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3523|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历分享] 澳洲人越来越孤独。你孤独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7-3-2012 16: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世界越来越小,但是人们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孤独犹如一种慢性传染病,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现代人的幸福。一个独立的公共政策智库告诫说,澳洲未来城市的规划必须侧重于营造沟通友好型的公共场所,以遏制孤独的蔓延。

  根据Grattan Institute的《城市社会报告》(Social Cities Report),遇到困难时却没有一个朋友或者街坊邻居可以提供帮助的孤独者正在增加。孤独的高发群体是老年人、单亲父母以及英语能力有限的移民。该研究所指出,在未来40年,85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将增加4倍至180万人,因此,解决孤独这一城市病就显得愈加迫切。

  这份于周二公布的报告指出,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为居民创造更多的社交互动设施,否则未来就将面临越来越庞大的脱离社交、孤独生活的居民群体。在受访的独居者中,近40%声称每周至少须尝一次孤独的苦味,另五分之一则表示每天都生活在孤岛之上。

  这份报告还发现:

  *低效的交通网导致人们在通勤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于与家人亲友沟通感情,接近距离。

  *住宅区的车水马龙在街坊邻居之间竖起了一道道无形的墙,致使人们往来的频率减少.

  *城市建筑大多在临街一面筑有高高的水泥墙,导致路人匆匆而过;而开放的建筑正面则会创造一个交流友好型的空间,让人们停下脚步,稍作交流。

  Grattan Institute的项目主管Jane-Frances Kelly称,城市的规划会对居民的社交活动起到鼓励/阻抑作用。居民间的往来便利性降低会产生孤立感,久而久之,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损害。

  Kelly称,“谈及通勤问题,我们大多数只限于生产力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却鲜少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看它。对于各层级的所有公务员而言,这(漫长的通勤会损害社会联系)都是亟需正视的信息。同时,非政府人员——开发商、个人、社区以及团体——也必须注意这一问题。”

http://www.1688.com.au/site1/news/au/2012/03/27/16820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7-3-2012 16:18:16 | 只看该作者
I 老虎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7-3-2012 19:11:24 | 只看该作者
悉尼的公共交通感觉是不如猫本给力

比如为什么light rail只有一条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7-3-2012 19:26: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7-3-2012 16:17 发表
世界越来越小,但是人们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孤独犹如一种慢性传染病,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现代人的幸福。一个独立的公共政策智库告诫说,澳洲未来城市的规划必须侧重于营造沟通友好型的公共场所,以遏制孤独的蔓延 ...


这个我是深有感触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西方文化,多数老人不靠子女,子女也不依赖父母,年老丧偶,十分孤独,最后孤独的死去。

也好也不好吧
西方文化其实挺符合自然规律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7-3-2012 19:32:11 | 只看该作者
孤独啊,澳洲人永恒的话题。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是移民,都在澳洲没有根,所以做什么都放不开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7-3-2012 20:0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cxg 于 27-3-2012 19:26 发表


这个我是深有感触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西方文化,多数老人不靠子女,子女也不依赖父母,年老丧偶,十分孤独,最后孤独的死去。

也好也不好吧
西方文化其实挺符合自然规律的

有时候看着我儿子,希望他快快长大,可是又不希望他快快长大。
我还是觉得中国的那种亲情更人性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7-3-2012 20:06: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7-3-2012 20:04 发表

有时候看着我儿子,希望他快快长大,可是又不希望他快快长大。
我还是觉得中国的那种亲情更人性化


其实不独是中国人是这样的
那些落后的民族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养儿防老,孝的概念。

其实是种人生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7-3-2012 20:2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cxg 于 27-3-2012 20:06 发表


其实不独是中国人是这样的
那些落后的民族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养儿防老,孝的概念。

其实是种人生观吧

不是防老,就是觉得一家人在一起,亲切。我不要儿子养,说不定我还会资助他。

就是那种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现在这样的越来越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7-3-2012 20:3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anetkeeper 于 27-3-2012 18:11 发表
悉尼的公共交通感觉是不如猫本给力

比如为什么light rail只有一条线?


从来没坐过 Light Rai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7-3-2012 20:3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lanetkeeper 于 27-3-2012 19:11 发表
悉尼的公共交通感觉是不如猫本给力

比如为什么light rail只有一条线?

毛本的公共交通很垃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7-3-2012 20:37: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不孤独嘛?搞笑。现在谁还愿意七大姑八大姨住一起?独生子女,一个小孩,从小就孤独。

看看上海,那才叫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7-3-2012 20:3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7-3-2012 20:21 发表

不是防老,就是觉得一家人在一起,亲切。我不要儿子养,说不定我还会资助他。

就是那种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现在这样的越来越少了


人都要有自由的吗
在西方社会,这不可侵犯啊
你还是个中国人,虽然你来了澳大利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7-3-2012 20:4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7/3/2012 20:21 发表

不是防老,就是觉得一家人在一起,亲切。我不要儿子养,说不定我还会资助他。

就是那种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现在这样的越来越少了
你太可怕了。居然还有这种想法。是不是以后媳妇孙子全住一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7-3-2012 20:4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cxg 于 27-3-2012 20:39 发表


人都要有自由的吗
在西方社会,这不可侵犯啊
你还是个中国人,虽然你来了澳大利亚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总觉得亲情比自由更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宝贝不哭_219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7-3-2012 20:45: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7/3/2012 20:42 发表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总觉得亲情比自由更重要
我觉得不是。意大利人很多结婚了和家里人住一起。这可能是个地域文化选择,但不代表都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冰翡翠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7-3-2012 20:4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l 于 27-3-2012 20:41 发表
你太可怕了。居然还有这种想法。是不是以后媳妇孙子全住一块?

是啊。你看过大富之家没。

一大家子,子孙满堂,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7-3-2012 21:09:2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被挤在一群陌生人当中,而这一群人中的每一个都彼此陌生,互不了解,这是否会更让人感到孤独?如汽车上挤满了人,乘客们都是互不相识,互不理睬,大多数人都在和手机交流,和许多人一起乘车是在一种社交场合吗?
网络世界会让人们减少还是增加孤独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7-3-2012 22:42:41 |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希腊,大多亚洲人,家庭观念很象。医院里,老人病了,会提出要陪房的,天天都有晚辈轮流探视的,基本都是这几种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7-3-2012 22:49:52 | 只看该作者
英国来的朋友就是有优势,两头都有朋友亲戚,都有国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7-3-2012 23:1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cxg 于 27-3-2012 20:39 发表


人都要有自由的吗
在西方社会,这不可侵犯啊
你还是个中国人,虽然你来了澳大利亚



太认同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应该有自己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7-3-2012 23:21:48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有时候又希望和家人一起热闹,孤独的时候有,但不去刻意的反感,顺其自然吧,该孤独的时候就孤独吧,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8-3-2012 01:42:14 | 只看该作者
一看这标题就想起雅思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8-3-2012 03:25:38 | 只看该作者
富裕了,邻居、亲朋好友、甚至夫妻,谁没了谁都可以活得照样潇洒,自然就减弱了相互依存的纽带,感情因为彼此强调隐私自由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来往,渐渐的可不就是觉得不要依靠别人,更没人可依靠-----孤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8-3-2012 08:24:38 | 只看该作者
我时常和老婆谁先见马克思的问题,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反应了一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8-3-2012 08:4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7/3/2012 20:48 发表

是啊。你看过大富之家没。

一大家子,子孙满堂,热闹。
that's just movie。那你也应该想想更多的是叔伯之间勾心斗角,叔嫂之间奸情——国内电影电视也很好的演义。
总之我觉得一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是一种恐怖的事情。

我没那么多这种级别的中国想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shu sao jian qing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8-3-2012 11:22: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l 于 28-3-2012 08:40 发表
that's just movie。那你也应该想想更多的是叔伯之间勾心斗角,叔嫂之间奸情——国内电影电视也很好的演义。
总之我觉得一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是一种恐怖的事情。

我没那么多这种级别的中国想法。

你想的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8-3-2012 12:05: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l 于 28-3-2012 07:40 发表
that's just movie。那你也应该想想更多的是叔伯之间勾心斗角,叔嫂之间奸情——国内电影电视也很好的演义。
总之我觉得一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是一种恐怖的事情。

我没那么多这种级别的中国想法。

奸情到不一定发生,但是矛盾是肯定会有的~
分开住,见面都客客气气,亲亲热热。
住一起,日子长了,必定有矛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8-3-2012 12:34: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il 于 28-3-2012 08:40 发表
that's just movie。那你也应该想想更多的是叔伯之间勾心斗角,叔嫂之间奸情——国内电影电视也很好的演义。
总之我觉得一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是一种恐怖的事情。

我没那么多这种级别的中国想法。

想入非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8-3-2012 12:39:27 | 只看该作者
可能跟西方人不太开化有关系。
西人自小就教育子女要独立,有纪律,成年后自然就跟父母疏远了
还有就是培养了子女独立的人格和品性,依靠父母是挺可耻的事。

哪像中国那么多啃老一族啊,没有。
中国人养了孩子,好像孩子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这是相当大的问题根源。

x,你看中国那么多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在是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炫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8-3-2012 12:4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星星1832 于 28-3-2012 08:24 发表
我时常和老婆谁先见马克思的问题,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反应了一种问题


我也常说起这个,无论谁先走,剩下的那个都会很孤独。

所以应该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多留下记录,比如照片,日记,信件,纪念卡,小礼物。也许一个人离世了,TA的爱人, 灵魂的伴侣,可以靠这些精神遗产平静地度余生。

记得在临终前,除了银行卡密码,告诉TA你常用的网络ID和密码。

(法律允许的话?)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20 谢谢分享!
dcxg + 2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3-2-2025 15:27 , Processed in 0.071942 second(s), 5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