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pinxing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坚持三年,创业能成功吗?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8-8-2010 23:32:10 | 只看该作者

共勉

楼主,我们俩可能有不同的创业路,但是目前的情况基本差不多,我还在往前走,尽管艰难.

下面是援引别人的话,希望与你共勉:

《从自行车到宾利—周华和他的路》:

......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需要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就是这样的原则使周华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5 收起 理由
pinxinge + 2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8-8-2010 23:34:04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机会成本的考虑。
如果你经济条件转好,还会再创业吗?
创业不成,蛰伏,再创业?
还是就此罢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8-8-2010 23:3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nxinge 于 8-8-2010 22:27 发表


仁兄没看见我25#的回复?


能否透露一点你现在的行业背景,这样大家可以更方便用案例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8-8-2010 23:47: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stgeorge 于 8-8-2010 22:34 发表


这里有机会成本的考虑。
如果你经济条件转好,还会再创业吗?
创业不成,蛰伏,再创业?
还是就此罢手?


我想会的,但是暂时来讲,我确实已经不大可能继续下去了。
因为11月就打算长登了,长登以后,环境变了,很多事情可能必须重新开始了。但是我不想让这近三年的努力白费,今后有条件一定会继续,毫无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8-8-2010 23:50:04 | 只看该作者
Google创办人、现年35岁的布兰及36岁的佩奇,1995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相遇。当时,他们一同报读了该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彼此发现两人背景相同(同样出自书香世家,父亲均为大学教授),且性格一样固执。

100万美元起家

1996年,他们二人在佩奇的宿舍房间渐渐构思出Google的概念。1998年,他们从亲友间筹得100万美元,在加州租了间小屋及车房作为办公室,正式成立Google。此后,Google业务迅速扩展,由1999年营业额只有22万美元,至去年的近10亿美元。昔日只有他们二人、乒乓球桌充当会议桌的小公司,今日已发展至总部占地50万平方英尺、员工近2000的互联网巨擘。
Google创办人、现年30岁的布兰(右)及31岁的佩奇。


从96年开始做,98年从亲友那里拿了100万美元,99年营业额才22万。不知道你怎么得出他们1年就有正现金流的?

原帖由 stgeorge 于 8-8-2010 22:18 发表


哈哈,咱俩不争论了。你去看看google的历史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8-8-2010 23:53: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stgeorge 于 8-8-2010 22:39 发表


能否透露一点你现在的行业背景,这样大家可以更方便用案例讨论。


我本来也是做IT的。
我自己说的创业只是自己去和别人合伙做一些小生意而已,不是你所说的那种软件行业寻找风险投资发展的路子,一个是赔不起,再一个也没有那么大的胆略。
回头到澳洲,多半先还是要继续挨踢,但是也想同时看有没有其它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8-8-2010 23:55: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青山 于 8-8-2010 22:50 发表
Google创办人、现年35岁的布兰及36岁的佩奇,1995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相遇。当时,他们一同报读了该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彼此发现两人背景相同(同样出自书香世家,父亲均为大学教授),且性格一样固执。

100万美元起 ...


同意,Google不是那种追求现金流的传统路子,不然也就成不了Google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8-8-2010 23:55:44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创业需要眼光,运气(资源),努力,坚持。3年还是5年,取决于很多因素。不过那种总想着短平快的快餐式创业,基本上都会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8-8-2010 23:58: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sunny7226 于 8-8-2010 22:32 发表
楼主,我们俩可能有不同的创业路,但是目前的情况基本差不多,我还在往前走,尽管艰难.

下面是援引别人的话,希望与你共勉:

《从自行车到宾利—周华和他的路》:

......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 ...


周华的这本书,我有一次坐火车的时候读过,甚至都想去澳洲改行卖房。。。
这句话真的很好,我想我也会坚持我的梦想,就算将来贫困潦倒,也永不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9-8-2010 00:02: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青山 于 8-8-2010 22:55 发表
说实话,创业需要眼光,运气(资源),努力,坚持。3年还是5年,取决于很多因素。不过那种总想着短平快的快餐式创业,基本上都会失败。


我最初也是把很多东西想得太简单,遭受一次次的挫折之后,锐气也磨去了很多。
现在想的,就是一步步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向前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9-8-2010 00:0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8-8-2010 22:50 发表
Google创办人、现年35岁的布兰及36岁的佩奇,1995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相遇。当时,他们一同报读了该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彼此发现两人背景相同(同样出自书香世家,父亲均为大学教授),且性格一样固执。

100万美元起 ...


哥,时代变了。准确来说是,运营模式变了。
已经不是靠口碑,赢得用户,然后获得利润,别人看到你的利润,然后再投资。

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壁垒,尤其对start up公司而言,如果不能快速的获得资金,
找到人才从而建立技术壁垒,一个大鳄建个团队,马上就把你超了。

只要你真的好,马上就会有钱进来。现在是热钱再找项目。
你要是接触过VC就知道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db493010006o0.html

布林和佩奇开发出Backrub技术后,曾经想把它卖给大网站,不过,他们的遭遇,和推销新电灯插座设计的松下幸之助差不多。但他们的发明却在斯坦福大学不胫而走,他们提供的搜索服务很走俏。1998年,在和安迪"贝托尔希姆面谈15分钟之后,拿到了10万美元的投资,GOOGLE诞生了。1999年,他们又拿到了几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9-8-2010 00:1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inxinge 于 8-8-2010 23:02 发表


我最初也是把很多东西想得太简单,遭受一次次的挫折之后,锐气也磨去了很多。
现在想的,就是一步步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向前走了。


归根到底,还是运营模式和产品。
你站在了那个浪潮中。
挺遗憾,当年清洁能源,我有机会,和朋友一起建厂,但最后没敢上,但一点也不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9-8-2010 00:11: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8-8-2010 22:50 发表
Google创办人、现年35岁的布兰及36岁的佩奇,1995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相遇。当时,他们一同报读了该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彼此发现两人背景相同(同样出自书香世家,父亲均为大学教授),且性格一样固执。

100万美元起 ...



尽管互联网如日中天,但是两人还是没有成立公司的紧迫感。这时,雅虎的创始人大卫•费罗的忠告起了关键作用。大卫•费罗承认Google的技术很出色,但是,他鼓励佩奇和布林还是先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展服务。“当你们的业务趋于成熟,而且有一定的规模,我们再继续谈”。而其他门户几乎连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有个门户的CEO甚至说:“我们的用户根本不关心搜索。”



这样,在大卫•费罗的鼓励下,两人放下博士课程,在1998年8月,开始真正的“下海”。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融资。他们首先去寻找天使投资者,第一个就是斯坦福校友、Sun公司创始人之一、思科的现任副总裁贝托尔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贝托尔斯海姆当然是个有眼力的老手,他看了演示,觉得这项技术有戏。但是他有兴趣,却没有多少时间。那天匆匆演示完毕,他就要急着赶到别处,说细节不必讨论了,我干脆给你开支票吧。于是,10万美元就成了Google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这张支票还是挺棘手的,因为当时Google公司还没有去正式注册,10万美元都无处可存。于是,支票就在佩奇宿舍的抽屉里保藏了好几周。两人赶紧忙着注册公司,并且向家人、亲戚、朋友和熟人四处筹钱,终于凑够了100万美元。



1998年9月7日,是别具意义的一天,这一天Google正式诞生。它在加州Menlo Park 开张了。在创立之初,办公室就是朋友转租的车库,公司除了佩奇和布林之外,就只有一个雇员——克雷格•希尔维斯通(Craig  Silverstein)——Google现在的技术总监。

   

这个办公室有不少便利之处,因为里面还有洗衣机、干衣机和热水大浴盆。还提供了一个停车空间,刚好可以为公司雇佣的第一位员工克雷格•希尔维斯通停车。那时候,Google.com每天已经有10 000次搜索,媒体也开始关注这颗迅速耀眼的新星。《今日美国》赞美了Google出色的搜索结果,《PC Magazine》也将Google列为1998年度最佳100网站之列。Google就这样势不可挡地走向了世界。



随后发生的事与电脑商业史上其他一些成功的故事有共同之处。很快,电脑硬件越堆越多,苏珊的家里很快就不能够适应佩奇、布林以及他们的Google了。到了1999年2月,原有的办公室已经容不下迅速发展的Google,他们搬到了Palo  Alto大学街(University  Avenue)的新办公室。员工人数也翻了一番,达到8个人。每天处理的搜索已经达到50万次,Google成为最著名的Linux软件公司——红帽子(Red  Hat)的第一个商业客户,从此Google成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忠实用户和鼓吹者。



GOOGLE 成功



1999年6月7日,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得到确切的结果:硅谷最有名的两家风险投资公司克莱那•巴金斯(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uyers)和美洲杉(Sequoia Capital)都同意向Google一共投资2 500万美元。据说,这两家相互竞争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前还从来没有同时投资过同一家公司。



两家公司的两大人物——美洲杉的迈克尔•莫里慈(Michael Moritz)和克莱那•巴金斯公司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同时进驻公司的董事会。这两个人物可是亲手缔造了Sun,Intuit,Amazon和Yahoo等公司的成功故事。从此,标志着Google不再是一家车库公司,而成为互联网大潮中正式的玩家之一。同年,他们封杀一个小组的500万美元行销方案,说宁可依赖口碑;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可口可乐的行销大将。他们力排众议,主张不把横幅广告塞满网站,代之以斯巴达式的简洁首页。这两位年轻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凸现出任何将给互联网带来剧变的迹象。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两人的“固执己见”带来了一场意义深刻的互联网革命。



富有才华的佩奇和搭档布林堪称“黄金搭档”,两人是公司的联合总裁。拉里•佩奇是主管产品的总裁;塞尔吉•布林是主管技术研发的总裁。有其人必有其公司,两位创始人都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决定了Google是一家典型的以技术为核心优势的公司。



两位创始人都非常注重技术,Google公司在搜索引擎技术上精益求精,傲视业界。Google的很多雇员别称“Google人”,都是极为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他们喜欢挑战,欣赏技术英雄,因此都投入Google公司门下。两人最感自豪的就是,公司1/4的员工都是计算机博士,其董事会中也不乏大投资商和技术天才。



现在,几乎所有Google过的人都会叹服。它强大的服务器每秒能处理3 000多条搜索。无与伦比的快速搜索能力甚至使人产生一种与整个互联网距离非常接近的错觉——以为相距千万里也不过是点击之间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9-8-2010 00:17: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8-8-2010 21:55 发表
首先,拿到投资和正现金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其次,半年产品成型?你把前期研发的时间都没算进去啊?google那几个人从开始研究搜索引擎,到拿出能给投资人看的产品,绝对不只半年时间。你说他们第一年拿了很 ...


google他们一开始都是兴趣,有钱进来以后,才会专职干的。
另外,如果没有这开头的10万,他们绝对搞不到后来的100万。

呵呵,兄弟,你要是真创业过就知道了。
不多,只要半年,没有正现金流,队伍就散了。
我有过这种经历,压力非常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9-8-2010 00:34:15 | 只看该作者
搞研发的应该和传统的区别开来吧。。。。。。那种属于风险投资,高风险高利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9-8-2010 01:16:48 | 只看该作者

。。。

我们一直在讨论着关于坚持还是放弃的问题,我谈谈我的想法:

坚持还是放弃,不在于你的梦想对与错,你的创业的路对与错,而在于那个梦想在你生命里的地位与意义有多重要,如果那是你一定要得到的东西,那打死你也会坚持下去,如果你认为不重要,那么你随时都有可能放弃或者被放弃。

好吧,如果你坚定了那个未来的目标是你一定要得到的,那么就咬牙坚持吧,成功的人为什么是少数派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半路放弃而偏离了原先的目标。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会死在明天夜里。

再来看看坚持与愚持,你在坚持信念还是在固执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很多人不容易弄明白的:

创业的路上,我们很难用所谓的三年见到彩虹还是一年见到起色来界定,因为每个人去发现自己修正自己的时间会不同。个人觉得要经常性的总结分析,过去的一段时间为什么没起色,什么原因,是外部环境还是自己的战略有问题,是技术错误还是计划偏差,然后在大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修正自己的步伐与方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道路。

我目前也在创业,3月份过来长蹲,正自己做进口在澳洲销售,目前在SETTLE DOWN 阶段,我明白未来一年的路会很艰难,也许会相当痛苦,我几乎用了所有在国内的积蓄(技术移民,穷人一个)聘请了当地人来协助做市场,一切都是破釜沉舟之举,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再痛苦也要咬牙挺过来,没有破茧的挣扎,如何有化蝶的美丽。

祝我好运,也祝福所有在创业路上的朋友们!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3 收起 理由
老顽童 + 30 谢谢分享!
guoan + 18 恭喜你!
绒绒妈妈 + 15 祝福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9-8-2010 01:55: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超级奶爸 于 9-8-2010 00:16 发表
我们一直在讨论着关于坚持还是放弃的问题,我谈谈我的想法:

坚持还是放弃,不在于你的梦想对与错,你的创业的路对与错,而在于那个梦想在你生命里的地位与意义有多重要,如果那是你一定要得到的东西,那打死你也 ...


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术,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终有回报。
祝福你,祝福freeoz所有具有创业精神的朋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9-8-2010 09:57:11 | 只看该作者
老弟,我在国内创业7-8年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最多的时候也养着20多号人呢。
刚开始不可能都雇别人做,关键是自己的创业团队。关键性的东西都是靠自己人来完成的。
如果你的创业团队,没有正现金流,半年就散了,说明你的团队不成。

原帖由 stgeorge 于 8-8-2010 23:17 发表


google他们一开始都是兴趣,有钱进来以后,才会专职干的。
另外,如果没有这开头的10万,他们绝对搞不到后来的100万。

呵呵,兄弟,你要是真创业过就知道了。
不多,只要半年,没有正现金流,队伍就散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9-8-2010 11:02: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9-8-2010 08:57 发表
老弟,我在国内创业7-8年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最多的时候也养着20多号人呢。
刚开始不可能都雇别人做,关键是自己的创业团队。关键性的东西都是靠自己人来完成的。
如果你的创业团队,没有正现金流,半年就散了, ...


哈哈,那就证明你的队伍过硬。
反正我要是半年没有粮草,就主动解散了。
IT行业机会有的是,何必执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9-8-2010 11:15: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青山 于 9-8-2010 08:57 发表
老弟,我在国内创业7-8年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最多的时候也养着20多号人呢。
刚开始不可能都雇别人做,关键是自己的创业团队。关键性的东西都是靠自己人来完成的。
如果你的创业团队,没有正现金流,半年就散了, ...


7-8年哪,那现在还在继续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9-8-2010 11:18: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原帖由 stgeorge 于 9-8-2010 10:02 发表


哈哈,那就证明你的队伍过硬。
反正我要是半年没有粮草,就主动解散了。
IT行业机会有的是,何必执迷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半年都太短了,除非你们真的是手头有非常硬的市场资源,单子都是现成的,纯粹做事赚钱就行了的那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trisun + 30 我很赞同!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9-8-2010 11:37:1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必要拿google说事,不具有普遍性。创业,有几个很容易成功的。报税还允许头三年副收益呢。
半年能有头一笔收益就已不错了。除非你有够硬的关系,市场是现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9-8-2010 12:0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isun 于 9-8-2010 10:37 发表
没有必要拿google说事,不具有普遍性。创业,有几个很容易成功的。报税还允许头三年副收益呢。
半年能有头一笔收益就已不错了。除非你有够硬的关系,市场是现成的。


关键是你创业的资金如何募集?
大家凑?
拉家带口的7,8个人,没有经济来源能干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9-8-2010 12:33:0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没在做了。7-8年没做出什么成就,人也过30了,有点累了。于是就跑澳洲来了。目前我在闷头研究一些东西。如果能做出产品,我就再出来做。
国内的老兄弟们还在,虽然各做各的,但是有机会还可以招呼起来。

原帖由 pinxinge 于 9-8-2010 10:15 发表


7-8年哪,那现在还在继续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9-8-2010 12:34:4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说对了,除非你有过硬的关系,市场是现成的。IT业,如果做产品,1年之内要想达到正现金流,基本上没可能。

原帖由 trisun 于 9-8-2010 10:37 发表
没有必要拿google说事,不具有普遍性。创业,有几个很容易成功的。报税还允许头三年副收益呢。
半年能有头一笔收益就已不错了。除非你有够硬的关系,市场是现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9-8-2010 12:36:48 | 只看该作者
机会有的是?你是说给别人打工?那说明你根本没决心自己做。

原帖由 stgeorge 于 9-8-2010 10:02 发表


哈哈,那就证明你的队伍过硬。
反正我要是半年没有粮草,就主动解散了。
IT行业机会有的是,何必执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9-8-2010 12:3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9-8-2010 11:33 发表
现在没在做了。7-8年没做出什么成就,人也过30了,有点累了。于是就跑澳洲来了。目前我在闷头研究一些东西。如果能做出产品,我就再出来做。
国内的老兄弟们还在,虽然各做各的,但是有机会还可以招呼起来。



有点奇怪,你们这7-8年的资金如何解决呢?还是都是靠业余时间完成?
个人平时还是打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9-8-2010 12:38:30 | 只看该作者
创业的资金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只是问题之一。有了第一笔钱,离你业务成功还远着呢。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你的业务本身,还有你的团队。这些都够强,要钱不难。

原帖由 stgeorge 于 9-8-2010 11:02 发表


关键是你创业的资金如何募集?
大家凑?
拉家带口的7,8个人,没有经济来源能干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9-8-2010 12:4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9-8-2010 11:36 发表
机会有的是?你是说给别人打工?那说明你根本没决心自己做。



兄弟呀,如果不拉家带口,当年拿个睡袋,醒了干,累了睡,也干过。
可是你不能说让老婆孩子吃糠咽菜吧。
靠自己的积蓄创业,那不是一般的苦。而且往往都坚持不下来的。

你看看所有干成的创业公司,有多少是靠自己的积蓄,倾家荡产干成的。
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9-8-2010 12:4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山 于 9-8-2010 11:38 发表
创业的资金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只是问题之一。有了第一笔钱,离你业务成功还远着呢。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你的业务本身,还有你的团队。这些都够强,要钱不难。



可以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干,但是那里能就凑齐那么强的团队呢?都是慢慢后来吸纳的。
第一笔钱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坚持不了多久。

第一笔钱进来,就意味着从财务上,有人去替你关心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5-2-2025 15:25 , Processed in 0.060020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