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教主 - 李清照
李清照乃是大宋朝著了名的才女,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样样精通,极富才华。尤其是她的“易安体词”崇尚典雅,善用白描,语言清丽,堪称一代词后,“婉约教主“。沈去矜语“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生于济南,后随父李格非迁至京城开封。李格非精通经史,诗词文赋也样样精通,曾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号称“苏门后四学士”。而她的母亲则是仁宗朝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知书善文。在这样书香浓厚的家庭熏陶下,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为什么她词写的那么好能流芳百世呢,据俺最新考证(本人版权所有,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正如她的同宗老本家李太白所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主要是因为李清照是个典型的alcoholic,未成年时就酗酒成性。请看她少女时写的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有这首名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黄蓼园《寥园词选》里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好个可爱教主李清照,少女不识愁滋味。
到后来可爱教主长大了,自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怎么办,更要借酒浇愁了,象什么“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酒阑歌罢玉尊空”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唉,真是举杯浇愁愁更愁。
好了,刚才小小考证一番现在书归正传。这部分先写靖康元年,金兵入侵前的那段好日子。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赵明诚,赵是宋朝有名的金石家,文物收藏家。婚后两人夫唱妇随,鹣鲽情深。
据李清照晚年所写《〈金石录〉后序》回忆,每到初一十五,赵明诚太学放风的日子,他们就去当铺典当衣物换钱,然后结伴去当时最大的文物市场大相国寺淘宝,收集名人书画,金石碑刻。甚至有一次“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金石录〉后序》里还提到,那时虽然他们需靠典当衣物等才能有余钱购置文物,但他们两人的生活却好似“葛天氏之民”,单纯而快乐。葛天氏是上古部落传说中的酋长,相传他们部落的老百姓纯真朴实,悠闲自在。
后来赵家失势后,明诚在京师无法立足,就和清照一道,移居青州故里。清照喜爱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就把宅院命名为“归来堂”,并依据“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自号“易安居士”。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他们俩朝夕相处,明诚撰《金石录》,而清照“笔削其间”,“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金石录>后序》里提到“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可惜后来宣和年间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州,他们这种耳鬓厮磨,相濡以沫(别想歪了,不是french kiss的意思)也结束了。
这里再贴几首她在青州时独守空闺写的几首最著名的描写离愁别绪的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一翦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为人称道的是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元代伊世珍在《琅环记》中谈到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