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看日剧, 谈人生
1. [男人的大和号]
最近一直在看老俞写的连载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上周终于写到大和号出场了. 很可惜. 只是寥寥一百多字就收场了. 看得很不过瘾. 于是从箱子里有挖出了收藏得 “大和号”, 重新看了一遍.
这部由反町隆史和中村狮童主演的电影是作为战后六十年的纪念大片发行的. 影片以战末日本海军超级战列舰大和舰的出击和沉没为主线, 叙述了日本海军无奈的败局以及海军士兵悲壮的命运. 这部电影当年在日本引起了一阵大轰动. 那年我正好在吴旅游, 参观吴的海事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售票处外, 反反复复地播放着这部电影的宣传版, 进入博物馆, 更看到了大和号的模型和战史,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一直在寻觅这部电影, 最后在马来西亚出差途中在吉隆坡的唐人街买着了.千里迢迢地把日本电影从马来西亚带回澳大利亚, 可能我也算是第一人了.
记不得已经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了, 但每一次看的时候依然是很感动. 特别是看到送别这一场时. 在满天雪花飞舞中, 孩子对母亲说 “さよなら!” (永别了), 母亲冲上去抱住孩子喊道: “千万不能死, 千万不能死啊!” 在茫茫的送别人群中, 妻子抱着孩子冲到码头, 士兵站在船上挥舞着帽子, 最后看一眼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作为在海外漂泊的游子, 对于离别早已是习以为常了. 但看到这样 “生别”(知道不能再见了的告别) 的场面, 眼睛还是有点湿润.
在船上士兵们喝酒时两群人为了这样没有飞机掩护没有回程燃料直接送死的行动是否有意义而打了起来, 长官站出来说了一番话, 无疑是本部电影的精华所在: “日本就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 当年的萨摩藩和长州藩被英荷打败,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在倒幕大军中以先进的武器起到了领头的作用. 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失败中成长起来. 如果我们的牺牲能给予我们的国民以启迪, 能推动日本进一步的前进, 那么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最后, 战舰被炸沉了, 2400多人只有200多人生还. 战舰长眠于海底. 镜头又回到了当代, 铃木京香演的老兵女儿带着父亲的遗愿来战舰沉没的地方寻根. 父亲当年的战友回忆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老泪纵横. 他的小徒弟从他手中接过了舵盘, 用坚定而自信的眼神操作着轮船. 阳光普照下小船驶出风暴, 踏上归航之路. 虽然结局如众多中国战争电影那样落入俗套, 但想传达的思想却非常清晰—那就是大和民族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不断地成长和前进!
在东京居住期间常去神保町旧书街闲逛, 惊人地发现居然日本出版了那么的关于战争的书籍. 但是, 几乎所有的书籍不是再现历史, 就是从战术或战略上讨论日本失败的原因. 从来没有看到过讨论战争本质和意义. 日本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仗打输了, 打仗的时候日本军队错误地杀了很多人, 但那场仗对于日本来说是不得不打的, 是日本的生存之战. 为了资源, 为了发展. 对于日本人来说, 很少有人去质疑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是否需要用战争去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 [大和号]这部电影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当年的[啊, 海军] [虎, 虎,虎]等战争影片一样无疑也是右翼思想的产物.
但与当年那些战争影片不同的是, [大和号]更从个体士兵的角度去描述了战争对于个体的残酷性. 的确,无论战争的结果是胜还是败, 带给个人的总是痛苦. 当年的一战二战是如此, 现在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也是如此. 每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背后都有一个痛苦的家庭. 当然, 在诸如中国或日本这样的常常民族性和国民性凌驾于个人人性以上的社会中, 无疑人性是给抹杀了的. 很少有人会去反思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
大和号至今为止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 它是基于当年日本海军的 “巨舰大炮”思想建造的.号称是永不沉没的海上平台. 所以取名大和. 与自己的民族同名. 但是, 时代在进步, 在航母和空中作战的时代, 无疑大和号已经落后了. 所以它逃脱不了最终被击沉的命运. 同样, 日本也战败了. 但可敬并可怕的是日本很快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 又昂然屹立于世界大国的前列. 靠的是他们团结并刻苦奋发的民族精神. 大和号虽然沉没了, 但有这样精神的大和民族却永远会存在下去. 作为永远的邻人和对手, 这种大和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