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罗卜扛大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育]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探讨在澳洲做全职妈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13-3-2009 23:29:1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撑起家,如果工资可以还行,工资低的话,真的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15-3-2009 21:4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riesbunny 于 13-3-2009 15:45 发表


罗和卜是姓? 至于大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以后共同面对的人和事?

哈哈哈。。。。你才高九斗,想得如此浅显。。。失敬失敬。。。


嘻嘻,罗卜白菜各有所好,你这次玩了回深沉。

特喜欢你那套黑加粗八字真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15-3-2009 21:5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YLIN 于 13-3-2009 22:55 发表
先正正楼,举个例子,在中国我一个朋友全职在家带孩子,小孩一周七,可背唐诗。澳洲一朋友,学历比中国的朋友低,她上班,小孩公婆白天帮着带,回家自己带,一样年纪的小孩,刚会叫爸爸妈妈,说不上整句话。虽说在这 ...


可以想见在家全职潜在高危之所在,可内心向往之而又不为之,实在于心不甘于情不愿于理不解。

你的点拨提示,给我看到些不一样的云淡风清,随缘自在。受用当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16-3-2009 01:23:42 | 只看该作者
于心不甘于情不愿于理不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16-3-2009 17:32:53 | 只看该作者
在一个追求功利的社会,愿意花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越来越少,你可是比我幸运,想当初我看冷门书籍时,没少被同学取笑。
社会的风气往往让人以为只有追求华衣锦食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使得有些人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别人对他的评价议论严重影响他快乐与否。而我却一直以为在满足基本的温饱以后,能不能幸福快乐取决于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也就是他的精神世界。甚至有些人即便是连温饱都差强人意,却依然平静快乐。我一直在探求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有次看到报道,说是从加拿大请过来演白求恩的演员罢演要回国,说是条件太艰苦呆不下去了。导演说他们已经尽可能为他创造好的条件了,相对于战争时代这算什么呢。由此我不能不更敬佩白求恩,我有看过他的介绍,他的博爱的精神来自他当牧师的父亲的教导,他的家庭环境在当时的加拿大也是很好的,来中国时他带来的医疗器械也是相当值钱的,而在当时的中国条件的艰苦自不用说,还得冒高度的生命危险,他为了什么,如果他觉得苦,帮了一阵,大可带着名声回加拿大,但他没有。而他的祖国还是在后来中国不停提倡白求恩精神后才知道他们还有这么一位英雄。我想这位演员并不了解白求恩的快乐,他只是觉得比加拿大苦,所以他不快乐。他的快乐受环境的影响。
     净空法师对澳洲的评价很高,几乎认为这就是人间天堂了。然而澳洲真正的好处在哪里。
     坛子里有一位母亲提到她的孩子上完十年级就要去读技校了,可敬的是这位母亲能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没有像其他中国父母那样,我想她的孩子一定很快乐,如果有天他后悔了,他还可以去上夜校,重新读大学。但是我想父母应该提醒他这样做和那样做会有些什么可以预见的不同的结果,将来可能会有的不同的生活,让他考虑清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又想付出怎样的努力,而后尊重他们的选择。
    其实我们应该庆幸,这是澳洲,他不那么注重学历,也不歧视蓝领,不以衣着取人。医院先救治的是危急病人而不是有钱人,要是没有种族歧视,这就是和谐社会了。但是我觉得基本的礼貌和教养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没有学历,但礼貌和教养不能没有,我认为澳洲人更重视这个。
    我们中国原来是个礼仪之邦,以前的老外羡慕我们能在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仅靠寥寥无几的法律条文保持低犯罪率。而相反他们用繁复的法律条文却不能制止高犯罪率的发生。固然我国人民一向忍耐力很强,缺乏民主的观念,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然而更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那套儒家学说。可叹而今我们需要到别的国家来寻求精神观念上的一致。
    既然是哲学,佛家和儒家也有些共同的东西,只是佛家的层次高了,去贪相对容易,去嗔难,去痴更难。
    谈论这些不是为了唱高调,而是希望我们能了解要怎样才能跟随心声,寻找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83 收起 理由
Masr + 15 谢谢分享!
格美 + 18 谢谢分享!
aprilpoon + 20 谢谢分享!
ritz + 30 谢谢分享!如果空行多点就更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17-3-2009 17:1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YLIN 于 16-3-2009 17:32 发表
在一个追求功利的社会,愿意花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越来越少,你可是比我幸运,想当初我看冷门书籍时,没少被同学取笑。
社会的风气往往让人以为只有追求华衣锦食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使得有些人活在别人的 ...



说得真好。你提及的那个帖子,我也有幸读到。钦佩这位母亲豁达开朗的自我心性,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心态,那个中意红花却开白花的比喻尤其印象深刻。

看来要成为合格称职的全职妈妈还真不容易为之,定当是任重而道远,全职妈妈=全职保姆+ 全职家庭教师。全职妈妈也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操持吃喝拉撒养人劳力层次上,而是要提升到讲究“风雨兼程弦歌不辍 ,惟精惟勤丹心励耘”的养心劳心层面。

离开职场,走出体制化的围墙,摆脱人为的对人性的损耗。走入家庭,此后的日子里别有洞天,自己是主人,何尝不是一种平静快乐之喜。而自我修养生性,自我道德规范,可视为养心。没有养心,何来资源力量和空灵的智慧去掀开人生新的篇章(这个人生包括自己的亦包括孩子的)。同时走入家庭的喜,还源自于发现----看见过去看不见的,接触过去没有机会接触的,学习过去未曾学习的。由此看来,吾生也有涯,而全职妈妈学而无止境,与其说为孩子而学,还不如说是为自己而学。学习心境的平和,学习精神的独立,学习尊重的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8 收起 理由
格美 + 1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17-3-2009 17:40:51 | 只看该作者
俺再次进来做广告:

学习投资理财也是经济独立的一种方式,而且可以在家工作,条件就是自律和耐得住寂寞。如今网络发达,新东西学起来很容易很方便,只要你愿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5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25 财经板块有你才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19-3-2009 20:47:5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楼主当年看的是佛经或佛经的解析还是有关佛学的书籍。佛经有浅显的也有深奥的,
    例如《金刚经》难懂是因为那是说给菩萨听的。菩萨从初地到十地,要晋级要到世间修行,他们在世间也要受果报也就是业报的,所以这是连菩萨都躲不过的。所以有些菩萨怕受不了苦又怕退心,不愿出世。佛祖只好给众菩萨讲金刚经,劝他们出世。
    也许你只是没有以佛教的名义,却一直在精进也未可知,所谓的修行不一定是指虔诚的教徒,那些在浊世中,表面是无神论者,却不断往好的方向改变心性,所行所思所言符合宗教教典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现在家相的修行者,他们有些时候成就更大。
    世间的宗教都很强调修心,做个好人是普通的境界,做一个无私忘我而又助人为乐的人是所有宗教的高境界。
    佛教其实不消极,他还很讲究因人施教,佛经有难有易,适合不同的层次。大乘的入门当推《地藏经》。
    佛教强调因果业报,所以劝人在受业报时,要忍耐承担。这个也许会被人看成消极。但他也教人忏悔认错,诵经回向以减轻痛苦。更劝人要爱惜福报,广种福田。
    要成佛得解脱太难,只有佛是没有缺点的,要修成菩萨不容易吧,接着菩萨从初地修到十地,每次都要到人世走一遭,还得修好才能晋级,最终要成佛还要出世以人身才能成佛。咱们的十地菩萨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着机缘成熟来世间成佛,要等很久很久。佛灭度前把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是以宏誓大愿留于世上,还有普贤文殊等等几位,他们和其他菩萨不太一样。
    昔佛出世我沉沦,今我出世佛灭度。说这话的人何其感慨。佛祖很慈悲,他知道成佛这条路太艰难,知道众生脱离苦海心切,于是又介绍《阿弥陀经》,西方极乐净土,往生的一个方便法门。
    我看了钱学忠讲的《大唐西域记》后对玄奘***师的敬仰那真是言语已难以形容,后来再看些相关介绍,真的不能不崇拜啊。他年纪很小是就已是长安名寺的住持,当时朝庭禁止出境,违者处以极刑。在多次上书朝廷不果后法师决意冒死孤身西行,幸好抓到他的是佛教徒,没有为难他,这人的功德可真是大啊。这一路的艰险就更不用说了,多少回在生死边缘,就连他后来在印度声名鹊起,人家挑战辩论,多可怕,那些人不是要脑袋就是要舌头,他赢了也不为难人家,淡泊名利,赢了后只把袈裟挂在象上去游街。有一次好像都没人敢上来和他辩论,怕掉脑袋,具体我不大记得。他一路上不知赢得多少人的尊敬爱戴和由衷的钦佩。也为大唐赢得声誉弘扬了国威。所以他后来回到唐朝朝廷才特别重视他。
    你在上上回提到佛学,我一直不太敢就这个回帖,我所知很浅,怕说错了,反害了别人的法身慧命,今天回了另一贴子有感就决意回了。
    其实我对佛教是很有兴趣,但不如我老公虔诚,我一直有些摇摆,后来因为许多的奇遇并能得遇高人,才让我明了许多。
    如果我说错了,那是我不好,不是佛教不好,保留对佛教的一点兴趣,他日缘分成熟自有奇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30 欢喜你的这份随缘自在----保留对佛教的一点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19-3-2009 20:58:56 | 只看该作者
格美
    你精于理财是吗,那我要崇拜你了,讲个笑话给你听。
    话说我前几天去买菜,一共是4元一毛,我给了10元一毛后,心想我要再给一块钱,人家就能找我一张5元的纸币,于是我又加了一元,收银员愣了一下说,你给我11元一毛(她重复两次),扣掉4元一毛,我找你7元。这回轮到我愣了,11减4是等于7没错啊。我回过神来,幸好我没说出口找我5元,赶紧的溜了。我回家讲给老公听,他笑说如果此人一天碰到五个像我这样的,最后一定得算错,碰上十个得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8 收起 理由
格美 + 28 俺崇拜你讲好多佛教道理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3-2009 13:23:55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常规性失误,偶也犯过!

原帖由 HQYLIN 于 19-3-2009 20:58 发表
格美
    你精于理财是吗,那我要崇拜你了,讲个笑话给你听。
    话说我前几天去买菜,一共是4元一毛,我给了10元一毛后,心想我要再给一块钱,人家就能找我一张5元的纸币,于是我又加了一元,收银员愣了一下说, ...


嘿嘿,常规性失误,偶也犯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8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18 理解理解,脑子短路俺也时不时发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3-2009 16:4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风词 于 20-3-2009 13:23 发表


嘿嘿,常规性失误,偶也犯过!

    问题是频率,但无论如何你这么说多少安慰一下我脆弱的心灵,平时我都是拿钱钟书大人来安慰自己,我之所以不能有高的文学成就是因为我的数学成绩比他老人家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8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18 哈哈,果不然才高八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3-2009 16:5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YLIN 于 19-3-2009 20:47 发表
不知道楼主当年看的是佛经或佛经的解析还是有关佛学的书籍。佛经有浅显的也有深奥的,
    例如《金刚经》难懂是因为那是说给菩萨听的。菩萨从初地到十地,要晋级要到世间修行,他们在世间也要受果报也就是业报的, ...



        众说佛法大无边,佛学深如渊,非有心,用心,恒心之士方可向佛,近佛,习佛 。所以在前面的帖子里,基于宗教总是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程度,不同境界的精神慰籍,苦难解脱,以及生命支撑,我因此尊敬任何一种宗教,对于佛教也莫不如是。在细读你的回贴之后,尤其以你之精悟度我之浅薄,以你之恒持度我之偶为,以你之自修度我之枉然。吾当自省班门弄斧事小,轻言佛学过大,越发感觉这心间渐涌的何止是对佛之敬重,甚而满心充盈皆敬畏。

        你问及我读到的是何种佛经,惭愧地说,至今未染指翻阅佛经。在曾经的闲旷岁月里,仅对于围绕佛学而延伸出来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制作,梵呗唱念,当作好奇涉猎也好,算是打发时光也罢,浅读辄止。充其量算是佛学艺术感过兴趣而已,如果有缘的话,姑且算是一种表象的缘分吧。

        论及信徒对于宗教的全身热爱以及全情投入的那份虔诚,至今我也未能十足体验。只是日渐想开,关乎宗教,关乎精神世界的东西,不管唯心还是唯物,不管实有还是虚无,不管激励还是麻痹,只要个体觉得足够支撑自我,足够托放心身,那就大方堂然全情受之拥抱之吧。

        用最浅显的说法就是“信则有,疑则无”。

        今天聊起这些,又让我忆起早年和先生去往西藏旅途中的一些感受以及感悟。印象中当年游走藏区,眼力所及、心灵所感最为深刻的当数藏民们那含量十足的虔诚---人对佛有所寄托的虔诚!他们可以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长头前赴拉萨,目的是看一眼大昭寺中据传文成公主带进藏的十二岁释加牟尼等身佛像,并给圣地拉萨的寺庙佛堂中那永不熄灭的酥油灯添一勺酥油。每个寺庙中的石质地板都被虔诚磕长头的藏民,磨出深深的印记。他们可以把辛劳一生积攒的财务无偿的奉献给寺庙,在虔诚的教徒心中,那就是对佛的挚诚挚爱。

       宗教在西藏这块高远的土地中能够如此繁盛昌鼎,是冥冥之中灵魂的归宿,是苦难的生命在如此荒寂中顽强存在的理由,是人从自然的孤独中解脱的重要途径。
         
         目睹感受着藏民这种对于所持信仰的无怨无悔、唯求善报的虔诚不二,也许正因为有了此种执着的追求,他们才能够在如此艰险的地方扎根生活、繁衍发展,才能够在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却不为所动依旧故我。而我们,自认为经济发达,物质过剩,文明昌繁的世界里的人们,缺少的好象就是这种内在精神世界的执著情怀。

         我这一介汉人草民,难入其境,难悟其心,不过透过我的眼睛,总是能够发现我所好奇好美之物,欢喜自生。

        在藏传佛教供奉的众多佛像中最令人惊诧的莫过于欢喜佛的形象了,其外表怪诞难晓,有的丑陋凶恶,有的人身兽面.有的多个脑袋,有的又多只手,有的腰间挂着人头,有的脚下踩着伏卧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单身,有的双抱交媾。种类质地分金、银、铜、木、石,还有泥塑彩绘和“唐卡”壁画等。欢喜佛最常见的形象是男女裸体相抱交媾,许多人看了以后深感困惑,难道一贯宣扬“不淫欲”的佛教在这里被严重亵渎了吗?尤其是在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汉人眼中,实在是难以理解和接受。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误解,以及汉族强势文化的牵制影响,即便是在西藏的本土寺庙里,旦凡涉及到欢喜佛双修身造像、壁画、雕塑等文物一概被红布包裹遮盖,对于远道而访的我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冥冥之中又似与佛有着难以释怀的因缘,最终在与西藏毗邻的尼泊尔国帕坦博物馆得以大大方方一睹其尊身。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而与这些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籍此,是否可以感叹佛教之所以比哲学更加渊深浩瀚,源远流长,除了其特有的利益一切众生的价值观念和精深的哲理外,其平等、宽容、祥和直至走向永恒寂静心灵净土的气质亦是吸引我等凡胎俗心之辈的魅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3-2009 17:53:43 | 只看该作者
由此看来,他日若全职,间或假娃济己,俺可以重拾甚至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窃喜,憧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3-3-2009 17:14: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今天才有空细读你的回帖,这如何叫人不感慨。
     何其相似,第一点:我也是从喜欢梵呗唱念开始,观音普门品的音乐唱词,还有俗称的“放焰口”,就是瑜伽焰口,当陪着我妈妈在九华山的寺院里做这个法事时,有一段音乐和唱词我好喜欢。可惜我妈说这个不能在家里放。这个音乐也有在别的地方听过,但我觉得就要配那个唱词才好听。
     第二点:我们第一次从藏地(藏族自治区)回来,有缘拜见一位高层次的仁波切(活佛),第二次去藏地,在那里我们有幸拜见了两位从印度归来的仁波切。奇怪的是我一跪下就开始不停的莫名其妙的掉眼泪,还就止不住了,好长时间才勉强停下来。带我们去的藏民也说我们的缘分奇特。平常来的人是不能见这么久的。也是因为第一位活佛让我晓得,如果一个人某一前世出生在藏地,有信仰佛教,而今生不信,那么前往藏地,会有所改变,遇到障碍,前往也能加强信仰。其实他这句话本来不是说给我听的,是说给他前世的母亲听的。因为她刚开始不信佛。
     我好羡慕你,你好有福气,文成公主带进藏的十二岁释加牟尼等身佛像可是非常殊胜。大宝法王都要到这尊佛像前去剃度。而且大愿法师在讲解《地藏经》时也提到这尊佛像很殊胜,好像是说佛像里有个摩尼宝,当他转到佛像膝盖的位置时,如果你正在许愿,那一定灵验。虽然我现在拜佛,懒到连通报姓名等等都省了,就别提许愿了,但是如果有缘到大昭寺,还是要到这尊佛像前碰碰运气的。
     可惜我去了两次的藏区,却离大昭寺遥远,我想第三次去,我一定要到大昭寺去。
     我拜了几回,都是宗喀巴大师,没办法,格鲁派的寺院,我很想拜莲花生大师来的,唉,缘分未到。
     我念过莲花生大师的一篇祈请文,还是用藏语念的,挺好听的,好久了,现在我都快不记得了。
     我只知道在密宗觉囊派里,护法神像大威猛金刚一类都需要用红布盖着,具体为什么我都记不清了,好像是护法需要很凶猛等等的。我改天去问问看去。欢喜佛我就不懂了。你都能牢牢记着,还这么谦虚。我没有你这么细致,我倒有点像孩子,就留意着哪里好玩来着。
     其实前些天我就想问你去过藏区没,但是又太唐突,虽然我有点感觉,哈哈没想到你自己说了。
     我现在能很肯定的告诉你,你的某一个前世一定在藏地生活过,嘻嘻(包括各种生物哦)我想还应该是比较近的一个前世,你喜欢肉食吗。
     这几年,很流行显密共修,据说这样更容易成就。现在汉地的一些僧侣在修行遇到障碍时,有些也会前往藏地寻求活佛的灌顶。
     但是如果没有因缘或者缘分未到,我是听说有些人在那边等了一个月了还无缘拜见活佛。
     以后要是有奇遇记得告诉我哦。我想澳洲不知道有没有活佛(仁波切)传法,要是能找到有缘的有高成就的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3-3-2009 17:30:5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上到高原都OK的啦,我的身体本来很虚弱,原来家人都担心我,可是奇怪的是,我到高原比低海拔感觉好多了,生龙活虎,心情又特别好。
     不知道我们前世认不认识,可惜我也没能开天眼,也无法入定,我知道好些这样的人,而且他们看到知道通常都不能告诉别人的,好好郁闷。
     如果因缘成熟,就到印度去吧,除了瞻仰佛祖的遗迹,就是一定要拜见十七世大宝法王。
     宗教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让人改变心性,我听说过也亲眼看到过不少人大变样的,经常和婆婆吵架的媳妇变温顺了,经常打骂妻子的老公变体贴了(可惜这个妻子好像是来还债的,她老公变好不久,她就故去了。撇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HQYLIN 于 23-3-2009 17: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沉沉 + 2 天。好神秘。 能不能告诉我哪里去找matrix里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3-3-2009 18:12:51 | 只看该作者
西藏是我向往的一个地方,一直没有机会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3-3-2009 19:03:58 | 只看该作者

凡尘中的佛

信仰不一定就非要皈依什么派别,研究什么法文。。。尘世间的日常所为也是一种修行。。。只要于人以方便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安静与宽慰,自然就是修为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0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时隔一年后重读,感受极是如此。
HQYLIN + 10 我也认同,重要在于自身能不断进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3-3-2009 19:32:25 | 只看该作者
摒弃旧有观念的误导,探知事物真源。窥探欢喜佛的产生、存在缘由,还得追本溯源佛教和印度教之间的差异。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佛教艺术也深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女双修的形象。究其本原,这些男女双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同时,流传于藏区的藏传佛教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以上这段是自己当年驴行回来之后,整理的照片帖子中有关欢喜佛一段文字注解。回返之后一两年时间里又整日沉溺淘碟看碟的宅女世界之中,再后来追随先生南下南洋至今,便未曾再有闲暇时光静心阅读笔记类似的书籍和心得。可叹当年不曾如现今这般流行数码相机,我们的照片全出自胶片冲洗,否则还真可以上传那尊通体鎏金,线条优雅,表情安然受之,倍感美不胜收之佛像与你分享。

        关于对欢喜佛的存在,从凡心我辈而理解,最好的注解就是“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这种修行造化法,需要何等的智慧和定性啊,任何的稍闪侧念,心生旁骛,都有可能令心魔盘缠,纠结自昏。令我联想到你帖子中曾经提到的那位尊重儿子选择技校而非继续深造念至大学的母亲。我想作为任何一位遵从现实持有理智的普通人而言,又何尝不想儿子能够修学到通认的常规就业门槛学历,她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些,拿高些的文凭,从而起点高一些,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风顺些;同时,以一颗母亲温柔,善解的爱心出发,她并没有采取强制高压手段,使儿慑于就范,而是采取疏导,尊重,让孩子在可以选择的年龄里去走自己选择的道路,然后让孩子在选择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教化,需要不仅仅的理解与宽容,更需要的也是种智慧,这种智慧不在于你如何成功调教孩子,而是更微妙的在于你如何修行自身去获得种种生活的平衡,从而收获一生的幸福。

        相较之下,差距甚远,内心自省,觉悟渐生。每日睹儿,勇气丛生,养儿育女,来日方长。如同白兔所感言,凡尘之佛,人皆可为,修己惠人,皆大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8:28:33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藏地奇缘,我这倒也偶遇一则,不知当说可否。

        在我们抵达后藏重地日喀则的当晚,突袭而来得高原反应将我击到。原本在进藏前,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有所准备在先,红景天也早在成都就开始服用。没想到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头晕呕吐了几乎整半宿,最终让我见识啥叫高原反应,还真叹不虚此行。

        所幸遭遇的高原反应来去迅如风,待到次日身体已恢复如常。尽管半宿为之折腾。可念及时间宝贵,行程紧凑,自不可轻言放弃扎布楞寺的那番走马观花。无论是参观寺庙还是博物馆,俺皆喜好信马由缰,那次自然也不例外,付费悠然进得寺门,旦见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 阳,颇有气势;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或缓步漫游,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宏观而壮美;或驻足瞻仰,入殿近龛,精美壁画,浑厚人文,弥足而珍贵。大殿里,僧侣诵经井然; 佛像前,信徒顶礼膜拜。在这里获得的宁静与放下,即便是片刻浮现脑海心际,也是如此真实不虚。

        流年逝去,早已忆不起确切的殿堂名字。巧的是我们正歇脚于一高处后殿天井外的石阶上,倚靠门栏,享受那高原的云淡风清,享受旅途中的心绪缥缈,或参杂丁点的灵魂出窍。。。恍惚之中,若不是当地驻警清场,我们依然不觉身后天井石砌空地,不慌不忙,悉悉索索,已有不少黄帽红袍格鲁派僧侣席地而坐。不问不知道,一问顿来神,原来是时值幼学之年的十一世班禅真身亲临。佛光闪现,此乃天意,垂手可得,机不可失,而更多出于好奇之心驱使,警察大妈也网开一面,允许我与先生此等闲杂人员远驻而观,拍照即去。

       为示尊重,轻手蹑脚,凝神屏气,一顿咔嚓声,满足世俗的好奇心之后,悄然离去。直至回返内地,胶片一一冲洗出来。呵呵,你猜怎么着来,原来更大的天意在等着我,关于班禅的照片无一幸免全部于关键人物处对焦无效,模糊不清。说不清,道不明,轻叹一声,来去随缘。

       去印度,一直尤其是我家先生心头一大憾。想当年签证都已悉数办好,无奈中途吾心生变,计划搁浅。印度,非三言两语可言尽,既然年轻时无缘造访,那就留待年老再寻思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ariesbunny + 20 给才女加分 我也一直惦记着去印度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9-3-2009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你的帖子,太激动人了。
   你的高原反应能够尽快痊愈就是因为你的灵魂怕你第二天不去啊。嘻嘻,你还真能藏宝,这样的好事理应分享于我等对佛教有深厚兴趣者。如此有利佛法之宣扬。
   但是你若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异象,就不能随便说了。跟家人说说一般无碍,就是最好不要四处散播,能说不能说得先问过活佛。
   谢谢你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感悟。我相信你们夫妇一定是默默修行中。也许连你们也不自知呢,其实有很多人是这样的,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性,比好多佛教徒都修得好呢,就是更符合教典的意思。
   唉,我的层次就是太低,不思进取于深奥佛法,却每每对不可思议之事产生浓厚兴趣。
   我一点不奇怪你的照片为什么会没有。
   这种事说来难以解释,但是有一点,如果照片能冲出来,你是不能随便放置的,否则就是大不敬。所以我们到佛寺,一般都不随便拍。
   拍照最好能征得班禅和其他活佛的同意。另外,我也有听说有些活佛就是照不出来,数码相机也没用。有时他们还是征得同意拍照了,就是没办法看到照片。听说这好像和活佛们的宏誓大愿有关系。我表哥有次和活佛合影,数码相机洗出来就只见他自个了。听说当时不止一台相机,两台还是三台,但皆如此。他本来要开车去接活佛,结果这车莫名其妙不能开,送去修又没毛病,活佛走了,这车也就正常了。
   而如果能冲出来的照片,你要用心观看相片,如同见到活佛本尊。可以向他祈求帮助,祈求他的教导。或于困境中,亦可思其相貌,感念活佛,寻求帮助,我就曾经这样做过,也有奇遇。

[ 本帖最后由 HQYLIN 于 29-3-2009 14: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4-4-2009 18:56:56 | 只看该作者
颇具启发性,引人深思,倍感受用的文字片断。全文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c592601000bca.html

      做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重要的职业,它需要最高深的学问、最坚韧的耐心、最深沉的真爱。由于目前人们对这份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导致很多妈妈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仅仅用母亲来定位自己,是一种贬低。我对这种心态感到非常遗憾。同时,有了这种心态,最容易埋怨孩子耽误了自己,这其实是让孩子承担对母亲生活质量的责任,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公允的。

       很多母亲面临家庭和事业之间的选择时感到万分痛苦,这其实是她们内心恐惧的一种体现。她们缺乏一种坚定的自信,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被社会遗忘、害怕被丈夫抛弃。带着这样的心态,即使做了全职妈妈,也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因为她特别害怕孩子独立后不需要自己时的那种失落感,她会拼命补偿这种失落,从而溺爱、包办孩子,让孩子不独立,离开妈妈就无法生存。

       如果我们把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当做一种“牺牲”,把自己摆放到一个“烈士”的地位,怨天尤人,甚至期待孩子对我们感恩戴德、顺从并且报答,那么我们就不是真正地爱孩子,我们也不配当父母。

       还因为,儿童心理学家们都说,父母一定要尽早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络,做到充分了解孩子,这样在他成长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培育他。而这种联络是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就开始的。做母亲的,应当对孩子在婴幼时期,有充分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亲密交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情环境,以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地发展。同时,孩子的智慧的发展,也必须自婴儿时期得到父母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关注。因为,婴儿最早的智慧活动,常是倏忽即逝,要靠父母捕捉、发现并演化它。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学龄前是与父母培养亲子感情、建立完全家庭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获得完全的家庭安全感之后,才能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关于婴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心理学大师约翰•包尔比通过对母婴的观察和研究,有过突破性的发现。他认为,人类婴儿的依恋敏感期在0岁~5岁期间。英国专家夏佛与爱默森通过观察大批婴儿,将这个敏感期的具体开始时间锁定在7个月。通常是依恋母亲,一旦依恋关系形成,终生不变。包尔比一再强调,没有经历温暖和恒常的依恋关系的幼儿,长大后难于跟其他人形成健康的关系。“婴儿期的母爱对心理健康来说,就像维生素和蛋白质对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母爱是儿童的精神食粮,是他们的心灵氧气。母爱是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投入与付出。真正的母爱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理解儿童,鼓励儿童独立,而不是一味的包办和溺爱。

       弗洛伊德早就指出,母亲尽心地照料孩子,孩子就能获取一种信任和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将会伴随他一生。反之,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这种满足经常被拖延,他会由于自身的无能为力而哭泣并发怒,长大后变成一个悲观而缺乏信任的成人。弗洛伊德说:“神经官能症都是在幼儿期(0岁~6岁)患上的,尽管其症状可能很久以后才显现出来。一岁之内的经历对儿童今后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时期缺乏母爱的孩子,内心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他们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往往一辈子感到自卑、抑郁和愤怒。他们缺乏爱的能力,不能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无论是友情、爱情和亲情。他们感觉不到世界是安全的,而是经常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既不能信任自己、也不能信任任何人,这种心态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痛苦。他们也最容易做出反社会行为,最容易犯罪。一句话,缺乏母爱的孩子,一辈子不会感觉快乐,也不会幸福。

       出于这样的考虑,我选择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与他朝夕相处,一方面熟知他的成长过程,充分了解他的思想感情,掌握他的脾气秉性,为今后成功地教养培育他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培养我们之间的感情依恋,培养他对父母的信任,给他以完完全全的家庭安全感,让他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永远在他身边,第一个给他鼓励、安慰和支持,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安全感使他获得自信心,由此自信心他最终可获得独立。

       通往幸福的道路,是用自信心和安全感这两样心理因素铺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1-2-2010 19:5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2-2010 12:0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hewall 于 5-3-2009 19:30 发表
俺家老婆子很享受在澳洲做全职妈妈

像她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2-2010 12:12:09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很重要,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小时候培养的,做全职很幸福,你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本领,也是一份成就。等他大一些了,自己就会轻松一些,如楼上说的,深造,不管学些什么都好,只有自己不断进步,以后在教育孩子方面才能有更新的理念,当有一天你想走出去的时候能出去,就是你拥有新工作的时候能胜任。这些其实会让女人付出很多。没有说教,这都是我的亲身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15-3-2010 12:39:02 | 只看该作者
哇!我自己怎么错过这么精彩的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15-3-2010 13:39:32 | 只看该作者
wa, 这楼也能窜到佛教贴上去。
各位不是一点点有空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2011 00:13:50 | 只看该作者
罗卜版主文彩很好。各位回贴的妈妈也很有见地。我都没什么可说的了,都让大家说完了。

很精彩的贴子。最后,都能歪楼到佛学上,然后,还能再自然而然地正回来!  而这部分修身,养性,修心,也正是我感兴趣的。

改天,罗卜版另开一贴,谈谈歪楼的那部分,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下。生活中,我找不到这样的朋友来谈这个。别人都当我是另类。谁想,坛子里这么多喜欢修心修性的,还是妈妈们!真是网上有缘!

[ 本帖最后由 荆轲篱 于 20-1-2011 02:1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011 11: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7 荆轲篱 的帖子

说来也是啊,好久没有见到林妹妹了。

回到正楼先。

回顾这一年多以来的全职妈妈生涯,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孩子在与日成长的同时,我们在付出,在承担,但她所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当时所预想不到的幸福。所以,真的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很享受能够和孩子温馨平淡共处的这段岁月时光,对于我/我们而言,宝贵非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2011 12:28:39 | 只看该作者
萝卜太有才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2011 12:31:4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居然没加精,没天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3-1-2025 06:12 , Processed in 0.072169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