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ellena 于 20-9-2009 18:02 发表
纯属理论推论:
1)首先,找消费者需求。是哪些人群有进口木制家具的需求?新移民?当地组建家庭的人?出租房子的人?虽然我们总想覆盖更多的人群,但事实上太多案例证明细分市场才可以低成本的进入,因为精准;
2)找到目标消费者了,还要看这个人群的市场容量如何?如果市场太小,那么未来的发展就会受限制;
3)有目标消费者,市场也够大,看市场竞争如何?如果市场集中度过高,那么小生意生存也很难;
4)如果1、2、3都可以,那就要找这些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以此为卖点,就会比较容易切入市场;个人认为这个很重要,挣钱的地方肯定都有人在做了,但如果你有别人没有想到的特色,不管是商品、服务还是其它,就能够有机会。
举例子说:做一个宜家的跟随者,面向刚刚置业的年青人,做一些可组合的适合小空间的家具,但价格至少比宜家便宜20-30%。我们的口号是,和宜家一样的质量,但我们便宜30%!呵呵。。。
家具这东西如果展示的话太占地方,还是考虑无店铺形式的好,比如自己家做展厅,比如说网上销售、目录销售等。。。
随口说说,随意听听就是。。。 ...
這個思路不錯,適銷對路是貿易的成功條件之壹.
但是我個人認爲,個人從事針對工薪階層的家具生意適合在國內做,而不太適合做出口貿易,特別是在IKEA這樣遍部各處的國外市場,IKEA爲了占領各地市場,基本實現了産銷本土壹體化,他們已經在各地的木材原産地都建立了龐大的加工廠和經銷服務商,産品價格基本實現了MONOPOLY,比如在中國上海,他們已經在松江建立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專用物流中心,運輸已經極大的優化,成本不斷下降,形成了規模效應,在澳洲,IKEA的木制品家具的價位已經很低(當然如果我們自己會做家具,可以不去買他們的産品),IKEA的品牌已經深入人心,這是他們在全球半個多世紀以來苦心經營的成果.如果澳洲工薪階層買家具,因爲價格便宜,質量上乘,服務優越,售後服務有保障,第壹想到的基本上是IKEA的品牌.
這裏插壹句, Woolworths,Coles,Big W,Kmart,Target,等等澳洲超市的商品,也大都有自己的大型規模化供應渠道. 每天洗發水的牌子,那壹種在哪個店的哪個貨架上銷了多少,庫存多少,貨櫃卡車出發時間,進貨時間,上架時刻,電腦壹查即可,這是個人小出口無法與之競爭的.
話題轉回來,中國的家具出口商,基本上是有自營出口權的國內工廠和外貿公司,來樣加工爲主,爲了和東南亞的廠商競爭價格往往拼個妳死我活,價格已經到達地平線水准(這是我親戚親口告訴我的),長期以來依靠政府出口退稅爲掙錢主流. 到了今年,因爲國際金融危機,國際市場家具銷量大跌,又有多少家具廠商倒閉,或轉爲對內貿易...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爲個人從事家具出口是不被看好的,特別是沒有規模效應的家具出口,肯定是死路.
相比之下,小商品出口雖然也受到國際經濟風暴的影響,但風險沒有家具和上面有人提到的汽配等規模化産品大,船小好掉頭,如果和澳洲經銷商談妥壹到兩個貨櫃的定單,還是有飯吃的.其實還是適銷對路這句話,我的親戚,他們公司今年7月就已經趕完了美國聖誕節裝飾品的定單,幾個貨櫃已經在水路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