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00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南十字星照耀下的日子15-1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11-2003 15:2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十五. 海边烧烤<br>
<br>
澳洲人的娱乐生活很单调的,平日里晚上除了各类酒吧灯火通明,其他几乎就没有地方可以去了。到了周末,无非也就是开车到海滩晒太阳或是参加板球之类澳洲非常风靡的体育运动。<br>
叫上三五知己到烧烤也是澳洲人喜爱的休闲活动,这或许也和澳洲地广人稀,到处绿树成荫的自然景色有关的。的确,有这样好的户外风光,谁还愿意坐在家里打麻将呢。其实所谓烧烤也就是在野外找片空地把带来的肉串和蔬菜放到铁板烤炉上去。很多公园都有投币的BBQ炉供公众使用,考究一点的人家会带上折叠式的大BBQ炉,既可以铁板烧又可以炒菜。大家围坐一起,醉翁之意不在吃,在于天地间之美景也。<br>
为庆祝考试结束,几个同学组织了BBQ的活动。为弘扬中国古老的厨艺文化,我自告奋勇地担任了本次活动的厨师长。搭车到购物中心荤荤素素地买了一车的食物。就近到同学家里拌色拉做肉串忙了好几个钟头。<br>
烧烤的地点设在马鲁巴海滩边的悬崖上。那的确是个好地方,高耸的悬崖上有一大片的草坪,四周被岩石挡住避风,放眼望出去山下海浪拍岸,远处海天一线。人站在这里心情一下子会舒畅许多。<br>5点左右,大家陆续来了。法国人菲力浦提来了一大桶的葡萄酒。揭开盖子一看,里面漂着切开的橙子,柠檬,苹果等各种水果。尝上一口,不仅有酒的香醇,更有水果的清爽。就连不常喝酒的同学们也忍不住要饮上几口。<br>
班长派丘特地从家里搬来了一只大烤炉,据说这只烤炉还是从他家乡墨西哥运来的。足足有半人高的炉子里堆满了做燃料的炭。很快我们发觉在风中要点燃这么多的炭是多么地困难。我们先用纸媒引火,再烧红一小块炭,然后试图用这些炭去引燃大块的炭。几个人忙了半天还是没有成功。<br>
太阳渐渐下山了,头顶的天空有一片乌云,被夕阳照耀下包上了一层金色的边,变幻的云团被晚霞映红,似火球,如火焰,绚丽多姿。看惯了瑞士白雪皑皑的马修斯被这海边美景所吸引,丢下手中的色拉攀上一人多高的大岩石趴在上面举着相机拍个不停。我和加拿大来的丹润也趁机对着马修斯高高撅着屁股的样子拍个不停。<br>
派丘和他漂亮的厨师太太还在那只大炉子前忙活着。“还要五分钟!”派丘一边抹着额头渗出的汗水一边举手示意安慰大家,这已经是他在过去半个小时中第三次说同样的话了。不过众人并不着急,在夕阳下品着美酒聊着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休闲。只有我捧着两大串香肠围着派丘团团转干着急。<br>
总算可以开工了,早已被色拉和蛋糕填得半饱的同学们对于我的肉串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兴趣。印度女孩迪娜是素食者,她给大家带来的是烤马铃薯。一个个已经煮熟的马铃薯外面包着锡纸,丢到炉里一烤,香气扑鼻而来。倒是被众人一抢而空。“香喷喷的羊肉串哪!谁还再来一串?谁还再来一串?”我嘹亮的吆喝声一遍遍回荡在悬崖上。<br>不知什么时候,那一大桶葡萄酒以及带来的好几打啤酒都已经见了底。喝得醉熏熏的菲力浦大力怂恿着几个女孩跟他一起下海去游泳。大家说没有带游泳衣,他大不以为然边做着划水的动作边说:“Does not matter, It is getting dark and no one cares。” 法国人浪漫起来的确让人受不了。<br>
夜渐渐地深了,悬崖上的风也逐渐地大起来。坐在岩石上已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远处的房屋中不知谁家的唱机播放着悠扬的乐曲声,大家围坐在炭火尚未熄灭的BBQ炉旁,谁也没有一丝归意……<br>
<br>
<br>
<br>
十六. 阳光下的日子<br>
<br>
虽然澳洲管理学院也坐落在新南威尔士大学里,但其实与后者几乎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学院两栋独立的教学楼里也包括了自己的餐厅,图书馆以及计算机房等设施,日常的活动都在里面,连下山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机会都很少的。在这两栋半圆形的建筑物之间有一个三四百平方的小院子。平日里就是我们休闲的地方。但现在这里却没有往日的喧闹,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绕着桌子蹒跚地散步。刚刚结束第一学期的考试。众人都乘这宝贵的假期外出旅游或在家睡觉。<br>
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享受着秋日的阳光带来的阵阵暖意。从最早以一个旅游者的角度看悉尼到现在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体会异国生活,屈指算来在这里已经度过近五个月了。在这些日子中,经历过好奇与欣喜,也尝到了挫折与失败。有所得也有所失。还没有时间让我去计算究竟值不值得走上这条道路,其实也根本没有打算去计较。到你走上一条路的时候,你就永远也没有了机会去尝试另一条路上究竟会发生什么。与其不断地回头对比,不如好好把握现在的路,充满自信地往前走。更多的时候走的过程远比到达更为重要。正如年迈的水手,记忆中留下更深更多的是在航行中与风浪搏击的往事,而非到达港口时的喜悦。好好地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如移友LOVEU所说的,用心去投入,用心去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回报。<br>
抬头看看天,不知什么时候一片乌云飘了过来。两栋建筑物挡住了我的视野,看不到外面更多的天。有好几次坐在庭院里总联想起坐井观天这句成语。在中国的岁月其实就是这样的。忙碌而有些纷乱,谈不上豪华却也舒适。总觉得自己过得不错,但到了这里才看到原来人生可以活得更精彩。记得刚刚来澳洲时总在考虑将来究竟是待在这里还是回上海。那天MBA班的同学坐在一起自我介绍,发觉一大半的人都在三个以上的国家待过。最通常的经历是出生在一个国家,读大学在另一个国家,工作又在一个国家,最后到澳洲来读MBA。渐渐地发觉原来除了留下和回国这两个选择以外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世界原来是那么地大,那么地多姿多彩。如果说在中国的那些岁月里我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那么在澳洲的这些日子我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br>
人人都用自己的双眼在看世界,世界只有一个。看到的不同只不过是因为看的角度不同。人人都用用自己的心在体会着世界,世界没有变,体会到的不同只是因为人心在变。<br>乌云越来越多,看来马上又要下雨了。秋日的悉尼经常就是这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乌云密布,说下雨就下雨的。我讨厌雨天,但讨厌有什么用呢?花开花落,阴晴圆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正如人生的经历,有辉煌也总会有失意。与其厌而避之,不如平静地去接受,从平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br>
不管怎样,毕竟每当乌云和暴雨过后,又将会是一片灿烂的天空。<br>
<br>
(第二部完)<br>
<br>
<br>
2003年4月<br>
于澳洲管理学院校园中<br>
<br><br>
十七. 穿越国家公园(上)<br>
<br>
新南威尔士州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一百多年历史的皇室国家公园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国家公园。1954年为纪念伊丽莎白女皇陛下访问澳洲遂改名为皇室国家公园。她以其奇异的美景和多彩的自然地貌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野营者。<br>
在班级同学玛尼的组织下,我们计划了穿越皇室国家公园的两天二十六公里的沿海旅程。玛尼是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二十多岁的年纪已周游过了四十多个国家。作为项目工程师,她每年基本只工作十个月,剩下的时间便是到处旅行。有她带头,我们一伙野营迷们自然踊跃响应,最后组成了八个人的队伍踏上征程。有来自以色列的冉和他两个朋友,有来自英国的尼尔,澳洲的克里斯,还有我和从香港来的麦琪。<br>乘火车来到国家公园最南段的Otford车站下车,经过一段短短地登山热身运动,便来到了公园的入口处。在门口的咖啡馆前小憩片刻,我们离开公路走进了群山中。<br>
起初的一段路是在丛林中穿行,参天的大树挡住了阳光。树林里显得阴沉沉的。尼尔走在最前面开路,玛尼和我们走在一起向我们介绍着澳洲人常用的丛林中的联络口号。克里斯最为兴奋,奔前跑后地仿佛用不完的精力。冉提醒我们注意毒蛇。“走慢一点,注意不要挂住东西。”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的他有着丰富的丛林经验。<br>穿过丛林开始登山,山坡并是很高,但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加之山路崎岖,走得我们都气喘吁吁得。翻过几座山头来到了一片长长的海滩前。与市区里的沙滩相比,这里的海滩更加空旷。我们在沙滩边的岩石上边休息边进着午餐。放眼望去,四周渺无人烟。一个个浪头扑上岸来把沙滩梳理得平平整整。克里斯脱了鞋袜冲进海里,还招呼我们大家一起下水。早已感到有些体力不支的我却抓紧时间充分休息。<br>
饱餐了午饭后继续前进。尼尔依然走在最前面,曾是大不列颠皇家陆军少尉的他体能果然胜人一筹。与顽皮浮躁又充满激情得克里斯正好相反,在旅途中他显得很沉默寡言。每每不得不停下来等我们,他便会走向海边,默默地眺望着远方。<br>
穿过海滩是悬崖下的一片乱石丛。常年受到波涛的拍打岩石都形成古怪的模样。在悬崖下听波涛的汹涌声更加真切。一个浪头打来掀起一人多高的浪花,把躲闪不及的冉淋得半湿。<br>
天色开始转阴了,云层聚集起来。不一会儿便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正值我们走在山顶的一大片草地上,四周空旷旷地连一个避雨的地方也没有。雨中的道路变得非常泥泞起来,湿滑得让人难以控制平衡。不一会儿我和麦琪以及克里斯都滑倒过了。所幸雨下了不多久就停了。虽然道路依然难走,但省却了雨衣的累赘稍稍让人轻松了一些。<br>
“血!”玛尼指着尼尔的脚大喊道。果然,尼尔脚上的白袜子早已被鲜血染红。一条大蚂蟥已大半钻入了皮肤中。在克里斯的帮助下逐出蚂蟥包扎住了伤口。我们更加小心,不时地注意着自己的脚,以免成为蚂蟥们的美餐。<br>
傍晚时我们终于顺利地到达了宿营地,这是在半山腰的两间小木屋,有自己的发电设备和循环水处理设备。一个瘦高个表情木然的年轻人开门出来迎接我们。自我介绍他也是过来野营的,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天,每天下山冲浪。看来对于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闯入他平静的生活多少有点不满。<br>
我们反客为主地在房间里换衣服铺睡袋张罗开来。冉从他的那只大背包里拿出一对小音箱,接上CD,小屋里顿时回荡起优雅的乐曲声。他又变戏法般地从包里拿出小平底锅,通心粉,番茄酱以及各种调料准备做晚饭,看得我们瞠目结舌。冉不好意思地朝着我们笑笑,“做好了分你们一口。”他玩笑道。“这还是带少了,上次我们出去七天野营那带得东西才叫多呢?”他又补充着。<br>
“七天?够吃吗?”克里斯问。<br>
“不够,最后两天把我们饿坏了。一碰到有经过的路人就去讨吃的。”冉边调着作料边描述着在非洲的经历。<br>
天色渐渐暗下来,外面又下起瓢泼般的大雨。正在忙着做饭,屋门呯的一声被打开,闯进来几个已经淋得浑身湿透的青年男女。“累坏了,累坏了。”他们一坐下便叫嚷着。原来他们也是选择了这条两天的沿海旅程,不过路线正好和我们相反。贪图路上的美景,他们没有掌握好时间,等醒悟过来天色已晚,又值大雨,还好看到半山腰的灯光才寻之而来。<br>“来的那条路好走吗?”我们相互询问着对方。但由于并不知道另一半路的情况,所以还是无法比较着作出判断。麦琪的脚已经起泡了,如果明天还是象今天这样的路恐怕她是坚持不下来的。克里斯建议回公路横穿公园搭车回去。冉研究着地图提议道:“看,明天的路程虽然很长,但山峰少了很多,从登高线上看除了第一座山峰,其他的坡度也并不是很陡峭,我们还是按原计划吧。”商量了半天我们决定看明天的天气<br>
由于打雷,我们没有开灯。在烛光下大家围坐着共进晚餐。门外依然是狂风暴雨,小屋里却充满了暖意。大家海阔天空地聊着。做着各种游戏打发着时光。<br>
“该睡了。”玛尼边老练地把所有食物收拢起来锁进木柜里,边命令着大家。<br>
睡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和波涛声,隐约还听到两只老鼠在墙角吱吱地叫着。明天会是晴天吗?明天的路会是什么样的呢?我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br>
<br>
<br>
十八. 穿越国家公园 (下)<br>
<br>
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发现窗外已是阳光明媚。天晴了!同屋的那个冲浪者早已下山继续他的冲浪生涯去了,我们匆忙地吃完早饭收拾睡袋准备出发。隔壁的大学生们也起来了,大家互相祝福着分头下山去。<br>
走下山坡一条宽宽的溪流横在沙滩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昨天还是只有两米多宽的小溪经过一夜雨水的积累一下子宽了几倍。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我们不厌其烦地脱去鞋袜卷起裤腿趟水过河。果然,水底的沙石还是很松,一不小心脚就会深陷进去。还好光着脚下河,不用担心再湿了鞋袜。<br>
过了河开始上山,第一个山头便非常地陡峭,有一段路是朔溪而上,又滑又险。有几处要同伴搭手才能爬上。难以想象同宿的那几个青年昨天晚上是如何在大雨中是如何爬下这样山坡的。我们几个都走得有点气喘吁吁,只有冉还是很轻松。走到兴头他甚至脱了鞋子光着脚在岩石上轻灵地跳跃着。<br>
翻到山头是一片灌木丛,有一段近五十米的小路是走在两尺多宽的悬崖边小道上。由于怕失去重心,所以只能侧身向外缓缓地前行。探头看下去悬崖下波涛汹涌,拍打着巨石变换成白色的浪花,不由得腿都有些发软。总算离开了悬崖回到灌木丛中,走着走着却发现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艰难地穿行在近一人高的灌木丛中,只能靠彼此高声招呼才知道同伴的方位。到处都是树丛,根本找不到路径。树枝不时地挂住衣服,手上也被荆棘刺开了几道血口。“找到啦!找到啦!”不远处传来冉的欢呼声。走过去一看,一条干祜的水渠蜿蜒通向灌木从深处。“一定不会错的。”冉坚定地说。我们顺着水渠向前走了十几分钟,眼前霍然开朗,终于走出了树丛。<br>
又翻过了几个山头,远远地看见对面悬崖上一股瀑布从数十米高空奔腾而下注入大海,发出隆隆的轰鸣声。虽然瀑布并不是很宽,但由于在海边的悬崖上,所以显得特别的绚丽壮观。据说这就是悉尼临近国家公园的Waterfall车站名字的来由。<br>
冉的两个朋友已经有点走不动了,于是我们分成两队。由冉照顾着他们休息,我们剩下的人继续前行。尼尔依然走得很快,我要一溜小跑才能跟上。但阳光普照下一路翻山越岭,比起昨天在泥泞中的挣扎来自然暇逸了许多。边走边欣赏着海边的美景,不知不觉便已走了近十公里。又攀上一个悬崖,坐在岩石上小憩。回头望去漫漫的海岸线蜿蜒着望不到尽头。“我们该是从那里出发的吧!”麦琪指着远方的一个山头自言自语道。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才发觉两天来我们已翻过了二十余个山头。<br>
突然看到我们坐的那块大岩石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长裂缝把它从悬崖上分离开来。在克里斯的倡议下我们在岩石上又蹦又跳想试着把岩石踹入大海。虽然知道是徒劳但还是乐此不疲,只有玛尼在一旁惊叫:“够了够了,别真的弄塌了掉下去。”<br>
太阳当空照着,晒得地上都有些发烫。没有想到天气会那么热,水早已喝完了,太阳下的能量消耗实在是太大。咬着牙走完最后的三公里,好容易终于出了国家公园来到这次穿越的终点,一个名叫Bundeena的小镇。靠在国家公园旁的这个小镇象世外桃源一般地宁静。除了翻山的公路以外,小镇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便是一条每天五点就停驶了的轮渡。年复一年小镇的人们过着平和的生活。找了间咖啡馆坐下来,喝着可乐等下一班轮渡。克里斯要了一大盘的烤鸡和薯条在一旁嚼得起劲,仿佛立志要把两天的食物全部补吃回来。又开始下阵雨了,正担心落在后面的冉和他那两个朋友,远远地便看到他们顶着雨布东倒西歪地走过来的模样。只有冉还是精神抖擞,两天的跋涉丝毫没有给他带来一点倦意。<br>
轮渡来了,那是一艘并不是很大的机动艇。走过长长的栈桥踏上轮渡的那一刻,又忍不住回头再看了一眼那在朦朦雨色中苍茫的群山。<br>
由于风大,小船摇晃得很厉害,大家都蜷缩在船舱里。“彩虹!”不知道谁叫了一声,我们冲到船头。雨已经停了,雨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爽。一道长长的彩虹悬挂在灰色的天空中,从淡而浓,从混沌到清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分明。老天仿佛想把最灿烂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留住我们归去的脚步。<br>
不由得想起了Beyond的那首歌:“天边彩虹匆匆地划过,就像青春一去不回头,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年轻岁月才不会虚过。”<br>
<br>
<br>
<br>
<br>
<br>
十九. 七十年代的派对<br>
<br>
除了泡酒吧,西方人的另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便是参加派对。常被称作为派对动物的MBA学生在这方面自然更是乐此不疲。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这样那样的派对活动,有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在悉尼歌剧院的宴会厅里穿着礼服喝鸡尾酒的;也有很随意的在学校的大厅里吃冷餐喝啤酒的;还有各式各样非常别出心裁的活动。英国同学吉米搞的七十年代派对便是其中之一。<br>所谓七十年代派对就是要求所有人都打扮成七十年代的模样。其实三十年前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刚只有出生。也真只有那些古怪精灵的人们才想得出来开这样的主题派对。为了参加,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件大翻领的灰色衬衫,又从朋友处借了顶小圆帽,披上黑色的短风衣,照照镜子自己模样已颇有点象那些七十年代香港电视剧里的黑社会。<br>知道鬼佬的派对都开始得比较晚,所以磨磨蹭蹭地到近九点才打车过去。吉米和另外两个同学住在靠近玛鲁巴海滩的一栋别墅里。沿着海边的小路慢慢地走过去,跟随着嘈杂的人声,很容易便找到了地方。<br>一个戴着爆炸式假发套的女孩出来给我开门,昏暗的灯光下一下子没有认出是谁。仔细辨认才发觉是今晚的女主人,与吉米合租的夏米拉。走进屋子发觉已经有很多人站在并不宽敞的厨房和餐厅里喝酒聊天。大都戴着类似的爆炸型假发,穿着大翻领的衬衣和那个时代的大喇叭裤。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来的这样的服装。厨房的长条桌上随便地摆放着饼干薯片蛋糕之类的小点心,盥洗室的浴缸里放满了冰块,散乱地放着大家带来的各种啤酒和葡萄酒。但大家的爱好似乎都集中在交谈上,手捧一杯酒海阔天空地聊着。<br>
客厅里放着猫王的歌曲,有几对男女和着节拍跳着老式的贴面舞。法国佬JE捧着一大盘小甜饼周旋在人群中到处推销他的手艺。他曾是一家大公司亚太地区的CIO,所以课堂讨论时总有一些非常独到的见解令人佩服。但他的厨艺却实在不敢令人恭维。拿起薄饼咬了一口,发觉甜得要命。“Good?”CIO拍着我的肩膀问道。出于礼貌我自然点头表示赞同,他马上高兴地又往我手中塞了两块,弄得我哭笑不得。<br>“查尔斯来了。”站在墙角的两个女孩吃吃地笑着小声说道。来自丹麦的查尔斯以他酒醉后的戆态早以闻名学院。只见他瞪着双眼伸长着头颈和着音乐一摇一摆地走过来,看来又是醉了。他一把抓住一个漂亮女孩就往客厅中的舞池里拖。“我不会跳的。”女孩笑着拒绝。但查尔斯早已开始疯狂地摆动身体。由于醉酒的缘故,他已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平衡,这使他本来就有些拙劣的舞姿更增添了几分滑稽。但看他那认真的表情,女孩也不由自主地笑着扭动起身体来。跳着跳着他突然把女孩逼到了墙角,作出夸张地求爱状,引来周围一阵哄笑。<br>同学们碌碌续续地都来了,有带着小帽系着短领带的七十年代法国人,也有穿着传统长袍的七十年代印度人。看惯了大家时髦的打扮,一下子彼此间都感到很古怪。<br>
人越来越多了,小小的屋子里已经挤不下了。查尔斯还在跳舞,不过已经换了个对象。这家伙虽然醉酒但辨别能力倒是一点没有减弱,尽找漂亮女孩跳舞。怀疑他是不是真的醉了。<br>
和几个非洲朋友拿着酒来到门口的平台上。外面凉风习习,从屋里浑浊的空气中走出顿时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放眼望去黑暗中已经看不到山下的大海,只有波涛拍打岸边巨石发出的轰鸣声还回荡在夜空中。夜渐深了,灯光下屋里还是人影晃动,站在平台上的我们也谈兴正浓。<br>
<br>
<br>

[[i] 本帖最后由 jessie_he8021 于 10-9-2008 19:48 编辑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3-12-2003 11:54:28 | 只看该作者

Re:[原创]南十字星照耀下的日子15-19

渐渐地发觉原来除了留下和回国这两个选择以外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世界原来是那么地大,那么地多姿多彩。如果说在中国的那些岁月里我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那么在澳洲的这些日子我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br>
人人都用自己的双眼在看世界,世界只有一个。看到的不同只不过是因为看的角度不同。人人都用用自己的心在体会着世界,世界没有变,体会到的不同只是因为人心在变。<br>
<br>
<br>
: 喜欢这段。<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5-11-2007 18:13:5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原来是那么地大,那么地多姿多彩。如果说在中国的那些岁月里我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那么在澳洲的这些日子我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人人都用自己的双眼在看世界,世界只有一个。看到的不同只不过是因为看的角度不同。人人都用用自己的心在体会着世界,世界没有变,体会到的不同只是因为人心在变。花开花落,阴晴圆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正如人生的经历,有辉煌也总会有失意。与其厌而避之,不如平静地去接受,从平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不管怎样,毕竟每当乌云和暴雨过后,又将会是一片灿烂的天空。
天边彩虹匆匆地划过,就像青春一去不回头,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年轻岁月才不会虚过。"


  除了老麦,就只有我帮你翻陈贴了哦。。。

不过真的很喜欢这些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5-11-2007 22:28:20 | 只看该作者
啥也不说,顶! ——霍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7-3-2008 18:36: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ite 于 13-12-2003 10:54 发表
渐渐地发觉原来除了留下和回国这两个选择以外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世界原来是那么地大,那么地多姿多彩。如果说在中国的那些岁月里我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那么在澳洲的这些日子我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人人都 ...


赞同啊,可否说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30-12-2024 19:39 , Processed in 0.0327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