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上有种现象叫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就是说一个人的first language(second/third...)对second(third/fourth...)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语法方面的(比如中国学生很多喜欢回答:You don't like him, do you?为:yes, I don't.),也是文化习俗等等方面的。而transfer分为positive和negative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思维影响语言,语言也反过来作用与思维。鲁迅固然可能日语很赞,汉语更赞,但他的成功不能代表现在中国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学英语的学生(and老大娘老大爷们)的思维方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接受西方事物的程度。。。
从一种程度来说,语言学习分为2大块:一块:you want to live (就包括什么do business或者看外国电影啊之类的吧)in some area and communicate with COMMON LOCAL PEOPLE。而另一种是:achieve higher academic (or formal?) reading and writing——这两者虽然不是完全隔离开来的,但是的确是两个相对不同的语言学习领域甚至学习的目的和方式。而中国的教育是混为一谈的。
至于教学方法,这个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从来都是存在争议的。英语到底要不要背——这个其实是从中国人学汉语而来的。因为汉语的汉字和它的发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是arbitrary的,所以一开始的学习必须得死记硬背(比如“天”为什么发tian,而不是发gou,发音和汉字本身是无关联的),而英文是有规律的(当然可以说a为什么发/ei/本身是arbitrary的,但是words是可以拼的。可以告诉大家,English native speaker学reading和writing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先背26个字母的,他们会发l为/l/而试着去拼写look成lok,诸如此类)。所以从这个背的教育来说,这是中国本身的教育方式transfer到英文教学的methodology上的)。至于这种方法好不好,诸如此类,见仁见智。有的人有效,有的人没效~~~没人说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更好,或者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更好,只是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尝试最后下来的不同的教学流派而已。
至于考试制度,那是因为no one is really doing testing seriously而已。有的人学了英语,死活考过了4-6级,写作也就200来字,想想吧,小学六年级毕业也得写800字的作文了,200字是啥概念?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么?(当然有人会说,话要说清不在于字多,诸如此类,我不辩解,问题是:这样简洁又能说清问题的人多嘛?TMD?)就这种研究生毕业level的英语,能干什么呢?是稀里糊涂看个原版电影不要字幕,还是疙疙瘩瘩读原版小说?还是能结结巴巴的和某个老外争论一下communism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