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lilier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旬老人的澳洲生活日志连载(已更新到2012年6月18号)

[复制链接]
301#
发表于 31-7-2010 14:09:20 | 只看该作者
悉尼的街道和北京的街道不是一个级别的,呵呵,即便是很主要的干道最多也就是一侧2-3条车道,所以显得路很狭小拥挤。堵车那是很经常的事情。不过在悉尼很多人都使用公共交通,不开车上班的,除非上班的地方比较偏 ...



谢谢。写得非常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发表于 31-7-2010 16:53:4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请教下阿姨,我在去哪儿网站上查到,探亲访友签证最多也只有90天。你的是哪类签证?竟然长达1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楼主| 发表于 31-7-2010 17:59:2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办的是676签证。你可以上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移民局网站,都可查到详细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发表于 1-8-2010 04:5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j2010 于 31-7-2010 15:53 发表
另外请教下阿姨,我在去哪儿网站上查到,探亲访友签证最多也只有90天。你的是哪类签证?竟然长达1年?

父母可以批一年,哥哥姐姐之类的其他亲属3个月,有时候可能还要担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发表于 1-8-2010 19:21:57 | 只看该作者
真有意思的活动,你的小外孙女自己坐飞机啊,真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发表于 2-8-2010 16:34: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lierong 于 31-7-2010 16:59 发表


我们办的是676签证。你可以上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移民局网站,都可查到详细信息。


谢谢。抽空我也短登一次体验下。办旅游签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8-2010 23:28:27 | 只看该作者
老太太啊,我给您发短消息,您也不回复我。

您都和我小姨见过面了,你们还在一起唱歌 《茉莉花》《回娘家》 了啊!!!
就是6月19日那张照片,中间那个黑旗袍,戴珍珠项链的,应该就是我小姨啊!!!

我的老外婆也在堪培拉,您有空去找找她玩,我外婆也参加过那个澳华会的活动。
也许你们都见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楼主| 发表于 3-8-2010 09:2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拖拉机 于 2-8-2010 22:28 发表
老太太啊,我给您发短消息,您也不回复我。

您都和我小姨见过面了,你们还在一起唱歌 《茉莉花》《回娘家》 了啊!!!
就是6月19日那张照片,中间那个黑旗袍,戴珍珠项链的,应该就是我小姨啊!!!

我的老外 ...


对不起,抱歉。怎么这么巧啊,那人就是你小姨?哈哈。最近我外孙女来堪培拉了,住2个月,为了小家伙见识澳洲多一些感性认识,经常安排一些活动,她还带来了不少假期作业,所以还挺忙的。以后有时间再去拜访你外婆。谢谢你对我的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楼主| 发表于 3-8-2010 12:10:17 | 只看该作者
参观澳洲国家战争纪念馆(2010,7,24)
        
      冬季堪培拉的格里芬湖,依然碧波荡漾,沿着湖畔而建的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国会大厦、国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和国家战争纪念馆,就象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这些小外孙女还一直没有参观。

      今天我们中午出发,首先去了国立图书馆。因为听说这里正举办一个摄影展,是澳洲华人摄影协会为纪念堪培拉与北京建立友谊城市10周年搞的纪念活动。一进图书馆大门,右侧通透玻璃门窗的餐厅内就有不少读者在用餐,现在正是中午茶时间。我们按规定把手提袋、照相机交给前台存包后,就走进里面,门口贴着醒目的提示,请关手机。我们沿着白色的大理石台阶,大体浏览了图书馆的全貌,全部地毯铺设的一个个大厅内,人们或在电脑前查询资料,或安静地阅读,老者、年轻人都专心致志地埋头看书。我们打听可否用女儿的借书卡办理借阅?回答:这里的图书全部不对外借阅,只能在这里阅读。我们打听摄影展,被告知这里没有,于是就退出了。
       
      我们来到澳大利亚国家战争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一座堡式建筑,灰白色的墙体,淡绿色的圆形穹顶,环绕四周的铜雕,勾勒出它的雄伟壮观。它坐落在堪培拉城市北部的中轴线上,与中轴线南端的国立大厦遥遥相对,连接两座建筑的是一条命名为“澳新軍團”的笔直大道,寓意着这是一条通向和平的大道,象征着最高政治权力的国会,重任在肩。
       
      我们在纪念馆宽阔的院前,驻足于一门门战炮前,欣赏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铜雕,女儿读着刻碑上的文字,我们充满好奇地解读着澳洲的战争历史。有一个雕塑吸引了我们,名叫皮特的兵士牵引着一头小毛驴,他正將另一名受伤的士兵扶坐在毛驴的脊背上,毛驴忍辱负重,神态逼真。原來,在过去的山地战争中,生存条件要求低而负载能力强的毛驴是当时最佳的运输工具,为纪念毛驴的战争功劳,特为毛驴铸像立碑。真有意思。

     澳大利亚国家战争纪念馆主要是为纪念两次世界大战参战并捐躯的澳军将士而建的。从正门步入馆内,左侧是一战展厅,右侧是二战展厅。一位身着白衬衫红领带的银发老人,很有绅士风度地进行着讲解,他红光满面、腰板挺直、声音洪亮、滔滔不绝,一批参观者围在旁边静静地倾听着。女儿说,不少退休的老人在纪念馆服务,他们都是志愿者。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发生在一战期间的澳洲战争史上的一个大事件,1915年4月25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组成的“澳新军团”,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有上万的将士阵亡。为此澳洲将4月25日命名为“澳新军团日”,全国每年的这一天休假,并举行纪念仪式。这段历史在展厅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

      展厅中一个个玻璃柜内摆放着粘有泥土汗水血迹的军衣军靴,记者拍摄的黑白照片,还有各种战用实物:手枪、战刀、步枪,地图、发报机、电话......一位14岁的澳洲少年,坚决参了军,阵亡了,他在前线与家人的来往信件也珍贵地展示出来。最吸引人们的是一个个泥塑群雕,这些沙盘式的、橱窗式(嵌在墙体内)的泥塑模型,按1:1的比例做成,兵士登陆的海湾、困守的峻峭山地、遭受敌军射击的伤亡场面以及将士跋山涉水、英勇战斗的情景,都通过这些立体模型客观地再现出来,挺有震撼力。

      中央大厅展示着重型大炮、英式坦克、吉普車、巡逻战地车、载重卡车、用马匹做牵引的运载车,还有各种飞机,有轰炸机、战斗机、直升机,一些飞机的外壳被剥掉,裸露出内部的零件和线路。

      钻入模拟的地下战壕,可透过嵌在坑道壁的镜头观察到地上的战况。走进一艘潜水艇,一个红光通透的艇仓内,各种通讯器械、卧铺、卫生间一应俱全,从一个个瞭望窗口可看见海底世界以及海上战况。

      我们沿着一个弯曲的通道,来到一个空间,衣架子上挂着军人迷彩服、战地护士装,允许试穿,我和女儿还装酷了一把。那辆驮着战地用品的自行车,被固定,骑上它猛登几下,就产生了能量,迎面的屏幕马上闪现出战地实景,直观性很强。

      纪念馆左右大厅中间的露天通道,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面燃烧着一簇闪动的火苗,永不熄灭的红色火光象征着捐躯阵亡的士兵永垂不朽。

      水池左右两侧是走廊,青色的金属铜壁墙体宽大深长,一朵朵红红的绢花点缀其间。铜壁上镌刻着一行行按照年代排列的金黄色的英文,它们是始于1885年澳洲人参加的历次战争中捐躯士兵的名字,历史不曾忘记战死疆场的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忽然我们发现1900-1901年条目下,有6个士兵的名字,那年西方列强在中国发动了一场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英属殖民地的澳大利亚紧随其后,也曾做了一回跨国强盗。顿时,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历史浮现在我的脑海,阵亡的6名士兵应该是死于非命。这面铜壁上,包含了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纪念。对于我,这一点挺难接受。我们只能这样理解,这座纪念馆是澳洲战史的客观记录。

     我们站在高耸的浅绿色穹顶之下,圆柱形的穹廓四围,四尊巨人般的英俊士兵的彩色壁雕,显示着澳洲军人的光荣;五光十色的雕花玻璃上一幅幅绘画,寓意着“自由”“尊严”“和平”“正义”;地面那块墨蓝色的大理石镌刻的文字表达着永远的纪念。

     站在纪念馆门前的正中央向前看,一览无余,“澳新軍團”大道就在堪培拉城市的中轴线上,它直通国会大厦,大厦顶端那个高耸的金属角架,支撑着那面六个白色七角星组成的米字旗,蓝色国旗迎风飘扬。建筑物其实是承载着历史、演绎着当今、表达着人类情感的一种独特语言,建筑的风格蕴含着建筑的寓意,这就是气度非凡的建筑文化。

     小外孙女跟在大人后面参观一直很勉强,她对这一切都不感兴趣,可能因为是女孩子,可能是年龄太小,总嘟嘟囔囔地要回家,弄得我们只好放弃右侧二战展厅了,以后有时间再来吧。

     碰巧一队国内旅游团也来到这里,是一群小学生,年龄比小外孙女还小,一路茫然地参观,一路叽叽喳喳,那个澳洲领队多次提醒:“安静,安静”,但无济于事。孩子们往水池子里投着硬币,钻进纪念馆的礼品店挑选着心爱的礼物。
            
     人必须有两扇翅膀才能飞翔,一扇是物质的,另一扇是精神的。但愿今天的小孩——明天的成人慢慢长出一对坚硬的翅膀,翱翔蓝天。
       
     站在澳洲战争纪念馆前,我不禁想起了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那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大楼顶端那凌空高耸、金光闪闪的“八一”军徽,海陆空三军士兵的汉白玉石雕,更有那二十多个巨大的展厅——古代战争、近代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等波澜壮阔战史的纪念馆,无一不闪耀着中国军事、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更弘扬着正义与爱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军事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十大军事博物馆之一,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

     历史短暂的澳大利亚,战争历史更短,因而黎民百姓生活得也更安宁,比起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他们幸运得多,也可能因此,历史虽短经济却更发达。
       
     热爱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3-8-2010 11: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8 收起 理由
Dreamhouse + 49 谢谢分享!
freshfish + 30 谢谢分享!
formatc + 49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楼主| 发表于 3-8-2010 12:25:39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拖拉机 + 1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发表于 3-8-2010 12:44:4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老外婆,本来是想带我儿子(9岁)这个暑假也是过来呆2个月,跟班上学,提高英语。儿子有签证。
后来觉得飞机接送太麻烦,上学接送也麻烦。吃穿住行,也给小姨她们添麻烦,就放弃了。春节再过来吧。

堪培拉那个军博,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一面N次战争中,阵亡将士名录墙,不过据说名录上有当年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的名字,所以我们就拒绝拜谒了。

还有一个就是 最后下午要闭馆的时候,有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所有观众都肃穆而立,一个士兵吹着凄婉的风笛,走进一个大门后关闭。感觉内心很震撼的。

对飞机大炮什么的,我不大感兴趣,儿子喜欢看。在北京中国军博,我看到那么多兵器,就觉得很血腥,特别是有一个橱窗里摆放的是各种大刀,更是觉得不寒而栗。整个一个军事博物馆,就是一个屠宰场。整个一个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血腥杀戮史。

我只期待和平,人类何时能够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不再为了土地,石油,黄金矿产,政治宗教信仰,而贪婪争夺拼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freshfish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发表于 3-8-2010 18:47: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阿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发表于 3-8-2010 22:50:55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心态好,在任何地方任何年龄段都能过得精彩
衷心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楼主| 发表于 5-8-2010 10:21:58 | 只看该作者

澳洲政坛风云有感

澳洲政坛风云有感(2010,7,20)
        澳洲上空正席卷着一股政治风云,6月24日,几乎在一夜之间,陆克文总理骤然被同党的女强人副总理吉拉德(48岁未婚)取代,成为澳史上第一位女总理。这场“不流血的政变”,虽是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较量,其实也是工党多数派为在今年11月的大选中能获得更多胜算做出的调整行为。全民选举产生的总理陆克文执政不到3年,这位澳洲历史上最短命的总理被逼下台的主要原因是工党的民众支持率持续落后于在野党自由党。
       
        现年53岁的陆克文,出生于澳洲,是一名农场工人的儿子,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曾担任过澳驻中国外交官,知晓中文,其儿子曾在中国学习,女婿是华裔后代。
       
        陆克文输在一系列政策的失误上,比如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碳交易方案颇具争议和质疑;政府向资源行业征收暴利税,引起澳洲各大矿业企业的抵制;还有金融危机爆发,澳政府出现巨额赤字失业率上升;在难民问题的处理上使声望受损等等。其实陆克文内阁所做的执政努力及其改革举措,旨在保持澳大利亚呈健康状态的发展,但有些事与愿违。总之,陆克文提出的多项国内改革措施并没有获得大多数选民的赞同,经济方面的不见起色显然严重影响了陆克文的执政地位。
       
        辞职的当天,陆克文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他强忍泪水称自己将一切的一切献给了工作,他罗列了自己在任期间的政绩,发言时几度哽咽。在新的女总理组阁时,陆克文向自己的曾经的副手提出申请入阁,却遭拒。吉拉德说,现在不行,如大选中工党胜利了,将考虑陆重新进入政府任职。
       
        这就是小外孙女来澳期间,发生在澳洲政坛上的一件大事。女儿回家来有时谈起这件事,她说,工党是否竞选取胜,还会影响到她们单位高层领导的任职。所以以后一段时间,她的直接上司——经理要介入工党竞选的宣传活动了,经理还询问女儿的入籍问题。女儿的入籍已经通过了,但还没有举行入籍宣誓,所以还不是澳大利亚公民,没有选举权。
       
        女儿告诉外孙女,陆克文现在在找工作呢,在这里,一个堂堂的国家总理下台了,就没有工作了,没有收入了(澳洲总理年薪$33万)。有时女儿拿回来一些政党竞选的宣传单,上面是某个政党对选民的承诺,甚至连校服补助计划啦,安装宽带提高网速啦,育儿假期延长啦等等的一些细小事情,也是党魁们的应允,以此来获得人心拉选票。当然,一旦该党上台,它的竞选承诺是要兑现的,否则在野党的问责将要危及到它的继续执政。
       
        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的国体——联邦议会制,典型的西方国家的政体——两党制。我们尚且不评论这种体制的优劣,因为发生的这件事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个国家政坛突发骤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军事、文化、民生状态竟然一如既往,平静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街头、公园、超市见不到任何宣传标语,人们神态自若地开着车去上班,从从容容地进出超市选购物价没有任何波动的商品。至于澳洲政坛幕后的激烈争斗、暗箱操盘,那是政客们的事,反正谁上台都要把民生、民心、民意顶在脑门上,否则你的座椅会摇摇欲坠,甚至每月公布的民意调查指数都有可能逼你下驾。
       
        选民、公民、老百姓、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小外孙女还太小,这些她一点都不懂。有一天,她开邮箱,取出一份图文并茂的广告,拿给女儿看,问这是不是竞选宣传,里面都有些什么承诺啊?因为有一天女儿说,工党承诺在堪培拉地区全面安装新宽带提高该地区的网速,女儿问我们如果投票选不选工党?我和小外孙女痛快地说:“投工党!”虽然是开玩笑,但小家伙还真关心开这个事了。孩子长大后,国家大事必然进入她的思考空间,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5-8-2010 09: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5 收起 理由
Dreamhouse + 30 谢谢分享!
frozen_heart770 + 2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楼主| 发表于 7-8-2010 11:25:51 | 只看该作者
有感于澳洲气候(7,22)
       

        堪培拉属于澳洲内陆,气候宜人。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近8个月,度过了绝大部分都是天空瓦蓝阳光普照的夏季、秋季和冬季,不曾遇到一个极端天气。
       
        12月-2月是夏季,雨水少,比较干旱,草地一片黄色,早晚与中午温差较大,午间烈日当头,出外得抹防晒霜,整整一天万物都笼罩在长长的日照之下,晚间凉爽,睡觉要盖薄被(盖毛巾被还会觉得凉);
       
        3月-5月是秋季,天气温和,秋阳照耀下的一片片树叶,呈现着深绿、金黄、橘红的色彩;
       
        6月-8月是冬季,山峦土坡树木草坪满目绿色,尽显生机,天气略寒而清朗,冬日暖融融的,夜晚丝丝寒意,二三级的寒风拂面,感觉是柔软的,间或的细雨霏霏滋润着花草树木,冬三月平均气温1-12度,最冷的7月中旬只有1周是-3-11度。
       
        9月-11月是春季,据说,这里的春天花草树木更加色彩缤纷、充满朝气。
       
        这里的四季变化缓和,不像北京那样四季分明。
       
        堪培拉这个百年城市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它遵循美国建筑大师格里芬的设计理念——人和自然融洽相处,经过周密计划而建成了这个澳大利亚的首善之地。从空中鸟瞰,好一幅几何图形的精妙图案,它是世界公认的城市设计的成功典范,被誉为“花园城市”。格里芬因此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树林青翠、湖光掠影的自然美景,规划良好的城市建筑,巧妙布局的宽敞街道,以及环绕城市四周的山脉河流,浑然一体,引人入胜。这个散落于花园之中的城市如此宜居,只有35万人,人们尽享着田园般的现代化生活。
       
        为什么这里气候平稳,很少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呢?
       
        一是大自然的恩赐。这个地处南半球的地方,四周环海,印度洋、太平洋拥抱着这块广袤原始的南方大陆。经纬线的特征,环海洋的影响,2亿年形成的古老、地理上长期孤立的大陆,人烟稀少,丰富的能源矿藏,天然富足的牧场,大自然赋予了澳洲人如此的生存环境。堪培拉又地处澳洲大陆的东南内陆,四周被茂密丛林和崇山峻岭环抱,自然气候更是独具特色。
   
       二是澳洲人对家园的百般呵护。澳洲人开发建设他们的家园,有着严格的规划,具有循序性,渐进性,前瞻性,可持续发展性。森林、绿地、山川、河流、海洋,那就是他们的母亲,澳洲人尽量不做有违母亲健康的事情。在这个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极为丰富的国家里,四季常绿的木本植物,特别是桉树很能适应火灾和干旱,因此它被推崇为澳洲的国树,连桉树树叶的灰绿色,都被涂在了雄伟的国会大厦的立柱上、墙壁上。砍伐桉树违法重罚,难怪丑陋的桉树遍地疯长,还被如此善待呢。拥有茂密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的国家,建筑木材竟然靠进口,四面环绕的海洋能源还迟迟未开发,即使令全世界谗言欲滴的富有的矿藏之开采,也很有节制,这一切似乎与物质欲流利益熏心的当代那么不合拍节。澳洲人懒吗?傻吗?当我们看到反常的气候在地球各处频频发生,我们理解了澳洲人的“前卫”。从政府的运筹帷幄规划审批到公司的追逐利润寻求发展到个人的点滴言行,上上下下都在努力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在这里实现了统一。这也就不奇怪了,为什么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评选中,澳大利亚名列前茅的城市数目于全球国家之先喽。
       
        澳洲的内陆干旱少雨,这块全球最干燥的大陆,饮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并依赖蓄水供水。政府严禁使用地下水,因为地下水资源一旦开采,很难恢复。政府纷纷颁布的多项限制用水的法令,被人们认真地执行着。在这里的干旱季节,节水意识很强的居民用自家的那个高大的储雨水罐浇灌花草,当储水罐的水用光了就只能动用自来水,他们按门牌号隔天使用。连洗澡的时间都自觉控制在10分钟之内。每户的用水量一旦超过限线,则缴纳高额水费。堪培拉是限水城市,更是节水城市。
       
        当大雨倾盆时,绕城的山峦、周边的丛林、路旁的草坪,这些极富蓄水功能的天然造物,吸纳着丰盈的雨水,合理的城市泄洪渠道将丘陵、山坡冲下的雨水送进了一个个淡水湖,以及比淡水湖更低处的排水管道。每家每户甚至包括任何单位都必建的储存雨水的设备、设施,饱饱地喝足这生命之水,以便细水长流。   
       
        近期,当我们揪心地看到国内南涝北涝东涝西涝百姓生灵涂炭的新闻,痛心地感叹老天爷赐予华夏子孙的这块繁衍之地环境已急剧恶化了,不能不更加羡慕人家澳洲人的生存之地。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专业的女婿说,国内地方政府缺乏对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长远措施,乐于做城建的表面文章,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忽略了防洪排涝的基础建设,城市的“肺叶”绿地都被毫无蓄水能力的大片大片的水泥地覆盖,这本身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盛夏时节,太阳的毒热加上所有楼房空调排放的热量、大小汽车排放的热气,所形成的滚滚热浪席卷着大都市,愈热愈热,高温屡创新高,这哪里还是宜居的地方?
       
        国内极端的天气年年频繁出现,而这里风调雨顺、气候稳定、一片安宁,巨大的反差难道仅仅归因于老天爷的偏心吗?“天问”,老天爷对人类的拷问,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都要用自己的制度、法律、责任、智慧在自己的国土上,主动地应对拷问,而不是大灾大难来了,才奏起一曲曲抗灾救灾的颂歌,尽管惊天地泣鬼神。因为被动地应对拷问,必然陷入周而复始地遭受大自然严酷惩罚的怪圈。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7-8-2010 10:2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5 收起 理由
Dreamhouse + 30 谢谢分享!
frozen_heart770 + 2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发表于 7-8-2010 17:42:49 | 只看该作者
阿姨思考的很深入啊 说了政府不听就没办法了 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发表于 8-8-2010 00:39:24 | 只看该作者
唉,最近看了很多水灾的报道,真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发表于 8-8-2010 18:23:25 | 只看该作者
阿姨,我和我丈夫也想移民澳洲,我们都是在国内被啥背景的人,也不喜欢那种社会现实的气氛。只靠自己努力。

沾沾您的喜气,希望我们也早日登陆,带父母来享受一下。

您很幸福!祝您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9-8-2010 09:3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asminelee 于 8-8-2010 17:23 发表
阿姨,我和我丈夫也想移民澳洲,我们都是在国内被啥背景的人,也不喜欢那种社会现实的气氛。只靠自己努力。

沾沾您的喜气,希望我们也早日登陆,带父母来享受一下。

您很幸福!祝您身体健康!


衷心祝愿你们早日移民成功,送给父母一个悠然,平和,安详的幸福晚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发表于 9-8-2010 13:22: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我们也是希望来澳洲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发表于 9-8-2010 18:03:18 | 只看该作者
陆克文找工作可不是为了收入,
现在就算他每天钓鱼,也有10几20万澳币到手,另外还有政府掏钱给他设的办公室,免费的飞机随便坐等等
而且他家本来就是千万富翁,那几十万也不一定看在眼里,
阿姨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政治也是有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12-8-2010 12:30:26 | 只看该作者
参观堪培拉科技馆(2010,7,17)
       
        按女儿的计划,今天周六去堪培拉科技馆玩一天。科技馆在堪培拉City,小外孙女挺高兴去的。一家人起得晚迟迟姗姗11点多才出发,带上午餐自做的三明治,水果,直奔市中心。
       
        科技馆是一座白色的四层大厦,在堪培拉很有名气,堪培拉人都很喜欢这儿,不少人都不止一次来参观。女儿和女婿是第一次来,为的是等国内的亲人来了一起玩儿。门票收费成人$20,儿童$15,女儿有一个优待卡,买一赠一,所以5人付了$75。令人新奇的是,这里的门票是一个黑色的印章,盖在手背上。门口没有验票处,你盖了印章之后,进去自由参观就是了。好生奇怪,要是有人不买票混进去也无人知晓啊。看来全凭自觉喽。后来我在里面各处转悠时,还留意了参与科技活动的人们的一只只手,手背上都有那个圆圆的黑色的印章。老伴说,在入口处他看见一对母女,母亲站在那儿,犹豫了一下,没买票就进去了,可能不是第一次来,摸清了这里的门道。
       
        科技馆原来与北京科技馆性质相同,都是通过参观者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科普博物馆。但堪培拉科技馆其规模还是无法与宏大的北京科技新馆一拼的。这里的确朴实得多,然而科技展示、科技探索的趣味性以及涉及的自然科学门类的丰富性,还是值得称道的。安排在3个楼层的7个科学主题的展厅,经由一条螺旋上升的通道就能方便地到达各个展厅门口,每个展厅大约六七百平米,一个个展台五光十色,说明牌上写着操作方法及实验效果。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电学、地质学、天文学等方方面面的科普知识,吸引着人们去尝试,去探索。特别是那个关于水的展厅,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通过一个个智能操作来认识水的来源、功能、使用、节能的科学知识,也还独具匠心。

        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这里是澳洲人比较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双休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反往日澳洲人烟稀少的感觉。人有多多呢?其实每个展示台也就停留着一两个人,有的还没有人,绝对比北京科技馆的人头攒动、拥挤熙攘、无法上前的场面差远了。我们见到家长带领孩子们来这里玩上一天的很多,一位妈妈竟然带着她的4个孩子玩得很尽兴;一对年轻夫妇身边跟着个男孩,小推车里还躺着一个刚满月的婴儿,眼睛都还睁不开呢,一家人也兴致勃勃玩得很开心。在这儿华人带着宝宝的身影不时闪现,中国人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教育还是情有独钟啊。可以说,这里既是儿童新奇的世界,也是成年人轻松的乐园。
       
        小外孙女还是蛮感兴趣的,跟着小姨小姨夫逐个展厅地游玩,听着小姨读英语说明,再翻译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她们排队坐了模拟“过山车”,“过山车”外表是一个红色金属的四方小房子,一次十来个人进入里面,启动之后,小房子上下前后左右地摇摆晃动,关在小房子里面挺刺激。

        我们还排队走进了一个地震屋,在一个封闭的居室内,工作人员问孩子,地震来了会是什么感觉?一个小女孩回答:晃动。这时屋内的电视正播放着地震来临的消息,忽然,整个房屋、屋内的摆设及地面都震动起来,大家鸦雀无声地体验着地震的感受。
       
        最刺激的是“自由落体运动”了。一个2层楼的高台上,一根横木拴着吊绳,站在高台上的实验者换上宽松的运动服,手拽着绳子上的吊环,全身悬于半空,身体直垂,工作人员大声喊:“go!”示意松手,手一松,人体就迅速坠下,跌进下面一个曲面滑道。女儿女婿都想尝试,叫着外孙女一起去。外孙女摇头。女儿先从高台坠下了一次,捂着心口说,好刺激呀,尤其是悬在半空即将脱落的那瞬间,忽然不敢松手,即使听见震撼的喊声“go!”也没有松手,可身子高悬在那儿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坠,坠下来了,也没觉得什么了。女儿说,其实就是那一瞬间害怕,一咬牙就没事了。女儿鼓励外孙女试一试,但外孙女向后躲,还是不敢。女婿也坠下来了,笑着说“好玩。”我拿着相机抓怕,但“自由落体”的瞬间没拍下来。女婿说我拍个试试。于是女儿又一次勇敢地登上高台,再次“自由落体”。遗憾,还是没拍下来。小外孙女一直站在我旁边静静地看。
       
        我们在各个展厅流连忘返,错过了当日动感影院的最后一场日本暴风内容的电影。
       
        澳洲小孩子在展厅里很活跃,有的身边根本没有大人,就一个人窜来窜去,玩个不停。有一次排队(也就两三个人的队),是一个视觉体验的活动,实验者手拿一根特殊功能的短棒,用它遮住双眼,就可以沿着地面弯曲的白线走得准确无误。排在女儿后面的小男孩,兴奋地挤到前面,拿起短棒,孩子的妈妈马上制止他,说人家在先。女儿笑着说,没关系,让孩子先玩吧。可妈妈说:“不可以的,这是不可以的。”孩子乖乖地退到后面去了。还有一次,视觉的错觉感应实验,女儿女婿和小外孙女玩得正欢,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跑来,也弯下身要玩,女儿笑呵呵地请她与外孙女一起进行目光对视实验,女孩快乐地喊:“看见啦,看见啦。”外孙女也很快乐,我赶紧拍下了这个镜头。
       
        我们玩到下午4点多,整整4个多小时,基本玩遍了。我说,北京科技馆票价成人30元,儿童20元,虽不算贵,但人太多,玩不痛快。期待着,我的另一个外孙女来这里感受科技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14-8-2010 09:2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5 收起 理由
Dreamhouse + 50 谢谢分享!
frozen_heart770 + 2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发表于 13-8-2010 17: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18-8-2010 10:44:43 | 只看该作者
真幸福,给tz们很好的介绍和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4-8-2010 10:00:4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值得认真看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发表于 4-9-2010 00:39:57 | 只看该作者

好羡慕!

国内父母特别累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根本没地去,哪都人多的要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发表于 8-9-2010 15:0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6 lilierong 的帖子

弱弱的问一句,种子在哪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8-9-2010 15:3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1 lilierong 的帖子

我家在堪培拉住过五年。儿子是国立大学硕士生。我能证明大姐所说都很真实。只住过悉尼和墨尔本的就只能说是只看到了澳洲的某一部分。堪培拉的居民素质的确很高的。很多人有过总结“堪培拉更像国外”就是这麽来的。
    儿子工作后现定居悉尼,我们还经常怀恋在堪培拉的日子和现在还在堪培拉的朋友。我们每年也会去堪培拉看看朋友。
    大姐的文章写的真好,我已经让全家人共享了哦!您女儿的帖子在哪里?我也想拜读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11:0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荷塘月色 于 8-9-2010 14:08 发表
弱弱的问一句,种子在哪买?


我们是在堪培拉的一个区镇Gungahlin 居住,我们这里的  BigW  超市里就有卖的,各种蔬菜籽(黄瓜、西葫芦、西红柿、尖椒、柿椒、豆角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楼主| 发表于 9-9-2010 12:2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荷塘月色 于 8-9-2010 14:33 发表
我家在堪培拉住过五年。儿子是国立大学硕士生。我能证明大姐所说都很真实。只住过悉尼和墨尔本的就只能说是只看到了澳洲的某一部分。堪培拉的居民素质的确很高的。很多人有过总结“堪培拉更像国外”就是这麽来的。
...


我女儿在FreeOZ经常写东西,你只要点她的名字distantmusic,就可以看到她的许多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4-12-2024 22:21 , Processed in 0.040677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