扫盲

日本天皇
维基百科

日本皇室纹章和準国徽:菊花紋章(十六弁八重表菊紋)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為日本的国家元首和國家象徵,也是日本神道教的最高領袖。日本皇室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王室万世一系。

由于被认为不同於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因此天皇與其家族没有姓(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雖然昭和天皇(裕仁)以后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棄历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着“國家”。

日本君主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相当于中国唐朝的时期。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皇后并称二圣,这可能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日本天皇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制定的《飞鸟净御原令》。中国称日本元首为天皇大约是在清末的同治时期。在日本的历史上,出现天皇的称号以后,还曾有天皇和皇帝的称号并用的情况。这种两个称号并用的天皇有43代元明、45代圣武(追谥)、46代孝谦、50代桓武。到了近代的明治元年(1868年)后,日本致外国首脑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使用的都还是皇帝称号。1936年推行大東亞共榮圈統治後,对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称号了。

日本的现任天皇名为明仁,年号平成,于1989年即位。


在西元第一至三世纪日本各小国君主称“王”或“君”,约到西元第四、五世纪诸王形成联合体,首脑设在大和地方,王的首领改称为“大王”。大约七世纪圣德太子时代,公布十七条宪法,受当时中国儒教的影响,把大王改为天皇。

隋炀帝时,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在国书中有“东天皇敬曰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在外交场合使用“天皇”一词。但是,中國《隋书》對此國書的記錄為「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应当是日本書紀依“大宝令”规定,将史料中的“大王”、“大君”、“皇尊”等用詞一律改為“天皇”所致。天皇这名一说來自道教中的天皇。即神化了的北极星。

[编辑] 歷史
[编辑] 古代天皇
日本最早的神話書籍古事記称,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陽神天照大神之后裔,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

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朝廷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許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當時的歷史紀錄靠口頭背誦神話的史官,而沒有可以證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無由查證。[1]僅有中國陳壽《三國志》的東夷傳倭人條可做參考。

在《日本國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創業垂統,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國、一統天下,歷正天皇正統一系,亘萬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辭,不過「万世一系」四字則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寫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

[编辑] 近代
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但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编辑] 天皇的三神器
三神器包括:

八咫鏡(ヤタノカガミ):一柄镜子,现在供奉于[來源請求]三重县伊势市的伊势神宫。
天叢雲劍(アメノムラクモノツルギ):又名「草薙劍」,源于創世神话中素盞嗚尊的寶剑,他斬殺「八岐大蛇」後從其尾部取得。现在供奉于[來源請求]的名古屋市热田区的热田神宫。
八尺瓊勾玉(ヤサカニノマガタマ):又稱「八阪瓊曲玉」,一颗尖辣椒形状的玉墜。现在供奉于[來源請求]东京的皇居。

三神器(劍、鏡、玉)的想像外觀神話中天叢雲劍是素盞嗚尊(太陽神--天照大神之弟)斬殺八岐大蛇而得。關於此劍後來的下落,有一說指出1185年日本两大武士集团平氏和源氏在坛之浦海域决战,源氏获胜,而平氏所立的安德天皇带着此剑葬身海底,另有一說指出大和武尊带着此劍在海底長眠。今日熱田神宮所供之劍是否為傳說中的寶劍,實已不得而知。至於八咫鏡以及八尺瓊勾玉都在日本「記紀神話」(即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裡和天照大神有關故事的部分中被提及。名稱中的「八咫」與「八尺」原先只是在形容這兩者的尺寸相當大,後來就變為這兩種神器的專屬名稱[2][3]。

三神器在日本历史上通常是上任天皇传给下任天皇。偶尔也有通过各種手段争夺的时候,如南北朝时期,北朝後小松天皇用下任天皇繼承權做交換,誘騙南朝後龜山天皇交出所保有的三神器,南朝天皇在交出三神器後退位,但皇統最後卻由後小松天皇的兒子繼承,到此日本南北朝的分裂合而為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0:11:43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在日本的时候,没有感到周围的人对日本天皇有什么特别的尊重。好像新一代的日本人对于天皇已经失去了那种神秘感和尊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1-2010 11:42:39 | 只看该作者
南朝天皇倒是不知道,学习了。
天皇现在的确在年轻一代中没有那么高高在上,言必从之,不过还是受到尊重。
天皇的一言一行还都是使用敬语,也许是个习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1-2010 12:0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Sirius 于 1-11-2010 12:42 发表
南朝天皇倒是不知道,学习了。
天皇现在的确在年轻一代中没有那么高高在上,言必从之,不过还是受到尊重。
天皇的一言一行还都是使用敬语,也许是个习惯吧。


一休就和这段历史有点儿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6-4-2025 03:15 , Processed in 0.0327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