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5308|回复: 1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Others] 英语已成一个扼杀中国人才的巨大毒瘤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9-9-2010 21:0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英语已成一个扼杀中国人才的巨大毒瘤

  英语已成一个巨大的考试毒瘤!正吞噬国家的巨大财富,并不断扩张。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们开始自觉地学习英语。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主管部门开始头脑发热,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现在英语考试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的赚钱工具,摧残年轻人是他们设计好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浪费他们大量的时间,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富打水漂,真是祸国殃民啊。

  一、看看英语是什么东西

  先看我们伟大的汉语,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可以了。就凭这2000个字,再查查字典,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以很顺利地读一些名著,如《红楼梦》等。

  再看看英语,在英语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把周刊读顺,英语国家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万词汇。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样,不能靠组词,否则“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COMPUTAIONAL-MACHINE”等。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从中大家可以看出英语是一种非常落后没有科学性的语言。是西方国家语言中最难学的一种。

  在美国,高中毕业能看懂报纸就不错了,所以美国表意的动画片,漫画很发达,能看懂名著就可以吹大牛了,自以为高素质了,可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只能算小学生的水平,是被认为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由于英语词汇太多,因此容易忘记是很正常的,如果大家有兴趣拿沙士比亚的原著去考考现在国内所谓的英语专家,他们肯定不及格。美国9.11事件后,产生的很多新词汇,连美国自己的国民也有很多搞不清楚的。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因此可以说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英语考试可以考倒一切人,不管你是一辈子学英语,也不管你是什么英语专家。但话又要说回来,如果用于正常的英语交流又很容易,一般掌握1000-2000个单词就够了。美国的农民一般掌握的词汇不超2000个。重要提示:英语只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掌握一两千个单词、一些常用的语法、一些英语对话、学会查字典,再利用计算机的翻译软件,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乐地掌握英语这个重要的学习工具,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科研服务。下面我们看看无知的教育官僚们是如何利用英语考试手段来祸国殃民的。

  二、英语地位至高无上,教学质量与日俱下

  看看我国目前。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一句话,不会“考英语”,就不会是人才,可悲结论啊。在这种无知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再加上我国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也许世间再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场景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由于无知的“共识”,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更有个别头脑发烧的大学,要求英语过六级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四级考过,就准备考六级,六级考过了,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准备考托福、考GRE、考雅思。

  英语对我太重要了,专业课就对不起您了,因为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专业课只要能考及格就行,如果运气不好,补考也能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只能走走过场了。我国人才的摇篮-高等的学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是多懂几个英语单词,而多懂的这几个单词本来可以通过查字典很方便地解决,哈哈,很可笑,也很伤心!由于大学生在大学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使他们就业更加严峻。现在都是自费上学,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交了那么多的钱,学的就是这个东西,有何感想!

  大家知道,学习语言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外部的语言环境,二是年龄。一个美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英语不离嘴,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到高中毕业,能看懂报纸就算高水平,中国的学生在外部的语言环境和年龄都很不利的情况下,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大家算一下就知道,我们的学生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由于英语考试,浪费大量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使中国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与日俱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研究生培养,博士生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

  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所谓“国家线”的话,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们十分遗憾的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须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想招的学生因为英语赶不上要求的水准,招不进来;而英语能力强,对专业了解肤浅,也无心专业的学生却脱颖而出挤上门来,这是太多中国导师的尴尬。以至于,有些“迂执”的老先生们发出这样的牢骚:不用什么招考了,直接到英语系找两个来就是。老先生们的牢骚还没有说出之前,精明的考生们早就在利用他们的优势了。

  太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英语专业优势挤进去堂皇读之。而以我所见,这种情况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见怪不怪。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气愤、伤心、无奈。哈哈,真可悲啊。

  三、不懂教育规律,人才选拔如同儿戏,这又是教育官僚们的“杰作”,诺贝尔奖只能与中国说byebye大家都知道,美国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很差,为什么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政通人和,从上到下无不重视教育,加上中国人勤奋聪明,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出在教育部,这班教育官僚们根本不懂人才培养的规律。很多外国研究机构对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的思维水平和创造力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加速度衰减。

  3/4的科学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在35岁以前。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大家可以用反推法就可以算出,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大学四年黄金时间,就是在学“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哑巴英语。错过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当然诺贝尔奖只能和中国人说byebye。

  大家只能在梦中见到美丽的诺贝尔奖。美国人非常重视大学教育原因也许就在这里,这些经验美国人是不会写在英文报纸上让你看的,能从英文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真正的高技术,他是不会写给你看的,国家现在提倡科技发展和创新,创新的东西肯定与英语没有关系(在中国,英语最好的是外语系的学生,但他们的科学知识却是最差的,另外现在大家仅仅也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自己提升而学习英语,肯定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无关),必须靠自己扎实的刻苦的研究才能取得。学别人的,永远是落后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同儿戏的职称评定,各大学都有学位评定委员会,所有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都要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才行,他们都是各高校的著名教授,是各学科的专家。但由于扭曲的评价机制,他们变成了全能的教授。学经济的教授必须看计算机博士生的论文,看不懂怎么办,看看口袋里有没有字条,没有子条看看长像如何。结论可以随便写,即使写错了,你也别想看,是秘密,也没有地方可申诉,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大都只能靠走后门来过论文关,教授论文过关也是如此,这就是中国的高级人才选拔机制,本来大学应该是最讲科学最民主的地方,可现在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能选出好人才,那天都会哭。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曾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听说,美国东海岸那些跟中国学术交流较多的著名大学里,有些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经常跟他们的成员(多半是访问学者和教授)说,你们到我们这儿来,许多事情都不用你们做,但有一件事情可要帮忙,就是一旦中国内地的教授学者来作报告,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来凑个数。为什么?因为研究中心请人来作报告,讲得好人家坐下来听,讲得不好没人听。只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教授学者来作报告的时候,无论你们愿意不愿意听,都要来帮忙凑个人数。就是说,相对于整个东亚高教界来说,中国内地教授们的水平都是最低或接近最低的。至少西方学术界这么认为。”

  口口声声说,学好英语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技知识,可自己对一些已知,很先进的管理经验就是不学,只能说明这帮人对教育一窍不通,没有一点责任心,也没有起码的职业道德。

      四、每年数百亿的国家巨大财富打水漂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学习者数以几亿计。英语教育市场的构成,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等。在英语教育市场中,收入最稳定的是各类考试的主办者,他们个个富的冒油,是权利变金钱的典型代表。以职称英语考试,每年的考试费,教材,参考书等加起来按200元算,400多万报考者,费用就有数十亿元。托福、GRE、GMAT、雅思等国外机构主办的考试,费用还高得多。托福考试费800元,10万人报考,其收入也达到8000万元。各类培训机构(个人),也是教育市场的主角。从每小时10元的家教,到费用超过2万元的高级培训,各色人等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各显神通瓜分蛋糕。一个“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平均每年培训学员四、五万人,每年的教学收入达数亿元,据一项不完全统计,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超过3000家,学费根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的不同,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平均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小时20元至30元。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均按10元/万册算,每年可达100亿,当然成为出版商最喜欢出版的书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lisa2008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9-9-2010 21:05: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呵呵,转帖有趣观点,并不代表赞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9-9-2010 22:16:19 | 只看该作者
I agree.

基本上中国人对英语的态度和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方式,方法,99%都是不正确的。——并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事情,而是educational conception goes to a wrong direction.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30 thx for sharing...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9-9-2010 22:27: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 学英语的方式 太落后了, 观念也落后,最重要的是 现在的教育的整体思想太落后了 所以导致最终的杯具。

相对来说也就数理化  做的不错,但为了升学也是 成了考试机器。

其它的课程呢, 什么 历史 课, 思想ZZ 课,邓论,毛概, 更可笑的 时事,。。。。 数不胜数,哪一个不是毒瘤。

中国的教育实在是太落后了, 跟澳洲相比简直差太远了。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照搬 澳洲的全部模式,而是说 教育承载着给一个国家输送合格的人的这样一个基本功能没有达到。

反而变成了一部分人赚钱的产业, 这让中国真是死路一条啊。 最终是只有一部分人,从教育体系里面 混出来,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国外 )

国家发展的最原始的力量,就是人的力量,人的力量 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头脑 ,头脑不行了,长的再壮也没有用。


[ 本帖最后由 flydragon132 于 19-9-2010 21:3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30 收起 理由
喜鹊 + 20 说的有道理!
pinxinge + 30 thx for sharing...
lisa2008 + 30 谢谢分享!
coredump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9-9-2010 22:42:26 | 只看该作者
考试制度的问题咋成了英语的问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0 收起 理由
柯罗 + 10 我很赞同!
pinxinge + 30 thx for sharing... 考试制度有问题,英语 ...
lisa2008 + 30 我很赞同!they got cofused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9-9-2010 22:44:17 | 只看该作者
用英文能力(语言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的确很片面,也很愚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30 Thx for sharing...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9-9-2010 22:47:18 | 只看该作者
印度之所以被英国成功殖民,是因为他们没有written language。中国之所以没有被彻底殖民,包括即使被殖民的香港,中国的文化还是强有力,是因为中国有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written system and philosophy。

一个人,假如奴颜卑膝的要去讨好另一个人,甚至不惜放弃了自己的人格,那么到最后是不会得到任何的尊重的。

想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得尊重自己。

在这个说话都不知道怎么说,汉字都已经快被忘光的时代,颇有学步邯郸的样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30 That makes sense.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9-9-2010 22:54: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l 于 19-9-2010 21:47 发表
印度之所以被英国成功殖民,是因为他们没有written language。中国之所以没有被彻底殖民,包括即使被殖民的香港,中国的文化还是强有力,是因为中国有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written system and philosophy。

一个人, ...


文字居然能击败殖民者?看来到底还是秦国最牛呀,赵国的敢说灭不了他们的字?咱说灭就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30 没有自己的文字,很难有自己的文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9-2010 00:36:4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鸟版的观点。考试制度,教育体系和方法确实有问题,但是学习英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任何多一门语言的掌握都是为人生打开一扇新门的钥匙。没有对英语的掌握,一个人能接触到的世界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局限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老林 + 20 我很赞同!
pinxinge + 30 Good point.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9-2010 00:53:21 | 只看该作者
英语国家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万词汇。


这个太夸张了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首相丘吉尔,号称掌握词汇量最多的首相,据说也不过5万词汇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30 Thx for sharing...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1:52: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对于某些专业,英语确实不应当具有一票否决权,否则有扼杀人才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9-2010 12:09:06 | 只看该作者
学了这么多年英语 ,更加坚信, 汉语 其实是非常优秀的语言。

真的 。

不过我还是得硬着头皮学英语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5 收起 理由
ninetrees + 5 你太搞笑了!
pinxinge + 30 Me too.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9-2010 12:10:23 | 只看该作者
英语的强势 ,还和很多因素有关系, 比如说 文化输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9-2010 12:47:54 | 只看该作者
咱们国家什么时候真的和谐了,我才懒得为出国而学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9-2010 12:48: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19-9-2010 21:54 发表


文字居然能击败殖民者?看来到底还是秦国最牛呀,赵国的敢说灭不了他们的字?咱说灭就灭。
pinxinge 威望 +30 没有自己的文字,很难有自己的文化。 20-9-2010 10:47  


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确是很难有自己高深的文化,但是把印度当作例子就是太不合理了。

印度可是既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是文化和文字的重要输出国。甚至中国的汉字之所以能传播这么广泛,还是借助了印度的文化呢。

另外,这个是纯粹考试制度的问题,而丝毫不是英语的问题,要是英语的问题,那么应该现在英国人还是野蛮人,中国还是世界文化的领导者才对。

另外,看很多讨论,似乎语言和文字这两者的关系都没有说清楚吧?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20-9-2010 11: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3:02: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1:48 发表


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确是很难有自己高深的文化,但是把印度当作例子就是太不合理了。

印度可是既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是文化和文字的重要输出国。甚至中国的汉字之所以能传播这么广泛,还是借助 ...


语言本身没有任何错,毒瘤更谈不上。但为了功利,为了考试,最终确实是尽管付出很多,但结果却不很好。
不过,我觉得现在中国文化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大部分中国人英语都不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9-2010 13:17: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1:48 发表


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确是很难有自己高深的文化,但是把印度当作例子就是太不合理了。

印度可是既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是文化和文字的重要输出国。甚至中国的汉字之所以能传播这么广泛,还是借助 ...


"这个是纯粹考试制度的问题,而丝毫不是英语的问题.". Obsolutely r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3:20:5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Richard.G 于 20-9-2010 12:17 发表


"这个是纯粹考试制度的问题,而丝毫不是英语的问题.". Obsolutely right.


题目把“英语”改成“英语考试”似乎更合适,不过就没有那么抢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9-2010 13:4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0-9-2010 12:20 发表


题目把“英语”改成“英语考试”似乎更合适,不过就没有那么抢眼了。


不是似乎更合适的问题,而是只有改成“英语考试”才是合适的,只用“英语”二字是根本不合适的。出错的东西当然抢眼了,但是目的是为了要说明问题还是要抢眼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30 I'm not so certain because...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4:12: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2:43 发表


不是似乎更合适的问题,而是只有改成“英语考试”才是合适的,只用“英语”二字是根本不合适的。出错的东西当然抢眼了,但是目的是为了要说明问题还是要抢眼呢?


之所以用“似乎(possibly)”,是因为我觉得因为英语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mother language,英语在限制中国人思考方面确实有负面作用。
君不见,灌水乐园新思想层出不穷,new ideas are imerging all the time,但是到了英语版却连个辩论都很难开展起来,大家都要用中文才谈得舒畅。

正式因为有了这一层,俺才对英语和思想之间的关系依旧有保留态度啊。

鸟版如有不信,不如尝试主持开展一个英语辩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9-2010 14:2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0-9-2010 13:12 发表


之所以用“似乎(possibly)”,是因为我觉得因为英语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mother language,英语在限制中国人思考方面确实有负面作用。
君不见,灌水乐园新思想层出不穷,new ideas are imerging all the time, ...


您的意思是说母语是汉语的人学了英语的人思考能力会不如不会英语的人?
还是说母语是汉语的人学了英语之后用英语思考不如用汉语思考顺畅?
如果是前者,显然不符合事实,近现代思维能力最强的华人很多都是会外语的,国际上很多大的思想家也都是精通外语的,均并未因此而让思维能力有所损失。
如果是后者,当然是事实,但是这是对英语掌握的不如对汉语好造成的。反过来,要让英语为母语的人用汉语来思考,同样也会变得不如用英语思考顺畅。
而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了英语,不是说因此就要改成用英语来思考,放弃用汉语思考,而是完全可以继续用汉语思考,只是在需要用英语的时候才用就行了,英语只是个工具,绝无限制作用。
掌握英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有为了学英语,特别是为了考试,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影响对其他事物的学习,才会出现问题。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20-9-2010 13: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9-2010 14:2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1:48 发表


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确是很难有自己高深的文化,但是把印度当作例子就是太不合理了。

印度可是既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是文化和文字的重要输出国。甚至中国的汉字之所以能传播这么广泛,还是借助 ...

阿弥陀佛,阿拉伯数字还是印度人发明的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4:41: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3:21 发表


您的意思是说母语是汉语的人学了英语的人思考能力会不如不会英语的人?
还是说母语是汉语的人学了英语之后用英语思考不如用汉语思考顺畅?
如果是前者,显然不符合事实,近现代思维能力最强的华人很多都是会外 ...


后者我同意你的观点,对于前者,我觉得本文作者所说有一定道理。
譬如我们的大学教育,很多人更注重英语学习,而减少了对专业知识的重视,也减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这一点我自身感受也是这样。不一定是思考能力变弱,但是至少时间上有所偏重,厚此而薄彼,结果如何就不好说了。

至于学习英语,出国后,大家的专业工作做得怎么样,我的发言权不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lisa2008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9-2010 14:43:56 | 只看该作者
国家汉字扫盲标准是1500字,而日本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是1850字,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是1945字。这些数字相差不远,看来常用阅读这个汉字量是差不多的。

不过汉字的扫盲和英语的扫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会读汉字的人也会流利的说汉语,对这些人扫盲,就要教会他们一两千个汉字。不会读字母的人也会流利的说英语,对这些人扫盲只需教会26个字母。当年还有外国人曾经感慨中国人在学习汉字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呢。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20-9-2010 13:4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4:57: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3:43 发表
国家汉字扫盲标准是1500字,而日本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是1850字,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是1945字。这些数字相差不远,看来常用阅读这个汉字量是差不多的。

不过汉字的扫盲和英语的扫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会读汉 ...


仅对于中国人而言讨论一下英语学习时间:
中国人学习汉语基本上到中学后就不学语文了。大学基本上没人去花时间学习。
而英语的主要学习时间则贯穿了小学,中学,大学,尤其是大学往后,为了考研,出国等等,英语占用的时间更多,学习最终效果大家都清楚。

所以,汉语学习时间和思想形成/产生学术成果时期不太冲突,而英语学习时间则相对来说有所冲突。由此,我继续持有保留意见,possib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9-2010 15:08:5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看看英语是什么东西 “段就闪了,和所有攻击英语弘扬汉语的人一样,文章把认字和认词混为一谈,虽然汉字只需要认2000个,没有几万词汇可别想看懂报纸吧。看懂”社会主义“需要认多少词呢?7个,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关毅仁 + 50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9-2010 15:27: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nxinge 于 20-9-2010 13:57 发表

仅对于中国人而言讨论一下英语学习时间:
中国人学习汉语基本上到中学后就不学语文了。大学基本上没人去花时间学习。
而英语的主要学习时间则贯穿了小学,中学,大学,尤其是大学往后,为了考研,出国等等,英语占用的时间更多,学习最终效果大家都清楚。

所以,汉语学习时间和思想形成/产生学术成果时期不太冲突,而英语学习时间则相对来说有所冲突。由此,我继续持有保留意见,possibly。


你说的这些问题还是学习第二语言要花时间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我前面强调的,掌握外语本身没有任何副作用,只有为了学习和考试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才是有问题的。
之所以要到大学还继续学英语,不是说英语复杂到了需要到大学的水平还要继续学习,而汉语简单到了中学水平就足够了。而是说英语本来不是母语,没有从小就开始学,再加上语言教学本身有问题,到了大学还没让人学会。
从小就学英语自然不用说了,如果让一个中国学生从初一就来澳洲学英语,你看是不是还要学到大学还学得马马虎虎?还是学个两年英语就已经相当好了?
如果反过来,让老外学习汉语当作第二语言,而且还用中国的那种教学方式,势必会耗费比中国人学英语更多的时间。
或者再换个角度来说,让中国人学习英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比如过去还有俄语的教学,要是俄语也成了国际通用语言,要考俄语的亚斯之类的,那效果也会和学习英语也没什么差别。
对于欧洲人来说,让德国人学英语到是不太难,本来都是相近的语言。不幸的是世界上没有很接近汉语的语言。汉语和藏语、缅语等算是个不远不近的亲戚,可惜一方面没有学藏语、缅语的必要,一方面这个亲戚关系相对英语和德语来说还是偏远。连周边的日语和汉语都是完全不同的语言。

所以归根结底都是教学问题,和语言本身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20-9-2010 14: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5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25 我很赞同!
lisa2008 + 3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9-2010 15:34:4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事情没法,英语就是一个通用的语言,想要做国际贸易,必须学呀,跟韩国和日本人打交道,我们都用英语的,双方都挺悲哀的,都不是自己的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6:06: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ozbird 于 20-9-2010 14:27 发表


你说的这些问题还是学习第二语言要花时间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我前面强调的,掌握外语本身没有任何副作用,只有为了学习和考试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才是有问题的。
之所以要到大学还继续学英语,不是说英语复杂到了需 ...


主要问题是教学?我觉得学习语言的快慢主要问题是环境啊,因为Practice makes perfect,没有那个环境,上课教学方法再好,再疯狂英语,平时没有条件用,最终结果只能是哑巴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9-2010 16:07: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感觉讨论来讨论去,我忘了我的论点了。稍后总结归纳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4-2-2025 03:14 , Processed in 0.062471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